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鄴城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怎麼樣?

陳明輝


說到中國的古都,有著許多種說法,有四大古都,也有六大古都,更有八大古都之說。在這麼多的古都當中,鄴城確實比不過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杭州這六座城市。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中國的第七大古都。

現在很多人將鄴城看做是河南安陽的一部分,這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要知道古鄴城的主體部分是在今天河北的臨漳縣西南鄴鎮、三臺村迤東一帶。但是這只是現代行政劃分罷了,畢竟古鄴城距離安陽不過是18公里,所以在歷史上古鄴城更多的還是歸屬於安陽來管理。

關於鄴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早期。據《管子·小匡》記載:“齊桓公‘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社丘,以衛諸夏之地’。”這一時期的鄴城隸屬於東陽地,是保衛中原小國、抵禦山戎和狄人的軍事堡壘。到了戰國初期,鄴城成為了魏國的轄縣,我們所熟知的西門豹被魏文侯封為鄴令,說明這一時期鄴已經是地方行政機構了。

到了西漢時期,鄴的行政級別有了明顯的提升。戰國時期的鄴雖然先後經歷了列國間的爭奪,但即便是到了秦始皇統一之後,也不過是個縣治所而言。到了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分置魏郡,治所為鄴。魏郡、鄴縣共治一城,這與戰國時僅是縣治所已不可同日而語。

東漢末年鄴城的地位上升得更快,從州治所發展為曹魏王都。東漢末年,為了鎮壓黃巾起義,國家行政區劃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原有的郡國之上的監察區州轉變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自此確立了州、郡、縣三級制行政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將天下分為九州,冀州是其中之一,而鄴城便升級為冀州治所。到了曹操受封魏公、魏王后,冀州成為了曹操的封地,鄴城自然也就成為曹魏王都所在地。

鄴城在曹操的手下開始揚帆起航,建安九年曹操開始大規模營建鄴城,史載:“修其郛郭,繕其城隍……建社稷,作清廟。……馳道周屈於果下,延閣胤宇以經營。飛陛方輦而徑西,三臺列峙以崢嶸……設官分職,營處署居,夾之以府寺,班之以里閭”。我們熟知的銅雀臺就是這一時期裡鄴城的地標之一。曹丕代漢之後,雖然定都洛陽,但是依然重視鄴城的建設,視鄴城為五都之一,這一時期的鄴城算得上是重要的陪都。

晉朝建立之後,鄴城被降為魏郡治所,地位有一定的下滑,到了西晉末年,天下大亂,洛陽在戰火當中日漸敗落,鄴城成為了八王之亂的權力中心。五胡十六國時期,鄴城屹然取代了洛陽的地位,先後成為了後趙、冉魏、前燕的都城。特別後趙在鄴城的建都,大興土木之後,鄴城成為了許多政權都渴望擁有的都城,但是正是後趙、冉魏、前燕在鄴城的所作所為讓鄴城蒙上一層陰影。

北魏孝文帝準備遷都時,有大臣提議遷都鄴城,畢竟當時的鄴城有廣闊的平原和四通八達的漕運,可作為都城。但是孝文帝卻反駁說:“君知其一,未知其二,鄴非久居之地。石虎傾於前,慕容滅於後,國富主奢,暴成速敗。且西有枉人山,東有列人縣,北有栢人城,君子不飲盜泉,惡其名也”。在孝文帝看來鄴城是個“富貴溫柔鄉”不適合作為首都。

在東魏跟北齊時期,鄴城達到了鼎盛。鄴城的繁華、雄偉吸引了東魏權臣高歡,北魏分為東西魏之後,高歡成為了東魏的實際掌舵人。建都鄴城,在他“建立”東魏之後終於得以實現。公元 550 年,高歡之子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而自立,國號齊,史稱北齊,仍以鄴城為國都。北齊在歷史上出了名的荒唐、殘暴、貪婪,為了追求物質上的享受,高氏一族便大肆修建宮殿、皇城、不斷的擴大鄴城的規模。在這一番勞民傷財的擴建之後,北齊的國力銳減,最終為北周所敗,鄴城也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北周滅北齊之後,以鄴城為治所設立相州,大將尉遲迥出任相州總管,鎮守鄴城。北周靜帝時期,楊堅官至丞相大權獨攬,引起了宇文氏及皇親國戚的疑忌,認為楊堅有篡逆之心。大象二年六月,尉遲迥首先據鄴起兵,至八月兵敗自殺。接著,楊堅下令“焚燒鄴城,徙其居人,南遷四十五里,以安陽城為相州理所”並且改安陽為鄴,原來的鄴縣更名為靈芝縣。開皇十年,又各自改回了原來的名字。

