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軍事史上有哪些被改的面目全非的武器?

wangshuiyiyu


在人類的武器歷史中,有一類武器非常特殊,那就是基於原型開發的變種,用一個比喻就是不是原創的新武器。特點就是,本身是有一個基礎的原型框架,但外形和內部設備已經被改的完全面目全非。那麼今天我就來盤點這類武器。

第一個就是我國的59坦克,這款蘇聯t54坦克的國產仿製品,在中國人手裡開啟了長達60多年的魔改之旅,前後的改型達到了16中。就拿火炮來說,從最早的100炮,到59d的105炮,而在外銷的型號裡,59-120裝備了一門48倍120主炮。59-125型中,喪心病狂的中國設計師給只有30多噸的59裝上了125毫米的巨炮。除了火炮,外形也有巨大的變化,為了打開市場,北方工業公司為把59的炮塔改成了楔形的裝甲,並全身覆蓋反應裝甲,乍一看還以為是某個三代坦克!

第二種要說的的就是米格21,作為銷遍全球的經典飛機,它的變種更是達到了20多種,其中我國的魔改是最誇張的。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超7和梟龍,從披露的圖紙看,超7這架在米格21基礎上改進的武器,樣子可能連米高揚都認不出來了,而難以相信的就是梟龍的圖紙就是超7做的改進,換句話說,梟龍和米格21是直系親屬!

第三種,要說的就是ak47。這款世界名槍已經無法統計被改了多少次,從愛好者到軍隊,過了70多年,依然不停的修改!改的類型有,50發彈夾的ak,無託ak,霰彈ak,長管狙擊ak,5.56版ak,.50口徑ak……


水鏡曉先生


改造嘛,只能越改越好,照好了改嘛,當然那些借鑑設計無算,你比如有人說,我們的99式坦克來自T-72的底盤,這也算嗎?應該說不能算的,照這種說法,T-72也並非開創,還要上溯到上一代,這樣不停地往上找祖宗,也就沒個完的,因此借鑑技術思路不能算,至少得倒差不差看著七分像。今天我們來說一款運輸機,烏克蘭安-24“焦炭”,1963年開始服役的老飛機。1969年改進為安-26,空重增加了2噸,最大起重增加了24噸。1976年換裝了新型發動機,空重比之安-24增加近4噸,最大起重增加了6噸,這個就開始有點面目全非了。

安-24正式入役的23年以後,中國成功仿製而出運-7,由於設計過於老舊,裝備我軍數量不是很多,西飛不甘心,經過一再改進,運-7-200A漸趨成熟,1988年當時的他們想,能否由此而打造一款民用支線客機型號呢?可以的,有夢想就會有成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嘛,西飛成功了,2000年後世界開始為他們鼓掌點贊,從此踏上了一段神奇之旅。

運輸機改客機,蘇修自有傳統,改得飛機不少,麼麼都改,改來改去,沒有賣出去幾架,伊爾-80化身伊爾-96,只得3架左右。我們很好,大量使用了西方航電,並加裝了一款美國普惠加拿大分公司的PW127渦漿發動機,化腐朽為神奇,賣得很火呀,維修跟得上,中間出過一次事,不過已然查明,這不怨我們。

我們這麼龐大的市場,不能使外國的飛機滿天飛,賣得瘋就要大造特造,設計78座級,滿載航程1500千米,滿可以了,完成設計,製造正在路上,計劃2019下線首飛。

回首運-7之旅,33年間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安-24早自在它的母國消失,而中國不過剛剛開始。武器充作民用,也用得很好啊。


魂舞大漠


說到59式坦克,題主是想說59D和那“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的VT-3外貿坦克吧!其實中國對59系列坦克的改進還相對溫柔,因為59式的遠房親戚T-54/T-55系列也有許多被改的他媽都認不出的型號,尤其是那些讓人數不對負重輪的“叛徒”!

