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01

你一定沒聽說過馮順弟這個人,或許你還以為是個男的,其實她是個女人名。

她是安徽一個淳樸的老農民的女兒,17歲嫁給一個49歲老頭,23歲就守了寡,一生坎坷,她連書都沒讀過。可是她卻培養出了中國最牛逼的大師——胡適,胡適一生一共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馮順弟19歲的時候生的胡適,可在胡適還不滿四歲的時候,卻傳來了丈夫胡傳病死他鄉的消息。

二十三的馮順弟就此成了寡婦。

作為當家的後母,大女兒卻比她大七歲,大兒子比她大兩歲,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四歲,要當好這個家並不容易。

胡傳死的時候,胡家尚剩下幾千兩的存款,放在同鄉的店家生息,也可以勉強支撐不至於挨餓受凍。可偏偏大兒子從小就敗家,抽鴉片煙、賭博,到處欠下煙債、賭債。每年除夕,家中總有一群討債的,每人提著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不給錢就不走。

要講起馮順弟的持家來,話就長了。因為今天主要不是談她的持家,就不細說了,總之馮順弟吃了千般苦萬般累,這個你也能想象得到。

有句話說,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仁慈大度和嚴守做人的底線,就是小時候胡適學習的最好的榜樣。

有人說,後來的胡適為人處世也像極他的母親,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哪怕遭論敵奚落,也從不記恨於心,可在民族大義、自由真理面前,他卻絲毫不會退讓,哪怕是蔣介石,也敢當面批判。

胡適本人也坦然承認,他日後好脾氣的養成,和他小時候那段日子的冷眼旁觀很有關係。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很多人後來對胡適的成長經歷很感興趣,胡適在《四十自述》中也回憶道:

“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我又要提醒大家思考了,現在有多少孩子能被父母的眼光所“嚇”住?別說嚇了,就是罵、就是打,也未必“嚇”得住。為什麼胡適能被母親的目光“嚇”住?還是聽聽胡適自己這麼說的:

如果犯的是小事,馮順弟就在第二天的時候早早起來,等兒子醒來時便好好教育他,讓胡適反思昨天所做的錯事。

如果犯的是大錯,那也絕對不會姑息,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上房門,該罵的罵,該罰的罰,該打的也要打。

原來能“嚇”住孩子的背後,是分清是非的嚴格管教,而不是包庇縱容。譬如有一次吃飯後,胡適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件背心,小姨怕他著涼,就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

小姨說:“穿上吧,涼了。”

胡適隨口回了句:“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

話一出口,馮順弟就從家裡出來了,胡適便趕快把衣服穿上,到了晚上,馮順弟把胡適叫來,讓他跪在地上,重重地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地事!好用來說嘴!”

馮順弟氣得發抖,胡適則跪在地上哭,一邊哭一邊用手抹眼淚,不知道擦進了什麼細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得眼翳病。醫來醫去,都不見好。

馮順弟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她便真的拿舌頭舔胡適的眼翳。

教育孩子本是最正常不過,絕大部分的父母往往覺得教育孩子是很容易的事,只要吃飽穿暖、送他去學堂讀書,別的孩子去上補習班,自己也花點錢送孩子去讀,認為這就是愛、這就是教育了。

從馮順弟十分重視胡適小時候一言一行以及品德方面的教育上,她就超過了絕大部分的父母。因為沒有讀過書的馮順弟知道,讓孩子從小懂得釐清責任、遵守規則,是做人的根本。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02

很多人都知道英國有個舉世聞名的貴族學校叫"伊頓公學",這所學校培養出了威廉王子、英國首相這類王室和政界精英,被人們如神靈般敬仰。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所謂的貴族學校,不是因為錦衣玉食,而是因為有優勝劣汰的如同"監獄"一般的機制。

伊頓公學最讓人覺得恐怖至極的是它的學習氛圍,伊頓公學秉承著"紳士是在忍耐、約束甚至折磨中造就的"法則,伊頓公學對於學生的要求近乎到嚴苛的程度,這絕對讓那些把腳翹在課桌上聽課、上課睡覺的中國學生無法想象。譬如伊頓公學的上課作息時間極為嚴格,近乎于軍事化管理,時間會精確到分鐘,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這樣日復一日的作息確實是一項極大考驗,甚至有伊頓的老師也在抱怨這種嚴苛的作息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自虐。伊頓公學還用壓力激發潛力,這是伊頓公學深信的原則。因此,學生們最害怕的就是分班制度,伊頓會根據學生單科成績將班級分為快慢班,這就如一場生存遊戲,哪一科優勝就能進入快班學習,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和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看似普通的分班等級制度無形中讓學生記住了優勝劣汰的殘酷,激發了成功的鬥志。"這所學校太過強調優秀了,以至於那些沒有什麼特殊天賦和驕人成績的學生很難生存下去。"

