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苏州与深圳未来谁更强?

新鲜空气FA



苏州的制造业很强,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很强。不过由于过于依赖上海,依赖外企。让人有种没有自己核心产业的城市,而且过于依赖外资。它不像深圳,产业有自己的创新,一批龙头企业正冲进世界走向国际,如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等等。如果说苏州是最强的地级市,那么深圳是最强的副省级城市,甚至是中国最强的城市了(从地均与人均论,深圳已是中国内地最强市了。不过苏州也很强,它人均是长三角地区中数一数二的,均超越了北上广三大门户城市)。谁强谁弱不言而喻了!
个人认为,未来两座城市都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苏州是长三角经济圈中产业核心区之一,而深圳是粤港澳经济圈的核心之一。两者客观评价,深圳的经济结构优于苏州,这得益深圳的经济转型较快。不过随着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北移,苏州已超越了东莞,有世界工厂的称谓。华为、苹果、索尼、松下……等世界五百强纷纷进入苏州,给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带来无穷的想象力。那么两者的定位是不同的,深圳朝着设计之都发展,而苏州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因此苏州要发展像深圳一样,具有集自主科研研发中心到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城市还需有一段路要走。个人观点,两者其实在产业上差距并不是特别之大,未来苏州变道超车并不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城市核心竞争力上。那么深圳比邻港澳的优势不可忽视,这是深圳比苏州更具竞争力的一面(没有港澳台,也没有中国的特区)。还有苏州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次中心,而深圳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未来的深圳有可能取代目前香港的功能,这也是中国设立特区的目的之一。弱化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是从深港金融一体化开始的。这也有助于中国金融走向世界接轨的。那么苏州要取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就难之又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深圳与香港并轨发展或国家直辖,国家对深圳的依重会更大的(实际上,从上缴国税上说,深圳无疑是中国的第三城。如果莞深或深港合并,其意义可能会更大,影响力更深远。毕竟香港与深圳、东莞的土地资源都不算大,地理上是一体化发展的。也就是说,中国只有此地才能叫板上海经济)。


嚁月


不管是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苏州都不是深圳的对手。我想,只要有常识和客观的立场,这个论断是能够轻易得出来的。

第一,深圳是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苏州只是一座普通的地级市。这两者在经济社会权限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大不相同。就拿税收政策来说,真正在和中央分成之后,剩余的都是自己的。作为地级市的苏州除了向中央分成,还要向省里分成。收入自然少了一大截。



第二,深圳的战略定位是中国科技创新和金融中心,苏州的定位是中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就说明深圳将来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和金融,苏州的方向是制造业。制造业竞争得过科技和金融吗?显然,未来的增长空间,深圳肯定会比速度更大。


第三,深圳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数量远多于苏州。人是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离开人才谈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水中倒影。虽然深圳和苏州的高校资源并不丰富。但深圳能够以优惠的政策、丰厚的薪酬、优良的创业环境,吸引外来人才。这一点苏州暂时是完全不能和深圳相媲美。

总的来说,深圳目前的实力,包括经济、金融、科技、教育这几个方面已经领先了苏州。且在未来的发展中,深圳的潜力还是特别巨大的。这个动力来自哪里?来自改革和创新。深圳改革和创新力度,历来是引领全国之先河的。即使是上海和广州上的一线城市的创新改革力度也未及深圳,就不要提苏州了。


财经知识局


承认深圳经济强于苏州,但也不要把苏州说得一文不名。苏州以一个普通地级市的身份,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前列,是有其过人之处的。如果非要说深圳是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我们就不作任何讨论了。

不单苏州,整个苏南经济,大多是以生产原材料、部品部件为主。我们都知道雅戈尔,可有谁知道那些生产布料的江苏厂商呢?换作其他许多产品,亦如是。同一个国家,大家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罢了。

我们应当用于承认苏州乃至江苏一些品牌的没落,春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春兰身上,江苏本土的企业家应该汲取更多的教训,在终端产品的品牌打造上投入更多的力量。

知耻而后勇,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江南飞鸿008


论经济:

毋庸置疑,深圳强!一大批强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都在深圳,但退一步说,因为什么?因为国家政策下的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这个东风不是其他城市能够乘上的,所以在未来,如果苏州还是只是依附于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辐射以及仅凭自身发展,很难超越深圳。所以如果国家针对苏州有特殊经济响应政策,再凭借苏州近些年的产业转型,我觉得未来还是未知之数,就目前在苏州最新的自贸区规划、机场规划、高新技术产业核定、轻工业、制造业北迁等等事件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重视苏州,已经不想再让这么一个GDP贡献度如此变态的一个地级市、随便一个辖区都是百强县的城市还如此低调下去,所以,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对于苏州的经济,我只想说,未来可期!!