6對負重輪的“叛徒”——羅馬尼亞TR-580

TR-85是羅馬尼亞用TR-77(仿製於T-55)坦克改進而來,與T-55系列最大區別就是將原本的5對大直徑負重輪換成了6對小直徑負重輪,讓其“下半身”看起來比較“時髦”!其發動機仿製於德國豹1坦克的MB838柴油發動機,型號8VS-A2T2,最大輸出830馬力。此外,TR-85坦克的變速箱技術也來源於豹1坦克。

側面已經完全看不出屬於T-55系列的TR-85M1

上世紀90年代末,由於仿製T-72坦克的TR-125項目失敗,加上缺錢,導致羅馬尼亞陸軍仍在用已非常落後的TR-85作為主力坦克,除此之外只有29輛稍微算的上先進坦克的T-72M(原本30輛,一輛拿去和中國換了等離子噴塗設備,用於提升坦克發動機零件壽命)。沒辦法的羅馬尼亞只有繼續拿TR-85搗鼓,最終搞出來了側面完全不帶一點T-55影子的TR-85M1。TR-85M1換裝了新的8VS-A2T2M發動機,最大功率增至860馬力。值得一提的是,TR-85M1的戰鬥全重達到了50噸,成了該坦克唯一可以與第三代主戰坦克相比的參數!!!!

美國幫埃及改裝的拉美西斯二世坦克

埃及也曾在美國幫助下用M60A3坦克的發動機和行動系統以及火控系統對T-54進行升級,搞出了6對負重輪的拉美西斯二世坦克。改裝工程於1984年11月啟動,由美國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負責,主要為了加強火力和提高機動性,該坦克最早被稱為T-54E。拉美西斯二世坦克的換裝的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達908馬力,比早期的T-72動力還強勁,使得最高速度可達69公里/小時。不過該升級方案最終並沒有被埃及廣泛採用,僅極少數T-54被升級為了拉美西斯二世。

俄羅斯用T-55改裝的6對負重輪版T-55M6

除了羅馬尼亞的TR-85系列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坦克外,蘇聯的正統傳人——俄羅斯也曾在T-55基礎上改裝出過6對輪的異端,也就是上圖中的T-55M6。T-55M6的車體被加長,增加了一對負重輪,並且全改用T-72坦克的負重輪,炮塔也經過修改,前方像T-72B那樣加裝了接觸-5反應裝甲,主炮換成了125毫米滑膛炮,換裝了690馬力新發動機,戰鬥全重43噸。俄羅斯號稱T-55M6坦克的防護能與T-80U持平,但是該坦克一輛都沒賣出去,因為改裝一輛的價格足夠買新的T-72了!


軍車研究社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

被魔改的武器有跟多種,在這裡就簡要介紹一種。早在2014年的北京警展上,就出現了一款這樣的武器——CS/LR-14自動步槍。沒錯這把槍就是下圖中所展示的這貨。

乍一看是不是外觀覺得很時髦,透出著一股濃濃的西方皿煮氣息有木有?這個畫風跟國產的95式自動步槍系列和03式自動步槍系列,完全是兩個感覺嘛。而且這種槍,單純從外表上看已經分不出親爹是誰了。

但是注意一下細節就不難發現,這款看起來高大上的CS/LR-14自動步槍像極了一款曾經大量裝備在解放軍的國產自動步槍。沒錯!CS/LR-14自動步槍的親爹就是歷經戰爭重重考驗的國產81-1式自動步槍,俗稱“八一槓”。

其實不用疑惑,CS/LR-14自動步槍確確實實就是“八一槓”的外貌版本。這把槍就算是“八一槓”的終極魔改版本。大家可以從槍的槍機部分和導氣孔部分就可以清楚的分辨出來,但是普通人乍一看真就是無法分辨這款槍是大名鼎鼎的“八一槓”。

