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墓长明灯为何“千年不灭”?长明灯能防盗墓贼吗?

猪鼻子兔


哪有什么古墓长明灯“千年不灭”的道理?在人们的丧葬习俗里,在墓葬中放置长明灯是真,而长明灯并不长明也是真的。

古人在墓葬中放置长明灯,一是想让死者享有和生前一样的灯火通明和金碧辉煌,二是想让死者的灵魂不再寂寞孤单,三也可防止后人盗扰。

在古人那里,有把长明灯直接修建在墓室穹顶上的,有把长明灯放置在棺椁旁边的,有把长明灯放置在死者头部旁边的等等。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始皇陵墓中的长明灯是“以人鱼膏为烛”,而《三秦记》中说,秦始皇陵墓中的长明灯是“燃鲸鱼膏为灯。”在西方国家,关于长明灯的记载也比比皆是。

但目前为止,考古实践中没有发现一个“长明灯”长明的情况。无论使用任何燃料,必会耗尽。再加上墓葬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无氧燃烧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当然,高科技飞速发展。人们今天要解决墓葬中的“长明”问题,很是简单。这不是题主要问的问题。

在当代一些文学作品中,把古墓中的“长明灯”写得神乎其神,那不过是高于现实的创作罢了。


文踪旅迹


我认为“古墓长明灯能燃烧千年”是个伪命题,即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上过化学课的亲们都知道,物质燃烧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比如木材、天然气、石油);2.助燃物(空气中的氧气);3.一定的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来看看古墓里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相传古墓长明灯是在下葬逝者后,家人为死者点燃长明灯,假如条件充足的话,长明灯能燃烧千年不灭。

为何要点燃长明灯呢?

古人都比较迷信,认为阴间和阳间一样,所以墓中按照生前死者生活方式进行布置。为了方便死者晚上吃夜宵,家人为他点燃了长明灯。

长明灯一般用棉线做灯芯,灯芯用醋提前泡制,用醋泡过的灯芯儿能保持低温,这样燃烧的时间长。

(长明灯)

灯油盛在一个双层容器内,里面一层自然是油,外面一层装水用来降低油的温度。

虽然设计看起来无懈可击,但是要想长时间甚至千年不灭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家想一想,“长明灯”燃烧千年需要相当多的灯油,估计古墓里必须专门修建仓库,但从没见过储油的仓库。

抛开这些不谈,古墓密不透风根本没有空气,也就是缺少燃烧的要素。刚开始点燃“长明灯”,由于墓中有残余的空气,长明灯燃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墓中的空气被消耗殆尽,长明灯就会熄灭。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我们常见的消防器,就是利用喷出的泡沫把可燃物和空气隔绝,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换言之,古墓里没有空气,长明灯根本不能长时间燃烧。

事实却也如此,到目前还没发现一处古墓里有千年不灭的长明灯。只是当初在发掘北京定陵的时候,发现陵墓正殿中有一口青瓷大缸,里面盛着腊质灯油,上面有灯芯,看样子没燃烧多久就熄灭了。

人们传说秦皇陵里面有盏长明灯,灯油是用鲸鱼油提炼而成,是真是假只有等发掘秦陵后才能见分晓。

(传说中秦陵长明灯)

经过科学解释,想必大家明白了“长明灯长明”是骗人的。

但从许多史料记载来看,有人亲眼看到长明灯在古墓点亮的现象。

始皇初即位,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用“人鱼膏“作为蜡烛,就可以长久不灭。这就是传说中秦陵“长明灯”的出处。

外国史料记载在金字塔的胡夫古墓发现了长明灯,还有古罗马教堂古墓里、英国女王的先祖古墓里,都有长明灯的记述。

其实这都是古人和我们开了一次玩笑。

有个古墓研究家揭开了“长明灯”的奥秘,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你也曾见过这种现象。

(长明灯)

也许你在走夜路时经过古坟,会发现隐隐约约的鬼火,在古代人们认为是闹鬼。

不过经过科学解释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家都知道,骨头里面含有磷(过去农村都用骨头换“取灯”),磷是一种不稳定的东西,遇空气会自燃。

换言之,“鬼火”是坟里“磷”气体溢出,遇到空气自燃的现象,明白了这个道理,“长明灯”的秘密也就昭然若揭了。

原来古墓长明灯的灯油里面含有磷,下葬死者后点燃长明灯,由于墓中有残留的空气,长明灯会燃烧一段时间,当耗尽墓中的空气后,长明灯自然熄灭,古墓就会在黑暗中沉睡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

当发掘古墓的时候,墓中进入新鲜空气,长明灯里的磷遇空气自燃,瞬间点燃长明灯,人们进入古墓后,误以为长明灯一直在燃烧。

(古坟)

