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什么技巧,可以坚持读书?

jessica宣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在强调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现代社会,好习惯的价值更加凸显。你也许想攒钱、想健身、想看书、想戒烟、想学一门外语或者乐器,却总是半途而废,甚至三分钟热度。

难道是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吗?不不不。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作者认为:要想持之以恒,靠的不是超强的意志力,而是正确的方法。他总结了习惯形成的三大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技巧,教我们如何正确高效地养成习惯。


1. 阶段一:反抗期,贵在坚持

首先是第一个阶段:反抗期。反抗期通常会出现在培养新习惯的头一个星期,这个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你会特别想放弃。比如你想每天看半小时书,结果坚持了两天。


具体来说,要想成功度过反抗期,贵在坚持,我们要把握下面三个原则:

第一,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防止贪多嚼不烂。

第二,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很多人会把一件事计划得特别详尽,可这也给大脑造成很大负担,增加了执行的难度,这么多的细节光是记都记不住,还怎么去坚持呢?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把预期的行为尽可能简化。

第三,别太在意结果。虽然想养成习惯的急切之心可以理解,但太过急于求成,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挫败感。

在上面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本书还给我们介绍了两个简单实用的小技巧:

首先,制定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就像小宝宝学走路一样。

其次,简单记录你的行动。哪怕只是简单地在日历上打个勾,都能让你的努力变得真实客观。

2. 阶段二:不稳定期,灵活应对最重要

如果说我们在第一阶段定下是婴儿学步似的小目标,那么在这个时期,就往往会提高难度,制定更加复杂、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可是,计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无法预知的因素可能会干扰我们的计划,因此,这第二个阶段被称为“不稳定期”。

那么,我们如何度过不稳定期呢?有两个字至关重要——“弹性”。我们需要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才能持续解决各种困难。本书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下面三个对策:

第一,尽可能让行为模式化。也就是说,让你想养成的习惯形成固定的模式,包括固定的时间、地点、做法等等。否则,如果频繁被琐事打断,大脑就很难进入培养习惯的状态,也就很难对它“习以为常”了。

第二,要设定例外规则。需要我们事先制定弹性机制,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减少变化给大脑造成的压力,让我们更容易坚持。

第三,学会设定“持续开关”。什么是持续开关呢?就是那些能让你坚持下去的小技巧。比如有的人觉得,每天在朋友圈“打卡”能促进自己坚持看书。

3. 阶段三:倦怠期,用变化重燃热情

就在你终于坚持完前三周,开始进入第四周的时候,新一批症状出现了:你对一成不变的行为感到厌倦,提不起劲,找不到坚持下去的意义。这说明,你已经进入了习惯养成的第三个阶段:倦怠期。

眼看着习惯就要养成,却突然没了热情。所以,越是到了最后阶段,越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小心应对。可以给现有的习惯养成添加变化。除此之外,“变化”还可以体现在目前的习惯之外,也就是计划下一项习惯。

希望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在习惯中成为你更想成为的自己。关注“路上读书”,了解这本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更多内容吧。

路上读书


首先想要拥有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提高阅读技巧开始,很多人认为阅读并不是一门技巧,其实这大错特错了。

阅读技巧越高的人越容易在文字中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而往往是这些重点才是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你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书,看完之后你也不知道作者到底在写些什么。自然觉得了然无趣。

提高阅读技巧的办法:

1 阅读主要内容。并不是说其它内容就可以完全忽略。而是你需要把精力百分之百的集中在主要内容上。最好不要分心。

2 不懂的地方,多上网查资料。很多书籍,如果你没有看懂一个点,可能整本书就看不懂了。所以你看了多少。就应该理解多少。不要为了一时图快,而忽略掉了关键内容的信息。你累积的越多,以后读书就越轻松。越轻松,你的乐趣就越大。

3 从简单的开始。阅读技巧和任何一门技巧一样。如果你一开始就读《资治通鉴》肯定要懵逼。如果你平时看书不多,不如先找一些杂志或者小说类的书。慢慢的累计,你就可以看懂更深奥的书籍了。

有人认为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有人认为读书是消磨时光,还有人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气质。我认为,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你每天会吃三顿饭,同样的,你也可以每天拿出半个小时来读书。

想要把读书融入生活,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1 可以选择性的加入一些读书会或者读书俱乐部。这些读书会通常会定期举办一些见面活动。这可以激励你保持阅读的习惯,也结识志同道合的人。

2 利用手机。手机是你每天用的最多的一件物品。R手机上有大量的非常好的阅读软件。哪怕是新闻类的app,这也是在阅读。

3 出门的时候随身带读物。我个人有一个习惯出门的时候一定会带一本纸质书。你并不需要强迫自己要在路上读书。而是当你闲下来的碎片时间里面,你会想既然书都带出来不如就翻两页吧。可能你这一刻看的并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来你会多读很多本书。

