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脫貧攻堅 最後一塊“硬骨頭”怎麼啃

脫貧攻堅 最後一塊“硬骨頭”怎麼啃

脫貧攻堅 最後一塊“硬骨頭”怎麼啃
脫貧攻堅 最後一塊“硬骨頭”怎麼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近日,四川公示31個擬“摘帽”貧困縣,藏區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在即。作為影響四川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涼山州如期高質量脫貧,是必須啃下的一塊“硬骨頭”。四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突出問題如何破?怎樣提早謀劃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新年伊始,我們邀請3位嘉賓,暢談如何打好這“最後一役”。

本期話題

“收官之戰”怎麼打?

受訪嘉賓

降初

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

藍紅星

四川農業大學西南減貧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琦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

●攻克涼山這個“堅”,攻堅對象是“三保障”短板,攻堅點位在住房建設,還有一些特殊難題

●掛牌督戰,既督又戰、以戰促督。涼山肯定是需要衝鋒的“山頭”,但秦巴山區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貧困群眾是幫扶對象,更是脫貧主體,必須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建議“督戰”主要採取實地調研、暗訪抽查、受理舉報等方式進行

●設立針對貧困人口的防風險基金,一定程度上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扶貧產品的品牌打造,要保障產品品質,才能銷往更大的市場

看戰局

全省剩餘貧困人口中,近9成在涼山

記者:作為脫貧攻堅最後一塊“硬骨頭”,今年涼山州的脫貧攻堅戰如何推進?

降初:涼山州仍是影響全省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今年全省需要實現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20萬貧困人口脫貧。縣摘帽、村退出的脫貧任務全在涼山,全省剩餘貧困人口中,87%在涼山。所以,涼山是我省脫貧攻堅真正的最後一塊“硬骨頭”。

現在涼山脫貧攻堅短板主要集中在“三保障”上,聚焦在住房和飲水。再細化,具體就是安全住房問題。很多群眾是因為沒有搬進安全住房,才導致飲水安全無保障。此外,涼山脫貧攻堅還面臨很多特殊難題,包括禁毒防艾、移風易俗等。

概括來說,攻克涼山這個“堅”,攻堅對象是“三保障”短板,攻堅點位在住房建設,攻堅隊伍要強化各級幹部作風建設。

記者:涼山面臨很多特殊難題,包括厚葬薄養、高價彩禮、內生動力不足等“精神貧困”。解決“精神貧困”問題,激發內生動力,該拿出怎樣的措施?

藍紅星:這些年無論是中央地方還是社會各界,都向貧困地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讓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變化明顯、受益直接。但也有部分群眾滋生了過分依賴心理。

貧困群眾是幫扶對象,但更是脫貧主體,必須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感恩奮進教育,引導群眾知恩圖報、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另一方面,要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讓彝族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加快融入現代文明社會。最後,扶貧舉措要更加註重政策的激勵相容,增加正激勵舉措,如鼓勵貧困群眾就業、接受教育培訓等。

定戰術

成立7個指導小組,對涼山7縣掛牌督戰

記者: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對重點地區突出問題掛牌督戰。為什麼需要督戰?

降初:掛牌督戰,說明吹響了衝鋒號,發起了總攻。涼山肯定是需要衝鋒的“山頭”,但秦巴山區也絕不能掉以輕心,貧困人口多的非貧困縣也不能麻痺大意。

具體講,“三落實”“四不摘”執行情況,要督;穩定增收,要督;“三保障”,要督;回頭看大排查,發現問題整改,要督;全面核實核准,要督;貧困“邊緣戶”幫助,也要督。所以,住房安全、安全飲水、就業促進、失學輟學、幹部作風等,都是督戰的重點內容。

總要求就是既督又戰、以戰促督。具體講就是:7名省級領導分別聯繫指導涼山7個今年計劃“摘帽”縣,掛牌督戰到縣到鄉;“兩不愁三保障”省級行業主管部門選派骨幹力量,組成業務指導組,按需掛牌、隨時巡迴指導;省扶貧開發局領導帶隊、抽派業務骨幹組成7個現場工作組,分縣掛牌督戰到村;選定其他市7個成效考核好的縣組成幫扶組,作為“尖刀小組”保持“戰備”狀態。整個督戰要統籌開展、科學調度,既要高效推進,又要避免增加基層負擔。

