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朱元璋推翻了什么?

XGM0913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一个由外族人统治汉人的朝代),建立了明朝(一个由汉人做人统治者的朝代)。


罗萧弋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我们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一个历史上最刚强朝代,留下古代汉族人最耀眼的铮铮铁骨般的骄傲。为防蒙古反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段历史是怎样的呢,留给我们哪些教训?下面边叙边议这段历史。

一、布衣皇帝的傲人战绩、“屌丝”逆袭的典范——朱元璋首创从南至北的北代蒙古的大业

剪灭武昌陈友谅、姑苏陈士诚、台州方国珍后,进兵八闽,基本统一南中国。经与谋臣、武将密商,北伐时机快到。于是,1367年,39岁的朱元璋挥师北进中原,完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从南而北统一全国的战役。此役,徐达为元帅、常遇春为副,统军25万,从南京出发,经两淮,至华北。此次战役,朱元璋吸取南北朝时期宋武帝、文帝北伐中原时分步略地而失败胡教训,集中兵力,以歼灭北元有生力量为战略目的进行决战,并进行系统的战役部署:先取江苏山东,剪除北元左翼;之后进兵中原,斩断北元右翼,夺取潼关,一举荡平北元主力,使北元势孤援绝;最后进兵元朝首都,完成对元朝行政中枢的控制,分兵再进华北、西北,风卷残云般一统华夏。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是古代皇帝中的佼佼者。

徐达占领山东后,40岁的朱元璋(1368年)在群臣的簇拥下称帝建号明朝。但虽然元朝皇帝与行政班底仍在,统治着茫茫草原及东北广阔土地,依然伺机复辟。为此,朱元璋先后进行八次北伐的北元残余势力,力图控制东北及蒙古草原。

(一)“我的地盘我做主”——第一次北伐北元,将北元赶回蒙古草原,彻底退出传统王朝边界。

1370年,元顺帝逃往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北)命王保保从山西反攻北平。42岁的朱元璋决定先发制人,仍依徐达为元帅,以李文忠为左副,冯胜为右副,兵分两路,一路经长安,出定西,攻取西北;一路经居庸关,经东长城,过野狐岭,攻取赤峰北元行政前线。二月二十五日,西路军在徐达统领下,攻克内蒙古托克托,次月攻克山西五寨、朔县,主力达到沈儿峪、定西(甘肃中部),大败王保保,追亡逐北到蒙古和林。五月初一日,邓愈收复西藏。元末、明初两大阵营的战神——徐达与王保保的北伐交战中,第一回合徐达完胜。

五月初,东路军在李文忠的带领下击败北元的大将上都罕,二十一日,李文忠攻克北元重要据点应昌府(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占领北元临时首都,由此胜利大搬师。此役,俘虏四万两千人。

从此以后,北元势力从内蒙古内退,保有漠北及辽东区域,远离明王朝,对明朝的军事压力大幅降低,同年四月元顺帝在羞愧抑郁中凄凉去世。

(二)“骄兵必败、冲动的惩罚”——有王保保在,北元没有那么弱,第二次北代失败。

宿敌元顺帝去世后,其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续称帝,仍以大元为号。两广及四川平定后,朱元璋的部将急于建功,欲擒北元之帝,收传国玉玺。1372年,二次北伐“清沙漠”岭北之战打响。战前,大明神级军师刘伯温预言北元有王保保在,军师指挥力不弱;北元军队聚合,军事力量依旧强大;草原运动作战,北元的强项,而是明军的弱项;明朝势力在蒸蒸日上,草原北元江河日下,所以建议暂缓进攻,打算“熬死”、“熬残”在北元军事头脑。由于第一次北伐北元过于成功,几乎所有明军将领自信心爆棚,建功立业的心情无比激动,无不扯着嗓子叫嚷,一次严肃的军事会议变成了吃宴席般的狂欢。除了,朱元璋,没人支持刘伯温。大明军神挥泪惜别北伐军队,除了祈祷,什么也做不了,他第一次感到无比的无奈和无助。

正月二十二日,命徐达为帅、李文忠、冯胜为副,统兵15万北伐出征,其中徐达的中路军从雁门直捣蒙古首府和林,李文忠的东路军从北京居庸关经应昌,从右路合击和;冯胜的西路军出甘肃,从左路牵制北元。这部署是上乘的军事谋略,元帅将领都是古之良将,放在任务朝代都是军事“天团”。

但是刘伯温怕什么就来什么。王保保识别了明朝的军事部署,以退为进,放弃西路明军,诱明中路深入,拦截明东路军,使明朝军队左右不能相顾,在运动战中袭击明军。五月初六日,蓝玉、徐达陷入王保保与贺宗哲的包围圈,在岭北一带狭长地域遭到北元的围攻,死伤万余人。王保保趁机进攻徐达的后续军队,七月十一日,在断头山战败明将汤和。至此,中路军全线败绩,赖徐达的军事统领天才,明军全军依次退出草原。元末、明初两大阵营的战神——徐达与王保保的北伐交战中,第二回合王保保完胜。

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的东路军到达口温内蒙古查干诺尔。元军丢下牛马辎重无数,诱惑李文忠深入。李文忠盲目轻敌,纵兵抢掠,被元军牵着鼻子走,一路从哈剌莽来(蒙古洪戈尔)追至胪朐河,没有遇到任何像样地抵抗。李文忠仍不知是计,分兵守辎重,率大军轻装急进,在土剌河、阿鲁浑河又斩获数以万计的人马,追到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南),此地已远离目的地和林,无法达成与中路会师和林的战略目标。李文忠已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不能取胜蒙古,反北有被扑灭的危险,只能转入防御。李文忠与蒙元大奖哈刺章交战数次,互有胜负,但李文忠粮草不继,远离后方,又担心哈刺章迂回包抄,只得退兵。此役,李文忠不仅没有完成已方的战役目标,也未能在战略上配合中路军徐达的战略决战目的。

