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硬笔行书,哪位老师的行书更适合日常书写?

马M哥


硬笔行书不像毛笔一样,风格多变,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硬笔书法字帖,其实相差不是太大。要想学硬笔行书的话,建议学习有传统书法功底的老师的字,你去看看,跟谁比较对眼就选谁的。

庞中华和司马彦的字不建议学,这两位虽然是当初八十年代硬笔书法大潮中大红大紫的人物,但是随着民众的审美水平的提升,两位硬笔书法的先驱者就暴露出了他们技法单一,格调不高,缺乏传统书法功底的弱点了。后来随着一些新的硬笔书家的出来,如吴玉生、顾仲安以及后来的田英章等人,这俩人的字帖也就渐渐失去了市场。

虽然题主的意思是不想成为硬笔书法家,只想把字写好看点,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应该很多。但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不是成为书法家,其实练字都需要找本字帖临摹,这个过程不能少。如果说把字练到美观好看,算是硬笔书法的初级水平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管目的如何,大家下的功夫都差不多。既然下的功夫差不多,那就找一个有传统书法功底的老师的字练,练出来的字会更高雅一些。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硬笔书家:

  1. 沈鸿根(别号:江鸟)硬笔书法的老前辈了,软硬兼修,我上学时就学过他的字。现代新秀辈出,知道“江鸟”的人已经不多了,老一辈书家的魅力在于他们的字更有韵味,蕴含了更多的东西。目前市面上他的字帖应该很少了,他的字帖大多数是行草书。

  2. 钱沛云,1946年生,也是老一辈书法教育家,他的老师是任政老师(任政是沈伊默的弟子),因此起点较高。一辈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很少去宣传自己,书法界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网上有他的教学视频。他的硬笔行书好看、耐看也好学,但因为没有刻意宣传,一直没有热卖过。

  3. 卢中南,1950年生于武汉,中国著名书法家。是我非常尊敬和喜欢的当代书法家、楷书大家。软硬笔实力深厚,连以欧楷出名的田蕴章老师都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在南开大学教硬笔书法的时候,不用自己的,而用卢中南的硬笔楷书字帖。

  4. 田英章,1950年生,也是软硬兼修的书家,楷书功底非常深厚,以欧楷出名。他的硬笔行书流畅自然,写出来也非常的漂亮、耐看,各种字帖也是市面上最多的了,网上还有各种视频教程,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5. 顾仲安,1956年生,从小练毛笔书法,因此他的钢笔书法中蕴含了传统书法的神采,有书卷气、耐看,既有法度又不拘谨。他的硬笔行书风格独特,个人来说也非常喜欢他的字。

  6. 李放鸣,1957年生,令人尊敬的老书法家,讲究用笔,一招一式强调师承古法,硬笔也是追古、绝美。楷、行都极力推荐。

  7. 吴玉生,1959年生,软硬兼修,建树颇丰的书家。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课本规范字书写人。国家行楷手写体规范字形样本字书写人。他的硬笔行楷姿态妍美,没有俗气,稳健容易上手,字帖编排也很科学,适合初学。

  8. 荆霄鹏,1976 年生,九年义务教育《写字》《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年轻人的偶像,硬笔字帖目前卖的非常火田英章老师的高徒,个人感觉他的硬笔书法比田英章老师的更灵动,行书更加欹侧秀美,适合女生和初学。

以上是硬笔书法界比较有名的一些老师的介绍,具体学习哪一家的,还是看眼缘吧。

翰墨今香


根据题主的描述,要想把字写的好看美观,通篇协调,又快又好,便于书写。这一句话看似简单,要达标可没有说这句来的简单。

什么字好看美观,自然是字帖的字好看美观,我们说一个人写的字好看也往往会说写的就像字帖上印的一样。美观就更不容易了,什么样的字美观呢,字帖。


再说通篇协调,怎么样的作品才能通篇做到协调呢,自然是书法家的作品能够达到如此造诣,实际上,一般的书法家都未必能够做到通篇协调,因为要到达此水平,不仅仅写字问题了,这涉及到美学原理上作品构成问题。

那么快又好又是什么概念呢?好,就要出人类字帖,快呢?必须做到熟,娴熟了才能快。不熟,是不可能快的。至于便于书写,一般的说是行书便于书写,但要综合起来看,同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从接近与日常书写的美观的硬笔书法家是不少的,如田英章、王正良、卢中南、吴玉生、江鸟、吴身元,张秀、杨剑、王德荣、席殊、曹宝麟、高惠敏。较早硬笔书法家的如黄若舟、周稚云等硬笔书法家的作品当然还有现代一些硬笔书法新秀的行书。




便于日常书写的硬笔书法家是非常多的,但这不是写好字的根本。要想写好字,就必须选定一家,进行大量的严格临摹学习,不通过临摹学习,意味任笔成行,永远写不好字的。所以写好字的关键在于临摹学习,至于选谁的字帖最后,还有看自己是否喜欢,因为不同性格的人可能对美的欣赏与标准是不一样。严格意义说,要想写好字,最好先从毛笔书法学起。




翰墨书道


我写的是田英章老师的,而且是他早期极具古味的硬笔楷书,有赵孟頫和灵飞经的味道。当然我只是学了点皮毛。





沈洋74917267


我若说我的字实用性很强,会不会有赞同的?

