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那隻守望民間文化的“螞蟻”走了 保定籍美術史家薄鬆年逝世


那隻守望民間文化的“螞蟻”走了 保定籍美術史家薄松年逝世


2019年4月2日,著名美術史家、美術史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薄松年先生於北京醫院病逝,享年八十七歲。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的薄松年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美術史的教學與研究。他曾經說道,自己願作守望民間文化的“螞蟻”。


那隻守望民間文化的“螞蟻”走了 保定籍美術史家薄松年逝世

甘當“螞蟻”的薄松年


薄松年1932年出生於河北保定,年輕時曾在保定師範學校就讀。早年他從事鄉村教育時,逐漸對民間美術和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了民間年畫的蒐集。

1952年,薄松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深造,但他畢業時並沒有選擇繪畫,而是留校當了一名中國繪畫史的教師。那時他已深切地感到,民間美術在中國美術史上幾乎是個空白,他想填補這項空白。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薄松年曾先後到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等地進行考察,積累了大量的資料,並在教學中加以運用,且撰寫論文發表。是出於興趣,更多的是出於社會責任感,在此後的幾十年中,薄松年與中國民間美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帶著自己的研究生流連於鄉間,同時主編了《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美術》和《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等重要學術專著。他的《中國美術通史》、《中國美術史教程》等著作,也成為美術學院本科生、碩士生入學考試的必備教材。


那隻守望民間文化的“螞蟻”走了 保定籍美術史家薄松年逝世

薄松年《中國繪畫史》


20世紀80年代始,薄松年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民間美術的考察和研究之中。他以自己的羸弱之軀,奔走于山東濰縣的楊家埠、河南開封的朱仙鎮、河北的武強和陝西的鳳翔等年畫之鄉。

1992年薄松年退休後,雖仍承擔著部分教學任務,但多數時間,他都遊走在鄉間,進行民間年畫的調查。大江南北,田野阡陌,處處留下了他的腳印。他以超前的思維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中國民間美術積累了大量寶貴財富。

這一時期薄松年出版的《中國年畫史》、《中國門神畫》、《吉祥圖畫與家庭諸神》、《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山西卷》、《中國民間美術全集·雕塑卷》、《中國武強年畫》、《建安古版畫》等十幾部著作和《楊柳青年畫的製作及其他》等大批論文,全面系統地對中國民間美術進行了科學的定位,在海內外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也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提供了理論依據。


那隻守望民間文化的“螞蟻”走了 保定籍美術史家薄松年逝世

薄松年


一生之中,薄松年對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問題尤為關注。他曾經說過,“民間文化是經歷了數千年的積澱而形成的,已經浸透到民族心靈的方方面面,它對研究中國歷史的發源和延續乃至未來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而薄老自己,則“想當一隻螞蟻,老螞蟻,與我的同道一起,去把(保護民間文化)這塊難啃的骨頭啃下來。”

(部分內容整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李昂)


那隻守望民間文化的“螞蟻”走了 保定籍美術史家薄松年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