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曾留下遺詔,要求務必誅殺此人,雍正皇帝為何抗旨不遵?

黃鑫


說起清朝恐怕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清世宗雍正皇帝,雍正皇帝自帶流量以及話題性,首先是他即皇帝位,頗具爭議;然後是他即位後以雷霆手段做了不少大事;第三是雍正的死因,至今成謎。這也說明雍正的一生必定是不同凡響的,才能至今任充滿議論,雍正一生勤於政事、勵精圖治,對“康乾盛世”起到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客觀點來說正是雍正皇帝十數年的才使得乾隆可以玩樂一生,成為中國史上最幸福的皇帝。


但是雍正也沒有像史書上寫的那麼狠毒,他對鐵心跟定自己的兄弟,寵信有加的,胤祥就是最好的例子;對於曾經和自己爭位的人雍正也並非鐵石心腸偶爾也會動惻隱之心,廢太子胤礽就是最好的例子。

甚至雍正念及手足之情,公然違背康熙的遺詔

這裡說到的這個人就是廢太子胤礽,胤礽在被廢太子之位後,一直被康熙皇帝下詔關押。直到康熙彌留之際,選定雍正繼位後,竟然還額外留下遺詔,要求胤禛將胤褆、胤礽兩人殺掉。因為在康熙看來:胤褆為庶長子、胤礽為嫡長子,他們二人會阻礙雍正的順利繼位,雖說“虎毒不食子”的說法,但康熙皇帝為了鞏固雍正的地位和防止像明朝朱棣靖難一樣的事件發生,他不得已做了這樣的決定。

但是雍正上位之後並沒有按照康熙的遺詔去殺了胤礽,其實我覺得雍正真的沒有那麼鐵石心腸,他也念及手足之情,或許這就是雍正不殺廢太子的其中一個原因吧,不然怎麼可能留下廢太子胤礽這麼大的一個定時炸彈;再加上雍正初等寶座通過此舉可以大大的收買人心,在天下臣民心裡留下仁義之名。

不管雍正是出於何種目的,他能夠違背康熙的遺詔放過廢太子,也不失為有情有義之人,雖違背了孝道卻也留下仁義之名,對此小夥伴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像素說歷史


在臺灣故宮現存的康熙遺詔中,通篇都是在說“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云云,而沒有提過要剷除掉誰。

部分觀點認為:康熙臨死前曾留下遺命,讓後繼者誅殺胤褆和胤礽兩人。不過嘛,這實屬於無稽之談。

清朝規定:不可誅殺兄弟

努爾哈赤時期,由於弟弟舒爾哈齊之亂,而導致這對原本關係很好的兄弟兵戎相見,甚至舒爾哈齊還被圈禁,最後被殺。努爾哈赤深感痛苦,於是立下規矩:凡以後繼位者,絕不可枉殺兄弟、皇子。

雍正年間的九子奪嫡如此激烈,雍正也不敢隨意處死兄弟們,只是把他們圈禁了事(當然最後也多死於監獄之中,不過至少在明面上,雍正沒親自下手)。所以,就算康熙真的想要雍正殺掉胤褆和胤礽,又怎麼可能留下遺詔或遺令,給後繼者留下如此大的把柄呢?

但是沒有明面上的命令,那暗地裡的命令呢?其實這也不太可能,畢竟康熙對胤礽還是很疼愛的,在胤礽被永久圈禁後,康熙甚至還把自己的愛轉移到了胤礽的長子弘晳。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在康熙晚年,宮裡和民間也都傳了不少“康熙會因為好皇孫弘皙,而釋放胤礽,甚至三立胤礽”的消息。由此還引發了乾隆年間的“九子奪嫡餘波”——弘皙逆案。所以康熙沒必要殺胤礽,既害了後繼者雍正,又傷了自己的心,順便還給雍正埋了顆地雷(弘皙)。


同理的胤褆也不會殺,除了祖宗制度在前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胤褆當時已經被囚禁起來,而且似乎是下了死命令,永遠不準放出來,也不準翻案。乾隆年間,乾隆一口氣給多爾袞、鰲拜、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翻案,卻唯獨不敢平反這位大伯父,就可以證明上述觀點了。