所以说什么时候挖掘古墓,什么时候就点燃了长明灯,照此看,别说燃烧上千年,就是燃烧上万年也不是问题。

最后一点,长明灯还具备防盗墓的作用,盗贼进入墓中,发现上千年的长明灯还在燃烧,盗贼不明其中奥秘,以为有神仙保佑就会被吓退。


秉烛读春秋




在罗马历史中,有考古学家在康斯坦丁之父、古罗马国王之子派勒斯等大人物的墓中发现了正在燃烧的灯。

这让他们以为这些灯燃烧了一两千年,而且还有一些奇异的事件。比如长明灯会因为某种原因损坏:

一个年轻人进入了一座古墓中,带走了里面的长明灯,送给了一座修道院,但不久后,这盏长明灯就被人碰掉摔碎了。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年轻小伙闯入了一座神秘的古墓通道里,当他进入之后,那些雕像突然动了起来,将正在燃烧的长明灯打坏。



这两个故事很玄乎,而且古罗马、古希腊地区发现的长明灯都没办法保存下来,这也给长明灯增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后人也推出了很多长明灯的制作假设。

有认为是炼金术士制作的,也有人认为是使用电的灯。

可是,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他们的假设站不住脚跟,因为长明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首先,在一个封闭的地下空间,没有氧气,物体没办法燃烧,长明灯又是如何燃烧的呢?

其次,能量是守恒的,一种能量消耗了,必然会转化成另一种能量。长明灯具有能量,燃烧后会变成热能,所以它的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最后化成灰烬,除非有人补上灯芯。

再次,有人认为可能是有源源不断的煤油供应,但是要燃烧一两千年,恐怕要数万升煤油吧,古代能去哪里搞这么煤油呢?

最后,用电制作那更不可能了,古人还没到发明电能的时候。



那长明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国国外的长明灯我不知道,但中国古代的长明灯的灯芯制作材料都含有白磷,白磷有个物理性质,在空气中会自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鬼火。

当考古学家打开古墓的时候,是不能马上进去的,因为古墓经过几百年后,里面没有氧气,甚至有一些有毒气体,所以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进入。

而这个时间内涌入了大量的空气,古墓内的长明灯遇到空气就自燃了,所以专家一进去就看到正在燃烧的长明灯。

长明灯不能长明,是小说和电视剧将其说的过于玄乎了。



长明灯能不能防盗墓贼?

长明灯就是一盏灯,除了照明之外没有其他作用。古代帝王死后都会在墓中放置长明灯,寓意是地下生活也能像生前一样灯火阑珊。所以长明灯不能防盗墓贼,能防盗墓贼的是墓穴的机关和一些特殊结构等。


逸闻轶事


长明灯存在于两个地方。

一个是古代记载,一个是现代小说。

现在的小说就不提了,就说古人记载吧。

一个是公元527年,东罗马的士兵在一处关隘发现一盏灯,灯被精巧的罩子盖着。

罩子上有铭文,显示这盏灯是在公元27年点亮的。

这有点扯,关键那铭文是真的吗?

公元1400年,人们发现古罗马国王之子派勒斯坟墓里有一盏灯,这灯已经亮了2000年!风和水都无法熄灭它,只有拿走下面的燃料才能让他熄灭——这听着就像我们的笔记故事啊。

1534年,军队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之父的坟墓时,就在这里发现了一盏亮着的灯,发现了一盏还在燃烧的灯,这灯燃烧了1200多年。

……

从这种记载上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长明灯对防盗墓贼毫无用处。因为发现长明灯都是盗墓的人发现的。

其次这种记载有很多漏洞。

第一个漏洞既然长明灯被发现了,那为啥不流传下来。

记载上要么被毁灭了,要么打翻了。

法国有个士兵曾经进入一间古墓,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盏亮着的灯,他就把灯拿出来送给修道院,说这灯都亮了一百多年。——这显然是这个士兵编出来骗人的。

英国有个人也进入古墓发现了一盏灯,结果他要带出来的时候,被黑暗里跳出一个人给打翻了。

这就是自圆其说之词。

估计记载的人都是道听途说。

看见一盏长明灯人云亦云就记录下来了。

第二个漏洞他们的燃料从哪儿来。

所以就当个故事听听就行了。


锦翼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关于秦陵地宫的一段描述。

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地宫内用海量水银做装饰,并用人鱼膏(鲸鱼油,传说这种油燃点低,且耐烧)作为地宫长明灯的油料。以期待地宫内能长明不暗,经久不熄,进而超度亡灵。


(想象中的地宫长明灯)

所谓长明灯,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一种永远不灭的灯烛。

但显然,长明是理想中的愿望,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它是不可能永远长明不灭的。因为地宫深入地下,上面都是用封土盖住,待到地宫内氧气耗尽,长明灯自然也会熄灭。

长明灯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即已出现。古代社会人们在除夕之夜便点燃一盏灯,待到其油枯耗尽,灯便自然熄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能够家庭和睦,家人平安。

而现代人对长明灯的认识主要是从一些书籍或影视剧中得知。而且这些长明灯也大都是在一些墓葬中被发现。

如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明十三陵万历皇帝的定陵时,在其地宫内便发现了传说中的长明灯。只不过由于时间久远,该灯早已熄灭,但依稀可以看出曾经有燃烧过的痕迹。