鄴城的名字雖然改回了,但是它的輝煌卻不在了,隋唐時期的鄴已經成為了是一座縣級城市。到了北宋熙寧七年,神宗廢鄴縣為鎮,要知道北宋的行政區劃分是路、州、縣,這裡面根本就沒有鎮這一行政區的級別,此時鄴城退出中國古代行政區劃,淪為統治者乏人問津的小鎮,失去昔日輝煌。


煮酒君


鄴城是一個北方的六朝古都,在臨漳和安陽的交界處,位於華北平原的中心地帶,有漳河流過。

1,鄴城的地理位置

鄴城遺址,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西南(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

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在漳河修建了引漳十二渠 ,被稱為西門引水渠。

從此鄴城沃野數百里。

曹操佔領鄴城後,修建了衛河運河,溝通了漳河與衛河之間的運河,使鄴城水運發達,奠定了北方的經濟、政治、軍事重鎮的地位。

在南北朝時期,鄴城成為多個時代的首都。

2,鄴城的歷史地位

著名學者陳夢家認為,商代都城多遷,大甲時曾以鄴城為首都。

中後期的商朝都城故址殷墟,離鄴城只有18公里。

戰國時期,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39年),魏國曾一度遷都到鄴,西門豹為鄴令。

東漢末年,消滅盤踞鄴城的袁紹後,曹操因為與漢獻帝的矛盾,將魏王府遷到鄴城。

直到曹丕稱帝,才將京城遷到洛陽。

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在鄴城設立首都。

3,昔日鄴城的繁華

曹操在銅雀園建有三座臺閣:

銅雀臺“高達十丈,內設房屋一百零一間”;

金虎臺“高達八丈,內設房屋一百零九間”;

冰井臺“高達八丈,內設房屋一百四十五間”。

《水經注》記載鄴城:

“其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飾表以磚。百步一樓,凡諸宮殿門臺隅雉,皆加觀榭,層甍反宇,飛簷拂雲,圖以丹青,色以輕素。當其全盛之時。”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郊,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佔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從地理位置來看,鄴城來周邊都沒有太大的防線,但是看遠一點,北方一馬平川到幽燕地區,所以只要控制幽燕則北方無虞;西邊是太行山脈,控制幾個關口就足以保證西部安全;東部從來就不是什麼需要防範的地方;南部則有黃河。戰略上來說,鄴城並不難守。就算是看近一點,鄴城緊鄰漳水,甚至可以直接拿漳水做護城河,只要城高有糧,這就很容易守住,

從經濟上來看,鄴城更是不亞於長安、洛陽。經濟上主要就是亮點——農業和交通。鄴城從西門豹治鄴開始就是大農產區,而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關中地區、河洛地區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所以農業發達的鄴城就成了相當重要的地區——畢竟從漢代開始這裡就是河北(黃河以北)第一大城。而交通上來說,鄴城的交通怎麼看都很發達,不緊陸路好走一大片平地,水運也很發達,通過運河可以直接跨越多個流域。





慕橙eve


鄴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是有鄴北城和鄴南城二城構成,鄴城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一直是中外歷史界的關注點之一。鄴城對中國後世長安,洛陽等古城建設乃至日本韓國的古都建設都有深遠影響。

曹操取得鄴城後平定了周邊地區的穩定,經過戰火洗禮後的鄴城已然成了一片廢墟,為了恢復經濟,曹操在鄴城鼓勵興修水利,獎勵農耕,還下了一道收田租令


景哲說史


從鄴城復原圖來看,鄴城以前屬於繁華都市,六朝古都,三國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