03.07 你最喜欢的小品是哪一个?

笑料炖包袱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警察和小偷》。非常幽默。朱时茂——警察、陈佩斯——冒充警察防风的、魏积安——撬保险柜的小偷、杨蕾——问路的、蔡明——盲人、巩汉林——打酱油的路人。

该小品创作于1990年10月,首次表演于1990年12月的北京公安部联欢晚会上。小品的框架是由北京公安部提供,目的是想要在晚会上用小品方式实现全民普法。朱时茂和陈佩斯经过商议后,确定以小偷假扮警察为同伙放风作为小品故事背景,同时内容还要充满幽默和喜剧元素。朱时茂和陈佩斯在创作小品剧本时,常常因为部分情节和台词意见不统一而吵架。剧本更改十几次,经过一个多月讨论和争吵剧本才创作完成。

透过小品语言文字的表面现象,讽刺一些不公平、不合理、不文明的社会事物,揭示了一定的哲理,寓教于乐。




我给你说个事哦


我比较喜欢经典点的,像侯宝林的、马季的。比如打电话 (马季/郭启儒)、夜行记 (侯宝林/郭启儒)、关公战秦琼 (侯宝林/郭启儒)、拔牙 (马季/刘宝瑞) 这个其实是刘宝瑞创作的一个题材,非常有意思,为了捧红自己的弟子,刘宝瑞就把这个段子给了马季,自己做了逗哏。还有《批三国》和《歪批三国》 (侯宝林 郭启儒) 这些都是很经典的,而且侯宝林大师的很多题材都是给了后辈一个更改和超越的机会,相声的可笑方面是可以被超越的,毕竟时代不一样,每个人感受能力也比从前,但经典的东西就是经典,再怎么更改也离不开相声根本素材的内容,所以相声爱好者也在留意现代相声时,也不妨去听听经典的,然后再回来听现代的,就知道一些相声里多多少少都会带点经典的包袱。

其实吧,我推荐的不一定能让你笑,就像侯宝林说的“相声不一定能让每个人发笑,因为每个人的感受能力不同,相声只能做到尽量让人发笑。”

现在的相声其实已经算不得真正的相声了,只能算段子,因为真正的原始东西已经随着故人的离去而带走,而且现在的相声也被改的面目全飞了,不过只要笑声还在,那相声就一定还在。


一日阳光三日暖


我最喜欢巩汉林老师的小品是——《打工奇遇》,我觉得剧情内容深刻,引人思考,而且笑点颇多,还不肤浅。

但是如今巩汉林老师很少演小品了吧现在,我记得之前看到过问他关于这件事为什么来着,当时是下面这样的:

“我不喜欢那些莫名其妙的搞笑和幽默,那种无聊的无厘头的确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太跌份了,不是我愿意做的事,重要的媒体更不能拿这样的节目糊弄老百姓。”

也正因为这样,如今巩汉林越来越多地将重心偏移到“接地气”的影视创作上,“这样更能体现我自己对社会、对百姓的关注,我愿意把情感和精力花在这里,而不是做一些无聊的笑和闹。 ”

《打工奇遇》按正常的角度评价,应该说是讽刺无良商家唯利是图,糟蹋传统艺术。按非正常的评价,即按社会现今流行的春秋笔法,

可以将任何喜剧故意反着评,昧着良心评的话,就可以说这是拿弱势群体取乐,拿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开心,比如拿着手绢当抹布,见到大又叠钱时吓得目瞪口呆,拿菜名做笔名。



米琪3月8号半年庆


《如此包装》是由赵丽蓉、巩汉林、孟薇等表演的小品,该作品既有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流行到大陆的现代气息的“说”,更重要的是有中国优秀地方戏曲评剧的“唱”。小品讲述了赵丽蓉来到一家包装公司,公司顾她拍摄评戏的MTV《花为媒-报花名》,最后赵丽蓉却认为这是糟蹋了“评剧”这好东西,于是不满地离开的故事。揭露了生活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具有现实意义。作品观赏价值高,获得了“1995年春兰杯·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小品类一等奖。