我若说,大多的常用字,不同的风格的行书结构我都是尝试过、认真比较过,会不会有人相信?

甚至连每个回锋,每个笔画中的以繁代简,是否有出处,我都会为一个字查找几个资料,以确定是否可写。

再看书写是否顺势,实用性如何?辨识度如何?


想随手写一手好字,日常行书,实用行书,可以参考下我的字! (插图为部分整理过的常用字,确定适合快写)

除此之外,你若想写一手好字,你要明白几个道理:


一,结构要稳,重心要齐,笔画宜灵动。

则不但会有实用性,且满足大众审美最大公约数!――但是,新手不要追求灵动。


二,很多规范行书,其结构为了求得规范,和书者的日常行书是有一定差距的,有的差距还非常大。我只是努力把差距做到最小,至少是个追求!


三,追求实用性硬笔行书,要学的是结构,不能彻底抹煞的是自己的习性。

一旦把自己的习性,习惯彻底抹煞,日常书写,写得标准意义上的“XX体”,几乎难如登天!


当然,习性中的陋习,固然需要改掉,不希望遇到杠精!

四、硬笔实用行书,有太多小技巧了,绝非只是熟能生巧的缘故!

如下图,西瓜视频截图,20字~30字/分钟不等,25字左右较多:

最近,在一本很老的字贴中,发现一个观点,与我以往回答过的观点,几乎一样,于是抄了下来,如下:


行书一点通


如果要求不是很高,我自荐一下,可以看看抱庸诗书的硬笔字,草根味十足,但也有些自己的小风格,并不是很难学。


不论学谁的,长远的看,都是殊途同归,都要从临摹走起。临摹重在点画结构以及结体,初学阶段就是抓形貌,先不要考虑笔法行气章法的问题。形貌抓住了,字的肢体骨骼拉开了,再去琢磨用笔之法、章法之妙。很多学硬笔书法的朋友,才学了一段时间,感到效果不理想,就怀疑自己的方法有问题。方法不会有问题,主要是临摹习练得太少了。


硬笔不像毛笔书写那么复杂,最关键的就两点――点画形态与结体。所有前期的习练都要始终围绕着这两个关键点。点画形态是技术活,需要多看多练,结体是艺术活,把有形态的点画拼组结构而成字,这就需要把点画按照结构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变通处理,光靠重复的写就不行了,得用脑袋琢磨。这就要求,即便是初学者,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从何处来,靠帖读多家。



硬笔书法,一半靠悟性,一半靠苦练。古代抄书的文吏写一辈子的字,也没几个成为书法家。而光琢磨问题,不勤于动手实践,只可能成为书法理论家、评论家,而不可能成为书法家。如题主所言,只想把字写好看写规范,随便选一本字帖,照着猛练就可以了。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书祺。


抱庸詩書


学习硬笔书法关键是要懂得每一种书写工具的特性和特点,根据书写工具的特点调整书写方法。

学习书法首先要发挥手的灵活性和工具的灵活性,包括根据不同的纸张随时调整书写方法。

书法的理要向传统书法中去汲取,去寻找,去发展。

当然可以借鉴当代书写比较好的硬笔书法(家),取长补短。

关键还要适合自己的风格。








书乡林韵


陆柬之的《文赋》楷行草皆有。

学习书法的常识、技术。

常识:书法的常识、学习书法的常识。

技术:

零、笔性:执笔,线条特点。

一、笔画:

  • 一笔的起笔 、行笔、收笔。

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圆转的基本写法(楷书的写法)

  • 多笔的变化。

覆仰平,向背,平行,长短,欹正,呼应等。

二、陆柬之《文赋》。

陆柬之(七世纪中叶)生平的事蹟相当简略,《新唐书》记载他是陆元方(639-701)的伯父,虞世南(558-638)的外甥。活动年代是在唐太宗、高宗时期,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仪郎。书学的师承出自舅父虞世南。全文书写晋朝陆机(261-303)的文学名作〈文赋〉。把文赋读成「美术赋」,那文句中的「笼天地於形内;挫万物於笔端。」这用美术的形色来表达,更超过於用文字的文学来表现。文中有许多的文句也可以用来说明艺术,显示文学与艺术本就是相通的。 本幅由八段纸接成,行楷书相杂,偶而也有些许草书出现,共一四四行,除第一行标题「文赋」二字,末行三字,每行均作十一、二字,文字书写中,如「才」作「材」、「山」作「□」是避家讳,「渊」作「水」,「世」作「廿」,是避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讳。