據悉該槍的各種參數跟“八一槓”無異,它除了使用自用的7.62*54毫米全威力步槍彈之外,同時還可以使用北約標準的7.62*51毫米全威力步槍彈以適應海外市場。


迷彩派軍事


題主既然提到了59,那麼同樣大名鼎鼎的轟六想必也不會陌生吧。現在的轟六K除了外型和最初的轟六原型機有那麼一點點相似之外,已經被改的從頭到尾完完全全就是另外一臺飛機。接下來我們就來梳理一下轟六的發展史。

(長文多圖預警,流量黨慎入)

最初型號:圖16

1957年9月中蘇友好條約簽訂後,蘇聯決定協助中國建設一座中型轟炸機制造廠,同意中國生產原產於蘇聯的圖-16轟炸機。中方隨即開始仿製工作。1959年9月由散件組裝的第一架圖-16實現首飛,這臺國產圖16被命名為轟六原型機。

中蘇交惡後,蘇聯專家盡數撤離,但中國對轟六的魔改歷程才剛剛拉開大幕。


1964年:轟-6甲

圖-16完全國產化型號。在蘇聯技術支援撤離後,中國工程師們利用手上取得的圖紙與實物進行仿製,並根據當時中國的工業能力對部分材料結構及生產方式進行了修改。

1971年:轟-6Ⅰ

轟六搭載核武器的戰略轟炸型號。我軍的魔改技能在這裡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為了增加航程,我們用4臺產於英國的“斯貝”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替代2臺渦噴-8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兩臺位於機翼根部原發動機機艙內,另兩臺採用吊掛方式裝在機翼起落架艙外側。。。

1972年:轟-6乙

在轟-6甲基礎上研製的轟-6偵察型號。在機腹炸彈艙內安裝3臺大型偵查用照相機,為適應遠程偵查的需要還改進了導航、通信、飛行控制、自動駕駛儀等設備。

1977年:轟-6丙

轟-6的電子干擾型號。在轟-6甲基礎上加裝主被動干擾設備、雷達探測對抗設備,並在機身外部、彈倉安裝各種用途的雷達天線。該機型極為神秘,至今全網沒有實機照片流出,下圖為蘇聯的圖16RM電子戰型號。

1981年:轟-6丁(D)

搭載反艦導彈的對海攻擊型號,曾經出口4架,下圖的墨綠色機型裝備了伊拉克空軍。我軍工程師在機翼下增加額外的掛架用於掛載“鷹擊”-6空對艦導彈,以及配套的機載雷達等導彈火控裝置。

1990年:轟-6U

加油機型號。該型號最大的特點是用封閉的雷達罩取代了原來機頭的透明領航罩,並在機翼下方掛載了加油吊艙。至今仍在我軍服役。

1998年:轟-6H

攜帶空地導彈的具備初步防區外打擊的型號,具備低空突防的能力,機腹帶有數據傳輸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機頭領航罩下方的裝有對地搜索雷達的造型詭異的雷達罩。

2001年:轟-6M

轟-6H型的進一步改進型號,增加電子壓制能力,部分老舊型號仍保留了機尾的機炮,這也是該機型最為顯著的特徵。

2004年:轟-6G

超視距打擊改進型號,為適應YJ-83K、YJ-12等超音速反艦導彈對機載系統進行了升級。

2007年:轟-6K

轟六K的各種照片想必大家已經見過很多了,這裡不囉嗦了。就補上一張大多數年輕網友沒見過的、曾經大名鼎鼎的照片。這張照片正是轟六“戰神”綽號的由來。

魔改到面目全非。

這些,還是你認識的轟六嗎?


