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九月晴天


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拍摄的《悲伤逆流成河》讲述了校园霸凌和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愫故事 。

该片于2018年9月21日上映 。

首先,该片触及校园霸凌题材,好像在全国是第一个。

其次,演员都年轻漂亮。

第三,郭敬明给他的小说命名,总能搞出一些诗意来,这点比韩寒强。

大概郭小四的生活总是充满阳光吧?

除了《悲伤逆流成河》,还有《小时代》、《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

《小时代》?亏郭敬明同学想得出来。有才!


大悔忆智冰


拍的很烂。


看过原著小说,很多地方记不太清楚了,但最深的感触是,这次电影相比原著删减,或是说“阉割”了很多。原著可比电影版黑暗悲伤多了。


单说电影的话,没有摆脱以往郭敬明所有小说改编电影的通病,那就是人物说着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绝对不会说出口的矫情到脸酸的台词。


高中时正处于中二时期,可以大段的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讲道理,还可以接受。但“班长,他们都说你架子好大很难请的动,哎呀我是不是被拒绝了,我好丢人哟”这种台词,现实生活中绝对没人能说的出口。这样的结果是太容易跳戏了。


演技就不提了,给年轻的演员一点成长空间,提演技太欺负人了。


校园暴力的主题加一星。很少有青春电影直面这个主题的,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很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有关这个主题的深入剖析。浅尝辄止,只是用激烈的戏剧冲突来表现校园暴力的可怕,没有深入解读成因、看客心态以及责任归属等等,最后跳河的那一场演讲基本上是这部电影有关校园暴力主题剖析的全部内容。如果主创可以再深入这个主题,我会更推荐这部电影。



芈十四



《悲伤逆流成河》这个名字算是很熟悉了,知道这是郭敬明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但并没有刻意去阅读,前段时间据说要改编成电视剧炒得沸沸扬扬,但大多数是因为郑爽马天宇主演的缘故吧,如此一折腾,倒没有那么期待了。

未曾想电视剧还没面世,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倒是悄无声息上映了,比起郭敬明的其他炒作喧嚣的的影视作品,这部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筹拍上映都显得格外低调,但上映后口碑不俗,观众自发刷圈推广。

之前听到“悲伤逆流成河”这个词,总觉得过于悲伤灰暗甚至是夸张,看电影前也曾想过是否要准备纸巾,以免被悲伤感动到泪如雨下不能自持。但还好没那么夸张狼狈,它不是要刻意催泪,而是叙事、动情、晓理完美融合。电影勾起了昔日不少生动鲜活的回忆,内心有些许灰暗忧伤,仿佛又经历了一次成长和蜕变。而电影无论是剧情设置,演员选择及其表演,都恰到好处,没有过分张扬夸张渲染,也没压抑克制,看电影的过程不像是在看表演,仿佛在看一场场现实中的经历,有生活的印记也有艺术的提炼。

电影版《悲伤逆流成河》的故事,在郭敬明小说的基础上,做了收敛和改变,没有把女主角易遥的经历写得那么叛逆张扬,但确实更加忧郁悲伤更应题。易遥不是很优越甚至连正常都不算普通正常的身世家境,青春期遭遇莫名的尴尬经历,内心痛苦煎熬无处诉说,在家里不被内心善良却表达粗鲁的母亲理解和温柔对待,在学校被歧视排挤最后还被羞辱伤害,绝地反击之后迎来更大的误会和打击,最后以死相博澄清冤屈。这些经历让人感受到女主角的悲伤足以逆流成河了,而其他几个主角与易遥的人物关系交织也恰到好处,有对立,有温暖,有冲突,总之故事改编凝练得非常好。

电影的演员阵容选择组合也是恰到好处,比较低调务实,除了邬君梅等几个老戏骨实力搭戏,电影的主演几乎清一色是年轻的甚至也不知名当红的演员,从年龄、颜值、气质等各方面都和角色所处的阶段及特质高度契合。他们的表现也算得上是本色展示,而不是像请成熟当红的演员来硬生生地演,少了很多生硬和痕迹,多了些亲切自然和谐,既有颜值养眼,又有气质吸引人,还有表演打动人。剧情与演员高度融合,难怪观众观影之后评价颇佳。


李守智


说实在的,前些年的国产青春片,除了叛逆、恋爱、堕胎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内容,也让一部分人大呼,这是我们的青春?难得有一部《青春派》,将青春的酸甜讲了那么一点,再无精品。


《悲伤逆流成河》改编自郭敬明的同名小说,导演对原著进行了非常大的改编,直接用上了校园霸凌的题材。可惜功力不足,让这部电影,成为披着校园霸凌皮的青春电影。

它原本可以更深刻,而不是只表现流于表面的青春故事。

校园霸凌,随着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大众视线。但暴露出来的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们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本应美好的校园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可惜?

