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啥書看了不少,在人多的場合講話時,大腦卻一片空白甚至磕巴?該怎樣克服心理恐懼?

用戶5547780004


自認為讀書多,但在公眾場合講話還是會怯場, 這是很多人的一個卡點。人生有三大恐懼,公眾演講就是其一,所以這個很正常,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恐懼?

1.演講首先是要有氣場,你雖然讀了很多書,可是你實踐太少。就是上臺鍛鍊自己的機會太少了。光讀書,光往裡裝東西是不行的,你還要往外掏,掏出去了才能再往裡裝。這個掏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怎麼掏呢?就是分享,分享給你身邊的同事朋友,有機會就鍛鍊自己,這也是一個過程,鍛鍊的次數多了就能夠克服。

2.自卑感,人多的場合你覺得優秀的人一定也很多,無形中心理有了壓力,潛意識裡害怕自己表達不好,害怕不能給人家留一個好的印象。可是有句話不是說害怕什麼就來什麼嘛,結果可想而知,所以你要清楚一點,成長本身就是一個過程,不經歷點挫敗是不太可能的。

另外我個人感覺我們不光要讀書,還要鍛鍊一下寫作能力,通過寫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思維品質,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自信。具備這些能力我認為基本上就可以戰勝心理恐懼了!




王茜129號渡老師


很樂意和大家一起探討當眾講話的問題。

我們從後往前說吧,一共三個點,我們一個一個來。

一、你心裡的恐懼只是緊張和怯懦

原諒我的直率,不要自己把自己嚇住,這個夠不上恐懼。明確一下概念,我們才好正確地、快速地解決問題。你看,緊張,放鬆就好了;怯懦,勇敢就好了。

舉個例子,你第一次見女朋友的時候,或者第一次相親的時候,你是不是手腳沒地方放,覺得放哪裡都不對,還臉紅?這個就是緊張。隨著見的次數多了,你就不那麼拘謹了,這就放鬆了。所以,緊張那是見的少,大腦裡的杏仁體伸了伸懶腰,多經歷幾次就正常了。

怯懦是一種膽小心態,一怕危險二怕失去。分析一下,演講的不好你將失去什麼?

什麼都不會失去,朋友不會因為你講不好就離開你,看不起你的壓根就沒聽你說啥。怎麼克服?

卡耐基在研究成功學的時候,辦過一個夜校,培訓項目就是演講,每人1-3分鐘,上臺自我介紹,或者想說什麼都可以,大家都一樣,輪流說。說的不好也沒人笑話你。一段時間後,都可以講個幾分鐘。看來這個辦法也是可行的。

說來說去,這個問題好解決,多練就行了。

二、從容演講的語言能力來自脫口而出的實力

不得不承認,凡是能力都有先天條件和後天磨練的因素構成。比如女人的語言能力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莫扎特天生就有音樂細胞,6歲就作曲。我朋友的小孩4、5歲就會看著門前來往的車輛畫汽車,從來沒人教過,他的父母都不會畫畫。


當然,能力也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獲得。鍊鋼工人對火焰的顏色分辨比一般人高得多;對於微小音高差別的分辨能力,絃樂師比鋼琴家高得多。

演講的語言能力也可以通過練習得到提升和改善,具體做法:

①蒐集一些電視解說詞、順口溜、繞口令,練語言的熟悉度;

②學習一些演講技巧,比如聲音、禮儀、互動等;

③整理一些名人的演講詞,熟練朗讀,體會演講稿內在的邏輯性。


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週期和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幾天就能見效的,努力和堅持是值得信賴的兩兄弟。

三、看過的書要經過整理、歸類才能為你所用

看書是一個積累知識、昇華思想的好方法。點點滴滴地積累,多了就 雜。用的時候難免提筆忘字,一時想不起。後來,我從演講冠軍劉媛媛那裡學到一個方法,把自己的知識分類歸納,就像中藥鋪的抽屜,方便檢索使用。

書面語言要轉化成口頭語言,就像麥子需要加工才能變成容易吸收的養分。


以上是我根據個人的經驗總結成文的,分享出來作為大家提供解決問題的參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考慮不周的地方,權當拋磚引玉,還望大家一起評論、互動、共同討論。

最後在這裡,盼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窗前閱


你好!

首先明確一點,看的書多和會說話,完全是兩個概念。

你不會以為那些歷史上偉大的演講,都是他們當時現想的吧,一個好的演講,一個好的觀點,都是重複過很多遍的。

正可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你是看了很多書,你是明白很多道理,你是知道很多優美的句子,可是請問一下,你實際張開口讀它們讀了幾遍,你實際生活中你用過幾遍?

你的恐懼,是你不知道接下來的事情是怎麼演變的,因為這個觀點,這樣的一個想法,你從來沒有把他流暢的表達過,簡單來說,你的這個想法,你的這個說法沒有說服過任何一個人,所以你會感覺到恐懼。

如果說大家讓你說一下從一讀到十,你還會緊張嗎,如果你跟大家說的話,是今天買的東西加在一塊兒多少錢,你還會恐懼嗎,因為你的觀念和你所說的話從來沒有被驗證過。

同時,你自己對你自己所說的話也很陌生,所以才會產生恐懼的。

就跟啞巴英語一樣,聽過,學過,學會。會寫,會看,會說。他們之間差別,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字不一樣。

熟能生巧,不外如是,僅此而已。


路遇少商


書讀得多自然是好事,問問自己,我們記住了多少呢?我們爛熟於心的又有多少呢?錢鍾書的愛人楊絳這樣說錢鍾書,他幾乎沒有藏書,每個禮拜從圖書館借一大摞書,看完下個禮拜換回去,然後再借再還,每看一本書都習慣做筆記,光英文筆記就170多本,中文筆記也差不多。所以說,真正會讀書的都認真做筆記,隨時翻閱並加以記憶,讀過的書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能爛熟於心的,講起來自然如奔流的江河滔滔不絕。

要想在人多的場合說話不怯場、不結巴,做到遊刃有餘,我們還需要學習掌握一些社交語言。什麼是日常社交語言?日常社交用語,包括見面語、感謝語、致歉語、告別語、敬語、謙語和雅語,把它們收集起來每天讀,大聲朗讀,養成表達的習慣。熟練地運用好這些語言詞組,即使口氣不好也不會尷尬。

希望能幫到你!


天海悠悠百善泰來


為什麼演講會感覺到可怕?當你走到臺前,看到很多人看著你的時候,我們大腦中的杏仁體就會提醒我們要小心。因為在原始社會中,被這麼多眼睛盯著,就意味著要被吃掉了。而杏仁體一旦行動,身體就將脫離理性思維的控制,從而進入到求生的本能,腎上腺激素大量分泌,隨著血液流向四肢,此時處於打、逃、僵的狀態。大腦就很容易一片空白,講話結巴。

你把對眾人講話當做分禮物的過程,可以讓你感覺到輕鬆。人類溝通的神秘法則之一就是:當你給予的時候,就會變得有趣,恐懼感也能消失。


樂培心理張老師


其一,學的東西多不代表你會用,好比你學了很多武術套路卻打不過一個沒學過武術的流氓,因為你的實戰經驗太少。

其二,要克服心理恐慌,有幾個土辦法,就是挑戰一下破衣要飯,或者像個傻子一樣當街跳豔舞,怎麼破格怎麼來,但注意別犯法。


修心人家


回想過往是否發生過當眾被數落,嘲笑等經歷,回溯到當時的場景,療愈化解即可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