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然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真的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随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令尊是谁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都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情。兵圣孙武就曾说过一句话:“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说,但凡事行军打仗,前后需要的车马、钱粮、装甲、每天都要花费很多的钱,所谓“日费千金”,就是说打仗每天都要话非常多的钱。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然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真的

  早在很多年前,孙武就能看出来,战争就是一件烧钱的事情。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依然如此。抗战时期,我军将士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但是再怎么英勇,子弹是需要钱的,军粮也是需要钱的,战马战车什么的就更不要说了,都是钱。要知道我军以前是非常穷的,是没有什么收入保障的,那么这些钱,是从哪来的呢?

  我军早期确实非常穷,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只能吃树皮草根,但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啊。不过在那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生活俭朴,艰苦奋斗的精神,确实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初的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却依然为国家战斗,英勇无畏,让人尊敬。不过“人是铁饭是钢”,再厉害的士兵也要吃饭啊。吃饱饭才能拿起枪打仗啊,我军要是没粮食怎么办呢?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然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真的

  在古代,很多军队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朱元璋就曾进行屯田,种粮,也叫作“军屯”,就是有战事的时候打仗,没战事的时候种田,也算是能够自给自足了。朱元璋为此感到非常自豪,还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然而,抗战时期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固定的政府,所以士兵们也没有固定的地方来种地,只能想别的办法来筹集粮食了。于是,就想到了古人,向百姓或者富商借钱,借粮食。我军自然也想到了这样的办法,于是就向周边的富商和百姓借粮食,并且写下了欠条。因为不知道最终战局如何,所以只能算是一个“口头承诺”,并没有写还钱日期。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然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真的

  当时拥护我军的老百姓非常多,就有很多百姓富商纷纷慷慨解囊,愿意借给我军钱粮,我军也就有了很多“债主”,纷纷发放欠条和承诺。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有一位山西的农民,拿着一张欠条来找政府。

  “政府欠我家祖上1100万元,这是欠条。”他穿的很土气,看起来不像是有钱的人,但是他说出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惊讶。工作人员通通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过来看这张“天价欠条”,在专家的鉴定之后,确定这就是一张真欠条。欠条的落款是我军一个团长,可见确实是我军借了他家这么多钱。专家忙问:“令尊是谁?”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然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真的

  “我叫郭建英,这是我祖父留下来的欠条,当初借钱的人是一个团长,他说打完仗可以拿着欠条来找他。但是他牺牲了,我只能找政府了。”老汉一脸真诚,接着,他又讲到自己祖上事山西的富商,当时那支部队进了他们村,他祖父作为村里的富绅,就宴请了那支部队。并且非常钦佩他们的爱国精神,就借出去了1100万法币。

  本来,他祖父是没想着要回来的,因为家里经济还算富裕,家大业大。但没想到,后来中国出现了一些动乱,让这些乡绅都受到了打压,最终家业全没了,变成了贫农。等家庭传到郭建英这里时,已经是家徒四壁了。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然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真的

  后来郭建英翻出了这张泛黄的纸条,仔细一看,还是一张欠条。他就想能不能靠这个欠条要回一点钱回来,毕竟这已经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效果。政府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经过专家研究,欠条是真的。但是这1100万就不一样了,因为那个时候是八十年代,这个钱换算下来,就相当于八十年代的八万块钱。所以最后政府给了这个老人八万块钱,算是还清了债务。

  

山西老农张口跟政府要1100万,然后让专家看欠条,专家:真的

  老人收到钱的时候非常的感动,这一笔钱可以说是缓解了他生活的压力,让他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老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一直说着感谢。毕竟这么多年,很多事情已经物是人非了,而政府对他的重视和还款,也让他非常的感动。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