易遥和唐小米,都可以说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唐小米由受害者转为了施暴者,但影片并没有深入挖掘这点,她到底为什么转变的?

影片给了两点交待:一是易遥曾经看到她受欺负,二是易遥与校草走得太近。

这是很浅薄的原因,深层的原因在哪里?

其次,家长和老师的部分,也值得挖掘。

最后易遥在河堤上那段话,很切中要害,这个场景,爆发力足够。一场电影下来,也就这能看了。

台词,稍微矫情了点, 现在小说都不一定这么写的了!

选角很不错,青春电影,用正青春的演员来演,不尴尬。就是男主,面瘫……

顾森湘在科技馆亮相的那个镜头,很惊艳!


夜尘音


落落导演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以“校园欺凌”为聚焦,真实的反应了在当今校园中所发生的社会问题。单单从题材上看的话,是一部让人反思的电影,充分的表现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和年轻人对待校园欺凌这一情况的迷茫和无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不论是流言蜚语的伤害,还是从受害者到施暴者的反转,都侧面的反应出了学校里缺少人情教育和道德教育,而如今这个社会,什么事情都追求学历,对于做人做事的教育却没有证书去评判,这应当也是对如今学校教育风气的一种讽刺吧。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然而到了现在,却注重“文”大于“明”。这或许也是本片所要表达出的思想。

再单看电影本身,演员的演技从个人角度上来讲,确实不怎么样,台词说的有些生硬,动作细节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不过好在他们是95后的小生,对他们来讲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希望再他们之后的作品中能看到他们的成长成果。

整部电影略显松散,情节上也感觉有些注水。台词也并不优秀,说出的话,本就不像是正常的说话方式,再加上年轻的演员说出来,更像是朗读一样。不接地气。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还是值得一看的,题材不错,令人深思,演员年轻,也要给小生们成长的机会。


幕小枫影视推荐


国内很难得的对焦“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虽然是改编于郭敬明的小说,但是与原著又有所不同。更多的将笔墨着于校园暴力。

即使台词依然有着郭敬明的风格,稍显矫情,剧情上也有不少bug让人忍不住想吐槽。

但是那些关于霸凌关于暴力关于反抗与恐惧的画面还是会让人觉得颇有冲击力和共鸣。

用不着把霸凌说那么大,其实绝大多数人在校园时期可能多多少少会收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被欺负,或者被反对,在各个方面,你所能想到的,性格举止,外貌身材,家庭背景,为人处世,总有人因此收到排挤或背后不一样的声音。

这些都是烙印于青春期的疤,都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大小不一的影响。

有些霸凌甚至是没有原因,那是人类身上原始的恶,是未成年人,由于无知以及不考虑后果的天真导致的恶,它没有原因,因为针对你而针对你,却会困扰受害者一生,这是最可怕的地方。

受到迫害的人们,因为伤疤随着时间痊愈,也许未必会记仇一辈子。

但那永远不是原谅。

不可能原谅。

而是,那就算了吧,因为厌恶反而失去了对抗的意味,是想要远离的决心。

“向烈火外眺望,远方外是更多远方”。


黄三角瞭望塔


♫ 1

就在《悲伤逆流成河》上映前两天,微博上爆出一个非常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

一家在专业的航空飞行学院学习的大一新生,在微博上发了个帖子,描述了发生在这个学校里,无处不在的霸凌,从她给出的材料看,这个学校里的学生中间,有着非常严酷的等级制度,不遵守这些“制度”的学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她的微博发出不久,这所学校里的“学姐”们纷纷赶到现场,表示要扒出她来进行严惩。她们的回复,完全坐实了她的说法。有个女孩是这样回复的:“飞院空乘办了20多年,别人都能这样过来,我看是你的原因吗。家里爸爸妈妈娇宠坏了,这就是社会。”

之所以说这个事件非常严重,是因为它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成系统成制度的,并且延续了多年的。当我们想到,那些有着甜美笑容的空乘,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时候,不能不觉得非常残忍。

