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诗人食指对骂余秀华,80%民众为何都支持余秀华?

小末末末


照例先看了几个回答,支持两边的都有。

感觉要是写出来,又会有喷子来喷了。不过这个事情好像过去一年多了,再怎么回答也算不上蹭热点吧。还是决定回答一下,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找到重点。

诗人食指对骂余秀华,80%民众为何都支持余秀华?

题主的问题有个预设,或者说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就是80%民众都支持余秀华。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真的,如果以网上的喷子支持率来计数,是做不得准的。

因为有时候我也喷,所以我知道喷子是不需要深入了解事件的,就图个键盘快活。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一个老头,自称诗人,骂一个有名气的女诗人,还是个残疾人,这就不用想了,肯定是这老头倚老卖老,打压新生诗人。

骂这老头肯定没错。键盘一拍,就表态了。

这就是题主说的80%的人?有可能。但人多又不代表真理。

咱们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其实到这里就够了。80%的民众支持余秀华,只不过是凭借人类的公平感加上得到的残缺信息而做出的直接判断。有多少人想过为什么食指会突然公开的在发布会上有准备的(备了稿子)批评余秀华?这老头是吃饱了饭没事做?

有人就会说,这老头是蹭热点。就好像前段时间有人说我蹭流浪大师的热点一样。

一旦喷子的思路形成闭环,就不用回应了。反正他会给自己的思维加上一个正确的标志。喷子之所以是喷子,就是脑子里装满了自以为是,认为别人都是按照他的想法在吃喝拉撒。所以他一定不会错。

我们努力不做喷子,努力捋清楚这件事情。

食指是谁?

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他如果自杀的话,就会是另外一个海子。就好像哥哥,阮玲玉,邓丽君,梅艳芳这些人一样,青春和美丽定格在最好的年华,永远让人思念。而活下来的,就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也许好,也许不好,但肯定不会在拥趸的思念中固化。

食指,本名郭路生,是和北岛同时期的诗人,是朦胧诗的代表。代表作品是《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至今人们还认为这是对文革及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余秀华是谁?

余秀华,湖北农民,患有脑瘫,在家写诗。诗歌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成名作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以上都只是两人作品的节选,大家有兴趣不妨去自行搜索。现代诗的喜好因人而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人都是充满激情和才华的。而这正是成为现代诗人必须的要素。

为什么对骂?

食指点名批评余秀华,称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对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民生活的痛苦等宏大命题视而不见。他还指出评论界捧红余秀华是“不对历史负责”的表现。

余秀华觉得屈辱,迅速反击并开骂,称食指“倚老卖老,老态龙钟,老奸巨猾,老着脸皮,老调重弹,老谋深算,老大无成,老而不死。”还写了一篇长文,题目是《兼致食指,不是谁都有说真话的能力》。

网络上的观点基本就自带标签:“老诗人骂新诗人”、“男诗人骂女诗人”、“大诗人骂脑瘫诗人”,这些观点本身就有了舆论方向,在这种引导下,大众自然是以支持弱势方为主了。

没人关注食指到底说的什么。食指主张诗歌应该宏大叙事,应该有大情怀,指责的是“吟哦性情”的小情调。

这完全是诗风的碰撞,其实换一个人,照样会发生这种互怼。而余秀华的相对弱势只是让80%的人失去正确判断能力罢了。

其实这是“大情怀”与“小情调”两种诗风的对怼。

这种诗风的批判、讨论甚至斗争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对骂的历史?

历史上曾出现多次诗风的纠偏,即将诗风从“小情调”纠正到“大情怀”上来,而每一次批判最终都是以批判者的成功而结束。中国古诗才得以一直以清正诗风在世间传承,而避免了陷入艳诗、隐诗、打油诗满天下的局面。

陈子昂、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复古运动,批判齐梁体思想贫瘠、内容空洞。

范仲淹、欧阳修的诗文革新运动,批判晚唐体、西昆体,将北宋诗文带回正轨。

陆游诗派,纠正的是北宋末年黄庭坚为核心的江西诗派。

四灵诗派、江湖诗派的兴起是南宋晚年,而对他们进行批判纠偏的是明初诗人。

到了明末,小情调诗风又兴起,而出手的就是清初诗人。


所以,这种诗风的讨论、互怼是循环往复,不断发生的。发生在今天,也没有什么好奇怪。这也是我前面说的,其实跟余秀华并没什么关系。食指批判的是整个诗坛风气的垂危,他只是正好错误地选择了余秀华这个弱势诗人来进行批判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的诗坛,一塌糊涂,除了余秀华,还真找不出个像样的目标了。

80%?