论历史文化:我觉得没什么可比,苏州碾压深圳

其他方面我觉得没什么可比的,同为我们国家的城市,作为中国人,生而骄傲,希望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城市稳定发展,蒸蒸日上,我们这一辈人也需要努力奋进,活出价值!






AJ老爷子唤我阿虎


苏州与深圳未来谁更强这个问题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来决定,深圳市是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在中央与国际地位称为中国高科技创新城市,如今拥有国际化著名企业:

1.华为 2.腾讯 3.中兴 4.大族激光

5. 大疆无人机 6.华大基因 7.恒大地产

8. 万科地产 9.长城计算机 10.顺丰

11.天音通信 12.招商银行 13.中国燃气

14.中国储能 15.海王 16.赛格集团

17.中国烟草控股 18.正威科技 19.深圳航空公司

20.华强集团 21.爱施德 22.富士施乐高科技

惠科电子、比亚迪、南玻科技、 迈瑞生物 、平安保险集团、 康佳集团、 360 、甲骨文、华润地产、华润集团、TCL王牌、创维集团、联想集团、迅雷、三星分公司、华星光电、欧比特、欧菲光、长虹研发公司、阿里巴巴分公司、百度分公司等。

苏州这几年各方面发展也不错











爱心传递之家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不管是近代和现代,珠江口都是我们国家开放经济的前沿。虽然长三角近期被定为国家开放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龙头,但那是上海不是苏州。苏州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看,什么时期都是富庶之地。但这里的文化低调,这里的人们太低调,吵架都像唱歌。苏州不管到任何时候,都会是歌舞平弹,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富裕是真!


富安辰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我都特别的熟悉,长江三角洲的感觉,和中国其他地区的感觉差不多,我是后到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整个的社会氛围和内地是不一样的,有一种激情岁月的感觉,也可能你离开的时候连一平米卫生间都买不起,但是你来过、你拼搏过、这片热土,你贡献过你的青春岁月,是非常值得回忆的一段岁月...


吉粤自动化


苏州与深圳都是后起之秀当中的佼佼者。这两座城市都很好的把握住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重心。

但是从两座城市的基本定位、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等方面来说,深圳的未来前景无疑是更胜一筹的。

深圳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所以初期的资源配比更强更全面。苏州是地级市,虽然现在经济强劲,但更加偏重于经济建设,综合实力只能说是地级市中的佼佼者,但是和副省级城市相比还是有所欠缺的。

深圳是市区经济型城市,城市化率高,经济多元,尤其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地位很高。苏州是县域经济型城市,工厂经济占比很高,多元化方面比深圳差很多。而且县区比市区的经济比重还大,所以虽然两者都是经济强市,但苏州的市区和深圳的市区相比,实力相差悬殊。

不论世界经济强市还是内地一线城市,其特点都是市区经济发达程度远高于县域经济,对于工厂经济的依赖度很低,这和苏州是完全相反的。

深圳培养一大批像华为、腾讯、中兴、恒大、万科、顺丰、华强、招商、欧菲光这类的业内龙头企业,而苏州的龙头企业多是西门子、三星、富士通之类的外企,本土上市公司虽多,但鲜有旗舰级企业。两者经济之本渊源不同。

另外苏州的成就和紧邻上海不无关系,而深圳的崛起更多是因为自身定位高。所以尽管苏州已经有了独立的强大经济格局,但是和深圳这样目标成为上海级别的城市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加之粤港澳湾区的概念,深圳的发展会进一步加速,而苏州的节奏相比而言已经慢了半拍。


城市发展报告


必然是深圳!

第一,政治地位苏州不如深圳,国家政策及资源倾斜程度不同。

第二,地理位置,苏州紧靠上海且不可能超过上海,因为长三角不需要那么多金融中心也不需要有第二个上海,所以领头的必然是上海,苏州没机会,但深圳不同,深圳虽然不是省会但是他是特区,地位超然,而且链接香港,是大陆对标香港和要超越香港的存在,而且目前来看大湾区要比长三角更有发展潜力,一区三核,深圳广州香港都可以。

第三你在看产业结构,苏州工厂众多,得益于上海的港口优势和苏州的有利政策,但是广州人家也有佛山东莞,跨国公司总部会设立在上海而不是苏州,但深圳老牌国内大企业众多,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高新科技企业。

综上啊,苏州对标深圳没啥机会,人家深圳对标的是香港。


LeonQu


苏州和深圳比,沾不上边。无论从地缘、经济基础、政治地位,及人口素质等诸多方面都相差甚远,特别是执政者的思维方式方法,更是风马牛 不相及……没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