(明十三陵定陵地宫中长明灯所使用的青花云龙大瓷缸。缸内满置香油,油中漂一根长芯,浮一柄铜瓢。铜瓢和灯芯有铜管与油相通,点燃那长芯,地宫里就亮了起来,这就是长明灯)


事实上,古人之所以在墓葬中放置长明灯主要是基于以下3种考虑。

[1]、古人视死如归,他们将死后埋葬自己的陵墓称之为“阴宅”。帝王以及一些富贵权势之人在死后点燃地宫中的长明灯,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如生前一样继续在灯火辉煌的宫殿中继续生活。

[2]、方便墓主人转世之用。

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释,故他们一直相信神明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们也深信轮回转世说,即人死之后只是换了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会继续存在。对此古代帝王深信不疑。

故在他们去世前便开始为自己修造规模宏大的陵寝,待到本人去世之后,其后人便将其葬入地宫,在最后掩闭宫门前,将地宫内的长明灯点燃,以期待为墓主人照亮将来的转世之路。

[3]、处于保存尸体的需要。

古人为了防止葬入地下的尸体腐烂可谓是绞尽脑汁,所用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制成干尸(比如埃及法老、湖南出土的辛锥夫人),甚至还有直接将尸体灌注水银……不管用那种方法,在最后封闭墓室前也都会点燃一盏长明灯,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烛火的燃烧以耗尽地宫内残留的氧气,从而达到保存尸体的作用。

至于题干所问的“用长明灯能防止盗墓贼吗?”也有一定的根据。

由于长明灯会耗尽完密封墓穴里的氧气,故当有盗墓贼进入地宫时很容易会因为缺氧产生窒息。

现在考古工作者在打开新出土的古墓穴时都是先过一段时间才进入,就是避免出现缺氧或墓穴内由于时间久远而产生的有害气体。而一些盗墓者由于没有经验过早进入墓穴,他们当中很多人便会因为缺氧窒息或中毒身亡。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记载,曾经在一些长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墓葬中确实发现了还在燃烧着的长明灯。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对此做出科学解释。但这种文献记载的例子很少,其真实性尚待确认。


小司马说


我个人认为古墓中的长明灯应该是一种防盗方式,大家想一想灯有什么现象吧!灯在燃烧的时候它是会消耗空气释放二氧化碳,如果墓室密封的就可以防腐尸体,因为里面没有氧气,而且盗墓贼挖的盗洞往往很小,空气根本无法立刻填满墓室,盗墓贼进入古墓自然就憋死了。


落日鹜飞


可以明确的回答,长明灯并不能“千年不灭”,长明灯也不是陵墓中的防盗工具!

那为什么叫长明灯呢?

1.长明灯的起源

据说,每当除夕夜,人间的各路神仙就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平日被镇压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就会利用这个时间危害人间。但他们害怕亮光,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点上油灯,以保平安。而且,在点上之后就不能吹灭,直到油尽灯枯,这便是长明灯的由来。

直到今天,农村还保有这样的风俗,只是油灯换成的电灯泡,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所有的灯打开,既是对点燃长明灯这项古老风俗的延续,又寓意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古人都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作为王侯贵胄,生前居住在灯火辉煌的宫殿里,死后居住的阴宅,也要灯火通明,长久不灭。所以,王侯贵胄、达官贵人下葬之后,都会在墓室点燃一盏长明灯!而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在除夕夜,由后世子孙给点燃一根蜡烛,故而,除夕夜上坟祭祖,也叫送灯。

实际上,长明灯只是古人美好的愿望,因为长明灯不可能长明,当墓室关闭后,氧气会很快耗尽,即使灯油没有耗尽,长明灯也会因为缺氧而熄灭,所以,长明灯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直丧葬仪式。

2.帝王陵的长明灯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始皇陵有这样的记载,“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三秦记》中也记载,“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这就是帝陵中最早关于长明灯的记载。

1956年,考古挖掘明万历皇帝的定陵时,在陵墓正殿中也发现了一口青瓷大缸,里面还有很多蜡质灯油和一个灯芯,这便是定陵的长明灯,只是在陵墓关闭后不久就熄灭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考古挖掘乾陵的三座重要陪葬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时,都在墓室发现了长明灯。

可见,长明灯并不会“千年不灭”,只是寄托墓主人一种美好的愿望!


长安旭哥


实际考古中,都是灭的。作用呢就是,在封墓前点燃,封好后,墓中环境是封闭的,灯火在耗尽氧气后会自然熄灭。可以防止墓中器物氧化,没有氧气自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


ysw006


实际考古中,都是灭的。作用呢就是,在封墓前点燃,封好后,墓中环境是封闭的,灯火在耗尽氧气后会自然熄灭。可以防止墓中器物氧化,没有氧气自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打开之后放一段时间也就没作用了)


小川的解忧铺


这个问题牵着扯科学道理,灯不灭需氧气,缺氧灯就灭。有氧气尸体就会腐烂,咱文水浅无法解释,让科学家回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