这种状况,不是普通民众所了解的,在他们看来,这个老诗人,就是欺负人,所以不挺余秀华挺谁?

他们根本不会去思考,这种对小情调、岁月静好诗风的支持,有可能让整个诗坛沉沦,继而让文化沉沦,最终让民族沉沦。

囿于问答篇幅,不再展开。

以后写成文章可能会把诗史论争写详细些。


梧桐树边羽


其实无论谁骂谁都不对。我们首先来看余秀华 ,先不要把她当诗人看,就一普通的农妇,文化层次不高,更特别的,她是一个走路摇摇晃晃,天生脑瘫患者。她生活的环境,自身条件,大家也了如指掌,用底层来形容恰如其分。但是就这么一个不健全的女人,她能以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诗刊》主编震撼,发表后影响整个诗坛,这种勇气用破天荒形容也不过分。

至于她骂人,我想她不会无中生有,无理取闹,她虽然脑瘫但不是疯子。她并没有辱骂招惹她以外的其他任何人,从她的诗句中,我们读出她的悲她的无奈她的呐喊。毋容置疑,她骨子里是一个友善的女人 ,只是因为生活、命运对她不公,所以谁惹急了她就开骂。“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人”。如此反复,无论哪方自己都烦。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能不能包容她,把她当做一名村妇,本身她就有残疾,生活都不方便,甚至把她当一个无助的孩子??

她红了,有名有钱了,这是她自己奋发拼搏得来的,说她运气好也罢。我们从《朗读者》,从《鲁豫有约》中,她能风趣幽默的解答任何问题 ,活跃气氛,与观众朋友产生共鸣,这可以看出她其实没病,应该是我们把她惹急了吧。

所以,不管你是谁,我们都对她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包容。

谢谢。




作者雪原


首先,这80%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啥时候做的调查?反正我本人没有收到过调查问卷,同样的,我的圈子里也没有别的人收到过。

其实,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得出一个更为有说服力的数据。比如余秀华本人今天刚发的一段文字,我点进去看的时候,发现阅读量有1.7万,点赞量100多,留言支持的仅有几十条。而反对批评的几乎没有(极有可能被删除或者被举报了)。所以,支持余秀华的人,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只是抱着猎奇和围观的态度凑热闹。

以同样的方法,可以找到支持食指的支持率。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去操作,恕我没那么多时间去折腾了。但我相信,支持食指的也是少数,但总体来说,应该会高过余秀华。理由是,以食指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和粉丝量,绝对不会输给余秀华。

其次,每天有时间在头条里打口水仗的,可能都跟我一样闲得慌。说白了,都很草根,靠着不多的收入,日子得过且过;都没去认真努力,却又梦想着一朝成名大把赚钞票。而余秀华的出现,让这些人看到了希望。余秀华的文字,让他们惊叹:“啊?这就是诗啊?貌似不难,勤加修炼,那我也会。”或者是:“余秀华那么差都能成功,那我没有理由不会成功。”草根的劣根性就体现在这里。他们想要复制别人貌似容易的成功,所以就有大量草根陆续加入了进来。

而实际上,复制余秀华的成功非常困难。可以说,余秀华是“现代诗”问世近100年来唯一从草根逆袭成功的“诗人”,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的“旷世奇才”。当然,也有可能是本世纪文坛上闹出的最大笑话,也有可能是“现代诗”的埋葬着和终结者。在当代文学艺术样式多样化创作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视频创作的盛行,纯文字创作早就被小众化了。而“诗”,特别是所谓的“现代诗”,又是小众中的小众,创作者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为主,读者也以这一群体为主。这个群体的人,说句不好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却又渴望知识,向往更有情调的生活,一如余秀华本人那样,活在最底层,却又一直仰望着高处的风景。于是,跟余秀华命运类似的支持者们纷纷站了出来,在键盘上狠狠地敲着跟余秀华爆粗风格类似的字眼表达了他们的态度。