4 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这一条因人而异。比如每周必须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月必须写一篇书评等等。

最后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你需要给自己列一个书单。记下你想看的这些书。千万不要去照搬别人的书单。也许别人的书单里面有20本书,但是只要一本不合你的胃口,可能其他的19本,你都不会看下去了。

最最最后一点,如果允许的话,尝试着去写一些东西。当你从一个作者的视角来看待别人的文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祝你活到老读到老。


源姨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和人的性格、爱好、生活和工作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有的人生性好动而不喜静,让他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他经历了触动心灵的事,使他有意愿在书中排解烦恼,或者想找到人生问题的答案。只要第一步能走进去,他会发现读书的益处,思想得到启发、眼界也会开阔,他所需答案原来在书中就可以得到。这样他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

人的爱好不一样,有的人可以把时间用在垂钓上,有的人把时间用到牌桌上,有的花天酒地、浪荡江湖,有的人养花种草。

越是条件优越的人越不愿读书,因为他们的游戏空间非常大,相反对知识的渴求就相对较少。

直到有一天,他们心灵感到空虚,精神上需要营养,这时候他们可能找一本书来读一读,如果能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启发和满足,他们会逐步产生读书的愿望,静下心来读书。

还有一种情况,他们有读书的愿望,却因为生活条件或者工作环境,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会抓住机会读书的。

养成读书习惯主要在主观能动性,有读书的意愿,有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才会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读书。



戈壁滩上的驼铃


首先要明白读书的目的,不能为读书而读书。有的人是为了学习,有的人是为了运用,有的人是为了增强文化修养,有的人纯粹为了打发时间,因此说选择合适自已的书很重要。


要想养成好习惯,首先制定一个详细计划,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然后寻找兴趣点,让读书成为享受,同时保持一颗好奇心,主动积极去阅读,时间久了,定会有成效。


读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形成,须长时间坚持,要把它和吃饭睡觉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久以往会养成好习惯。


ZHUZH0NGZH0U


从小时候就习惯了'因为那时候很少有电影电视.小时候就爱看小人书.长大一点十二到十三吧初中'从我们那里到校学'要走三十多公里的山路.没有车'路也不通/是原始森林/到校住.校学有一间书居老师叫我去当管理员'把书借给同学们'从那时候就爱上了阅读的.习惯'只要是书都借回来看一看'那时候书也不是很多'到高中也看/一天上物理课'老师在上边讲/我在.下边看老师看到了.杷我的书目收了'i说看什么看'《小城青春》我看跟黄色差不多'我小声地讲/老师我是从图书馆借来的''社会/环境使我们那一代人出了看书没有可乐的/过多地方所以就习惯了


开心果1538675


阅读习惯,须从小养成,首先须有吸引你眼球的好书,再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爸就给我安排了一间简陋的小屋,虽然是陋室,可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台灯、一张书厨。书厨里放满了各种书籍及刋物。

晚上,爸在我对面,我读唐诗,他看历史文献,他做笔录,我也学着写心得,爸怕我坚持不了,他白天工作无论多累,都坚持做我的表率,就这样坚持到小学毕业,我的脑海里满满的都是诗、词、成语、典故。每毎作文比赛,我都是第一。从那时起,我心存感激,是我爸用坚持和以身作则引导了我。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阅读己成了我每天必修的习惯,观察、记录、背诵、刻画人物、心里描写、写景写情,笔录有厚厚的几本,小说我很少读,读的是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家人、老师的支持与指导,离不开安静的学习环境,更需要自己有兴趣,有耐心 ,能坚持。

以上是我的答题,请阅读的朋友海涵。


平安行者3


读书习惯一直有之,不过养成跑步习惯的方法或许可以通用。


早前我对跑步充满排斥,内心也觉得跑步是好的,但到点了却总是一推再推。后来,我给自己设定了跑步时间。到了跑步日子,不管想不想跑,不管外部环境怎么样(比如下雨),我都要穿上跑步鞋,即使只是出去外面走两步,或者只是去健身房发呆,我也要装备齐全到达目的地。一般来说,当我出门了,去健身房了,本着来都来了的态度,就会多少跑一点,跑着跑着,就越跑越多。


我跑步的时候,路程是由短到长,速度也是由慢到快,一点点加深。毕竟如果从来不运动,开始时却想着一次跑5公里,结果只能是累瘫且对跑步这事更深恶痛绝。相反,采用“循序渐进法”,一次跑得比一次多、远,自我成就感会让你慢慢喜欢上跑步。久了,节奏感培养出来,再加上跑步之后你会体验到一种神清气爽的舒服感。这种种叠加一起,自然而然,就爱上跑步,也养成跑步习惯了。


