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男孩4歲容易生氣怎麼辦?

手機用戶5852626579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年齡的孩子,負面情緒來源最主要有兩個

一 爸爸媽媽的夫妻關係問題容易引發孩子的情緒爆發,孩子很容易處在強烈的不安全感中。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想辦法改善夫妻關係

其二是社交活動中是不是有人欺負他,如果是這個原因,媽媽要教會孩子如何應對

情緒是內心的一份感受,比如我們大人傷心時就會覺得心口不舒服,這麼大的孩子有了感受卻不一定回表達。作為家長要教會孩子識別和表達情緒

首先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能氣急敗壞,要共情,讓孩子知道他的這個情緒叫生氣,同時我們愛孩子即使孩子生氣了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大腦氣質層沒有辦法活動,所以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等孩子平靜後再瞭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發脾氣有沒有達到他的目的,引導孩子思考下次有這個目的的時候可以用什麼其他方法表達


家庭心理顧問


我們大人有時候情緒不穩定也會比較容易生氣發脾氣,更何況是小孩子呢。我們可以從分析孩子生氣的原因入手。

  • 孩子是不是在模仿家人的行為。我有一段時間狀態不是很好,孩子過分玩鬧我朝他發了幾次火,後來我兒子那段時間也比較容易生氣。孩子有時候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 身體不舒服。孩子和大人一樣,身體不適、生病的時候都比較容易發火。比如,有時候貪玩沒有睡午覺,到下午五六點的時候,孩子感覺到身體很疲憊這樣也很容易發怒。

  • 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爺爺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經常是任孩子為所欲為,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以後孩子在別人面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就會發脾氣、哭鬧。


  • 發洩情緒。我記得有一次我兒子剛開始學著用筷子吃飯,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就發火了。孩子從2歲開始就會有自我意識,他們迫切的想要掌控,卻常常事與願違,這個時候孩子會感到很沮喪,因此要發洩自己的憤怒。

在孩子生氣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他為什麼會生氣,再進行溝通。

  • 理智應對。我兒子每次生氣的時候都會說“哼,我生氣了”、“我不要怎樣”、“我就要怎樣”或者說他是奧特曼我是怪獸他要消滅怪獸,每次我都告訴自己是自己親生的、是親生的,保持冷靜他只是個孩子。



  • 和平對話。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如果要讓他冷靜下來,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平靜地和孩子進行交流,不要和孩子一樣進行叫嚷。

  • 不予理會。有時候哭鬧的孩子也會讓大人奔潰,留一點時間讓孩子任意哭鬧,也讓大人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

  • 堅持原則。孩子有時候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生氣,如果我們為了讓孩子高興而把東西給他,以後他會更加隨心所欲地利用這一招。