♫ 2

但,又有哪一个少年,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

校园霸凌这件事的发动,有点像上扶梯,有一个阶梯没有踩对踩稳,从此就会一直踉踉跄跄下去。这个出问题的阶梯,有可能是相貌,有可能是出身,也有可能是学习成绩,或者在某个事件上的纰漏。

不仅仅是不好的相貌、出身和学习成绩,会导致欺凌,好的相貌、出生和成绩,同样会招致这种残酷的对待。我曾经在一个霸凌事件里,看到霸凌者的说法,他说,他之所以霸凌他的学霸同学,就是想把他的成绩拉下来。

总之,只要在某个瞬间,你被盯上了,秃鹫们就成群结队赶来。

在落落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可能招致霸凌的因素:家境贫困,母亲从事不名誉职业,性格内向,不加入小圈子,不向“大姐大”靠拢,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校草的爱慕。即便没有这些因素,她身上发生的事故,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她得了性病。

▲易遥,由任敏扮演。

念中学的少女,从来没有“那个”过,怎么会得上性病的呢?她的母亲,在家里做按摩,这是个打擦边球的职业,服务的也都是渴望打擦边球的人。所以她才会有那样的反应,竭力隐藏女儿的存在,在客人上门前,把女儿的衣服玩具统统藏起来。一来,为了制造自己单身的印象,让客人多一点绮思;二来,防止客人对女儿的觊觎。

但她藏起了女儿的许多东西,唯独没有藏起女儿的毛巾。在她家淋浴的客人,很自然地拿过毛巾来用,就这样把性病传给了女儿。

这是个残酷的事故。

少年的世界其实非常血腥,只要遇到让人摔倒的事故,秃鹫们就会闻讯赶来。我们在那些校园霸凌的新闻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细节,父母离婚,父母失势,被老师赞美或者批评,被同学视为告密者,都会让孩子的生活出现裂缝,恃强凌弱的人,会非常敏感地发现这些裂缝,立刻就赶来了。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几个演员,都是刚出道不久,不算出名,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基本上没有听到过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非常适合这些角色。齐铭是漫画里的清秀美少年,秀美的眼睛特别适合特写,连肩膀的形状,都是漫画人物才有的一字肩。

▲赵英博扮演的齐铭。原著里,这样写他:“他在日光里,慢慢收拢了脸上的表情,像是午夜盛放后的洁白的昙花,在日出之前,收拢了所有的美好。”

顾森西是漫画里的痞气体育少年,讲义气,不顾世俗的眼光;顾森湘是漫画里的秀美温润少女,是这个故事里,唯一一个身上带着光芒的女孩。

▲辛运来扮演的顾森西。原著里对他的描述是:“他眼睛真好看,睫毛像假的一样。” “他鼻子很挺呢。”

唐小米则是漫画里的野玫瑰型少女,眉眼浓烈,有强烈的进攻性和进取心,但她浓烈的眉眼里,全都是荒莽。

▲朱丹妮扮演的唐小米。原著里对她的描写是这样的:“完全可以想象,那样一张无辜而又美好的脸,如同盛开的花朵,让人想践踏成尘土一样的美好。”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会把电影画面替换成漫画。就是这样一群漫画一样的男孩女孩,做出了绝对不漫画的事。她们孤立易遥,给她起外号,传播她的谣言,向她泼冷水,给她吃垃圾,给她嘴里塞粉笔灰,偷她的钱,把她的书包丢在水塘里。

直到易遥站上海堤准备自杀,并且在自杀前,喊出那段话:

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做的事有多恶毒……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是在是太恶心了……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愚蠢又恶毒……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特别无聊。

杀害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可杀害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易遥被欺凌的场面,这么年轻的演员,拍这样的戏,心理上还是很受冲击的,但对演员生涯来说,应该是有帮助的。这些画面,也让我想起很多学生时代经历的人和事,其实,成年是一场战争,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战争中长大的。

这也是很多能被我们看到的霸凌事件的最后结果,这些事件,之所以能被公之于众,往往是因为死了人,被霸凌者自杀了,或者被凌虐致死。甚至,即便死了人,如果死法不够凄惨,家长在申诉的时候,找不到足以引起舆论注意的点,也还是不能让这些事件得到关注。