说回读书。我的建议是:


题主可以试着从当前最感兴趣的书入手。有兴趣的书会减少排斥感,而且更容易让你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也可以使你更快读完一本书。读完的书多了,成就感会加深,自然就会更想读书。至于高难度的、觉得有益但兴趣缺缺的书,可以留待养成读书习惯后、在合适的时机再看。

开始时不要给自己硬性规定今天必须读几页,而是凭状态看多看少随意。若某日一点看书意愿也没,则即使只是翻开书瞄一行,也要当自己完成任务了,并进行自我鼓励:棒今天多少还看了点书。

开始养成习惯的时候,设定一个闹钟,用来提醒自己:今天看书了没,没看现在要开始看咯。

另外,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不管你多坚持,总归会有一些时候,是完完全全不想做这件事的。那么,假设那天没做,也不要怪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很失败一点事都坚持不了,不要因此一蹶不振干脆甩手再也不做。而是要看到自己已经坚持了很多天了这个事实。即使是土地也有轮休的时候,何况是人呢。重要的不是每天都做,而是休息了之后,继续做。



最后,推荐几个读书app


1,微信阅读。每周只要读满5h,就可以兑换10个书币(用来买书);有免费书籍/限时折扣书籍。只要善加利用,可以免费看到许多好书。而且,它用微信登录,使用该app的微信好友的阅读时间会系统排名,这种相互竞争性会让你无形中多读一些。(里边的听书功能也不错)。


2,网易蜗牛阅读。微读没有的书我有时候会在这边找。每天你有一个小时的免费阅读时间。相信每日一小时对于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绰绰有余。


3,藏书馆。相比前两个,藏书量最丰富,其他两个找不到的书一般这里会有。还有,完全免费。不足之处是,排版没有前两个的好,用户体验还有待完善。


巴赫和他的十二平均律


尽管现在手机己成为我们的必需品,也能满足我们的阅读愿望,但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多读一些纸质书籍,保留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


方猫爱大米


我从小学开始读小说,几百页的大部头往往一两天内就看完了。经常是睁开眼睛就看书,就像现在的人睁开眼睛就看手机。虽然后来没这么疯狂了,但从没停止过看书,多年来天天如此,早已成为生活方式,或者说是日常生活构成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不需要刻意坚持,一天不摸摸书反而不舒坦。

看到喜欢的书就要“占有”,每月花在书上的钱多于买衣服的。书柜不断地添置,大的书柜已达八个,近万本书籍。这几年,虚构类的书已很少买了,因为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差不多买齐了,更多的是实用类、理论类、工具类。阅读也从消遣变得很功利:为解决问题而读,为输出而读,为写作变现而读。到这阶段更加不需要刻意坚持,输出倒逼输入,写作变现就是最大的动力。

因为大量阅读,眼界视野不断拓宽,对新生事物总充满好奇,对自己不懂的一点也不畏惧,而是视之为挑战,无论如何都要学会、掌握。

所以说,要么从小养成习惯,要么有功利目标,否则就要下力气来做坚持。一旦过了十四、五岁求知欲渴的敏感年龄段,要想培养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管是21天训练法,还是3个月坚持论,大多数人最后的结果都是反弹。有些人不甘心,再次发起冲击,再反弹,周而复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悲壮而惨烈。因此,成年人要想有效的坚持读书学习,就得找到你的痛点,点中你的“兴奋穴”:是写作变现,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学习新技能,开拓新跑道,再不挤也为作一个榜样,让你的熊孩子没有反驳你的机会。


樱桃庄园8


怎样培养阅读习惯,每个人的说法好像还真是不一样。就拿我来举一下例子吧。

1.读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任何一个习惯,最高先从兴趣下手。譬如,我喜欢读小说,那我就先读小说,我记得当时我是把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读了,读完之后感觉不得了,又把他的《海边的卡夫卡》给读了一遍。接着就是《1q84》《当我在跑步时我谈着什么》《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2.带着某些目的。譬如说,我是金牛座,所以免不了喜欢存钱不喜欢花钱的这种恶习。但是钱在自己的手里才是最安全的。所以不得不自己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最开始接触的呢是《小狗钱钱》这本书,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好的储蓄观。《富爸爸穷爸爸》教会了我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哪些行为可以,哪些行为不可以。《解读基金》教会了我如何购买基金,并且我还从里面过的不错的收益。还有关于股票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3.还有一种应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没事那本书看,作为小朋友慢慢的也会拿起书来看,久而久之就逐渐养成了这种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