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一種想出家的衝動怎麼辦?

香山紅葉gg


想要出家是好事,佛教裡有佛法僧三寶,出家就是僧寶了,是大眾修行的典範,在佛法裡成為弘範三界,想要出家,最好是先去寺院住幾天,體驗一下佛門的辛苦。

佛門是要上早課的,凌晨,三點多一點,上早課,早課的內容很多,可也很辛苦,做完早課,可以休息一段時間,接下來在寺院裡做工,劈柴,擔水,清潔環境,種菜等等,寺院裡一向秉承,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並不是你想象的啥也不做,寺院裡的飯好吃不好消化啊,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尼山。

午飯吃過,就沒有晚飯了,因為廟裡的規矩是過午不食,午休一會,接著就是誦經,繞佛,打坐,這是非常枯燥的,沒有堅強的忍耐力你一天都待不下去。

而且,正法寺廟是不允許你帶手機的,目的是讓你的清淨無染,你能做得到嗎?果真能放得下妻兒老小,親朋好友,名聞利養嗎,?

這還是簡單的寺廟生活,像遼寧大悲寺的僧人,他們是要出門化緣的,風裡來,雨裡去,嚐盡了人間的白眼,忍受著常人不能受的磨難,你能低下高貴的頭,來化緣嗎?

能夠做到這一切,阿彌陀佛,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出家的資格了,那就不要猶豫了,弘法利生是菩薩的責任。





手機用戶遠山的風


我有一位朋友精通佛學,一心向佛,因此丟了工作並且離了婚。然而寺廟不像他想象的是一片靜土。方丈、住持、大和尚、小和尚、俗家弟子整天為捐款和香火錢,分幫結派、勾心鬥角、甚至爭的你死我活!寺廟裡有權的往往腰纏萬貫,沒能耐的吃飯都成問題,“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倒是真的。如今經濟社會真的很難找到所謂的清淨之地,勸您: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孩子,珍惜眼前人,贖去前世罪。平凡生活即修行,哪裡還還用六根清?


修來世261


估計很多人都有過出家的念頭吧,在大多數人眼裡,出家就得剃度為僧,削髮為尼,吃齋唸佛,遠離塵世。古時候,出家人或是為信仰,或是為避難,或是為情等等。他們步入佛門,隱居山林寺院,過著清苦但自然的生活。誦經拜佛,普度眾生。在社會層面上,也可以說為國家和百姓做出了很多貢獻,在思想信仰上,也為世人提供了精神支撐。

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生活壓力大,大多數人沒有什麼真正的精神信仰,加之各種各樣複雜的人際關係使之很多人心力憔悴。還有的人家庭和感情方面也不是很如意。故而有些人突然有想出家的想法也不足為奇。也許他們是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去那遠離塵世的山林寺廟,過過那六根清淨的日子吧!

現實中,也有很多沒有出家,但也吃齋唸佛的人,他們沒有出家的想法,只是當做一種信仰。不是非要出家才算是步入佛門,只要信念堅定,哪裡都是佛。如果只是突發奇想,體會一下出家的感覺,而不是真的想把佛教當做一種信仰,那還是算了吧,請不要弄髒了佛門淨地。


雲水隨緣


若說出家,那是你還沒有真正去到寺廟裡去了解和知道其中的真實相.所以.你才有出家的念頭;待你真進到寺院呆上三五年後、你會覺得(不過如此)大失所望而改變你對出家的初衷……可到時如此……不是悔之以浪費了歲月嗎?過去出家.是(舉子秀才)高考落榜滿腹經倫.或家破人離孤單弱寡之人,她(他們)自覺當初年少輕狂以造諸惡業而遭因果現實報應(內心慚愧.無顏於世或回見鄉里)入廟(修行洗心)發譬(這世不成修來生)向天地鬼神叩首痛心懺悔終生,原來以、過去廟內鬼神靈妙、也就淨化了民風.助益了人心和廣大民眾的(道德教養)和諧了社會(安定了民心.收容了孤寡)減輕了社會負擔.又安定了社會秩序,例如……天目山的雲谷禪師等.許多遊方大德遊走於民間(教化了天下許多人心.解除了許多苦厄和困惑.糾正了許多不良地人性)廣行了天下許多善事,所以.是,學為人師.行為示範、作了不言之教矣!到如今的寺廟中人,有些是夫妻或六親反目、有些是病痛纏身、有些是貧困難撐為金錢而來、最終.以不學愚痴狂詐昧心謀財以使香火鼎盛……再就妻妾成群……或既嫖又賭……給社會和天下代來了不可挽救的道德滑坡和民寒於心人情淡薄金錢致上狂奢猛喝……社會表裡不一也!(釋常思.白)。



