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邺城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怎么样?

陈明辉


说到中国的古都,有着许多种说法,有四大古都,也有六大古都,更有八大古都之说。在这么多的古都当中,邺城确实比不过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这六座城市。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的第七大古都。

现在很多人将邺城看做是河南安阳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要知道古邺城的主体部分是在今天河北的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迤东一带。但是这只是现代行政划分罢了,毕竟古邺城距离安阳不过是18公里,所以在历史上古邺城更多的还是归属于安阳来管理。

关于邺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早期。据《管子·小匡》记载:“齐桓公‘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以卫诸夏之地’。”这一时期的邺城隶属于东阳地,是保卫中原小国、抵御山戎和狄人的军事堡垒。到了战国初期,邺城成为了魏国的辖县,我们所熟知的西门豹被魏文侯封为邺令,说明这一时期邺已经是地方行政机构了。

到了西汉时期,邺的行政级别有了明显的提升。战国时期的邺虽然先后经历了列国间的争夺,但即便是到了秦始皇统一之后,也不过是个县治所而言。到了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置魏郡,治所为邺。魏郡、邺县共治一城,这与战国时仅是县治所已不可同日而语。

东汉末年邺城的地位上升得更快,从州治所发展为曹魏王都。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国家行政区划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有的郡国之上的监察区州转变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自此确立了州、郡、县三级制行政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是其中之一,而邺城便升级为冀州治所。到了曹操受封魏公、魏王后,冀州成为了曹操的封地,邺城自然也就成为曹魏王都所在地。

邺城在曹操的手下开始扬帆起航,建安九年曹操开始大规模营建邺城,史载:“修其郛郭,缮其城隍……建社稷,作清庙。……驰道周屈于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飞陛方辇而径西,三台列峙以峥嵘……设官分职,营处署居,夹之以府寺,班之以里闾”。我们熟知的铜雀台就是这一时期里邺城的地标之一。曹丕代汉之后,虽然定都洛阳,但是依然重视邺城的建设,视邺城为五都之一,这一时期的邺城算得上是重要的陪都。

晋朝建立之后,邺城被降为魏郡治所,地位有一定的下滑,到了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洛阳在战火当中日渐败落,邺城成为了八王之乱的权力中心。五胡十六国时期,邺城屹然取代了洛阳的地位,先后成为了后赵、冉魏、前燕的都城。特别后赵在邺城的建都,大兴土木之后,邺城成为了许多政权都渴望拥有的都城,但是正是后赵、冉魏、前燕在邺城的所作所为让邺城蒙上一层阴影。

北魏孝文帝准备迁都时,有大臣提议迁都邺城,毕竟当时的邺城有广阔的平原和四通八达的漕运,可作为都城。但是孝文帝却反驳说:“君知其一,未知其二,邺非久居之地。石虎倾于前,慕容灭于后,国富主奢,暴成速败。且西有枉人山,东有列人县,北有栢人城,君子不饮盗泉,恶其名也”。在孝文帝看来邺城是个“富贵温柔乡”不适合作为首都。

在东魏跟北齐时期,邺城达到了鼎盛。邺城的繁华、雄伟吸引了东魏权臣高欢,北魏分为东西魏之后,高欢成为了东魏的实际掌舵人。建都邺城,在他“建立”东魏之后终于得以实现。公元 550 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而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仍以邺城为国都。北齐在历史上出了名的荒唐、残暴、贪婪,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高氏一族便大肆修建宫殿、皇城、不断的扩大邺城的规模。在这一番劳民伤财的扩建之后,北齐的国力锐减,最终为北周所败,邺城也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北周灭北齐之后,以邺城为治所设立相州,大将尉迟迥出任相州总管,镇守邺城。北周静帝时期,杨坚官至丞相大权独揽,引起了宇文氏及皇亲国戚的疑忌,认为杨坚有篡逆之心。大象二年六月,尉迟迥首先据邺起兵,至八月兵败自杀。接着,杨坚下令“焚烧邺城,徙其居人,南迁四十五里,以安阳城为相州理所”并且改安阳为邺,原来的邺县更名为灵芝县。开皇十年,又各自改回了原来的名字。

邺城的名字虽然改回了,但是它的辉煌却不在了,隋唐时期的邺已经成为了是一座县级城市。到了北宋熙宁七年,神宗废邺县为镇,要知道北宋的行政区划分是路、州、县,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镇这一行政区的级别,此时邺城退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沦为统治者乏人问津的小镇,失去昔日辉煌。


煮酒君


邺城是一个北方的六朝古都,在临漳和安阳的交界处,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有漳河流过。

1,邺城的地理位置

邺城遗址,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西南(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在漳河修建了引漳十二渠 ,被称为西门引水渠。

从此邺城沃野数百里。

曹操占领邺城后,修建了卫河运河,沟通了漳河与卫河之间的运河,使邺城水运发达,奠定了北方的经济、政治、军事重镇的地位。

在南北朝时期,邺城成为多个时代的首都。

2,邺城的历史地位

著名学者陈梦家认为,商代都城多迁,大甲时曾以邺城为首都。

中后期的商朝都城故址殷墟,离邺城只有18公里。

战国时期,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39年),魏国曾一度迁都到邺,西门豹为邺令。

东汉末年,消灭盘踞邺城的袁绍后,曹操因为与汉献帝的矛盾,将魏王府迁到邺城。

直到曹丕称帝,才将京城迁到洛阳。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均在邺城设立首都。

3,昔日邺城的繁华

曹操在铜雀园建有三座台阁:

铜雀台“高达十丈,内设房屋一百零一间”;

金虎台“高达八丈,内设房屋一百零九间”;

冰井台“高达八丈,内设房屋一百四十五间”。

《水经注》记载邺城:

“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郊,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从地理位置来看,邺城来周边都没有太大的防线,但是看远一点,北方一马平川到幽燕地区,所以只要控制幽燕则北方无虞;西边是太行山脉,控制几个关口就足以保证西部安全;东部从来就不是什么需要防范的地方;南部则有黄河。战略上来说,邺城并不难守。就算是看近一点,邺城紧邻漳水,甚至可以直接拿漳水做护城河,只要城高有粮,这就很容易守住,

从经济上来看,邺城更是不亚于长安、洛阳。经济上主要就是亮点——农业和交通。邺城从西门豹治邺开始就是大农产区,而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关中地区、河洛地区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农业发达的邺城就成了相当重要的地区——毕竟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是河北(黄河以北)第一大城。而交通上来说,邺城的交通怎么看都很发达,不紧陆路好走一大片平地,水运也很发达,通过运河可以直接跨越多个流域。





慕橙eve


邺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是有邺北城和邺南城二城构成,邺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一直是中外历史界的关注点之一。邺城对中国后世长安,洛阳等古城建设乃至日本韩国的古都建设都有深远影响。

曹操取得邺城后平定了周边地区的稳定,经过战火洗礼后的邺城已然成了一片废墟,为了恢复经济,曹操在邺城鼓励兴修水利,奖励农耕,还下了一道收田租令


景哲说史


从邺城复原图来看,邺城以前属于繁华都市,六朝古都,三国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