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很久以前看過《中華世紀壇序》,裡面的其他文字早已忘得乾淨,唯獨這兩句記得深刻:

“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是啊,中華文明泱泱五千年,為什麼沒有斷絕?很多時候是一代又一代的史官,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了祖先的艱辛創業歷程和英雄事蹟,用我們民族的語言,記錄下我們的歷史。

歷史上很多朝代的史書,都是集體創造的結晶,僅僅是記錄一朝一代的歷史,最多兩三百年。

有一部史書,記錄了中國近三千年的歷史,就是《史記》,他的作者就是司馬遷。

01:太史公

對於這個名字,好多人實在是太熟悉了,他的名字無數次出現在中小學的語文和歷史課本上,包括他的文章和人生經歷。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信陵君竊符救趙》、《鴻門宴》《屈原列傳》……篇篇都是精彩之作。

《報任安書》字字血淚,寫盡太史公內心的酸楚與堅守。

他與李陵算不上朋友,僅僅是幾面之交,竟然敢有“熊心豹子膽”,在漢武大帝的時代給他求情,最終觸怒這位君主,被施以腐刑。

在當時人來看,這是巨大的恥辱,還不如死了算了,但是司馬遷還念念不忘手中未完的事業,繼續用筆書寫中華歷史。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太史公的這段經歷,經常出現在教人堅持的文章之中。

然而,當我步入社會,經歷社會幾年的毒打,本以為不再輕易落淚,但當我再翻起《史記》,回看司馬遷的時代和他的一生,還是禁不住感動流淚,為那個還有先秦遺風的浪漫時代,也為太史公本人。

02:浪漫的時代

史書上都說“漢承秦制”,意思是漢朝繼承了秦朝的中央官僚體系,但是在精神氣質上,漢朝,尤其是西漢初年,與秦朝的精神氣質,那是很不一樣的,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浪漫”。

為什麼這樣說?

司馬遷出生時,距離漢朝建立才有70多年的光景,距離先秦也不到百年,百家爭鳴的學術風氣還在蔓延,儒家獨尊的局面沒有形成,人們的思想比較多元化。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另外也跟漢朝創立者的精神氣質也有關係。

劉邦集團,大多來自沛縣一代,這裡在戰國時期是楚國的地盤,因此我們可以在記載中看到楚文化的相當多的遺存。

比如楚國的語言。有歷史學家考證,漢代有不少楚國的官職名稱。司馬遷又被稱為太史令或者太史公,而“公”是楚語。

再比如,人們都對漢朝皇帝宗室的藝術細胞很有印象,漢高祖劉邦唱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帝王詩《大風歌》,漢武帝也是創造了像《秋風辭》、《李夫人歌》這樣的著作。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還有漢代的藝術。現在出土的漢代漆器上,仍然可見當時的花紋,充滿了靈動之美。

所以學者李長之說:周文化是古典的,楚文化是浪漫的,就是這種浪漫的文化征服了漢代

距離戰國不遠,儒學還沒一統江湖,加上浪漫的楚文化,共同造就了西漢初年那個浪漫的時代。

而這,就是司馬遷生活的時代。

03:吾家有子初長成

公元前135年,司馬遷出生在韓城,父親是太史令司馬談。

司馬遷從小就顯露出史學上的天賦,為了培養兒子,司馬談可以說是費心了心血。

司馬遷小時候就在鄉下長大,估計也和古代的很多孩童一樣,上樹下河,這讓司馬遷的身體變得非常強壯。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為了武裝司馬遷的大腦,司馬談邀請當時的很多大師給他上課。

看看司馬遷的老師陣容,真的是羨煞旁人。

教授司馬遷古文《尚書》的孔安國。是孔子的十世孫,當時著名的儒家學者。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董仲舒

司馬遷的另一位老師是大儒董仲舒。正是他上書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只是讀書還不成,司馬遷還要行萬里路,他20歲時就開始壯遊山河。從江淮到鄒魯,司馬遷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採訪歷史的經歷者和沒有被記錄下來的民間傳說。

此時的司馬遷,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體驗歷史的奧妙。

舞臺正一步步展開。

04父親的遺命:為華夏著史

司馬遷壯遊了幾年,26歲時司馬談病倒了。

司馬談望著兒子,眼淚止不住地流,他拉著司馬遷的手,說:咱們司馬家,祖先是周王室的太史,早在堯舜的時候就揚名天下,掌管天文知識,中途家族衰落,一直到我手上。你繼續當太史,千萬不要忘了司馬家的事業。

一代太史令,學問家司馬談帶著遺憾去了,他不能親眼看見一部史書的成立。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司馬遷覺得身上的擔子很重,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父親的遺命。

我們在《太史公自序》中看到這樣的文字:


先人有言,自周公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年。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從這段文字,我們能感受到司馬遷濃厚的使命感:他應該像當年孔子寫《春秋》一樣,寫出流芳後世的史學著作。

05活躍於政壇的司馬遷

父親死後,司馬遷守孝三年,繼承父親的官職:太史令。

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和國家歷史記錄,經常蒙皇帝召見,在當時人看來,算得上一個親貴管制。

二十九歲的司馬遷,仍然脫離不了青年義氣,加上他本人也受時代風氣的影響,帶著浪漫色彩,兩者碰撞之下,我們看到了一個積極有為的青年官員。

他29歲時跟著漢武帝封禪,30歲又跟著漢武帝南巡。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但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制定《太初曆》。

