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人教版七下语文寒假预习《木兰诗》,遇到这种新的修辞手法。


人教版七下语文寒假预习《木兰诗》,遇到这种新的修辞手法。

预习《木兰诗》的时候除了背诵全篇课文,还要了解这篇课文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的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的好处在哪里?(关于七下文言文注释以及各考点总结,将在下一篇文章当中发)

理解下列诗句,注意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这就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一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注意区分互文和排比)

二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四是当镜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什么是互文修辞手法?

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可以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意思就讲不通了。

人教版七下语文寒假预习《木兰诗》,遇到这种新的修辞手法。

扩展资料

互文与对偶的区别:

1、定义不同。

(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2)、互文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2、特征不同。

(1)、对偶句形式工

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人教版七下语文寒假预习《木兰诗》,遇到这种新的修辞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