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我不薦股,但2020,我看好地產股


我不薦股,但2020,我看好地產股

■文|奇齊

2019年的列車呼嘯而過,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今年,你投資賺到錢了麼?

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考,它像一臺放映機,讓你回顧一年裡的得失。讓你想起在實體、股市或樓市裡,一次次篤定押注後的成敗。


『01、地產股的收益超過了買房』


作為一個地產從業者,我必須承認,2019年是樓市噩夢般的一年。

“房住不炒”的背景音樂裡,房企和房產持有者,無一例外的過得艱難,但唯獨有一個例外的存在——地產股。

前幾天發佈的《2019中國上市房企市值漲幅榜》,數字令人咋舌。

A股大水池裡的地產類股票,年均漲幅26%。

該榜統計數據顯示,前100名的地產公司,股價增幅更加可觀,漲幅達38%。

也就是說,如果在年初你買的是地產股,而不是房子,年末你的平均收益遠超在任何城市買房子的人。

但此時來看,有些為時已晚。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地產股的賺錢效應能否持續?

要想搞清楚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也許從互聯網概念股上能找到答案。

我不薦股,但2020,我看好地產股


2006年,一位美國經濟學家的作品《世界是平的》,在全球範圍竄紅。當時的冬天街頭,不少年輕人連夜蹲守在新華書店門口,排隊購買。

現在看來這本書內容很淺顯,就是宣告了“全球化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對世界的改變。

隨後的十幾年,是互聯網行業的黃金時代。無數大佬抓住了互聯網的風口,霸佔了胡潤排行榜,穩如泰山。

同樣,互聯網概念股,譬如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以及大A股裡的互聯網企業,都成為股民爭相買入的熱餑餑。

但是,A股裡熱度高的互聯網企業,大多數都是虧錢的。


『02、互聯網股和地產股的差別待遇』


舉個例子,我們熟知的京東,這樣一家15億中國人生活消費離不開的企業,十年來幾乎從沒賺過錢。他們2018年的財報公佈,營業額1348.3億,利潤還虧48億。

燒錢成為互聯網企業的保留節目,滴滴出行持續半年的“一元打車”,搞得廣州公交公司效益差到發不出司機工資。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更是比出廠價還低。

互聯網公司們,像一個個地主家的傻兒子,瘋狂虧錢。匪夷所思的是,這些企業的估值卻逐年上漲。

2018年京東一年生意做到頭,倒虧48億,股價卻上漲了。

我不薦股,但2020,我看好地產股


回頭看看地產股,我們都知道地產企業很暴利。

從政府手裡幾千塊買來的土地,幾萬塊一平賣出去,幾乎像是滿地撿錢的感覺。

但就是這麼會賺錢的房企們,在A股市場卻不受人待見。

房企不受待見的第一個原因,是人們對A股企業的信心差別。

情緒化的A股裡,信心比黃金重要。

捫心自問,在近年來“房住不炒”的嚴格調控下,你對樓市有信心麼?大多數人是沒有信心的。

儘管房產銷售總額已經從10年前不到的3萬億,到現在爬上了15萬億,但因為房價越來越高,很多人內心都把房地產看作一個越吹越大的氣球,等待著爆掉的一天。

那時的地產股,一定也是一地雞毛。

所以大多數人對地產股,是有所忌憚的,更沒有所謂的信心。

我不薦股,但2020,我看好地產股


但互聯網公司不一樣,即使一直在虧損,但股民會相信,總有一天會盈利的。

即使今天財報一塌糊塗,但它的app有幾千萬的日活,這些用戶總有一天,會讓你掙錢的。

即使京東,滴滴,餓了麼現在根本不怎麼賺錢,但依靠低價讓利打敗了對手,以後就可以賺大錢了。這種想法的投資者不計其數。

互聯網和地產,在股民心裡永遠存在差別待遇。在大多數股民心裡,互聯網企業再虧錢都是有潛力的,它是朝陽行業,它的明天是充滿希望的。


『03、房企負債高的主要原因』


房企不受待見的第二個原因,與房地產的開發模式有關係。我們都知道,買房子一般都是先付錢,一兩年後再交房。

這導致的一個後果,就是房地產企業的賬本上,一個類目金額會非常龐大。

它的名字叫做:預收賬款。

也就是開發商拿到客戶的錢,到交付房子這一兩年期間,這筆明明已經被開發商收入囊中的錢,卻一直都是預收賬款的狀態。簡單來講就是算成開發商的一筆欠債。

因此我們才會覺得,開發商的負債非常高。

其實精明的開發商在房子都沒蓋完,就拿到全款了,又繼續去買下一塊地了。

而股民還一臉嫌棄:“咦,你欠這麼多錢,什麼時候爆雷。你的股票我可不敢買。”

到這裡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開發商的盈利能力再強,在高聳的房價面前,也逃脫不了帶著原罪的命運。而互聯網公司再弱,也是一支潛力股。

這導致很多互聯網公司的估值被高估,而房企則常常被低估。

我不薦股,但2020,我看好地產股


我們再來客觀看一下房企。

首先它是一個剛需產品行業。我們的城市化、百姓對住宅的需求都擺在那裡,這注定了它的持續性。

況且,房地產的上下游牽動著無數行業,這意味著,房地產將進一步向能源、石油、電力這樣的民生行業靠攏。此時,你還需要擔心它的未來會暗淡無光麼?

更重要的是,房地產的賺錢效應一直都在。雖然在未來,地產大概率不會像過去那麼暴利賺錢了,但有錢可賺是可以保證的。

這一點,比起很多朝不保夕的互聯網企業的股票,更穩定更安全。

我不薦股,但2020,我看好地產股

▲地產股估值


最近,國證地產指數公佈,地產指數整體PE(市盈率)才9倍。而相對應的,國證食品飲料指數,PE達到了31倍!

這些關乎大家日常吃喝的醬油、瓜子、零食、茅臺等,比起關乎15萬億產業的地產,居然高了整整3倍還多,這背後的機遇,不言而喻。

再看和互聯網相關的科技股,PE達到了44倍。

科技類股票如此高的PE,早已超出投機性泡沫的範疇。但反過來看地產,卻像是一朵青蓮,獨自開放。


『04、2020年地產股的前景』


在最後,我們聊聊2020年的地產股前景。

我的觀點只有兩個字:補漲。

過去的十年,是地產的黃金時代,但地產股並沒有同步增長,甚至因為我前文提到的兩個原因,一直都是被低估的。

因此,隨著房地產變成越來越規範的熱錢行業,我們沒有理由不看好2020年的頭部房企股票。

雖然我不薦股,但是你可以翻出排名前10房企的財報。答案几乎寫在封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