有幸的是,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网友都是安安静静地来,贡献了流量之后,又默默地离开。不管怎么说,面对一个残疾人,多数人都会心生同情,这也包括我本人。而更残酷的现实是,当一个人决意靠玩文字,特别是要靠玩“现代诗”这小众中又最小众的文字来养家糊口的时候,其处境可以说险象环生,而余秀华更是把自己逼到了绝境:离婚,断绝了前夫对她的供养;跟反对者质疑者爆粗狂怼,绝对无视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存在。其实,绝大多数默默离开的网友,一部分是来好心赠送流量,一部分扭头就可以去投诉。所以,前天我就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召开年会,讨论“诗”的相关问题,明确提出了对主题的要求。不得不说,这才是余秀华对“现代诗”做出的最大贡献,让处在上层的人好好反省什么是“诗”,让“诗人”写“诗”且说人话,别带着含有性激素暗示的字眼诱惑不明就里的网民,也别跟打了鸡血似的处处喷粪跟人怼。

万幸的是,评论区里不乏格律诗创作者和爱好者的留言,用带有智慧的诗句,很冷静地看待这个奇葩现象。何以会这样?很显然,能玩格律诗的人,不论是文化修养还是社会地位,都比玩“现代诗”的高出了N多个量级。我查看了部分人的资料,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作品量也是十分惊人的,且质量都很可观,却不见有人渴望一朝成名平步青云的想法。很显然,他们现实中并不差钱,创作纯属爱好和娱乐,所以面对争论,可以淡定面对,要么善意奉劝,要么幽默讽刺,充分展现了古诗词的高雅和魅力,处处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综上,那80%的数据十分可疑,况且不是食指怼余秀华,而是余秀华狂怼食指。


专拔狗牙


食指老了,也僵硬了。当年的《相信未来》已成尘埃。

食指那代人,喝着狼奶长大,骨子里流淌着与他们所反对的对象一样的基因。区别只在于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食指指责余秀华,本质上是不同文学观之争。但是,文学观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创作者水平的高下。衡量文学作品,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

食指的错误在于,他以自己的文学观强加于人,只要不符合他的文学观念的,就不是好作品。他似乎忘记了当年自己的遭遇。

余秀华作为一个残疾人士、农村中年妇女,她渴望爱情和尊严,有什么错?人类是一个整体,但也是一个个个体。没有个体的幸福,哪来整体的幸福?

我第一次读到余秀华的诗,有一种“血肉横飞”的感觉。我看到了一个压抑已久的灵魂在呼喊、在挣扎。余秀华确实站的不高,但她匍匐于大地的身姿,更令人动容。

食指早已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必将有他的一席之地。他也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江南俗士1972


当一个重量级拳手坦克,去嘲笑异性最轻量级小米的拳速,这个拳坛本身是不公平的。

当一个著名诗人用食指对着诗坛冒出的一个新秀怒吼时,这个诗坛却掀起了 冲天浪涛。

当一个被遗忘的坦克,如何面对粉丝如潮的小米,是报以微笑丶还是耿耿于怀地盘越来越小呢?

当著名大诗人,在面对着野路子蛋糕越拿越大,是与时俱进丶还是倾巢出动欲阻止越飘越红呢?

令人意外啊?竟弄巧成拙,本来在诗坛小发发的秀秀,竟获得了意想不到丶梦寐以求的关注率,百分之八十的敲边。

网络时代,诗坛百家齐放。网红不再是大家独佔,山野村姑也照样成诸葛亮,红遍天!

沒有金刚钻不敢揽金棒,不敢穿透大半个江山还能上了老爷山?

食指撼不动无名小指,秀秀已登临了诗半角!