強武堂


英國暴怒號,從一艘戰列巡洋艦改成了航空母艦,而且是分步驟進行了多次改裝。先是前半甲板改成跑道,然後後半甲板改成跑道,最後整個打通了前後跑道成為直通甲板和雙層跑道,然後改成單層跑道,然後增加艦島。原先的暴怒號設計為裝備2門457毫米主炮,滿載排水量22890噸,航速32節。在1917年建造過程中臨時改為飛機母艦。改造也比較簡單,把前457毫米主炮取消安裝,鋪設飛行甲板。也就是下面兩張圖展示的,第一張圖可以看到艦艉巨大的457毫米主炮炮塔,第二張圖可以看到艦艏已經改成一段長甲板。

1917年11月,也就是暴怒號服役5個月後進行改造,將後甲也抹平。下圖可以看到艦尾巨大的炮塔和桅樓消失了,改成一段86.6米長的飛行甲板用於降落飛機,配備了比較原始的阻攔索,此時的暴怒號是一艘分為前後兩段甲板的航空母艦,中間有2條3米寬的通道連接。

由於兩段甲板操作實在是太麻煩,1922年6月-1925年8月,暴怒號再次進行改造,改造成全通甲板的航空母艦,而且還是雙層飛行甲板。下圖就是此時改造完成的暴怒號,可以看到上面已經徹底平了,而且連艦島都沒有,完全是平的。

英國在使用中發現這個雙層甲板確實很雞肋,飛機尺寸、調度等等都很麻煩,還容易易倒灌海水,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也需要改進,所以1931年-1932年暴怒號接受現代化改造。雙層甲板改為單層甲板,拆掉了一部分5.5英寸火炮,增加了4英寸火炮。下圖就是再次改造的暴怒號,

1939年暴怒號增加了一個艦島,194110月-1942年4月在美國進行了改造,延長飛行甲板並加裝高射炮,此時的暴怒號基本是最終狀態了。二戰期間,暴怒號作為二線航空母艦繼續服役,1944年9月15日後備役用作訓練,於1948年3月出售解體。

上面就是暴怒號的發展史,他從一艘搭載457毫米主炮的戰列巡洋艦變成半個航母再變成完整的航母,雖然過程很複雜甚至走了彎路,但是在那個航母發展的初始階段暴怒號的改造史就是航母探索的發展史,為之後航母的設計建造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雛菊西瓜Peterpan


被改為航母前的巴庫號載機巡洋艦。


看了這麼多回答,忽然發現大家都忘了一個大傢伙,那就是蘇聯海軍的巴庫號載機巡洋艦。他是一艘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當然很多人叫他航空母艦,但是我們從本質上說,基輔級僅能搭載雅克38戰鬥機和卡25反潛直升機,並不具備以航空器材作為主力參加海空決戰的能力,他的戰鬥力更多還是來自於其搭載的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和對空導彈,雅克38戰鬥機僅能在航母視距範圍內作戰,而且航程短、載重小,不能使用導彈武器,僅能發射火箭彈和常規航彈,這樣的戰鬥力僅限於驅散敵軍的進攻機群。因此蘇聯載機巡洋艦的艦載機是用來驅散敵軍進攻機群,並且配合防空導彈消滅敵機使用的,能單獨消滅的恐怕只有反潛機和防空能力脆弱的地面、海面目標了。

如今被改的面目全非的超日王號,也就是以前的巴庫號。


但是就是這麼一艘載機巡洋艦,被改造成了貨真價實的航母!巴庫號最終在蘇聯解體後被印度收購,在俄羅斯北方造船廠接收改造,改造後改名為維克拉馬迪亞號航母,也就是超日王,他擁有兩條交匯在一起的起飛跑道,可以同時起飛一架戰鬥機,但是他卻擁有一個斜角降落甲板,可以用3道阻攔索來降落米格-29K艦載戰鬥機,他可以搭載30架左右的米格29K,其X型設計的全新飛行甲板可以同時操作16架米格29K,擁有兩部在舷內的升降機,但是沒有裝備擋焰板,因此起飛戰鬥機時升降機不能使用。

