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北方曲校首届学生合影

自古曲艺无学校,直到1986年9月,在陈云同志的直接支持和深切关怀下,天津建立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这也是天津为数不多的“国字头”中专,陈云同志把自己的稿费捐赠给该校,并亲笔题写了校名。周炜、高晓攀、尤宪超、刘云天、李根、马军、盛伟、许建、张番、刘铨淼等活跃于相声舞台的知名演员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北方曲艺在天津的兴盛始于百年以前。当年,京韵大鼓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鼎足而立,梅花、京东、西河、单琴、乐亭大鼓及天津时调百花竞放,遍地曲声。改革开放以来,连续举办“津门曲荟”,天津成了全国的“曲艺分会场”。

那时候天津曲坛有一支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演员队伍:老艺术家骆玉笙、马三立、小岚云、花五宝、王毓宝、常宝霆、白全福、苏文茂、刘文亨仍时常演出;中年演员陆倚琴、赵学义、李伯祥、魏文亮、马志明、刘春爱、杨雅琴、刘秀梅已形成各自的风格;青年演员籍薇、高辉、安颖等脱颖而出。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早期北方曲校教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北方曲校落地天津。1986年首批招生93名学员,分别来自山西、黑龙江、青海、山东、河南、天津、北京等省市。曲校设曲艺创作(文学)、鼓曲、曲艺伴奏、诵说、长篇书五个专业班,聘请曲艺界著名的艺术家、理论家担任专职和兼职教师,改变了过去“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走上了现代化教学的新阶段。

诵说专业相声班首次招生17名,著名相声演员刘文亨担任教师。刚入学时,东北来的学生把“相声”说成“相僧”,把“门口儿”说成“蒙口儿”,山西来的学生怎么也说不好“炖冻豆腐”。刘文亨着急,恨不得用钳子把他们的舌头捋直了。结果光捋舌头就用了一年。过了北京话这一关,还要练嘴里的功夫,唇齿舌喉要配合,吐字清晰有力度,还要用气恰当,注意身段手式眼神,最后达到抓感觉、钻感情、进人物,装什么人像什么人的程度。

学生们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练早功,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晚上有晚自习。除了专业课,还要学语文、地理、历史、政经和形体课。另外还开设了乐理、文学概论、小说史、戏剧表演、喜剧理论等课程,把舞蹈、戏剧表演融入传统曲艺说唱中。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刘文亨在北方曲校

刘文亨、王文玉、阚泽良、王毓宝、花五宝、赵学义、刘春爱、田立禾、寇庚儒、魏文华、刘俊杰、刘学仁、常贵升、关永超等都曾受聘担任中国北方曲校专职教师,骆玉笙、马三立、刘兰芳、袁阔成、高元钧、田连元、姜昆等都曾先后来校辅导讲座。过去曲艺界讲拜师学艺,在中国北方曲校,这种关系变成了老师与学生,而不再是师徒关系。

1990年6月,中国北方曲校首届毕业生汇报演出在长城影剧院举行。毕业生表演了由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西河大鼓、天津时调、乐亭大鼓、河南坠子、相声、山东琴书等不同曲种组成的三台晚会,又在北京做了一场公演,向首都观众汇报学习成果。

经过四年的系统专业学习和演出实践,这批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业务素质。王喆表演的梅花大鼓《小保姆偷妆》是由名家花五宝指导排出的,王喆唱来风趣诙谐又不失传统梅花调特色。宋丹红表演的评书《青梅煮酒论英雄》绘声绘色,底蕴十足。京韵大鼓群唱《四世同堂》、天津时调表演唱《雪花在哪里》等富于时代特色的新节目也令人耳目一新。毕业后学生们被分配到各地曲艺表演团体。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北方曲校毕业生王喆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北方曲校毕业生马军盛伟

1996年9月,中国北方曲校在中国大戏院举行建校十周年庆祝活动,推出由历届优秀毕业生和部分在校学生演出的三场曲艺节目。此时梅花大鼓演员王喆、河南坠子演员张楷、单弦演员陈宝萍、相声演员张驰李冲都已崭露头角,特别是张驰,得到了很多好评。

在中国北方曲校学习期间,张驰跟随王文玉、刘文亨、田立禾、田连元等老师学习技艺,进入天津市曲艺团后,又随王鸣录老师带领的相声小品队走遍全国各地演出,掌握了相声《笑语欢歌》《陋室铭》,小品《请你参加》,数来宝《看谁知道的多》等节目,尤其是与著名快板书演员张志宽同演《看谁知道的多》,边学边演受益匪浅。

随着天津市曲艺团恢复上演“相声大会”,张驰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丰富了舞台经验。魏文亮说,张驰的气质好,在台上不紧张,很松弛。马志明在听过张驰演说的单口《粮耗子》之后说,这段节目表演得不错,应当很好地坚持下去,继续提高。李伯祥在看完张驰李冲表演的《礼仪杂谈》《地理图》《对春联》后说,张驰有灵气,在台上不挂鬼脸、不顶瓜,是块好材料。在文化部主办的金狮奖第二届全国相声比赛上,张驰与搭档李冲合作,以一段《也非讽刺裁判》获得三等奖。可以说,最初的十年,是中国北方曲校的黄金时代。(文:何玉新)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北方曲校

1986年中国北方曲校落户天津,颠覆师徒关系,学相声不用再拜师

高晓攀是北方曲校毕业生的佼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