夏雨风


你吟你的平仄诗,我写我的打油调。鸡鸭同栏可成友,槽臼打油相安瞧。太白明月亮千年,格律同样没捏好。请他出山当总裁,相信定能主公道。先把昨晚打的油送大家。其实,格律,打油,自古就相安共存,雅俗同生。李白也写过打油诗。格律和打油应该是诗文化的“兄弟”,还得携手往前走啊!讲格律的,不能把“打油”说得那么不堪,怎么就不算诗啦!千年以前,祖宗给它起的名字不就叫“打油诗”,排在了“伯仲”兄弟里了吗?玩打油的也别讲“拿捏”平仄的兄弟“愚腐”,那才是诗文化的“精品”。今天我们公认的诗仙,诗圣,词圣,不都是从那个“槽臼”里“爬”出来的吗?“格律”作为文化遗产,得好好留着,“庙堂高殿(学校)”里的课还得好好上。起码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把格律给搞丢了。我掐不好平仄,但喜欢格律诗。同样也喜欢“押韵”的现代诗。诗从出现,所以叫“诗”,它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一个“韵”,“押韵”是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的主要标志。你们说的她,写的东西,内容怎样先不说,“韵”好像还得再斟酌斟酌,拿捏拿捏,我读着“韵”的“作料”放得少了点,“鲜”味还没出来,就像吃四川麻辣火锅,没放辣椒一样,再写能不能多加点“韵”的“作料”呢?


人心厚道


我很支持余秀华,难道写作就必须要有大情怀吗,写写自己的心情有什么不好,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就没有问题。

宋词有一个著名的流派叫花间派,里面也没有轰轰烈烈大事,都是小儿女的心情,千百年来依然深受喜爱。"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魂断白蘋洲"。"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花间派的诗歌有些是描写少妇思念丈夫,有些是描写旅人思乡,都没有大情怀在里面,却依然深受人们都喜爱,因为这些诗词描绘了我们心中那种萦绕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来令人柔肠百转。

那为什么换到余秀华就不行呢,她虽然没有读过名牌大学的中文系,但文学本身就和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它需要天赋,爱好和经历。这几种,余秀华都有。她坎坷的经历让她的诗词充满了凝重的力量,就像深深植根于黄土地的白杨,虽然没有秀美的容颜,却有着厚重的味道。

我喜欢余秀华作品不是因为同情她,正相反,我很敬重她,她虽然身体残疾,也得不到丈夫的关爱,但她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渴望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人肃然起敬。


月轮皎皎


不管食指是谁,余秀华是谁。

余秀华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吧。

一个人可以无端的对另一个人指手画脚,要求她为人类和国家命运做贡献吗?

要是有人这样要求你,你爽吗?

另外,评论区的各位,世界之大,你们不知道的事可能比我还要多,谁无知不要说得太大声了。


余秀华写得怎么样且先不论,但是:

1.食指是哪位啊?

不知道郭路生就是无知?知道郭路生就是有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知道古今中外很多诗人也没用,只要不知道食指就是无知?

你们这些煞笔。

2.食指他对"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民生活的痛苦"有什么贡献吗?

3.当然,就算他没有任何贡献,也可以骂人,那是他个人自由。但骂人被反屌或者被告,也很正常。

如果他觉得把余秀华捧红不对,他不是应该:"努力把自己捧红,红过余秀华千万倍,并且对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才是正确的做法吗?

以身作则,为同行楷模,引领诗人界走向为人类和国家做贡献的道路,才是食指先生你的正途、伟业啊,而不是斜眉竖目的盯着一个你眼里"写诗写得不怎么样的残疾妇人,看看她有没有做出影响人类和祖国的伟业。

自古至今,有白居易、杜甫、李白这样的诗人,也有柳永、陶渊明这样的诗人(柳永被批得也是差不多了),百花齐放才是发展的王道。

但是,按郭先生的观点,刚刚我提那几个诗人都不怎么样,岳飞才算真诗人,因为他写了满江红,爱国啊。

你去追求你推崇的大格局,让余秀华追求她想追求的(她的追求又不害人,也不祸国殃民,有何不可?),各得其所,不是挺好的?