胤褆已經是沒有再出來的機會,他的危害遠遠比不上還能在朝廷上呼風喚雨的“八爺黨”四人,既然連胤禩、胤禵等人都不殺,幹嘛偏偏要去殺一個無謂之人呢?不過我認為:康熙可能真的留下了遺命給雍正,讓他除掉一個人。此人不是皇家宗親,而是外戚:隆科多。

據載:隆科多是康熙遺詔的見證人,儘管當時在場人數,各方的記載都不相同,但唯一一個共同點就是:隆科多是一定在場的。而且從他宣讀遺詔來看,康熙是把隆科多當成了顧命大臣來看待。

綜合清朝的顧命大臣,下場都不會好到哪裡去:順治時期的多爾袞、康熙年間的鰲拜、咸豐年間的肅順等等。所以康熙很有可能讓隆科多協助雍正繼位,可又暗令雍正除掉隆科多,以防多爾袞、鰲拜專政的局面再現。

當然,雍正最後也是誅殺了隆科多,但這到底是康熙遺命,還是雍正乾綱獨斷,就很難再弄清楚了。




狐史首丘


縱觀整個清朝,最有爭議的皇帝莫過於雍正皇帝了,有人懷疑他的繼位,有人懷疑他的性格。其實客觀地說,雍正皇帝一生勤於政事,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其短暫的帝王生涯為“康雍乾盛世”起到了持續和發展的作用。


實際上,康熙晚年國庫虧虛情況十分嚴重,已經不能夠用盛世來形容了,晚年時浪費耗資十分巨大,以致於國庫無力承擔。正是對吏治十分嚴格的雍正帝大力懲治官員貪汙腐敗,為國庫追繳回不少銀兩,客觀上挽救了清王朝,為乾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整個清朝,最勤快的皇帝,非雍正莫屬。

在康熙晚年,諸皇子皇位的爭奪中,最終勝利的也是他,他老練而不張揚,韜光養晦,能文善武,或許在康熙眼中的確是皇位繼承的不二人選。康熙六十一年,此時康熙帝已是一病不起,彌留之際,選定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同時留下遺詔,讓雍正帝繼位後一定要殺死胤褆、胤礽二人。在康熙皇帝看來,這二人會給胤禛乃至於大清江山基業帶來禍害,因此他不得不作出這個決定。自古就有一句話,虎毒不食子,或許是生於帝王之家,或許是子嗣眾多,亦或是對二人失望至極,更重要的是畢竟作為一代有遠見的帝王,為江山社稷的傳承,為了祖宗基業的鞏固,這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抉擇其實也是值得理解的。


自古以孝治天下,皇家也不例外,按理說雍正皇帝登基後應該會遵照父皇遺命殺掉胤礽和胤褆,於公於私都是符合常理的,而且他這麼做也絕不會有人會反對,畢竟這是老皇帝的遺命。對於雍正來說,胤礽是前太子,活著對自己是存在威脅的,他這樣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是肯定考慮到的,更何況他還有康熙帝遺詔這樣的大殺器來堵住悠悠眾口。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雍正皇帝並沒有這樣做。當年康熙皇帝廢太子之時,胤禛曾經為胤礽求情,如果說當初他只是為了賺人氣而裝模作樣,那麼顯然有機會除掉威脅卻選擇放棄,很明顯是有其他原因的。這體現出雍正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情,或許是因為和廢太子的手足之情,他沒有除掉自己的哥哥。不僅沒有遵父命殺掉廢太子,雖然幽禁了他,但是還算是優待自己的這位兄長。

胤礽患重病期間,雍正皇帝得知之後非常難過,他很想去看看自己的兄長,就算是送他最後一程。由於種種原因,直到胤礽去世,雍正皇帝也沒和他見上一面。胤礽去世後,雍正皇帝親自派人給他操辦後事,並且按照和碩親王規格執行,所有花費均由內務府支出,不讓胤礽家人承擔任何花銷。此外,雍正皇帝還加封胤礽之子弘皙為和碩理親王,足見雍正有情有義。

從一開始,雍正皇帝本可以按照康熙帝的遺詔殺掉廢太子,可他並沒有這麼做,或許是因為手足情誼,或許是別的考慮,雖然違反了孝道,但卻留下了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