如花阿姨


教孩子如何學會控制情緒? 由於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他們時不時地發“小脾氣”是常見的 事情.有時不見得是什麼異常現象,也不需要特別地加以“控制”,大人採取視而 不見的冷處理辦法,孩子的脾氣可能很快就煙消雲散,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時若加以“控制”反而不一定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只要孩子的脾氣不是太過火, 對別人不造成損害,可以隨便由他,這樣,孩子就會發現, 發脾氣 並沒有什麼好玩 之處,其脾氣可能就會越來越小,最後也許就很少發脾氣了。 讓孩子學習控制情緒,首先應儘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範圍內有充分表達情緒的權利,因為孩於能夠充分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正是孩子心理發育基本健康的標誌.但畢竟是孩子,他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偏頗,有時會發生對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緒過激現象,例如孩子因發脾氣與別的孩子爭吵打架,可能傷著自己和對方,衝著長輩和老師發脾氣則是不禮貌行為,或者脾氣上來碰頭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合理的。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不應視而不見,而要採取一致意見進行嚴厲制止,讓孩子知道發洩情緒也應有一定的界限,自己發洩情緒不應損害別人的利益和損害物品。孩子長大一些時,則儘量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說原由,而不要動不動就亂鬧、發脾氣。生活中經常會發生一些不快事件,這些事件會影響人們的情緒,尤其是遭受挫折時,人們會沮喪、抑鬱,兒童也不例外。例如孩子在學校沒有考好,沒有評上三好學生等,這時比較要強的孩子就會出現明顯的挫折感,他們顯得不高興,怕同學老師看不起,也可能怕受到家長責怪,表現得話少、緊張、沉默,如果孩子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自我調節過來,那麼家長也就不必擔心。如果孩子經過一段時間還是情緒不好,父母就應該干預。比如孩子因為考試成績差了一些而不高興,父母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幫孩子分析原因。考不好是不是因為考試時粗心大意?是不是對某一道題理解錯誤?還是孩子學習不夠用功?找到原因後不應該過分批評孩子,而應鼓勵孩子在以後多加把勁,平時把功課學好,考試時注意細心檢查,以後就能考好。並告訴孩子一次考試成績差一些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也不能代表你就是一個笨孩子,老師也不會看不起你。必要時可幫助孩子把期望值放得低一些,不要總是和第一名、第二名相比,經過諸如此類的疏導和分析,孩子可能就會變得心平氣和了。 有時孩子也可能因為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而受到某種獎勵,這時孩子可能出現很高興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可以讓孩子盡情地高興一陣,並對孩子取得的成績給予表揚.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不能因為這一點成績驕傲自滿,做人需要謙虛,謙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也才能與人更好地相處。另外,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情 緒表達習慣,父母首先應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進行反省,因為父母的榜樣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 父母對孩子比較粗暴,動不動就訓斥孩子,孩子對各種事情沒有任何解釋和發 言權,這樣會使孩子減少或缺乏學習用語言正確表達情感的機會,也就有可能最終學會粗暴待人等不良習慣,這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消極影響,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生活和事業。 給孩子一點破壞的空間 孩子愛搞“破壞”屬天性使然,是創造力萌芽的一種體現。他們睜著一雙無知 的大眼睛,對社會中的各類陌生事物充滿新鮮感,合理利用孩子的這種天性,多方引導、鼓勵,有利於孩子大腦發展及日後處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了孩子濃厚的求知慾望,為今後的發展道路奠定了基礎。 給孩子一點“破壞”空間吧,小孩愛“破壞”,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價值,而得到的卻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思考、創造和智慧。 如何教育獨生子女 無疑性格有遺傳因素,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孩子出生後性格形成的環境與接觸的人的影響。什麼年齡段是人的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佳時期?心理學界認為:0至5歲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到了5歲左右,人格塑造已經基本完成80%,其餘部分要在以後的生活經歷中進一步補充和塑造。 幼兒期的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還不懂是與他共處一個世界,會常常說"我要、我要",這時父母應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以下幾種其方法供你參考: 一、父母的示範:以身作則地教會孩子如何友好、禮貌地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從小養成協調與他人關係的能力,孩子一生都受益無窮。 二、少指責,多些鼓勵:過多的批評會使孩子無所適從,產生自卑心理。要恰到好處地讚揚和激發孩子的熱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父母很清楚自己孩子性格的特點和缺陷,要對好的表現大加讚揚,不良行為及不好的傾向不能姑息遷就,要進行適當的教育與批評,要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讓他們性格上揚長避短,讓孩子明白是非、好惡。 三、逐漸放寬限制:給孩子愛以此培養他們的自尊心。這種愛也包括對不良行為的約束和限制。當孩子越軌時,母親要對這種行為本身而不是對孩子表示你的失望。隨著孩子的成長,限制也要漸漸地放寬。 如何教育好獨生子女 教育好獨生子女,是每一位父母的殷切希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能夠健康成長,會給家庭帶來無限的幸福,同時也會使國家和社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那麼,如何教育好獨生子女呢? 1. 瞭解兒童的心理變化 父母親只有正確地瞭解兒童的心理變化,才能有針對性地按兒童心理變化的特點去教育,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父母一定要學習點心理知識,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細心觀察孩子的心理發展。有的父母為了教育好孩子,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密切配合記錄觀察日記,把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變化記錄下來,有時還照相、錄音、錄相。這種做法可以學習。 2. 讓孩子多自由活動,培養 獨立 性 當孩子會走時,就要開始讓孩子多自行活動,引導與訓練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是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開端。在開始訓練孩子自行活動時,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做某件事,給孩子必要的幫助,逐漸使孩子能夠自己去做。有些父母總是對孩子不放心,孩子能做的事情也不讓孩子做,漸漸養成孩子的畏懼心理和依賴習慣。因此,父母不應當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動,有礙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只有憑藉自己的活動去親自進行嘗試,獨立思考,通過直接地接觸世界,才能真正地瞭解世界,才有益於發展兒童的創造性與獨立性。 3. 加強訓練,防止任性 不少家長說自己的獨生子女有任性、固執的缺點。孩子這些不良的品質主要是由於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與父母經常滿足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所造成的。有的獨生子女因某種不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鬧。家長為此心軟,於是就遷就孩子,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這樣就會使孩子逐漸養成任性、好發脾氣等不良心理品質。所以,只要家長教育得當,不斷加強訓練,就能避免和克服孩子任性等不良品質。 有一位母親談她對獨生子女的教育體會時說,有一次,她的孩子拿了粉筆要在鏡子上畫畫,她對孩子說鏡子上不能畫畫,話還沒有完,孩子就哭起來。對此她早有心理準備。於是就對孩子說,在鏡上畫畫會弄髒鏡子的,好孩子要愛惜鏡子,不能畫,再哭也沒用。說完就去做別的事情,不去理會他。以前孩子從未聽見媽媽說過“不可以”,也從未見過媽媽不理他,於是便大哭大鬧,跑到媽媽面前,又打又踢,甚至躺倒在地打滾。媽媽見到這種情景,有些心軟,想順從他,但一想 溺愛 孩子可能產生的可怕後果,就說你不講道理就哭個夠吧,爸爸媽媽都不喜歡你。孩子繼續哭鬧,媽媽仍不理睬。孩子的哭聲逐漸小了,一會就停止了。他第一次體驗到孩子孩子不在那麼任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冰風精彩視頻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總是生氣發脾氣,亂扔東西打人等等,這個怎麼辦呢?首先家長一定要知道生氣是非常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生氣的。更何況孩子六歲前是用右腦進行思維的。右腦是情緒腦,所以他情緒化是很正常的。那該怎麼辦呢?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把這個情緒表達出來。首先第一點,你要讓孩子說出來,我很生氣,我非常生氣;你還可以教孩子我特別特別生氣。兩歲半以上的孩子你還可以教他成語,我現在火冒三丈,這還是個非常好的語言訓練。

