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名村幹部的戰“疫”兵法

“咱這偏僻的地方,空氣又好,能有什麼病毒嘛?”疫情防控初期,村民群眾不理解、不配合,意見一大堆。

“疫情防控關係到我們大家,我也要參加義務執勤。”時隔不久,村民群眾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高漲,大家齊心協力戰疫情。

在平涼市崆峒區大秦鄉大秦村,從“要我防”到“我要防” 的背後,是42歲的村黨支部書記蘭小莉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艱辛付出的結果,他們共同織起了“家門口”群防群控安全網。

“鄉親們,少出門,少聚會,出門要戴口罩!”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秦村的大喇叭每天早晚循環播放,防疫知識傳遍了家家戶戶。

面對鄉村幹部的宣傳,剛開始有些村民並不當回事。見此情形,蘭小莉利用村裡的“村村響”大喇叭、流動宣傳車不厭其煩地宣傳講解疫情防控注意事項和科普知識,讓群眾知曉疫情形勢,慢慢地村民開始謹慎起來,沒事不出門,有事報情況,村裡安靜下來。

“我們幾名黨員發現村上沒有賣菜的,就建了臨時賣菜點,讓村民不出村就能買到菜,菜價又便宜,目的就是為了群眾方便。”蘭小莉指著一旁的賣菜點介紹說。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村民外出,大秦村在村內設置定點糧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銷售處,保障了群眾的“菜籃子”。針對居家隔離人員,村裡還安排專人代購生活物資,以暖心的服務實現了“封路不封情”。

“有了村民的支持,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蘭小莉說,“防疫工作一刻也不能鬆懈,唯有一步一步紮實走下去,才能最終戰勝疫情。”

困難面前,黨員先上。在村裡深入開展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蘭小莉既是指揮員又是排頭兵。她既是村幹部又是村醫,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宣傳政策,與群眾心手相連;教村民如何做好家庭防疫消毒、正確佩戴口罩、自身保護、減少外出等防護措施;對外地返鄉人員摸排登記備案……

她在村委、衛生所和村裡防疫監測點輪著轉,手機24小時開機,響鈴振動調到最大,村民隨時都能找到她。在她的帶領下,大秦村共排查跟蹤到324名外地返鄉人員,嚴格落實了居家留觀和“五個一”監管措施,做到了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阻斷疫情最有效的方式是減少人員流動。“無論說多少遍,無論大家信不信,我們都一定要排查到位、宣傳到位、防範到位,嚴格測量體溫,這是我們的責任。”蘭小莉堅持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我是您的聯繫人,若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異常情況,請您第一時間與我聯繫。”“這是我的聯繫電話、這是咱們鄉的防控電話、這是鄉衛生院的防控電話……”當大秦村324名返鄉人員收到蘭小莉送去的一張張“疫情防控連心卡”時,都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一名黨員,就是一根標杆。蘭小莉說:“作為一名黨員,肩負了這份使命,就絕不能辜負大家,能為抗擊疫情出自己的一份力,這是我的責任。”

“為家堅守,渡過難關。”在這危急關頭,蘭小莉呼籲黨員、熱心村民站出來搭把手、幫幫忙,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奉獻力量。

呼聲迅速得到回應。“年輕人就要有擔當,守護好家園義不容辭。”退役軍人秦永強等18名村民迅速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他們活躍在防疫一線,或檢測登記過往車輛和行人,或在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或深入農戶宣傳防控知識。無論白天黑夜,志願者都堅守在崗位上。

鄉村幹部的付出、志願者的盡責,深深感染了村裡的群眾。如今,大秦村村民不僅形成了“非必須不出門,要出門戴口罩”的疫情防控好習慣。部分村民還為村裡的檢查點送來了消毒液、棉大衣、方便麵、牛奶等物資,給執勤點的工作人員送來了熱乎乎的家常飯。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蘭小莉帶著大秦村全體村民人人動了起來,自覺站好疫情防控的“先鋒崗”“執勤崗”和“服務崗”,用平凡的堅守為保護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防線。(記者

張小鋒通訊員魏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