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地级市和县级市,有哪些区别?

过妄所著


地级市是我国行政区划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区。一般被称为‘省辖市’。上一级是省一级行政区划,下一级是县级行政区划。由地级市辖区、下辖县组成。地级市领导配置属于正厅级或副省级。



县级市与县、区虽然同属于县级行政区划,但是比县、区享受的特权要多的多,县级市原则由省政府直接管理实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边由地级市管辖或代管,一边同时又接受省政府委托的‘省管县(市)’管理。县级市领导配置属于县处级或副厅级。部分省直辖的县级市更是独立于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单位之外的,完全由省政府直接管理,享受地级市的所有配置和权限,和地级市平等或稍微低半级。例如河南省的济源市、湖北省仙桃市。


另外,我国很多省份也在探索的‘省管县’模式也是在减少地级市和县级市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豫东小年胡


地级市和县级市都是中国特色带有行政区划功能与行政级别定位的城市,与国外的“city”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首先说明一点:地级市与县级市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名称,任何一条法律条文都没有这两个词,但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一系列文件中经常可以见到。说明这两个词是约定俗成、词义明确的标准用词,但不是法定用词。

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宪法中我们了解中国是四级行政区划:第一级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有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特别行政区;第二级为可以分为县、自治县、市的自治州,及可以分为区、县的较大的市,实际上目前还有作为省与自治区派出机构、不具备完全第二级政区组织架构的地区、盟;第三级为县、自治县、市(该处的市是指县级市),实际上目前还有与县同级、具备完全县级组织架构的特区、林区、旗、自治旗;第四级为乡、民族乡、镇。

地级市、县级市在宪法中没有明确出来,统称为市,但明确的一点是:较大的市可以分为区、县,不是较大的市除了由自治州管辖外其他由省、自治区管辖。1982年,中央第51号文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首先在江苏试点、1983年在全国试行。将授权给较大的市的管理县的权限放大给了由地区改设的地级市,法律条文中没有的地级市概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各种文件中有明确表述,如下。

《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的批复》(国函【2017】109号):同意撤销那曲地区和那曲县,设立地级那曲市,那曲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

中国撤消地区设地级市从1983年起步,到现在已设立294个地级市,另外还有30个自治州,尚未改造完成的地区、盟还有10个。地改市、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整体来说创造了很高的国民产值,为吸纳城市化进程中从田地里走出来的农民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百万人口城市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个增加到现在的143个。

本届政府推出了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大国家中心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等等,上届政府酝酿的省直辖县试点已基本无疾而终。城市化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作为与县同级却称为市的县级市,目前地位有点尴尬。名义上由省直辖却大多数由地级市代管。理应自己掌控的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往往让代管的地级市抢了先,甚至有些小马拉大车的地级市还要向县级市吸血,严重阻碍了县级市的发展。还有就是地级市发展空间不足时往往要牺牲县级市来成全地级市,三十多年来有几十个县级市撤销改为地级市的区,辛苦发展的成绩为地级市做了嫁衣。而真正脱离地级市管理的几个县级市目前都发展的很好,如河南的济源,湖北的天仙潜(天门、仙桃、潜江)。济源已基本确立了地级市的组织架构。还有几个由自治州管辖但赋予地级市管理权限的城市建设成就也有目共睹,如青海海西的格尔木、吉林延边的珲春。十九大已公布中央的最新政策:增设地级市,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县级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最新的立法法已赋予设区的市,也就是地级市立法权(几个不设区的地级市在司法解释中已明确参照设区市享有立法权),这为城市发展必将注入新的活力。




金陵牧


虽然都称市,遇见领导都喊市长,但此市非彼市,两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为在我国县级市的管理关系一般由省里委托所属的地级市代管。

我们再来说地级市与县级市有哪些区别?区别一:在行政级别上地级市与县级市是地厅级与县处级的关系,县级市要比地级市行政级别低一级。

区别二:在领导层面上地级市与县级市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县级市受地级市的领导。