在另一部描写校园霸凌的比利时电影《本X》里,就有对这种现象的刻骨讽刺,主人公因为忍受不了凌虐和殴打,制造了一场假自杀,并且发布视频,吸引舆论注意,惩罚加害者,使他摆脱噩梦般的处境。他的母亲接受采访,表明了伪造自杀的初衷:“如果不出人命,他们是不会注意的。”

而更多的霸凌,或许没到出人命的份上,就那么被隐藏了下来。当事的孩子,不会告诉父母,不会告诉老师和学校,也不会发微博,只会告诉他们,自己心情不好是因为学业太重了,身上的伤是下楼梯的时候摔的。他们只是静静等待一切过去,等待长大,等待未来,等待霸凌因为什么原因终止。

在悲伤的河流背后,其实有一个悲伤的海洋。

所以,看了这部电影,我渐渐明白一点,为什么郭敬明的小说,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为他知道少年们遭遇了什么,隐藏了什么,比如欺凌,比如贫富差距,比如少年人之间的势利,比如成年人对少年们的侵扰和剥削。这些事,对少年们来说,是很难说出口的,成年之后,却又忘了要说出来。这些事只是慢慢变成人生的砂砾、阴影和龃龉,最后和自己融为一体,只不过在特别的时刻冒个头。他却把这些遭遇的和隐藏的事物,给说了出来。

说出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事,人人都看得见,想得到的事,的确不难,但把这些龃龉说出来,的确需要一种和世界撕破脸的勇气。郭敬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处世哲学是,不评说别人,不公开表达对别人的看法。但他却用他的小说,和这个世界撕破了脸。

♫ 3

易遥的人生事故的起点,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在窘境中抚养她长大,一腔怒火无处排解,就只有发泄在她身上。她骂易遥是“贼骨头”“赔钱货”,哪怕是最小的开支,她也绝对不会痛快地给易遥,她让易遥体会到了比贫穷更可怕的绝望。

▲ 扮演母亲的是邬君梅。她出演的《如懿传》正在播出,下半年,还有好几部她出演的电影上映,所以,媒体报道的题目是“邬君梅,你瞒着我们拍了多少电影?”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易遥跟她要钱,买一身校服,她以学校乱要钱为理由拒绝了。于是,易遥只有穿着一身白绿相的校服,站在穿着红黑相间的校服的同学中间,格格不入,像个异类,她的悲剧,从她必须要穿上那身衣服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的处境,只有相同处境的人才能理解。易遥的处境,她的同学理解不了,哪怕是跟她住在同一条街上,天天能看到她家动静的齐铭。齐铭家也并非大富之家,但好在一家人齐齐整整,端端正正,晚饭能按时开出来,家里有温暖的灯光,他无法理解易遥怎么会沦落到那样的处境里,甚至指责她“燕子再渴也不会喝地上的水,体面的人再苦也不会去讨饭的”,尽管这其间的道理并不复杂。

▲易遥和齐铭。

倒是易遥清楚透亮地看到了这一点:

你吃过最大的苦就是得不到全校第一,你妈不拿三字经骂你,你生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而她,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带着香味的卫生巾”。

她人生的起点,就埋下了悲剧的因子,她的家,她的母亲,就像“破窗效应”里的那个破窗,注定要为她带来更多的欺凌,更多的侮辱,直到她的人生全面溃败。她只有以命相搏,剔肉还母,才能让一切终止。

这种关系,这种处境,和整个故事的走向,让我想起另一个和霸凌有关的故事,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魔女嘉丽》,小说原作,是斯蒂芬·金的成名作,而同名电影在1976年上映,轰动世界,扮演母亲和女儿的两位演员,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和女配提名。这部电影,也成为无数校园恐怖片的鼻祖,更为《午夜凶铃》提供了灵感。

而《魔女嘉丽》里,女主人公的母亲,就是个狂热的教徒,她在家里布下了可怖的气氛,对女儿严加管束。这成为女儿在学校遭遇欺凌、羞辱的重要原因,最终,欺凌一步步升级,变成了一场可怕的暴力,但所有加害者万万想不到的是,嘉丽有特异功能,最终毁灭了所有害她的人,包括自己的母亲。

▲1976版《魔女嘉丽》。这个故事后来有许多翻拍版,但都比不上德·帕尔马的这一版。

而《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以及千千万万遭受欺凌的少年们,没有异能,没有救赎,他们只有默默忍受,或者以命相搏。