華繼善


這個問題本來不應由我這種在家人來說!但出家人不知在頭條的多不多,還是憑自己的認識說一說吧!

出不出家看因緣,也要看自己願不願受三皈五戒的約束!出家並非青燈古佛那麼簡單,真要如理如法,也是很清苦的!

如是獨子或獨女,家中父母如不同意,最好不要出家,因為佛家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不與至親至近的人好好溝通,貿然出家,不僅債緣難了,反增新的惡緣與新債,因緣際會時,仍會糾纏不清!

出家的出發點必須端正,出家是求清淨心去的,是求解脫得身心大自在去的!如果心地清淨,少私寡慾,寬容忍耐,助人為樂,沒出家也合佛法,是真出家(心出家)!而且在家萬緣紛擾,正是歷事煉心的好場所!如果在滾滾紅塵中心仍不動,這正是佛家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而且在家人不出家,也是可以好好地作好護法工作,佛教不但需要好的僧侶,更需要居士如法的護持!

有條件的,出家當然是功德無量之舉!佛教多一個信行的菩薩,人間少一個煩惱的眾生!

希望出家不出家的人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慈悲為懷,方便為門,作好世間的榜樣,度盡煩惱眾生,同歸極樂,同得自在,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南無阿彌陀佛











離相如如


這種衝動很多人都有,越是看透人生的人,往往越想出家。但如果沒有佛緣六根不淨,既就是出家也未必能忍受離群索居的清靜生活。衝動往往並非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現實中受到了某種刺激,想離群獨居一段時間而已。弘一大師當年想出家的時候,沒人相信,可弘一大師聽到了虎跑寺的鐘聲,便毅然決然出家了,這就是佛緣。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也確是衝動而已。


用戶71209434313


如果想出家是一種衝動,首先頭腦要靜下來慎重考慮,權衡利弊,再作出決定。我們國家宗教信仰自由。也可以當一名居士或自願者,到寺廟體驗一下生活,再做出決定。

或者你有什麼困惑,到醫院諮詢一下心理醫生。











梅山425


衝動是放肆,你冷靜想一想,出家是想逃避責任,逃避現實,還是看破紅塵,想找一片淨土,刮骨療傷,你心結不打開哪都不是你的安身之處。


用戶凱文20140105


都知道是衝動了,必須慎思之,明辯之才能篤行之。

練習思考

當你沒有建立形成自己的認知系統時,你必須去看一些內含系統的東西去識別他的系統是否強大可不可破,從而來建立自己的生命系統。人在沒有構建自己生命系統前做什麼其實都是盲目。這就是提出要看有系統文章的需求。一但建立好系統,生命才有意義!大部分人的悲劇,都來自不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行善積德,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所以要堅信,與人為善、向這個世界釋放善意,總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安那11


首先,你要明確知道你需要什麼!

你需要從古佛青燈暮鼓晨鐘的環境中撫平心靈的創傷,那確實有效果,因為佛門清淨,佛理智慧,佛心慈悲!

但是,出家不是目的,出家只是尋求智慧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必須忍常人所不能忍,戒常人所不能戒,你僅僅是逃避情傷或者悲觀厭世來選擇出家,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你若是決定了,那就找家有緣的寺廟出家,不用求名氣,不用求清淨,寺不在深山,有緣者居之,去到師父會問你:為何出家!你要說:弟子愚昧,尋求智慧!師父復問:父母應允了沒!你實話實說,不得欺瞞!第一年你先當淨人,不落髮,忍受不了清規戒律可以隨時離去,第二年通過考驗後落髮,偈曰:金刀剃下娘生髮,除卻塵勞不淨身,圓頂方袍僧相見,法王座下又添孫!

出家受戒後,你就好好修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