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居士與和尚,有什麼區別?

王超行俠仗義


居士與和尚是兩個不同概念的詞。一個是凡人,一個是聖人!一個在凡塵, 一個在佛門!一個是在家一個是出家。

1、居士是指已經受了三皈五戒的在家的學佛人,沒有出家的人士。

包括男眾有女眾!都可以成為居士,當你受戒以後, 會有個皈依證證明你是居士。佛教專屬用語!佛教“在家居士”修行時的事項主要包括: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持齋、修行菩薩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寶。 皈依佛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邪眾。
五戒:
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

2、和尚是指通過修行達到一定修為和證量的出家僧眾。

他還不同於一般的僧人,他的證量和智慧都是獲得了大乘以上的修法, 比如虛雲老和尚、夢參老和尚等。 稱之為和尚,一般我們都會稱之為法師!

3、和尚也是顯宗的稱呼, 類似禪宗的禪師和密宗的上師喇嘛一樣。都是見性的高僧大德。

見到他們都是恭敬禮拜。但是現在世俗很多信眾無法分別和尚、法師和上師的級別和證量, 常常混為一談,但是隻要恭敬謙卑都沒有關係。萬萬不可輕慢詆譭,尤其是居士, 不然就是砸碎自己的皈依鏡。

最後我們還要弄清楚一個佛理常識, 現在很多的居士喜歡建群, 甚至還邀請僧人進群,自己當群主, 這些非常的不如法;甚至有的居士還講法授課, 其實不僅不夠資格更不如法的。只有出家眾才能替眾生種福田、種菩提種子和度化眾生的解脫。居士只修好自己,居家八法,無德為信眾說法度化。因緣到了也可以出家成為出家眾來度化眾生。

PS:在密宗很多的高證量在家眾也是白衣,他們是見性的在家眾, 和顯宗三皈五戒不可相提並論。比如佛陀時期的維摩詰居士就是見性的在家眾。


上師壇城


皈依佛門也分兩種人,一種出家僧人,一種是在家居士,只要心裡虔誠修佛,梵門始終為你打開,卻不一定分門裡門外的,只不過出家剃度的僧人需要守持清規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每日有固定的功課,按照師父的遵囑去刻苦修行,至於這修行的進益,那就因人而異,大抵都不相同了,所以即使是佛祖也無法強迫某人修行的。可是在家居士就有所不同了,他們不必一定要持五戒,只在寺院裡遵守山規,是真心的修行就可以了,平時在家照樣可以吃葷飲酒,至於不邪淫妄語,能做得到的人,最好儘量剋制自己,不過有時候寧可自己犯些罪過,也不要口不應心地去持五戒,不但一點功德沒有,而且自欺欺人也是最大的妄語。



所以居士與和尚的區別就是:已經出家的僧人需要強制性地持戒,他們的師父對他們教導嚴格,需要斷絕七情六慾,那麼何為七情六慾呢?六慾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外塵根,也稱外賊,人的心思都是會隨著這六個外賊而出逃的,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會看到某種現象的時候陷進去,不但陷進去,還會接二連三地浮想聯翩,這就是外賊的力量,這在佛家叫作打妄想,所以出家人經常入定,作禪定功夫,就是要克服這六賊的力量,讓自己的心如如不動,不隨著六賊出逃。



那麼又何為七情呢?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人的心隨著外六塵而出跑時,接觸的環境不一樣,內心就會產生相應不一樣的感受,這就叫做六賊誘於外,而七情感於內,娑婆世界的人類都是有七情六慾的,而出家人就是要逐漸斷除這七情六慾,方能入修行之大道,而在家的居士就相對自由許多了,他們可以憑自己的習慣喜好來定製修行的計劃,沒有人硬性地強迫他們需要做到哪一點,那麼自然道行進益也是慢了許多。


本人就曾在我們縣裡的寺院作過居士,經常進去做一些灑掃工作,親眼所見師父們除非有特殊的重大事情,否則每天都是固定的功課從不斷絕地修行,而且也經常來教導我該如何發心,對於居士的痛苦狀況,他們解決不了的,也會以佛法的道理灌輸,最起碼也要你撐起一顆正常的心態,只是對於修行的功課卻從來不會加以強迫,因為居士畢竟是紅塵內人,身上的瑣事責任不斷,修行與生活的比例只能按照的想法進行排列。


有雪片片57321


出家與居士有什麼區別?答案:出家修羅漢:在家居士修菩薩。

一:出家僧人:

我們現在看到整個中國的寺廟出家人,都是在寺廟那裡不問世事。

出家人傳播的佛法也是四聖帝:十二因緣:十六觀智。

出家人受眾生的供養,受眾生地皮與出錢建的房子,受國家的保護。

能為自己修到初果,16觀智的生滅隨觀智,就吃了定心丸,最多也就是在人道和天道輪迴七次。不用下三惡超《金剛經》,以後成羅漢。

如果修不到生滅隨觀智(初果),下一輩子可就慘了,欠眾生一屁股債,欠國家一屁股債,多數投生餓鬼道,再轉畜生道牛馬來還債。

二:在家居士:

在家居士也欠一屁股債,也欠國家的一屁股債,但是在家居士還要勞動,交稅多少都補了些少回來。

在家居士修的就是救苦救難菩薩道,以後成佛的修行方法。

寺廟出家人為自己修斷煩惱,比在家的居士快得多,但是以後的成果,在家居士就是佛,出家人就是羅漢,以後佛比羅漢的品位高得多。

總結:

現在全國的寺廟沒有出家人出來救苦救難的,就是沒有修菩薩道。

在家的居士也是多數都沒有修菩薩道,而多數居士也跑到寺廟那裡選擇修羅漢果,能修成初果最好,修不到初果下一輩子同樣慘了。

修大乘救苦救難菩薩的有什麼地方?醫院《藥師經》,消防員《法華經》,《仁王經》減少瘟疫環衛工人與保家衛國武警。《華嚴經》天文傳播者與救人者修行。這些修大乘佛經的大菩薩弟子佈滿全國。

而寺廟選擇修小乘佛法修行出家人,也來收弟子,沒有救苦救難救人性命,給眾生重生機會,哪個是出家人的弟子?沒有救人保家衛國的功德,哪有功德來超度亡靈的大乘佛法?

修行大乘佛經救苦救難不是每一位眾生都有資格修行的,要有紀律,有組織,有計劃方可成功。

這就是出家人和在家居士的區別。

南無阿彌陀佛





A百姓心聲共鳴A


佛前四眾弟子:比丘(男出家人)比丘尼(女出家人)優婆塞(在家男居士)優婆夷(在家女居)和尚翻譯成現在的華語,就是親教師!這和尚的尊稱也不是亂稱乎的!必須是受過三壇大戒!而且是經!律!論!精通的出家人可以稱為和尚!其他的剛出家還沒有受戒的人卻是僧人!僧人全稱為僧伽,意為清淨的人!居士一詞是中國古人的自稱,意思就是居在遠離遺鬧的修行人,在古印度則稱為近事男(女)居士也分幾種類別,第一初信眾,(己經在寺院皈依的人)第二方便戒(在寺院受五戒的人)第三受菩薩戒(四重二十八輕戒,六重二十八輕戒!十重四十八輕戒)我們知道!佛教的寺院就是一座學校!和尚既是老師!或稱師父!就是教育一切眾生怎樣的修行!修行為什麼要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十方紫麼妙音


居士與和尚從實質上印證,道出一處,無任何區別,一裡一外,外修應萬變,內修悟萬千。唯有善果衡久遠!


用戶2354490893202


居士是在家的修行者,都是受了三歸五戒的善男信女們,有一部分都受了菩薩戒,這些人大都有俗世的工作,有家庭,子女。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被俗事所佔用。但同時他們又是忠實的佛教信仰者,他們會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來學佛,修行。有的居士佛學造詣很深,修行工夫也十分了得。有的有長達幾年的閉關經歷。著名的居士有夏連居,李炳南,南還謹,黃念祖,江味農。甚至曾擔任佛協主席的圓瑛老人,趙樸初也是居士身份。翻譯有關阿毗達摩,清淨道論的葉均也都是居士身份,臺灣著名的佛教團體一一正覺教團的肖平實也都是居士身份。象他們這些人己終身治力投身於佛教事業和修行當中。

而僧人則是捨棄了世俗的一切,比如家庭,工作。剃度並受了沙彌戒,然後受過丘戒的岀家行者,修行和弘揚佛法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穿著袈裟,服飾與普同人截然不同。他們秉承佛法,潛心修行,弘法利生,是真真正正的佛法傳承者。中國曆代高僧倍岀,他們的修行工夫十分了得,深得後世傳承和頌揚。至於說和尚,人們習慣上把岀家僧人統稱為和尚,其實不然。只有德高望垂的高僧才可稱為和尚,如寺中的住寺,方丈,還有那些名望和修行功天很高的僧人。初出家受沙彌戒的稱為沙彌,沙彌是十戒。而出家若干年後,志心岀家者可受比丘戒,比丘戒二百五十多條,要求相等嚴格。能夠完全合手比丘戒標準的僧人是值得全社會尊重的。岀家人很了不起,我們一定要尊重岀家人,因緣具足時,適時對佛法僧三寶供養,廣種福田,增長福慧。阿彌陀佛[祈禱][祈禱][祈禱]


閒散人居士


有一顆善良慈悲厚道的良心都沒有區別


覺宇


居士指在家修道的人,包刮在家男眾,在家女眾。在家皈依三寶,受持五戒,菩薩戒等男女眾覺有情眾生都可以稱居士。不同於出家眾修行的是清淨梵行。

和尚原是印度語,意為親教師,規範師,住持稱呼。比如老師的親學生可以叫自己親老師為和尚。學生也可以叫學校校長為和尚。寺廟的住持也叫和尚。寺廟僧眾叫住持為和尚。並不是剃了頭的,做了戒體的都叫和尚。


梁69853253


和尚師父把全部都拋下了,這種境界我們在家居士是無法可比的。他們在寺廟中天天認真修行,四大潔空。把外界事物全部都放下了,我們在家居士,也就是在家上個早晚課。

但是和尚師父們也自己辛勤勞作,種點自己能吃的菜。有的和尚師父住在深山裡,生活是很艱苦的。我們比和尚師父差的很多,我們可以在家想受兒女的福。而和尚師父們不行,離家沒有兒女孝順。我們在家居士的境界永遠比不上和尚師父。仁妙1感謝題主,謝謝友們支持。




仁妙1


居士供養和尚。和尚指引居士極樂途徑。相得益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