秦朝的立法,是以冬天十月為新的一年的開始。漢承秦制,連帶著曆法也一併繼承。不過總有人覺得不對。

因為當時很流行五行終始說:秦朝是水德,顏色尚黑,水在季節上屬於冬天,應該是從冬十月開始。

到了漢代,張蒼認為漢朝也是水德,所以在曆法上也就沒必要糾纏了,直接把秦朝的一套拿來用。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可是到了喜歡標新立異的漢武帝那裡,他覺得很奇怪:“我大漢應該屬於土德呀,我還記得我爺爺(漢文帝)還在世時,在成紀(甘肅天水)發現了一條黃龍,這不是上天給我的提示嗎?我得趕緊讓大臣研究研究。”

一研究,果然大漢是土德,緊接著一套全變了,顏色尚黃。曆法也跟著變,歲時改為一月。這就是著名的《太初曆》,這是司馬遷一生中可以與《史記》並稱的成就了。

06:為李陵說話,卻身遭宮刑

李陵是名將李廣的孫子,當年他和司馬遷是同事,因為性格謙和,人緣很好。

除此之外,他的弓馬騎射功夫也很好,能帶兵打仗,漢武帝就讓他在酒泉張掖一代練兵,防備匈奴。

後來外戚李廣利領兵攻打匈奴,漢武帝讓李陵做糧草官。李陵覺得這也忒大材小用了,不想幹。主動申請領精兵五千人,直搗單于巢穴。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漢武帝喜歡意氣風發的少年將領,就同意了李陵的請求。

李陵率領五千人,遇到了匈奴三萬多人,堅持了好幾天,戰鬥極為慘烈悲壯,但是寡不敵眾,李陵說著:“無面目見天子”,就投降了。

漢武帝感覺李陵投降就是打自己的臉,雷霆大怒。周圍大臣沒有一個敢替李陵說話,只有一位太史令司馬遷。

司馬遷認為李陵是為國家赴難,而且他是迫不得已才投降的,有情可原。

漢武帝對大臣可以說是愛恨兩個極端。愛一個人可以讓他上天,飛黃騰達,比如衛青、霍去病,討厭一個人,自殺還算好的,慘一點的是滅族。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你司馬遷區區一個太史令,居然敢給李陵說情,審一審,看看有沒有什麼陰謀?

就這樣,司馬遷被打入大牢。

本來情況還有轉還,沒想到第二年有謠言,說李陵在幫助匈奴練兵,準備攻打漢朝。

漢武帝好容易下來的脾氣,又一次變的火大,李陵滅族,同時牽連到了司馬遷。

本來司馬遷可以交錢免罪的,但是他官位不高,做的官又不是什麼有油水的官,按律被施以腐刑。

07:發憤著史書

受腐刑,對於司馬遷那個時代的人,是一個奇恥大辱啊。他自己說受辱有好多種,也是分等級的。最次的是被捆綁在地受辱,再次的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帶上腳鐐手銬、遭受鞭打,再次的是被人剃光頭髮,脖子上戴上枷鎖,再次的是被人截斷肢體,最最下等的就是復興呀!簡直是被人侮辱到了極點!

有人說司馬遷可以自殺嗎?他不能,怎麼可以!祖先的事業,父親的遺命,自己從小到大的所學,這一切都匯聚成司馬遷的使命,可以說是天職,天命!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在兩千多前的西漢,一盞幽幽燈光映照著一位有些佝僂的人。他的神色倔強而堅韌,他手中的筆刷刷刷寫個不停,口中喃喃自語:述往事,思來者“。

在苦痛和寂寞裡,在鬱鬱寡歡裡,在內心的英雄和浪漫夢裡,在立志書寫一部傳世史書的昭昭天命裡,司馬遷文如泉湧、筆如奔馬。

他怕自己有一天忍受不住別人的眼光、怕自己本意殘缺的身體不知什麼時候會從世上消失,想到此,他下筆的速度就更快了。

司馬遷45歲時,漢朝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巫蠱之禍,戾太子謀反,最後衛子夫自殺,戾太子也死了。

司馬遷46歲時,李廣利攻打匈奴,兵敗投降。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而《史記》中記載的武帝朝,到這裡戛然而止。

有學者推斷,司馬遷就在這一年去世的,甚至他很有可能是自殺的。因為《史記》在司馬遷看來,已經完成了,“凡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藏之名山,副在京師。”“餘述歷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迄,百三十篇。”

天職已了,先祖和父親應該不會怪我吧!不必苟活於世了。

從此史書上再也沒有司馬遷的記載。

08:永遠的太史公

我在高中時,曾經讀過史記原文,從中感受到的,是歷史的溫度。項羽的浪漫、殘暴。劉邦的流氓、仁義、英雄的悲劇、小人的橫行。

種種情感,充斥在太史公的筆端。

相比,他本人也是一位有溫度的人吧!


即便是變成人人鄙視的太監,我也要寫出中國第一史書

最後,以王立群教授評價司馬遷的話結尾:

兩千多前的一個史學家,一個人,受到那樣的摧殘,他畢竟把中華民族將近三千年的歷史,用自己的如椽之筆,把它寫了下來,而且表達了自己的愛憎。

如果沒有司馬遷,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樣子。

如果拿漢武帝和司馬遷相比,作為人來說,司馬遷更值得肯定,他是一個大寫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