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專家進入調查後,解決一個延續600多年騙局

導語: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專家進入調查後,解決一個延續600多年的騙局!

引子

“三人成虎”這則寓言出自西漢劉向所著的《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這則寓言說明了一件事情經過多人說出之後,即便是假的特能讓人以為是真的,從而掩飾真正的真相。

  • 其中在歷史上最典型的便是在《水滸傳》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我們瞭解這兩人是通過閱讀《水滸傳》,而在書中寫道武大郎是身高不足5尺,以燒餅為生的“矮窮矬”而他的妻子潘金蓮確是水性楊花的女人,揹著武大郎偷人不說,還要勾結姦夫謀害武大郎,最終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打死。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專家進入調查後,解決一個延續600多年騙局

《水滸站》中潘金蓮劇照

在這個故事中,憨態老實的武太郎實屬無辜,因為這件事情被後世一直嘲笑,綠帽子始終在頭上扣著摘不下來,潘金蓮更是被後世所詬罵,“金蓮”二字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避而不談,終究兩人都沒落的一個好名聲。


01

我們對武大郎和潘金蓮並不是十分了解,知道他們二人完全是從《水滸傳》中得知,究竟這兩人是不是這樣的人呢?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1992年)武大郎的墓被人發現,困擾我們將近600年的謎團終於被解開。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專家進入調查後,解決一個延續600多年騙局

《水滸傳》劇照

  • 《水滸傳》中武大郎的故鄉叫做“武家那村”位於如今河北省清河縣城向東四公里左右,現在村中還有武大郎的祠堂。年久失修的武大郎祠經過當地村民的翻修,在挖掘原來的墓穴時,無意中發現了武大郎的棺槨和一塊墓誌銘,通過上面記載的原文,終於揭開了武大郎的真實面目。

在《墓誌銘》上面原文寫道:“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專家進入調查後,解決一個延續600多年騙局

古墓

從這墓誌銘中我們可以得知,武大郎的真實名字叫做武植,從小就十分聰明,後來參加考試高中進士,一生做官十分的清廉,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他的妻子潘某是當地有名的淑媛,並不是我們想象的“蕩婦”。


自從武大郎的棺槨被人發現之後,有關專家也來到了當地進行考察,在通過研究武大郎的骨骼時發現,武大郎生前的身高應該在如今的180左右並不是《水滸傳》中記載的三寸丁,為什麼他們之間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 關於這裡面的故事,村中的一位老人給我們有所答疑。武大郎和他的母親是元朝仁宗年(公元1285-1320)搬到這裡的,那個時候武大郎家裡十分貧窮,一日三餐都要自己的同窗好友黃堂進行救助。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專家進入調查後,解決一個延續600多年騙局

《水滸傳》中武大郎形象

自此兩人結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誼,兩人一起學習,一起參加科舉,武大郎通過科舉高中進士而黃堂卻沒有從中謀得名次。之後鬱鬱寡歡,家道中落,他便想起高中進士的武大郎,於是便想投靠武大郎,從他那裡某一個差事。

武大郎見黃堂來投奔自己非常的高興,因為黃堂也算是自己的恩人,便好酒好菜的招待他,但是一直沒有提及提攜的事情。黃堂在武大郎家中住了三個月之後,便知道此事難有下文,便離開了武大郎家準備回鄉,但是他出來的時候已經許諾自己的妻子定會謀個一官半職回去,但是落到了如今的田地,黃堂越想越生氣,於是在回鄉的路上一直詆譭武大郎,說他是“三寸丁”並且一直在路上分發有關武大郎和他妻子的“漫畫像”。

河北挖出武大郎陵墓,專家進入調查後,解決一個延續600多年騙局

武植雕塑

  • 等到黃堂回到自己的家中之後,看見的便是一間新房,急忙地詢問自己的妻子是怎麼回事,妻子告訴他,這是武大郎派人來幫忙修建的,還留下了100銀兩。武大郎一生做官清廉,不願意為了自己的好朋友謀取私利,於是便偷偷安排了人員為其修建屋子,以報當年救濟之情。黃堂當時依然懊悔,但是說出去的話猶如潑出去的水,已然覆水難收,之後武大郎“三寸丁”的形象便流傳於世了。這些全都可以在《清河縣誌》當中找到答案。

結語

施耐庵在撰寫的時候並不是有意將武大郎寫成這樣,而是無意間聽得別人笑談。於是便有武大郎和潘金蓮兩人的故事,只可惜兩人被眾人誤會了600年之久,但是最終含冤昭雪也不免是一件幸事。

《水滸傳》

《清河縣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