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乳腺癌患者如何迴歸正常生活

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們結束治療後,往往會陷入迷茫:我應不應該去上班?我要時刻保持警惕?我要怎麼面對現在的自己?以下八大對策,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迴歸正常生活。

別把自己當“病人”

對於患者來說,生病之後要面臨許多治療(比如手術、放化療),同步還需做化驗、檢查,在那期間,全身心關注的都是治療。

當有一天治療結束,不再需要那麼頻繁光顧醫院,但身體似乎還沒有完全恢復:頭髮沒有長出來、手腳麻木、胳膊痛、疲勞、身體虛弱……

這個時候,很多患者可能會有疑問:我還是個病人嗎?如果不是病人,我又是誰?好像我還不能算個正常人,我要正常生活呢?

這裡我想跟大家介紹一個新的身份,這個身份不是病人,而是叫“生存者”,英文是survivor。

生存者: 生病時積極治療,目前治療結束的這部分人。

乳腺癌是一種預後比較好的疾病,所以,會有很多的長期生存者——這個“長期”可能會非常地長。

對於很多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乳腺癌並不會影響壽命長度。也就是說,從生病開始,一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刻,她都算是生存者。

懂得照顧自己

在治療結束後,很多生存者想著快點回歸正常生活,但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康復是一個過程——並不是說今天治療結束了,明天就可以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

治療帶來的很多副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緩解,而各種功能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所以要給自己一段時間,不要太過心急。

我們要知道,康復的過程是一條曲線,而不是一條直線,各種狀態並不是直線好轉:不一定明天比今天好,而是會有反覆。

比如:這周還很好,但下週可能就會感冒,身體狀況下降,這很正常。

即使正常人的狀態也不是一成不變,總有高峰低谷,當身體狀況一段時間不太好時,不要過於緊張,放輕鬆,把眼光放長遠。

我們可以一年一年地比較,甚至兩年兩年地比較。這時會發現,好像現在比一年前要好,再過一年,你會覺得更好一些。

乳腺癌患者如何迴歸正常生活

那麼,怎樣照顧好自己呢?我們可以從身體、心理、社會、靈性這些方面著手。

照顧自己的身體

1、管理症狀

睡眠差

可能會有很多表現,包括入睡困難、早醒、多夢、睡眠不安。我們可以嘗試調整睡眠習慣,甚至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疲勞

手術傷元氣、化療白細胞下降、營養不良導致的貧血等,都會引起疲勞,放療療程長了也會引起疲勞,因此在治療結束後,疲勞還會存在。

目前應對疲勞最好的方法是規律、合理的運動,另外合理安排生活也能夠緩解疲勞。比如在身體最不疲勞的時候做一些事情,例如早飯後;當疲勞較重的時候,像下午和晚上就多休息。

還有,想辦法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比如說去買菜的時候,可能提不了那麼多東西,那就可以帶輛小拖車去,這樣會比較省力。

手腳麻木

中藥能加速緩解這一症狀,如果除了麻木還有刺痛感,一些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藥物可以緩解刺痛感。

2、管理好自己的飲食

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這個問題是很多姐妹所焦慮的地方,大家可以諮詢營養師,制定適合自己的飲食。

3、合理的鍛鍊

鍛鍊強度不宜過大,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彈性地進行。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有些運用上肢的活動要諮詢醫生,避免發生上肢水腫,或增加其他新的損傷。

照顧自己的心理

除了照顧自己的身體外,照顧自己的心理也很重要,心理是康復的基石。

心理這個詞看似很玄,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全面的。

比如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感受,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吃飯、睡覺、做事都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對健康也會有影響,所以照顧自己的心理很重要。

首先,要調整自己認知。

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對事物、對他人、對自己的一些看法、認識、以及對事件發生原因的解釋和對可能結果的期待。

例如,看待早期乳腺癌,你應該這樣想,早期乳腺癌是一種可治癒性的疾病,那麼也並不會縮短我們的壽命。甚至有研究發現,得過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壽命還有可能延長。

生病帶給我們心理上的成長,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很多患者在生病後,真正認識到與健康和生命比起來,很多事情都沒那麼重要。