曾經有一位伊頓學生接受《時代週刊》記者的採訪,直言在伊頓的精神壓力前所未有。年過半百的藝術家亞歷克斯·阿克斯布里奇至今不願回憶他在伊頓公學的生活,一次接受採訪時他說,那簡直就是驚悚片,現在他路過伊頓還心有餘悸。英國前財政部首席大臣喬納森·艾特肯被指控作偽證時,為了表明自己不畏牢獄之災,竟說:"我幾十年前在伊頓待過,什麼苦沒吃過?"據說,哈里王子在參加完伊頓公學畢業典禮之後做出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雙手握成拳,並且高呼:"棒極了!"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今年七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G。 Roberts Jr)在兒子初中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也在網上廣為傳播。在演講中,羅伯茨祝兒子擁有苦難和不幸,以更好獲取幸福。他說:“我希望你不時地被人不公正對待,因而你會知道公正的價值;我希望你會遭受背叛,讓你感受到忠誠的重要性;我希望你時常有孤獨感,讓你不會把朋友看作理所當然的存在;我希望你有時會倒黴,讓你意識到運氣的重要性,並且發現:你今日的成功並不完全實至名歸,而他人的失敗也並不完全是活該;我希望你的對手對你冷嘲熱諷,讓你意識到有風度的競爭多麼重要;我希望你時不時被忽視,讓你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我希望你遭受剛剛好的痛苦,讓你學會同理心。”

此言一出,驚呆了在座的各位學生家長,沒人想到大法官的“祝福”如此特別,卻又如此現實。

我們做父母的,一方面要求孩子成龍成鳳,成為今後國家的棟樑之才;另一方面又不願意讓孩子吃一點苦,經受一點挫折,擁有一點苦難和不幸。

天下哪有這樣兩全其美的好事?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03

洋洋灑灑寫了那麼多文字,其實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要麼自己管教好孩子,要麼讓學校來管教好孩子。如果父母不管,老師又不敢管,最後吃虧的終究是我們的孩子自己!

前幾天,我看到一則學生和老師互扇耳光的視頻驚爆網絡,視頻中女教師對男生進行批評教育,男生頂撞老師,女老師被激怒,猛扇男生一耳光。男生也不甘示弱,回擊了老師一個耳光。

我並不評論其中的誰對誰錯,只是擔心一件事:如果老師在“一朝被蛇咬”後都不敢管教學生了,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只好不聞不問,那吃虧的是誰?

過去父母管教孩子,老師管教學生,自古以來天經地義,初會學話的小兒都會念“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師沒有懲戒權,靠苦口婆心?這個道理,連沒有讀過書的馮順弟都知道不可能。當年馮順弟送胡適上私塾讀書,學費是一年2塊大洋,她給老師6塊大洋,目的就是要老師對胡適要更加嚴厲、更加嚴格要求。當然那時私塾老師手上也有戒尺,學生不聽話老師可以打其手心,而不用擔心家長會找上門來理論,更不用擔心學生會回擊老師一個耳巴子的。

有人曾問李雙江打孩子嗎?李雙江說:“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很多家長都是這種心態,偶爾因孩子頑劣發了回火,過後還懺悔不已。

現在,很多父母不願教,老師又不敢嚴,結果是很多孩子罵也罵不得,動也動不得,脾氣越來越大,任你怎麼給他講道理都不管用。那些問題孩子就更加驕橫跋扈,我行我素,甚至於自毀前程。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就因涉嫌輪姦被判刑10年。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做過一次演講,題目叫《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其中有一段話我很認同:

“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我不怕教師有打孩子的衝動,但我怕教師沒有了管孩子的意願。當所有教師都學會了自保,教育就危險了。

所謂教育,一是教給孩子們知識,二是教給孩子們規則。而知識和規則裡,背後都是嚴格教育的身影。

不願讓孩子吃苦,卻要讓孩子成龍成鳳,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