♫ 4

这就是《悲伤逆流成河》的意义。

它第一次把校园霸凌放到了大银幕上,从原著到电影的改编,更是把校园霸凌,放到了突出的位置,让它成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故事。而现实,尤其是和年轻人有关的现实,已经在我们的银幕上消失很久了,只要一提起“青春片”,我们想起的都是纯爱、撕扯、堕胎、毕业晚会,和一两首量身定做的歌,还有日系风格的摄影和美术。而《悲伤逆流成河》却给出了另一个现实。

它书写上海,却写出了上海的“月之阴暗面”;它书写青春,却不是那种颓废的“残酷青春”,而是青春里的全部遭逢、全部绝望和全部抗争;它书写小狗般的爱情,但这爱情却带着致命的寒意;它渴望救赎,但这救赎却要当事人用性命换取。它也有漫画般的人物,但这些人物遭遇的,却是毫不漫画的现实。

它也给出了和校园霸凌有关的一切,包括前因后果,社会的和家庭的因素,受害者的心理变化,周围人的应对,以及当矛盾激化到极端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都非常珍贵,非常难得。

更难得的是,它不黑暗,也不绝望。即便是在四面楚歌的绝境里,易遥也勇敢地抗争了,她几乎用尽一切方法,合理的不合理的,好看的不好看的,她用水龙头冲刷欺侮自己的男生,暴打唐小米,在全校面前跳海,这都是抗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她摸着石头过河,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这所有一切,都是积极的行动,都值得赞美。

她虽然没有魔女嘉丽的特异功能,不可能让仇人陷入火海,让刀剑飞舞,但她本能、莽撞的勇敢,就是特异功能。

而在片尾,几位曾经遭受校园霸凌的年轻人逐个亮相,讲述他们少年时代被欺凌的经过。他们应该已经远离了那个少年丛林,但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脸上还是有阴影。这也是一种带着阴影的勇敢。

但我们不可能依靠异能,也不能单独依靠被欺凌者的勇敢,甚至不能单独依靠制度(在电影末尾,以黑底白字的形式,列出了这些年出台的与校园霸凌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要依靠所有这一切,甚至包括讲述这种现象的电影,和它进行对峙,向人们喊话,在悲伤的海洋里,激起一点点涟漪。


韩松落


这几天朋友圈,抖音都在刷《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我觉得很多时候电视剧拍的没有小说好,就选择了看原著。看过以后的心情真的很复杂,郭敬明是不是对女性心理有什么误解。

看过易遥跳河的那场戏,确实压抑气愤。作为感情丰富的我,被引起了看这部小说的冲动。这部小说是郭敬明早期作品,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言情小说,除了让你意淫的快感以外,没有任何营养。郭敬明的小说尤其明显,他真的不能和韩寒还有他手下的七堇年相比较,文笔差的很远。而且郭敬明的小说总是显得很小家子气,没有给人一种大局观。

一本小说,作为文学作品,除了让读者意淫以外,没有任何作用,就不能算得上一本好的作品。

你说你和另外一个同样写文的朋友辩论一个话题,他搬出来莫言,尼采,卡耐基,你搬出来郭敬明。哇,瞬间就没气场了,而且显得好娘。

相对于来说,比较喜欢郭敬明的《小时代》,对于狗血剧情写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对于女性的友谊有太对误解。

实在不理解,顾里得癌症,为了让其他三个姐妹过上好日子,煞费苦心的导演出一场戏,让她们三个恨她的目的是什么?

感情逻辑和心理态度都很不对,整本小说就是读起来很奇怪,最后发现是逻辑前后矛盾,还设有就是故事不合理。

郭敬明给我第一眼的印象是在他的连载期刊《最小说》里,他自己的写真。

哇,好帅啊。整个画风都是唯美帅气,棱角分明。后来,见过他电视里的真人。额,卖家秀和买家秀怎么差别这么大?怪我太年轻,当年年轻貌美不懂事,没见过世面。我真的想把当年搜集关于他的海报,统统拿出来烧了,洗刷自己曾经的耻辱。

之后他们每次吵架,吵不过我。

就会说,你个喜欢郭敬明的low逼。

妈的,我竟然无力反驳。

昨天一晚上,五个小时读完《让悲伤逆流成河》以后,就问了自己一句话,我是谁?我在干嘛?写的啥玩意,我就感觉你们小说里的人,都是神经病吧。每个人的性格都好奇怪。

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易遥母亲林凤华的角色,你既然内心爱你的女儿,何必要故作冷漠的对她?而且说一句实在话,整个性格前后矛盾的地方特别多。我大体知道郭敬明在写的时候,目的并不考虑小说结构的合理性,他只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就是悲伤。

