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撰稿 / 陳慧楠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著名書畫家林其仁及為林氏宗寺題寫的牌匾。

藝術簡介

林其仁,男,195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號林門後生、江上耕夫。自幼聰慧,8歲始跟隨隔鄰而居的林爺爺林散之身邊,平日為林爺爺研墨拽紙。童年的林其仁在林老爺爺的薰陶和天長日久的耳濡目染下,對寫字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平日一有閒餘就常把習作畫稿送給林老點批指教。林老教導他:無論學字還是作畫,都要有堅實的基本功,守規矩,先成人,後學藝。也正是少年的林其仁的聰慧好學和林老爺爺的悉心傳授教導,奠定了林其仁以後漫長藝術之路的執著和創作成就。林其仁現為中華名家書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徐州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官網首席書畫家、北京紫雅藝術館特聘書畫家。其大多作品被港澳臺、國內美術機構和企業家、收藏家及個人收藏。

早在少年時,林其仁按照林散之老先生的教導,無論嚴寒酷暑、冬去春來總是臨池不綴。他從楷書先習柳公權,後研習顏真卿,顏體柳骨。隸書先習乙英碑、石門頌。三十五歲後林其仁開始習作行書,以二王為範本,研習聖教序、蘭亭序十三行等諸家,後研學米芾、苕溪詩。五十三歲後,開始習作草書,主要鑽研習作懷素的千字文,兼學張旭,王鐸書體。經過幾十年持之不綴的研習苦練,林其仁對傳統書法的筆畫結構和運筆有了全面的瞭解,創作傳統書法的基本功底有了進一步提高,他始終堅持讓自己的藝術創作保持與傳統書法之的融匯交流。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與著名畫家林筱之在一起觀摩學習。

編者按:在中華民族文字書體演化的進程中,魏晉是“篆隸真行草”諸體兼備且俱臻完善的一代。魏晉造就了兩個承前啟後,巍然綽立的大書法革新家-鍾繇、王羲之。他們揭開了中國書法發展史的新的一頁。此後歷朝歷代,乃至東鄰日本學書者莫不宗法“鐘王”,如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鍾繇的小楷《薦季直表》。 南北朝時書法家燦若群星,書法以魏碑最勝。到唐朝時,達到了中國書法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如顏真卿的顏楷《顏勤禮碑》、柳公權的柳楷《玄秘塔碑》、歐陽詢的歐楷《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的楷書《雁塔聖教序》和懷素的狂草《自述帖》等。宋朝延續了唐朝的書法遺 風,出現了大書法家蘇軾、米芾、黃庭堅等。至元朝時仍沿習宋朝文風,並宗唐宗晉。如著名書法家趙孟俯的行書,到了明朝時,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俯的書體格調。

清朝初期基本上延續了晚明的書風,主要人物有王鐸、傅山、朱耷、許友等。王鐸學書推重古典,特別強調“宗晉”,認為“書未宗晉,終入野道”。他一生始終堅持讓自己的藝術創作保持與古典之間不間斷的交流,所以傳世臨帖作品極多,王鐸一生最有影響力的是行草書。

清朝中期,文人們大多向宋、唐、晉的大師們取法,代表人物有王澍、張照、劉墉、梁同書等。其中劉墉的書法由董、趙入手,而後遍臨晉唐宋諸家,尤得力於蘇東坡、顏真卿和晉唐小楷,融會貫通,自成格局。此時期,也湧現出了著重對秦漢南北朝傳統書體文化的重新發現與取法的藝術家,從而使篆隸領域出現了巨大飛躍和突破。也有不少畫家也涉足這一領域之中如名列“揚州八怪”的鄭燮、金農、汪士慎等人,從而成為秦漢傳統復興的一批重要力量。其中著有《板橋全集》的鄭燮,以畫竹著稱於世,又對傳統行草有相當的造詣,他的影響,對於人們重視篆隸的審美價值,仍然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與 “揚州八怪”相先後的,還有一批精於篆刻或字學的藝術家,對篆隸進行了更加純粹同時也更加深入的探討鑽研,從而比較成功地使篆隸的生命力得到全新的激發。代表性書法家有丁敬、黃易、錢坫、桂馥、鄧石如、伊秉綬等。尤其是桂馥、鄧石如等使秦漢傳統書法的復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其中,鄧石如把篆書融秦漢於一爐,又出以隸筆,大大拓展了篆書的藝術表現力。晚清書論名家包世臣、康有為、楊守敬等對他無不推崇備至,競相推許為國朝第一、集篆書大成之。

可以說中華文化的發展史,就是歷朝歷代文字書體的演變史,而書法演變的至高境界就是被歷代文人推崇的草書。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風光迷離的高地,自王覺斯以來,以重碑稱世的清代書家在草書領域不見建樹,其間,不乏對草書藝術心嚮往之者,但都未入草書之精微,至當代的書法大家林散之,這條中斷的草書之道才真正得以延續,林散之的草書,渾厚生動,水墨淋漓,筆意充沛,線條的書寫運動極富變化,藝術形式別開生面,且意境高遠,與書法史上的草書大家相比,可謂獨樹書林而不可替代。林散之的書法,已成為中國書法傳統的一部分。書法是需要宗法和傳承的,作為林氏宗親的後人林其仁可謂是宗法傳承、苦心勵其志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書法史上宗法魏隸和林體書法的有大成者。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與著名畫家寶彬在一起