之前我有一個患者,患病前跟婆家關係特別不好,總因為瑣事而生氣,但得病後覺得婆家人對自己的照顧還是很好的,而且有些事也沒必要生氣,變得更豁達了。

同時,對自我也要有正確認識:認識到治療結束後我不再是一個患者,而是一個生存者,而我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抗癌治療,而是如何康復,迴歸正常生活。

第二,調整情緒。

調整情緒包括兩步,首先是覺察不良情緒,覺察之後還要管理不良情緒。接下來我想讓大家跟隨我一起做一個小的體驗練習:

● 你情緒不好的時候會有哪些表現?

例如:沒有胃口、失眠、不愛說話、說話大聲,等等。

● 當你情緒不好時誰會發現?

例如:父母、愛人、孩子、閨蜜……

● 他/她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 你的情緒會變好還是變壞?

● 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你希望他/她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 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你通常會做些什麼讓自己情緒好一些?你做的這件事會影響到誰?

做這個體驗練習,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覺察自己的不良情緒。

覺察,是調整的第一步。

如果自己情緒很不好,但沒有覺察到,就不會有調整情緒的意識。

在覺察到自己有不良情緒時,找到適合自己、又不傷害他人的方法去宣洩,這就是對不良情緒的良好管理。

大家要記住,是宣洩而不是控制。不良情緒,就像是高壓鍋的壓力,我們要先拔開壓力閥,讓壓力以不傷害別人的方式釋放出去,然後再打開蓋子。後面我將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壓力閥,讓壓力緩緩釋放。

社會:調和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包括:我們身為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包括我們身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無論是何種關係,最為重要的就是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彼此最真實的想法和需要,減少誤會,消除隔閡。

乳腺癌患者如何迴歸正常生活

下面這兩個小故事,一個關於孩子,另一個關於老人,或許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故事一:關於孩子

一個乳腺癌患者,生病前一直很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孩子成績也一直不錯。

她生病後,有一次孩子成績下降得很厲害,她很急:內疚自己沒管上孩子;怨孩子自制力差、不懂事; 怨丈夫,自己都生病自顧不暇了,他也不知道管孩子學習; 很擔心孩子的學習繼續變差下去。

我告訴她:孩子很不容易,長這麼大第一次離開媽媽,又是這麼久連媽媽的樣子都沒見到,還知道媽媽病了,他在家一定很煎熬,有很多擔心,也有很多話想要跟你說。在我的建議下,他們母子心平氣和地深談了一次,效果非常好,聽說後來孩子成績又上去了。

故事二:關於老人

還有一位患者,父母80多歲了,原來她都是定期回家,生病後怕父母擔心就不敢回家了,也沒告訴父母自己生病,一想起父母就很難過。

治療結束後,我建議她告訴父母,因為不說的話他們或許更擔心,看到你沒事也許反而會好一些。

父母已經這個歲數了,他們經歷了很多事,他們很多時候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

事實證明,父母知道了反而沒那麼擔心了,還開解她,說小區裡某某阿姨也是乳腺癌,手術後都十幾年了,沒啥事,讓她不用那麼擔心。

實際上,絕大多數產生於人際關係之中的問題,通過溝通,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不要獨自一人困在焦慮的圍城裡鑽牛角尖,拋卻畏懼,鼓起勇氣,勇敢邁出交流的第一步,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隨之明朗!

乳腺癌患者如何迴歸正常生活

社會:要工作嗎?

很多患者得病的時候還很年輕,還在工作。因為治療,不得不放下工作一段時間,或以病假的方式,或乾脆辭職。

治療階段繁忙而痛苦,我們不會想到工作的事情。

當治療停下來,回到家中,有大把空閒時間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思考:要一直閒在家裡還是要去工作?要不要繼續原來的工作,還是換一種工作?

對於病假的患者,何時開始工作是一個問題,要根據自己的精力、體力來決定。

也有一些患者不喜歡之前的工作,甚至認為得病就是由於之前工作壓力太大。

對這樣的患者來說,生病反倒是提供了一次重新選擇工作的機會,反思自己的興趣點,做好準備,是重返職場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