我既不了解郭先生也不了解余秀华,但是,就他们的争论而言,

郭先生,你管得太宽了!就像个北京市朝阳区居委会大妈。


落落80263498


80%的民众支持余秀华是对的。因为任何一个诗人也无权要求或者指责其他诗人写什么不写什么。一个诗人只能写他熟悉的。体会深刻的。有所感悟的。诗人食指的说法,只能说明他已经老了。他要按的老一套的东西要求年轻诗人写这写那,这不是缘木求鱼吗?莫非是有其他的不纯良的目的。

再说了食指责骂余秀华没有写农村,这是他认识上的偏差。余秀华所写的不就是一个乡村妇女的感受和愿望吗? 这才是真实的乡村。

余秀华的诗就在那里。她确实写出了有那么几首非常杰出的现代诗。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心平气和的批评是应该的。就像陶渊明的诗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无端的指责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对荒凉的当代诗坛出现了余秀华这样新秀,大部分人是欢迎的欣慰的。我个人认为余秀华的诗歌为当代诗歌指出了一条正路。背离大众误入歧途的现代诗应该警醒才对。 面对余秀华的诗,那些羊羔体,梨花体 ,口水诗,段子诗是应该汗颜才对。诗人食指的指责是无厘头的。他曾写出过有独创性的现代诗,但他现在确实是老了,糊涂了。所以80%的民众支持余秀华是有道理的。


含真诗书画


原因是诗人食指是80年代的诗人,他的群众基础都是50岁以上的人,而这个年龄的人在现在的网络平台上并不活跃。

诗人食指

余秀华则不同,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网络平台上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诗歌爱好者们眼前一亮,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写,在加上余秀华本身的新闻性,以及余秀华对诗歌的执着,所以80%的人支持余秀华是很正常的。

诗人余秀华

笔者同时也认为,老诗人食指的诗歌还是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而且在80年代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食指的诗歌水平相比于海子、顾城的诗歌也是有很大高度差的。有很多人说海子是因为自杀才获得了大众的关注,顾城也同样是因为自杀才取得了诗坛的地位。笔者不赞同这种说法,诗歌一定要拿文本说话,海子的诗歌、顾城的诗歌和食指的诗歌文本一比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诗人海子

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诗人余秀华的诗歌文本并不比诗人食指的差。文本的质量跟诗坛地位无关,跟是否德高望重也无关,即使是徐志摩、戴望舒活到现在,如果诗歌文本不迭代不与时俱进也同样有可能比不过余秀华。

至于两个诗人互相对骂,就更有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谅解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无论是食指的诗歌文本还是余秀华的诗歌文本,无论是文学评论家还是诗歌爱好者或者读者都可以发表个人的感受和看法。所谓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不同意见也可以用文章或者诗歌来表达。要充分了解别人的立场和看法。写什么,不写什么,的确是作者说的算,批评或者赞扬一定是读者说得算。

笔者提倡对文本不对人。我发海子、食指、余秀华各一首诗放在一起,读者们自己比较。

【房屋】

你在早上

碰落的第一滴露水

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

你在中午饮马

在一枝青桠下稍立片刻

也和她有关

你在暮色中

坐在屋子里不动

也是与她有关

你不要不承认

那泥沙相会 那狂风奔走

如巨蚁

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

而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

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

遮蔽你也遮蔽我

--海子《房屋》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食指《热爱生命》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余秀华《我爱你》

诗歌审美水平的高下是客观存在的,笔者没有把三位诗人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信未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拿来比较,因为有的作品也确实不方便拿来比较。要比较文本最好的方法是比较诗人们常态的作品,既不是代表作也不是最差的。《房屋》是海子在80年代创作的诗歌,《热爱生命》是食指在70年代创作的诗歌,但很明显《热爱生活》的七、八十年代的痕迹特别明显。而海子的《房屋》并没有时代的痕迹,在过20年,也不会过气。这就是好诗的魅力。而余秀华的《我爱你》有当下诗歌的所有元素,我曾在前些天的文章中提到过这首诗,其中套路、文字游戏、和自我内容都用到了,而且用的很漂亮。笔者认为这首诗和代薇的诗歌文本比肯定会败下阵来,但这首诗如果和食指的《热爱生命》比,一定能得到当下更多人的支持。这就是在这二位诗人展开诗骂时,大多数人会支持余秀华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