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动力谷“焊花飞扬”

株洲日报社首席记者 胡乐 通讯员/王娜 罗金鹏

2月28日,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前几天,该公司获得了鼠年第一个海外订单——新西兰奥克兰电动公交车和沙特阿拉伯旅游巴士。在田心高科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事业部交车车间,工程师宾苗、彭青正在校正“天狼星”动车组的安装位置,这是即将出口捷克的第三列动车组“天狼星号”。

包括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汽车、通用航空三大动力产业在内,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动、政企互动助推下,株洲出现了良好的协同复工复产势头。

中国动力谷“焊花飞扬”

北汽株洲分公司生产忙。受访企业 供图

鼓干劲,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回暖“稳军心”

作为株洲市首个突破千亿的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全面复苏,对株洲经济摆脱疫情影响至关重要。

身为产业链“领头羊”,中车株机株洲本部及国内外各分公司均开足马力,全面进入生产阶段。墨西哥蒙特雷轻轨、菲律宾动车组、捷克动车组等多个海外项目正在紧张设计或生产中,各项国内订单项目在如火如荼进行,员工复工率超过90%。

中车株洲所复工当天,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全面复工,旗下时代新材在复工第五天,成功发出2台车的4种配件,300多件加拿大Eglinton岔枕减振器完成首批岔枕产品交付。

中车电机自2月17日复工后,其南非22E机车、澳大利亚SCT机车、雅万高铁等7个主要海外配套项目,配套电机、变压器全面复产。

在汽车产业集聚的株洲高新区,北汽株洲分公司和中车电动两大整车制造企业,产能逐步提升。

2月16日,北汽株洲分公司首批复工的员工陆续抵达二工厂。当天,冲压车间生产了6000个冲压件,工人们靶向精准——一季度各项指标不折不扣地完成。在不远处的中车电动,制造本部生产线全面启动生产。2月20日,该公司获得节后首批海外批量订单,预计6月份开始陆续交付。

在董家塅高科园,中航通发公司实行两班倒,生产能力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南方燃机、瀚捷航空、山河科技、翔为通航等企业也实现了复工生产。

中国动力谷“焊花飞扬”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进行复合材料下料。受访企业 供图

拼韧劲,上下游企业联动抱团发展“不掉链”

这次,株洲市推进全产业链复工,一大批中小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们不等不靠,与整个行业“同呼吸、共命运”,千方百计解决防疫物资缺、资金压力大、物流运输难等问题,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难题,与“大块头”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及时打通那些出现“梗阻”的地方,让株洲经济、产业发展的“肌体”恢复活力。

日望精工属于轨道交通中游企业。目前,生产线全面恢复生产,产能恢复到80%以上;位于新马创新城的湖南意华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各事业部全面恢复生产,全力供应上游企业,确保轨道交通不断“链”。连日来,为主机厂提供配套的九方装备集团,在接到动车、工程车、齿轮箱等重点项目订单后,加班加点保生产。截至3月1日,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32家企业全部复工。

作为北汽的供应商,麦格米特目前也全面复工复产,全力抢回“失去的一个月”;汉德车桥(株洲)齿轮有限公司生产员工上岗人数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截至2月28日,株洲高新区汽车产业企业77家,76家已复工,复工率98.7%。

据统计,截至2月27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1477家,复工复产率达91.5%,复工到岗人数达205254人。

中国动力谷“焊花飞扬”

湖南长城电脑生产线开足马力。记者 易翔 摄

显后劲,政企互动同心协力扫除“拦路虎”

在天易科技城,株洲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湖南长城,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因为产能提升快,湖南长城多收获80万台订单。

企业增资扩产的信心,来自“跑”在企业复工前的服务,也来自于株洲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关系的精准把握。

市委、市政府及时制订出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10条意见,从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为企业减负等方面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为企业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点对点”帮扶,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选派了2202名优秀干部担任驻企联络员;在打通人流、物流方面,交通、经信、人社等多部门急事急办,帮助企业实现外地员工包车、紧急物料运送等服务。

株洲市在推进产业链复工过程中,处处可见政企良性互动的实例。在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推动下,2月25日下午,中车电动6.95亿元新能源汽车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到账了,为公司快速启动生产和归还银行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巨安人防复工后防疫物资不足,驻企联络员刘自强第二天就将3000个口罩和两个测温仪送到了企业;株洲高新区从茶陵、攸县等地,免费帮麦格米特接回复工人员……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实现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株洲没有丝毫懈怠,在弥漫着淡淡消毒液气味的生产车间里,当佩戴口罩的员工按下启动键的那一刻,耀眼的焊花正在中国动力谷飞扬着。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