原作上并无陆柬之款,被归属為陆柬之作,应该是出於卷后拖尾,赵孟頫(1254-1322)、李倜(活动於13至14世纪之际)等人的跋文所推定。从这些跋文与收传印记,得知此卷经过赵孟頫鑑定,李倜收藏。洪武年间(1368-1398)一度流传到滇南,后又回到江南,十五至十七世纪的流传不明,这在董琰跋文中,提到明初从滇南购得此卷的相关人物均被刮去。十七世纪入孙承泽(1592-1676)手中,再传入清内府,至今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至於南宋以前的流传经过,惜乎闕如,这也是某些研究者对本卷是否出於陆柬之之手,仍持存疑态度的原因。

陆柬之的书风,也是二王裔系。唐人评书,陆柬之的品级无法与虞、欧、褚并论,李嗣真(?-696)将他列入「中品十二人」之一,讚扬他「草体学虞,特善用笔」。〈文赋卷〉后方收藏人李倜,针对此卷说其笔法皆自〈兰亭〉中来,有全体而不变者。 孙承泽也说:「全摹褉帖(兰亭序),而带有其舅永兴(虞世南)之圆劲。」(见原件跋)〈文赋卷〉整体的丰神也是一派优雅,从容不迫的情怀,文长至一四四行,前后一致,比之〈兰亭〉的行数,多了五倍,但从前到后笔调一致,不疾不徐,进退有度。文赋卷上恰巧也有「斯文」二字,「文」字的结体虽然不一样,第一、二笔「、」与「一」,连成一笔,最后一笔「捺」(□)為长点(□),然而书写来,重笔浓墨的强调如出一辙。推而广之,〈文赋卷〉也常有类似的情况,少则一、二字,如至「妙妙」而临雲、天渊之「安」流、沉辞「拂」悦;多则如「峻,收百世之闕文」,和旁行比较,都因字体大而显眼。楷书的书写,求其平整,行草字形的大小搭配,本无定则,但总求其匀称自然。

〈文赋卷〉的行笔速度,比起褚临本的〈兰亭序〉来,显得凝重缓和,并不是像〈兰亭〉流利。这也说明陆柬之学王羲之的书风,写来更加谨慎,张怀瓘(活动於713-758)说陆柬之「晚学二王法,尤尚古朴」,质朴必然出以矜重的态度,运笔当是倾向於迟缓的一面,字的结体,也是一位书家风格的明显特徵,学习书法,用临用摹,必先求其像所学习的对象,其中固然用笔、字形、行气等都是一一所要追求的。然而其中最為人所注意的往往是字形结体。行草书的书写,行与行之间,字数并不一定相等,两行之间,更少有成列的,书写时也因本身笔画繁简,字形大小会参差,且考虑上下连贯,同一字的点划,起承就因需制宜而產生变化。

彩色版书帖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於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於此云。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於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於已披,启夕秀於未振。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暑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於形内,挫万物於笔端。始踯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黾勉,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故淟涊而不鲜。

或仰逼於先条,或俯侵於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於锱铢,定去留於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虽杼轴於予怀,怵佗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於集翠。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或讬言於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

或寄辞於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

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虽浚发於巧心,或受欠於拙目。

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龠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瓶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於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纷威蕤以馺鹓,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贻则於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於将坠,宣风声於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霑润於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


清扬有仪


个人觉得,书法当中,楷书临习田英章卢中南。行书练习吴玉生。

楷书当中,卢中南和田英章,军事,非常值得学习的,他们的笔画结构,都是非常一流的,值得学习者,认真的么,而且,他们在书坛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有目共睹的。

练习行书的话,吴玉生老师的字帖,是非常好的。他的字帖实用性比较强,特别适合于有基础,或者是成年人学习书法练习可以快的提升自己的书写技巧。当然,学书法者我们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只是为了把字写好,直接联系行书就可以,如果你想在书法领域,创造自己天地,那么,还是建议从楷书,认认真真的学习,从最基础的笔画,间架结构开始。

总之,以上是个人建议,无论何人的字帖,他们既然能出字帖,说明他们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那时候要看自己个人,喜欢什么风格的类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书法家临写。





呆小石书法屋


硬笔其实不是现代的产物,远古的时候,人们刻画文字或符号时所用的石片等锐器,可视为早期的、广义的硬笔。


而硬笔能成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门类,则应归功于一百多年前自来水笔的发明。

硬笔书法源于毛笔书法,但又异于毛笔书法。硬笔不如毛笔那样强调笔法,它更注重结构和线条,相较于毛笔,硬笔相对简单。

正因硬笔源于毛笔书法,故学习硬笔书法,最好的选择是临习古人经典的毛笔法帖。

同时,早期的硬笔书法先行者邓散木、白蕉、黄若舟、陈公哲等人的钢笔字帖也是非常好的临帖典范,如陈公哲的《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黄若舟的《通书》,邓散木、白蕉合著的《钢笔字范》等。



而当代的硬笔书法,风格各异,五彩缤纷,但也“乱花渐欲迷人眼”,给我们选择范本带来很多困惑。

相对而言,张秀、黄文泉、朱勇方、曲庆伟、倪俊东等人算是不错的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要是推荐,我觉得丁永康的字比较有内涵,可以从他的楷书练起,再行书!当然其他还有很多的老师可以选,有一点建议就是田欧一系不要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