藍紅星:實踐證明,脫貧攻堅工作採取督查巡查方式,既能有效促進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又能及時對扶貧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發現的突出問題、重點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

我建議,“督戰”主要採取實地調研、暗訪抽查、受理舉報等方式進行,可以由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帶隊,抽調相關單位人員組成,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新聞媒體等參加。

用戰果

通過回頭看大排查,解決“邊緣戶”問題

記者:剛才提到了回頭看大排查,這個成果怎麼應用呢?

降初:去年,省委、省政府把開展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作為我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階段戰役的基礎性工作和“牛鼻子”工程來抓,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搶得“先機”。

今年“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首先要聚焦涼山。根據安排,計劃今年摘帽的7個縣從2月開始啟動回頭看大排查工作,4月30日之前完成住房建設任務,6月30日之前完成所有問題整改。其次,全省面上還有小部分沒有脫貧戶還未完成整改,也要密切跟蹤。再次,就是大排查中發現的核實核准方面問題,事關精準,需要長期抓。此外,針對大排查中發現的貧困“邊緣戶”問題,在不拔高標準的前提下,及時進行幫助,把它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

鞏固脫貧成果

關鍵在於提高脫貧質量

2020年我國將消除絕對貧困,但相對貧困還會長期存在。目前,如何治理相對貧困,大多還處於學界討論中。但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鞏固脫貧攻堅戰成果,是解決相對貧困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這其中既涉及扶貧產業後續發展,也涉及貧困老鄉就業技能培訓,同時還要關注扶貧產品銷售等問題。對此,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業幫扶

要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

記者:隨著摘帽縣越來越多,如何鞏固脫貧成果也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您認為成果鞏固有哪些重點?

張琦:鞏固成果的實質,就是提高脫貧的質量。從方向上來看,我們需要重點針對“兩不愁三保障”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發力。尤其要關注當地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就業的穩定性,以及當地居民收入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後居民的產業扶持,是我們需要鞏固的重點。

具體來看,就業方面,我們要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解決扶貧工作中技能培訓與就業實踐匹配度不夠等問題。幫扶的課程、對象與市場的銜接要更加精準,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市場營銷等系列精準幫扶,建立好產業發展的“造血”機制。

針對深度貧困地區,這個鞏固期的時間還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延長,以保證鞏固質量。

防返貧

可針對性設立防風險基金

記者: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防止邊緣人口致貧,我們該如何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

張琦: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分為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兩個部分。監測預警,可以通過農戶申請和部門大數據分析預警等方式,對易返貧和易致貧人口進行動態監測。動態幫扶,則是對監測結果裡返貧和新發生的貧困人口,根據致貧原因和具體實際需求,及時提供幫扶。

一些地方設立針對貧困人口的防風險基金,也是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通過為重點貧困戶購買相應保險的方式進行兜底,對重點群體進行預防,將一定程度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扶貧產品

要用口碑說話

記者:產業發展是脫貧的根本。貧困地區發展產業,更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銜接產銷環節,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賣得好?

張琦:農業發展的環境可以說是一個“露天工廠”,它的風險屬性是客觀存在的。要規避風險,首先要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將農村的水利工程、電力設施等相關配套進一步完善,這樣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才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

市場風險也對扶貧產業發展帶來很大影響。產品銷路好,產業發展就好。最關鍵的,是要對市場精準把握。要杜絕出現政府大力鼓勵某一產業發展而產生供過於求的情況。各級政府在產業方向的引導上,一定要尊重市場規律、經濟規律。

目前電子商務是很多地方共同選擇的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如四川也打造了“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標識,線上線下同時銷售,並積極推動這些用標產品進商超、進機關、進學校等。這個創新很好,但是要特別注意在品牌打造的過程中,保障產品品質,從而形成銷售環節的良性循環,讓產品銷往更大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