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互聯網+ 農機融資租賃模式用於設施小型裝備高效示範推廣的探索

背景


近年來,設施農業產業不斷向著機械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農業機械化發展有其自身特點,尤其是設施農業裝備更加特殊,其小型化、便攜式、高頻性、週年性等特點對設備的運行維護提出更加細緻的要求,例如設施裝備護理週期間隔比大田機械短, 電動噴藥機超過2 個月不充電就會引起電池過放而無法正常使用; 大田機械的服務作業市場現狀也說明了和設施機具存在顯著不同。開展農機租賃是農業發展非常迫切的一項事業, 其合理性以及市場潛力都得到了肯定。總體來說,農機租賃減少了農機、財力的佔用, 為農戶和涉農企業低成本籌措資本和採購新設備提供方便,提高了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資金利用率, 為更有效地配置農機資源提供新思路。因此,農機租賃是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途徑。但如何開展農機租賃業務, 加速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尤其是如何加速推進設施農業機械化和裝備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藉助互聯網+ 農機租賃模式,在“加速”二字上做文章,藉助金融投資來整體運作,其市場發展的規模值得期待。


互聯網+農機融資租賃模式


現行的農機補貼實行“ 全額購機” 定額補貼政策, 不適合規模化的設施小型裝備推廣。另外,選擇銀行貸款來批量採購設施小型裝備,會面臨銀行貸款審批時間長、手續多、有效抵押品很難辦理、還貸週期與農業生產週期不匹配等問題,結果是溫室種植合作社難以獲得貸款,或無法承受資金成本和還貸壓力。對比上述2種模式, 兼具融資、融物功能的農機租賃非常適合農戶,尤其適合溫室種植戶和種植合作社,將“花小錢辦大事”變成現實,再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加速成本回收,非常適合設施小型裝備的推廣應用。互聯網+農機融資租賃模式能夠把農科院所的研發和裝備推廣後的維護工作結合在一起(圖1)。


互聯網+ 農機融資租賃模式用於設施小型裝備高效示範推廣的探索

圖 1 推廣系統流程


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農機推廣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採購資金的來源和裝備的後期維護。解決這2個難題後,溫室小型裝備就會從“燙手山藥”變成“金蛋蛋”。


資金的來源


將溫室小型農機裝備作為有效抵押品,可以促使租賃業務手續相對簡便,對種植合作社的信用要求、首付比例、融資額度、抵押物、申請手續、手續費用等方面“門檻”有所降低。租賃的還款方式靈活,儘量做到還款週期與農業生產週期相對匹配,努力做到補貼資金兌現、秋收等關鍵點進行費用處理,現金流充裕時段歸還本金,大大減輕了農戶、合作社的還款壓力。


裝備的後期維護


採用誰受益誰維護的方式,小型裝備的所有者可以通過手機APP收取租賃費用,自己維護;所有者也可以向合作社統一收取租金,統一維護。租賃方可通過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手機APP,上傳身份證、土地承辦證、農村房屋產權證等資料後,軟件平臺會審核申請人的資料,申請人在獲得資格後,便可以在軟件平臺上進行農機租賃。


融資模式


單純的農科院所和合作社做不到設施小型裝備高效示範推廣的規模化,而融資是下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溫室裝備推廣而言,融資的目的是重新構建裝備產權的平臺,邀請第三方來投資生產,農科院所和合作社配合完成。通過市場化的公司主體首先對農科院所的熟化小型裝備進行評估,通過審核投資人的資金後,就可以大批購買合作社選定的設備,並將它出租。種植戶根據需要隨時選定空閒的裝備並有償使用,費用可根據裝備受歡迎程度上下浮動,這樣可以調節裝備的使用頻率。這種模式具有融資、融物雙重職能,對於溫室小型農機推廣來說,租賃方式可以克服目前規模化推廣難題,加速其推廣進程。還可以將農科院所解放出來,並使得科研成果被市場快速接納,通過天使投資人加速推進成果規模化應用。


實踐探索


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GPS黑匣子”用來梳理租賃推廣系統的利益關係。裝備的供方可以通過手機APP定位遠程開關機器,並查看裝備的作業狀態、用戶對裝備的評分情況、機器的分佈情況等,使公司實體可以在線把控租賃農機小型裝備的實際現狀,對投資人宏觀統計分析也有幫助,也有利於農科院所爭取到下一輪的投資。農科院所不僅憑藉科技成果造福農業,並獲得知識產權收益,而且對進一步的研發起到推動作用。以上分析說明該系統是可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