为了突出女主角悲伤的底色,她就要有一个性格和神经病一样的母亲,不问缘由的打骂自己的女儿。

在女儿已经流产的情况下,林凤华想法就是我就是你妈,我想打就打。而且,郭敬明也没有在小说里突出她母亲最后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因为易遥爸爸?不是。所以你根本分析不出来,为什么她要对自己女儿那么残忍,最后还要圣母婊的给女儿攒学费。

对于刚刚小产的女儿,母亲还要打她骂她给自己做饭。其实有点生活经验的人,知道一个女的小产以后,脸色还有身体都是非常虚弱,她妈妈没发现,她是有多瞎?也就是郭敬明没有经历过流产,自己估计从百度上百度了一下,或是问了问医生。所以那一段关于易遥流产的情节,我感觉特别像在读百度百科。其实很多地方的细节描写的很奇怪。例如,那些医院的女护士,说话很刻薄,就是为了奇怪而奇怪的感觉。其实在现实世界里,很少有人会那么对别人说话。你总是感觉郭敬明要把全世界最不好的人,全部放到易遥身边。恶毒的母亲,背叛她的青梅竹马,不信任她的顾森西,学校霸凌女,不问缘由就责备她的教师。

再说齐铭和顾森西,他们男一和男二,喜不喜欢易遥?不喜欢,只是同情。他们只是来自于男人身体里母性的同情,就像他们同情路边一只受伤的小猫一样。而且顾森西对于易遥的喜欢很没有根据,因为学习传易遥“一百块”,就想看看学校不正经的女孩是什么样的?所以你觉得这部分有些牵强。

所以当顾森湘自杀以后,两个给易遥带来光明的男生,全部都不相信她,全部都站到了易遥的对立面。最后易遥的自杀也显得很突兀,为什么自杀?受不了别人冤枉你?不是,是郭敬明要她死,她不死,整部小说如何显得悲伤。你们再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随处有郭敬明的影子,他像一个有上帝视角的影子一样贯穿整部小说。

可以说易遥是他,唐小米是他,顾森湘是他期待中的女性自己。

齐铭还有顾森西是他理想中的爱人。所以最后郭敬明把齐铭写死的目的,也是因为他恨齐铭。大概也是因为齐铭是他的过去,是他意淫中的自己。顾森西没死,因为他虽然恨,可是他更喜欢顾森西,他是超脱了自己。

顾森湘最后的自杀死亡,郭敬明留了一个推理给读者。不过也不难猜,大概是因为顾森湘被人玷污了,她受不了自己的不清白,最后自杀。不过,这部小说还是很适合初中无脑小女生,因为能够被带起来情绪,很多角色就是她们身边的人。

例如齐铭,顾森湘,顾森西,还有唐小米等等,她们都能找到平常身边的人,能够有带入感。

不过读过以后你说引起你深思的地方?有吗?没有。

我读过以后的感触就是,我是不是闲的没事,吃饱了撑的。那些年喜欢过郭敬明的姐姐们,你们现在成熟了,会不会为曾经喜欢过郭敬明而羞耻。年长成熟以后不读郭敬明,不然你真的为读过郭敬明而感觉羞耻。

电影在处理上比原著好了很多,细节处理很到位,性格角色比较丰满,我唯一一部电影比小说好看的剧。小编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电影,泪点低的备好纸巾。

最后忠告,别看原著。


喵姐情感咨询


想必80、90后,整整一代姑娘的校园时代里,都躲不开《悲伤逆流成河》这部小说。即使没看过,也一定听过这个名字。

是的,这是所谓的“疼痛青春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就是毁誉参半的文化商人郭敬明

这部电影,当然直接搬来原著的名字,而导演,是郭敬明多年来的合伙人落落。

虽然同样隶属于宏大的“郭敬明宇宙”,但正如郭的微博所言,他本人却没有亲自参与电影的制作。

可能正是因为作为导演,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天赋的他,放了手,这部电影竟然还过得去。

豆瓣五千多人的评分,也跟我本人的感受比较符合。

先说说这部片的可看性。

首先这个演员团队,都蛮讨人喜欢的。

可能因为预算有限,反而没有一个特别大的腕儿。全都是新鲜脸孔。

99年出生的女演员任敏,有几分金马奖女配文淇的味道,脸长得很有记忆度,不面瘫,眼神里有戏,除了非常不应该的韩式一字眉(怪服化组),整个感觉都很符合苦命女孩易遥的人设。

