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社區幹部成了“老中醫”,“望聞問切”暖百家心

人民網上海1月31日電 (唐小麗、王傳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長寧區居民區黨組織第一時間響應中央部署號召,發揮好“望聞問切”作用,成為在社區防止疫情、共克時艱的中流砥柱。

望,在守望相助中穩定人心。疫情當前,最需要切實防止的就是謠言四起,製造恐慌。各居民區黨組織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通過微信群、公告欄、黑板報、小喇叭、打電話等各種形式向群眾傳遞權威消息,主動做好釋疑解惑工作,最大限度消除謠言滋生的土壤,做好謠言“終結者”。各街鎮居民區黨組織採取了居民樓張貼告知單的方式進行防疫宣傳,將兩張防護措施告知書,以及來自長寧區疾控中心向全區老百姓發佈的《致居民公開信》和《致從湖北返(抵)長寧朋友的一封公開信》貼到了家家戶戶。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一居一品”居民自治共治組織架構優勢,利用“網報欄屏群”全天候落實科學預防疫情、健康生活衛生習慣等知識宣傳,倡議大家不信謠、不傳謠,不斷釋放正能量,最大限度地糾正謠言、安撫人心。

聞,在廣泛動員中聚攏人心。居民區黨組織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爭取群眾支持,群眾成為了居民區強化社區聯防聯控的“好隊友、神助攻”。江蘇街道用好“實有人口數據網”“居民區樓組長工作網”和“熱心群眾群防群治網”,把“小家”和“大家”的關係緊密聯繫起來,大大提高了主動排摸發現率。在居民區黨組織全方位的動員下,基層的積極性也被全面調動起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周橋街道古南居民區志願者呂渲在居民區的號召下繪製了防疫紙巾畫,用形象生動的漫畫宣傳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等防疫常識,提醒大家拜年不竄戶,拜年只用打電話。

問,在雪中送炭中溫暖人心。在疫情爆發之際,社區的正常生活節奏一度被打亂,一些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響。群眾的呼聲就是第一信號,關鍵時刻,居民區黨組織衝在前,及時瞭解掌握困難家庭情況,成為了居民群眾的主心骨、大後方。華陽街道姚家角居民區間歇健忘症80歲獨居老人王秀英阿姨原本與鄰居共餐,不料除夕之夜鄰居家中突生變故,王阿姨唯一的弟弟外出旅遊,疫情爆發後無法及時趕回來幫助,她的一日三餐如何解決成了難題。居民區黨組織瞭解情況後決定,春節期間王阿姨吃飯問題暫時由居委幹部負責,每天由值班幹部購買或製作後接送王阿姨進行用餐,老人感動地把陪她過年的居委幹部喚作親人。除了生活上解困,精神上解憂也是居民區黨組織的重點工作。一些居民區組織在職黨員、志願者編輯個性祝福短信發給居民,手機拜年、視頻拜年成為今年的時尚。

切,在關懷群眾中贏得人心。社區工作最強調的就是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居民區黨組織從關心社區居民生活和情緒兩方面入手,調和隔離居民、正常居民的多元訴求,在防控工作中尋找到了“切入口、公約數”。24日除夕夜當天,天山街道延西居委會收到街道派出所發來的湖北籍居民信息後,就開始排摸對方近期是否離滬,或是否已經從湖北返滬來。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章光星認為:“讓居民不要過度擔心,讓被隔離觀察的住戶不要太過緊張,這是我們居委會可以做到的。越是關鍵的時候,越是不能亂了節奏。”如有隔離觀察的住戶或酒店旅客感到煩悶、焦躁,居委幹部還會打電話去和他們聊心事拉家常。江蘇街道曹家堰居民區黨總支在為隔離觀察居民訂購新鮮蔬菜、雞蛋和麵包的同時,組織小區物業和其他社區居民為一棟商品房住戶送上了兩封手寫慰問信,大大提高了被隔離居民的支持和理解程度,而原本門對門、不相往的商品房小區居民,也在這個春寒料峭的新年裡融為了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