清雲HughWilliam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里是「可吱论」。

赵本山的《心病》

能很多人都认为赵本山小品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卖拐》系列了,在很多人评价《昨天今天明天》是其最好作品(似乎有采访中其本人也持相同观点)2009年的《不差钱》已是 最后辉煌,后面的很多剧本都没法看了,完全地方电视台晚会的水平。今天说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多次被提及(只是相比《卖拐》系列之类而言)的作品——《心病》(作者--就是《卖拐》作者,和武扬--抱歉查不到资料),细细分析,发现可称完美。

赵本山上场,经典形象,一身土气的制服戴个帽子,就是农村干部的形象(请参见赵本山电影《男妇联主任》)应该是赵本山最经典的形象之一了。

开场一段顺口溜似的赵氏风格台词(不同于那种规格很严的顺口溜)是在广播(村里的大喇叭,农村长大的应该都有了解)交代一下身份:赵大宝,村长落选。这里就有信息量:“我,赵大宝”这句话是为了最后范伟说出自己前任“她姓郝嫁个村长叫赵大宝”做铺垫,对比下范伟和高秀敏的角色都没有名字,因为没有必要;村长落选,说明这个人属于那种“待不住”的人,没事也要找点事干,所以才会农村里开心理诊所这样很不同寻常的事,让观众在看的时候心里已经存在了合理性。

然后高秀敏上场,问询医生,赵抖出第一个包袱:看疗效~ 这一句广告词本就是赵本山说的,这里用的也是符合情境,让看过该广告的人会心一笑,自然天成。

高秀敏上场后没有丝毫拖沓(合格的配角,不抢戏),迅速通过对话交代故事背景:老伴两个病,一是对中奖的大量金钱承受力低会“抽过去”,二是被媳妇带着看病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告诉观众赵本山医生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赵本山对诊金这一话题中表示了对金钱的蔑视”不给钱就不看病了?救死扶伤都给谁说的?“并迅速问了一句”能给多少钱呢?“一个小扭转,暴露一下小农又爱面子的形象,为后文铺垫。

范伟上场,更是经典形象,根本不用说话,让人看着就想笑,通过前文的台词介绍让观众引发各种想象。

赵本山和范伟交谈,让其把小火炉拿下来。在此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这个道具上。

这里出现第一个小高潮: 赵本山念书,第一次拿的是《母猪产后护理》,同样是农村背景的合理性;第二次拿书念的是”已做好作战准备“是当年的时事,新闻整天报道,这里增加了真实性,让观众代入感强;第三次拿的是《时间与生命》,引出下面对人生意义的讨论。

接下来是赵本山的独自演讲: ”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三万所,睡觉就需三尺宽,总结起来四句话,说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房子修的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这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呀~“ 这种赵氏台词已不用多解释,逗笑效果极好,第一个高潮结束。

这里赵本山把人生意义总结一个字:情。再次表示对金钱的蔑视,为最后的抖包袱再向上推一步。

然后是引用”崩溃疗法“,没有过多解释,赵本山和高秀敏耳语几秒钟迅速实施,丝毫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是最精彩的第二高潮部分,戏份最重,这里三个人涉及多次关系转变。

1、在之前的关系都是高秀敏范伟夫妇在一方,赵本山为对立一方,医患关系

2、赵本山和高秀敏商定用崩溃疗法,范伟为不知情的一方

3、范伟说出与前任往事,夫妻二人为对立方,赵本山为中间者和稀泥

4、高秀敏崩溃,赵本山和范伟二人合力劝说

5、赵本山发现是”我媳妇儿“而崩溃,范伟高秀敏夫妇合力劝说

一共两分多钟的时间,三人关系转变多达5次,好比三国鼎立,时而蜀吴联盟,时而魏吴攻蜀,而且范伟戴着的“小火炉”数易其主,各人心中依次“拔凉”,让观众烟花缭乱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然后劝说结束,赵本山说出铿锵有力的”初恋根本不懂爱情,谈下一话题“迅速结束上一阶段。