林其仁的隸書因多年對魏碑的研習,不但追求結構的工穩,而獨取其生拗古拙的一面,以增強作品的歷史感,因而氣息古樸拗峭,在當代書家中也是別出一格。林其仁用筆凝練如篆,起收代之以圓渾含蓄,行筆以中鋒圓勁、婉轉流動為主,不計提按粗細的變化。結構重視前後疏密對比,因而字勢欹正、變幻諸多,從而進一步形成全篇章法的跌宕起伏、形簡勢滿、神清意長、意境高遠,給人以很高的審美觀感,從而奠定了他的隸碑體書法作品的影響力和市場收藏價值。

從90年代開始,林其仁對林散之的草書墨法進行了認真細緻的研究,他認為林老先生的草書、筆墨變化萬千,每幅作品字體的濃、淡、幹、溼、枯筆的結合一氣呵成、相得益彰。林其仁主張寫草書,掌握筆墨,運用靈活,下筆心神貫通,一筆而就,就像把全身融於太極和舞蹈之中,這樣方能把草書寫活,達到神韻湧現、讓人流連忘返的境地。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國畫山水作品

林散之,當代草聖,是明朝王鐸後第一人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新高度;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而林其仁繼承了林散之的衣缽,也是屬於默默創作,淡泊名利的大器晚成者,他繼承了林散之把繪畫墨法運用於書法創作中的踐行者。

在林其仁的草書書法中,依稀可見林散之的繪畫墨法,林其仁的草書如行雲流水般渾厚飄逸。既剛柔相齊,酣暢渾樸,又蒼遒韻動,水墨淋漓;線條枯實結合,運筆灑脫一氣呵成,筆意充沛而意境深遠。在書法的用墨技法上,林其仁深得林散之用墨之奧妙,將繪畫中使用的濃墨、淡墨、焦墨、枯墨、潤墨等技法大膽的運用於書法創作中,使藝術形式別開生面,可謂當代草書大家中獨樹一幟,傳承與創新的踐行代表。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國畫山水作品

林其仁不但在書法方面頗有成就,他的山水畫作品也獨樹一幟。他的繪畫歷程幾乎與書法研習創作同時開始。他起步開始研習臨摹宋元各家山水畫作,常年堅持每日一畫,並反覆揣摩、對比,領會先人繪畫的構思佈局、運筆走勢、骨墨點綴、線條虛實、墨法勾韻的變化。並對長安畫派,黃賓虹畫派、林散之的畫法日夜揣摩習作。受林散之畫法影響,後多次求教於山水畫大家林筱之和林散之的四大高徒單人耘、李秋水、範汝寅等當代大家。博採眾長,創悟出自己獨特的山水畫法。

林其仁的山水畫作在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精取山水畫之古韻,既有臨潑巍巍山巒之取法乎上、又有情窮造化的墨色乾坤之勢,包容萬千中又點染秀美,蒼辣中不失靈潤,謹嚴中蘊含灑逸;皴擦積染,惟妙惟肖,神韻貫通,筆墨技法達到了色墨淋漓、力透紙背的天一境界,給人以意境震懾、直逼心靈的感覺。林其仁先生的畫作在筆墨用法上張弛有度,山的形體、水的流意、樹的風動,隨形造勢,曲盡其妙。其作品中雲霧繚繞的山巒、奔騰不息的飛瀑、參差霧繞的林樹、錯落有致的岩石,或濃重的墨色、或透視的彩墨、或輕描的淡寫、或明暗的點綴、或氣動的霧繞,或挺秀的筆意,點線交融,枯潤相濟,虛實相生,蒼秀層出,以大氣粗狂而細緻入微的筆墨描繪出氣勢磅礴的江山勝境;無不呈現出生命的流動感和迴旋雅緻的韻律美。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在中央電視臺參加中國觀網新聞發佈會

正如胸中有丘壑,無私天地寬,師古更要師造化。林其仁幾十年來埋頭創作、淡泊名利的非常人心境,為其繪畫創作上既要師古傳統,更要從傳統中走出來帶來了無盡潛能,也使他能開宗明義,獨樹一幟,自我創新,終成一家。

師傳統和師造化是林其仁多年來著力用心的兩個方面。寒來暑往,他多次奔赴外地山區,登黃山、雁蕩山、武夷山,赴峨眉山、三清山、井岡山,從大自然中汲取無盡的養分,滋潤胸襟,豐富畫材,提煉意境。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互滲互濟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技法和創作能力。

縱觀林其仁書畫藝術的創作歷程,無不從其作品中透露出傳承和創新的新意境,雖然與歷代大師水平尚有一段距離,但無論是他的魏隸書體,還是林氏草書以及繪畫創作,在當代書畫家中可謂淡泊名利、勵志傳承的突出人物,相信在未來幾年,步入創作佳期的林其仁必定會成為大器晚成、後發先至的大師之一。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隸書作品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隸書作品,林其仁為南京玄奘寺題詞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隸書作品,林其仁為南京玄奘寺題詞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隸書作品,林其仁為南京玄奘寺題詞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學員觀摩學習林其仁書法運筆。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與藏家合影

淡泊明志 勵志傳承——當代書畫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接受電視臺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