两个男主角选得也都不错,赵英博饰演的白衣校草,辛云来饰演的傻萌富二代,颜值都过硬,而且演员都很年轻。不用玻尿酸肉毒素,满满的胶原蛋白,就算演技有点稚嫩,也瑕不掩瑜。

还有一个演员,简直是彩蛋一样的存在。

在《如懿传》里饰演太后的邬君梅,在片中饰演了女主的妈妈。

这个底层母亲的急躁、纠结、疲惫和无言之爱,靠着她的表演,都悉数撑了起来。可以说整部戏里最重要的泪点,就是她的那场戏。

不得不说,一个好演员的存在,对任何电影都有挽狂澜之力。邬君梅演得妈妈,至少在我心目中给这部电影多加了一分。


然后,第二个比较讨喜的地方是,整部电影都拍摄得比较克制。

当然,这个克制是跟一般的青春片相比的。

众所周知,郭敬明的小说,都比较矫情,说得学术一点,就是自我意识过剩。

《悲》这本小说,一样有这个问题。当然,中学本身就是人生中自我意识最过剩的阶段,要是有点什么心事,几乎都不能正常说话。

但小说本质来说,还是一种比较意识流的载体,多点矫情话还能忍受,但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可不能这么干。

也许导演落落意识到了这一点,《悲》里面,除了女主易遥之外,其他人基本都还能正常讲话。

而与其他“郭敬明宇宙”最大的区格和进步,在于《悲》里面终于抛弃了《小时代》里那些大段大段令人胃里泛酸水的“旁白”和“独白”,而稳健地选择忠实于“电影”这个载体,用“画面”进行表达,“画面”表达不了的,就果断放弃。

少了这种对文字矫揉造作地执着,《悲》在电影领域,就足以大步甩开《小时代》系列了。


最后还是得说说问题。

虽然举着“校园暴力”这个巨大的标签作为噱头,并依靠对这个社会话题的正能量基调完美过审,但总体来说,《悲》相对于社会现象片,还是更接近于一部青春片。

毕竟它的野心,也仅仅是拍好一个青春片的级别。

对于“校园暴力”,《悲》选择的叙事方式,是隔靴搔痒式的。

片中,路遥在受欺凌之前的生活场景,电影用得是非常写实的叙事手法,但到了真正的关键剧情,她开始被全校一起凌霸,却用了蒙太奇。

配上音乐,加上虚实切换,这一段经历,变得更像路遥自己的脑内小剧场。对于观众而言,丧失了真实感,也就丧失了说服力。


没有了让观众如坐针毡的刺痛感,便更不可能引发什么真正的关注和思考了。

“校园暴力”,参与者本来就是所有人,发起者是施暴者,旁观者同样也是施暴者。

关注女性地位和未成年性侵的《嘉年华》则截然不同,它毫不留情面地,用最白描的手法,揭开受害者的疮疤,也横陈旁观者的丑态。

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的目的在于“净化”。那应当是一种经过“怜悯”“恐惧”和“紧张”之后,情感得到的升华,以此变得更为圣洁的过程。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片应当做到的。

因此,《悲伤逆流成河》算不上,也没有打算成为。这是它身上最大的遗憾。


一台戏


可能大家也已经听说,《悲伤逆流成河》改编出的电影,掀起了一股网络上的大讨论。毕竟这部小说曾经是多少同学们即使在在课堂上也要偷偷看完的回忆啊。这次被改变成电影,当然是万众瞩目的。

郭敬明的作品总是对情绪波动描写的十分细腻,以至于被评价成有些矫揉造作,但是郭敬明这样的“伤痕文学”当年也收获了很多的粉丝。这次,带着情怀而来的观众们在看完这个电影之后,纷纷发表了不同的言论。

有的人已经度过了青春期,回头再看这部电影感觉有些过于矫情。而还有一部分网友表示,通过这些虚构的情节,也能看出校园霸凌和校园暴力的危害。

但不管持有哪种观点的网友,都表示不想再看到叛逆,堕胎等这样情绪低迷的校园电影。尽管大多数人在自己的青春时代都早已了解过这个作品,但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太好的口碑,豆瓣上评论里中立的态度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