但是即便如此,該艦仍然被改的面目全非,成為了一艘45000噸排水量的中型航空母艦,成為了如今印度海軍的當家花旦。

超日王還有個名字叫維克拉馬迪亞號,雖然成為了航母,但是其巡洋艦的底子沒有變,注意其悲劇的艦島位置,對飛行員構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米格-21是前蘇聯研製的一款經典第二代戰鬥機,也由此誕生了多個不同的版本和型號。時至今日,米格-21仍是一些國家的空中主力,其改進的腳步也一直未停下。近日,一組被稱為“魔改”版米格-21戰鬥機的圖片在網絡上流傳。不過,可以看到,這些米格-21戰鬥機被安裝上了機頭整流罩,把整個機頭進氣道遮住,還被刷塗上了美國空軍的標誌和編號。其實這只是一家匈牙利電影公司的傑作,這些已經被改得幾乎認不出來的米格-21戰鬥機只是電影道具。


米格-21的改進型,增強了航電設備、武器系統和多功能大功率雷達。該機型裝備的Kopyo多功能大功率雷達屬於關鍵性更新,安裝於機頭和機身,對空對地能力顯赫。另外米格-21-93裝備有R-77空對空導彈(RVV-AE,即AA-12“蝮蛇”中距空對空導彈的出口型),Kh-29T電視制導空對地導彈和Kh-31/P2空對地反雷達導彈,是中國外銷型戰鬥機“


T54/55型坦克是由原蘇聯設計的中型坦克。其原型於二戰結束前的1945年3月問世,量產則開始於1947年。其後,T-54/55型坦克迅速成為蘇聯及華約國家的裝甲主力,並被輸出到眾多國家(主要是社會主義各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因而,T-54/55型坦克幾乎參加了20世紀後半葉的幾乎所有武裝衝突。T-54/55系列坦克也是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坦克,其總數據估計高達86,000-100,000輛。


在蘇聯,T-54/55型的主力地位很快被後繼的T-62和T-72所代替,但在其他很多國家,T-54/55系列被沿用多年。直到今天,仍有50多個國家在使用T-54/55及其種類繁雜的改型


猴子軍師


首先就是現代版M14步槍了,很多人在看到M14EBR、MK14這些步槍和原版M14自動步槍時,甚至都不敢相信這竟然是一把槍。原版的M14步槍使用的是木質槍身,而且設計思想十分保守,採用的依然是當時傳統的槍托握把一體設計,而當時的其他自動步槍普遍已經採用了分離設計。

後來M14被打入冷宮,M16取代了它。不過到了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時期,美軍迫切需要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步槍,於是將M14步槍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加裝了改裝套件,這才有瞭如今的M14EBR等步槍,不過已經是面貌全非了。

皮卡其實也算是一種魔改的武器。最初很多武裝力量缺乏作戰車輛,於是給皮卡加裝了重機槍來提升火力,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後來又開始將火箭發射器,反坦克導彈,甚至是裝甲車輛的炮塔裝到了皮卡上,極大提升了火力。

AIM9導彈,這是美軍一直使用的一種空空導彈,從50年代的第一代一直改進到如今的第四代,性能越來越強,如今的AIM9X可以說是空空格鬥彈中的明星,依然被包括美軍在內的多個軍隊裝備使用。

AH1武裝直升機。其最早是越南戰場的AH1Q,但是AH1被美海軍陸戰隊用到了現在,其改進版AH1Z綜合性能完全不亞於美陸軍的AH64E,也算是一款傳奇裝備了。


戰爭之王


扶桑 伊勢 魔改


(扶桑出廠)


(第一次現代化改裝前)


(改裝後)


(第n次現代化改裝˛(ˊʙˋ)੭˒˒)


(扶桑艦隊(ʃ◔౪◔)ʃ)

伊勢


(伊勢級一號艦伊勢號戰列艦)


(改裝俯視圖)






(萊特灣海戰真空上陣不帶艦載機)

這時已經改成了航空戰列艦了Σ(゚∀゚ノ)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