本来观众以为真的结束了,结果赵本山两次的不相信,又把观众带回,一波三折,搔动神经。

治疗结束,范伟发出内心声明,”就是三万三十万三百万,我也会微微一笑,绝对不抽!“简短有力。

范伟得知真相,在台上步履蹒跚,显示出内心中战胜自己的斗争,观众已经呐喊,全剧达到第三个高潮,也是压轴的高潮。

如果到此结束或者甚者开始煽情,告诉观众如何珍惜感情如何不重金钱,那前面就白演了。

治疗结束,赵本山再谈个人价值观:你看我没钱,过的也很好啊。这是又把自己蔑视金钱往上推一步,终于,被告知范伟要给自己一百万,咯~抽了,此时最后大轴的包袱才算抖完,前面赵本山的数次蔑视金钱一步一步自己往上抬高的品格“啪”得掉在地上,为全剧圆满收尾。

综合:本小品首尾贯通,铺垫缜密,剧情紧凑,阶段分明,主角配角无半句多余之话,表演堪称完美。


可吱论


最喜欢的是赵本山、宋丹丹自己崔永元在1999年春晚演的《昨天 今天 明天》。

那时候的小品搞笑是很纯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让人想笑。不像现在用很多东西去包装一个包袱,但包袱出来,可能还不一定响。《昨天 今天 明天》至今已经21年了,但是里面的台词却印象深刻到仿佛被刻在了脑子里,很多都是提个上句,下一句一下子就出现了,里面的几首诗,都快赶上《鹅鹅鹅》了。

放几段,大家感受一下,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宋丹丹: 都夸你呢,说你主持那节目可好了。

崔永元: 这么说的呀!

宋丹丹: 就是人长的磕碜点~~~

赵本山: 这叫鞋拔子脸那?这是正宗的猪腰子脸!

宋丹丹: 是,给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会主义羊毛。

崔永元: 这罪过不轻啊!

赵本山: 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拔),薅(拔)的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

宋丹丹: 说出来都不怕大伙笑话,他家穷的管啥完应没有。

赵本山: 别巴瞎,当时还有一样家用电器呢!

崔永元: 还有家用电器呀?

赵本山: 手电筒么!



沐风栉雨


学车

表演:蔡明、、贾冰。潘长江

作品以老年人学车为切入点,聚焦老年人的爱情生活,贾冰饰演驾校教练,小品聚焦老年人的爱情生活。蔡明也不再以强悍的“毒舌老太太”形象出现,而是扮演了一个受到老伴宠爱,有着一颗“少女心”的“萌老太太”。

经典台词:爱情保鲜靠表白,爱她就要说出来


小旭旭百分百


说到小品,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赵本山老师。作为春晚的常客,他的小品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没毛病你走两步。没错,这是赵本山主范伟合作的小品《卖拐》,里面的精典台词到现在我还记得,比如:忽悠,接着忽悠,这个小品主要是表达赵本山的忽悠能力,赵本山和老婆同力配合把拐卖给了腿脚好的范伟,还把范伟的自行车和手表给忽悠到手。

卖拐的第二部曲主要讲的是,该小品讲述了吃一堑长一智的范厨师再次遇到赵本山,而赵本山把当年忽悠到手的自行车改成了轮椅想再次卖给范伟,大忽悠这次没有成功,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半智半勇,不过最后大忽悠赵本山失败了。





方山说娱乐


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模特队】。赵本山春晚的巅峰制作。他以本土本色出演,背景贴近生活,用幽默风趣的表达形式,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气息。现在看来,也讽刺了现代人以颜值上位炒作。网络风盛行。而真正靠劳动智慧改变我们生活的,正是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农民,等不在荧屏上露脸的人。小品里的台词正是有力的回复,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吃啥?没有普天下的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穿啥?话粗理不粗,当然这也是时代进步的结果。我想说的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要忘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人想过吃的饭穿的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他们只知道两个字:买的!我的话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告诉你珍惜眼前,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四哥ny826259791


相亲②

赵本山宋小宝最搞笑的一部作品!!

当时赵本山已经退出央视春晚舞台,因为压力太大,对于小品题材限制太多,所以当时只是上的辽宁卫视春晚,个人也认为这是宋小宝肢体和语言结合最搞笑的一次!

尤其是读诗哪里!当时赵本山在舞台上都忍不住了多次笑场!我佩服的是宋小宝一点没受影响,一直卖力搞笑从未笑场!

当时这部小品把台下观众都笑翻了,本人也是看一次笑一次。

要说小品还是赵本山。绝对的东北小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