区别三:在与省级机构关系上地级市受省里直接领导,县级市则不直接受省里领导。例如地级市有事情可以直接报省里,县级市则需要层层上报,先报地级市然后再由地级市报省里。

区别四:在城区面积上地级市一般较大,县级市一般较小。

区别五:在经济管理、城市发展规模上地级市权限较大,县级市则相对较小。

区别六:在审判机构的设置上地级市称中级人民法院,县级市则直接称人民法院,没有前缀词。

但也有较为特殊的省辖市,如湖北天门、潜江、仙桃三市直接由省直管,且经济管理、城市发展规模权限上与地级市同等待遇,但行政级别一般要比地级市低半级,比县级市高半级。




超人爱学习


①县级市一般为地级市代管,没有响应的独立自主权限,尤其是地方建设和规划布局都是以地级市为中心。县级市的几乎所有方面均次于地级市,不仅是被节制,还要服从或贡献地级市。相对而言这并非怪事,中心彰显龙头效应,县级市及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②县级市标准编制为县处级正职。省管市虽然不归地级市代管,但仍然属于县级市序列,额定编制为副厅级,以湖北为例,三个省管市相连并称江汉三市,当地称为三个副地级市。

③地级市标准编制为厅局级正职。地级市也被称为省辖市,为适应当地跨越式发展由地区演变而来。部分地级市虽然高配“副省”,但仅仅是主政官,不代表城市也提级。

延伸介绍一下有关地级和县级市的事情,以上图为例。红色的武汉市是省辖副省级城市,两个青色图案的襄阳和宜昌为地级市高配副省级。其他黄颜色的图样看似一样,实际上存在三种类型,分别是武汉西侧的天仙潜三市为县级市,由于湖北特色提升为副地级市因此与其他城市并列在一个地图上。

再一个就是同样属于县级范畴的神农架林区,也是按照副地级编制对待,位于襄阳、十堰、宜昌之间。

其外,湖北省所属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也是参照副地级编制,由十堰市代管。


看鉴襄阳


地级市是我国行政规划真正的市是“真市”,一般的地级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都是厅局级干部。

地级市下面设置县、区等行政规划,县长、县委书记,区长和区委书记都是处级干部。

我国的地级市分布

而县级市是我国行政规划中不设区的“市”只是“假市”,一般情况之下,还需要地级市的管理,而县级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也是处级干部,只不过是在个别政策上与普通的县有所区别而已。


大东北的小豆包


不请自来!

这个区别就大了!

1、行政辖区面积不同

一般地级市的辖区面积,是县级市的数倍不等。

2、下级行政辖区级别不同

地级市下辖区、县、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单位。而县级市下辖的直接就是区、乡镇等乡镇级行政单位。并且,一个地级市,最少都下辖两个县级单位。

3、主政官员级别不同

地级市的一二把手,是市厅级干部,一把手如果是省委常委、或者是副省长兼任,那就是高配半级-副省级干部。而县级市的一二把手,高配也才副厅,还得是兼任地级市常委,一般都是县处级。

4、公务员待遇不同

既然级别不同了,待遇自然就不同了!

5、晋升提拔不一样

地级市的主要官员的人事变动,需要省上决定,而县级市的人事,只需要所属地级市报备省委和组织部就行!


志军翔宇


地级市的级别比县级市高。

一般来说,一个地级市的管辖范围,是由区+下属县级市+县组成的。

区和县以及县级市,级别是差不多的。

当然,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关系是,地级市代管县级市——代替省政府管理。

其实,据说之前的制度设计是省直接管理县级市,但是实际上我们知道,就说我们辽宁,大约也有上百个县级市(我没具体算过,只能说大约),如果省政府直接管辖,那闹不好照顾不周。

因此个人感觉,地级市代管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人文之光


准确的说,全国只有直辖市(正省级)、副省级市(哈长沈大济青南杭宁厦广深武西成)、地级市、县级市。並没有副地级市的说法。湖北仙桃、天门、潜江、神农架是县级市、区。领导高任不是行政区划单位的级别,这种情况各省地县都有。


若隐若线946


共和国摇篮江西省瑞金市,目前就是省直管县级,可依然接受地级市的管理,这是什么省直管哦!


阳明路明灯


哎象东莞改为地市面积小又咋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