第二點,你還可以教孩子握拳、跺腳、叉腰都可以的,教他把不滿情緒表達出來。慢慢你會發現孩子的情緒會越來越好。

在這裡,聊千家萬戶的日常

不吃不吃香...:我今年24歲,男朋友比我大5歲,我是大學本科學歷他大專畢業,我還是遠嫁,我們家要38萬的彩禮過分嗎?



Ws曙曜光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以2個方面回答:

1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即將發脾時候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孩子正在生氣,可能也聽不進去家長的話,所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2 消除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種,不管哪種,父母都應該認真對待,採取合適的方法,讓孩子從這些因素中解脫出來。

注意:家長要意見一致:在對待孩子發脾氣這個問題上,如果家長意見不同意,那麼採取任何措施都無用的。



老韓看世界


你好,這時候主要就是因為孩子的性格問題了,這些和先天性的以及後天的一些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對於這種情況也會是因為家長的一些原因影響的,對於這時候應該加以引導和教育,其實這時候的孩子心理上很多東西都是比較明白的,關鍵是通過大人的悉心教育加以開發。 意見建議: 有時候其實孩子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因為性格本身的原因會往往忘記這些事情,所以這時候來講要注意儘量的給孩子分析一下當前的事情,告訴他生氣或者事情不好對於身體以及健康的影響,同時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來鼓勵孩子改正不好的習慣就行了,祝你健康!



王者榮耀典韋


4歲寶寶愛生氣除先天因素外,主要是肝火旺,肝火旺也有先天原因,主要是與飲食有關,尤其是兒童寶貝,不要給孩子吃油炸食品。如果孩子過食油膩和辛辣食物,包括油炸食品,就會造成肝火旺,肝火旺就會愛生氣或者愛發脾氣。不僅兒童過食油炸食品,和過食油膩容易肝火旺,成人也是如此。如果發現孩子情緒波動大,性格也比較急躁,容易發脾氣,還倔強。則說明寶寶有心火了,心火旺是肝熱導致的。可以根據孩子的體質,採用清心平肝的辦法來進行調理。儘量給孩子吃應季水果,少吃油膩和油炸食品。


石玉峰


四歲的男孩正處於上幼兒園的階段。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特別的,注重孩子,習性的培養,如果孩子非常容易生氣的話,可以跟孩子好好交流一下,可以問一下他為什麼生氣是什麼導致的,如果家長覺得合理的話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行為措施,如果覺得不合理的話。一定不要慣著小孩,這樣會讓他的脾氣越來越醜的,平時應該多陪陪孩子,說說話,交流交流,問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乖孩子是不發脾氣的,等等你可以上網查一下相關的育兒資料,培養孩子的性格就在這個黃金年齡段實行的


丁丁同學vlog


我家寶寶也是相當的年紀,他們想通過生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引起爸爸媽媽更多的關注。想了好久這個問題怎麼跟孩子說,有一天睡前,我說,寶貝,如果一個人的心裡這麼大(我用手指⭕️圈成小圈),那他的心裡只能小螞蟻才能鑽進去。如果他的心裡這麼大(我用雙手做成心型[心]),那他的心裡就能住一位天使👼,你想自己的心裡住小螞蟻還是天使呢?寶貝想了想說,我想住小天使👼。我接著說:"那小朋友就要心胸開闊,那天使才能住的下,不能總是生氣,因為天使是快樂的。

如今,寶貝慢慢地已經不那麼愛生氣了。寶貝喜歡童話世界,如果把故事編成童話,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講道理,結局或許會更好。不信,您試試?!




青蔥時光


這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身體的激素水平比較高,易怒易發脾氣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要多一些擔待。

另外在孩子的叛逆期,也不完全是壞處,這時候孩子在完善自己的人格,精力旺盛,這時候學習能力非常地驚人。多給孩子學習一些技能,做做家務也不錯,不僅可以消耗孩子身上多餘的精力,還能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好好成長。一舉兩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