冯胜的西路军则不出意外地进展顺利,一路未遇到成建制的抵抗,顺利到达兰州,进至永昌,败元兵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斩首数千级。北元蒙军一路西退,西路越来越远离中路军,无法支援陷入重重围困的徐达。幸亏徐达不是汉朝李广利,他作战经验丰富,机变能力巨强,自保能力极强,最终脱离王保保的包围圈。

北元赢得和林之战的胜利,新继承的北元政权得以保存。

(三)“防患于未然”——义子沐英领衔的第三次北伐

3年后,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即帝们,以称大元,续以元制。1380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探得北元公脱火赤率领万人在蒙古和林。此时,王保保已死四五年,北元无对抗大明的军事大将。朱元璋为培养军事新人,在义子李文忠(小朱元璋10岁)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要员之后,有意让义子沐英(小朱元璋17岁)率其陕西明军进攻北元。在军事斗争中,朱元璋的义子为明朝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李文忠、沐英、平安、何文辉、徐司马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沐英是个忠孝两全的军事人才,勤于所事,小心谨慎,深得朱元璋和朱标的信任。朱无璋将沐英作为朱标的辅政班底来培养。三月二十一日,被寄予重望的沐英,快速进军,直达宁夏灵武。由于与蒙古人长期作战,沐英了解蒙古人的习性,在派出侦察兵,掌握脱火赤逃到内蒙古额集纳旗东南区域之后,急行军七昼夜,过黄河,翻贺兰,隐蔽前行。在距脱火赤军营50里的地方,北元军队尚未察觉。沐英重新分配兵力,从东、南、西、北四面合围,举火为号,突然攻袭。果然,脱火赤以下万余军队被“包了饺子”,仓促之间未作激烈抵抗就投降作罢。

(四)对待“惊弓之鸟”、“杀鸡用宰牛刀”——明朝最强军团的第四次北伐

1381年正月,北元贼心不死,乃儿不花等游击部队再次袭扰大明边境。朱元璋忙于内政建设,恢复生产,数次减轻农民赋税,削减军费开支,严厉处罚贪腐人员。北元在与明朝的战争中,损失巨大,不敢直面如日东升的明朝军队势力,为了长期对抗明朝,减少大规模决战,采用蒙古人擅长的游击战术。朱元璋渐渐对蒙古人的“游击战术”带到厌烦,决定给北元一次彻底的大扫荡战役。为了解决对云南梁王用兵的后顾之忧,朱元于是命常胜将军徐达挂,汤和、傅友德为副,再次派出明朝最强的军事天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防止类似二代北伐时陷入北元的包围境地,并派出偏师,直捣北元军事据点。

同年四月十五日,傅友德的东路军先锋抵达内蒙古宁城东南区域,所在地的北元军成“惊弓之鸟”,四处逃窜,未来得及逃跑的元军人畜被大量俘虏。旋即,东路明军北渡西辽河又遇到落荒而逃北元部队,俘虏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北元将领,渐渐深入内蒙古,东路明军放缓进军速度,等待西路军。以沐英为先锋的西路军北出北京密云,马不停蹄地攻取河北平泉、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为配合东路军作战,沐英渡过克鲁伦河,进入外蒙古边境,俘虏李宣的部众,与东路军会师。北元见九年前王保保诱敌深入的战术未能奏效,也无可奈何。而明军也不敢再次犯险进入包围圈。双方罢战,明军班师回朝,第四北北伐结束。

(五)奠定中国东北区域的辽东之战——占据奴儿干都司的第五次北伐

经过六年的休养生息,明朝民力、军力大幅提升,成为东亚大陆最强的军事存在。北元政权在塞北重新崛起,北元太尉纳哈出也在松花江以北的森林草原上活跃起来,成为明朝潜在的威胁。作为强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怎能把这个战争包袱丢给子孙呢?

1384年,明朝收复云南,元北势力只剩辽东和漠北地区。于是,1387年第五次北伐开始。正月初二日,宋国公冯胜挂帅,傅友德、蓝玉为副,赵庸、王弼、胡海、郭英为将,率领20万军队东征,旨在剪灭北元太尉纳哈出。此次出战,朱元璋制定了出自“攻取元大都”的军事策略,即兵出东蒙古草原,歼灭纳哈出的左翼,断其后路;再迂回辽河流域,与正面大部队左右夹击纳哈出。

接令后,冯胜利用蒙古人麻痹大意之机,快速进军,踏雪驰冰而去。二月初三日,冯胜达到通州,按朱元璋的“锦囊妙计”,派出探子,了解敌情。不出意料,纳哈出以为汉人还在过春节,不会出兵,依旧分兵庆州与辽东。冯胜派出战争狂人蓝玉出战。蓝玉,为战争而生的人,完全学会了姐夫常遇春的长途奔袭本领。此役,蓝玉在大雪中纵声狂笑,军刀入雪,淘汰老弱,挑选精骑,向北国入伍的年轻军士宣扬策马草原的乐趣,讲述“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至上荣誉。年轻军士的士气被彻底点燃,视战争的残酷与茫茫大雪如狩猎般。蓝玉,一骑当先,军士争先恐后追赶,马蹄飞扬的雪片如散花的天女,妩媚了草原。北元军队尚在宴席仓促应战,章果来、不兰奚都被俘虏。

蓝玉开了好头,初步证明了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军事天才,也极大提升的冯胜等人对战争胜利的决心。接着,冯胜实施了第二阶段的战役。三月初一,冯胜率军出松亭关,修筑了内蒙古宁城,过河北宽城、平泉,直入大宁。此时,已完成了朱元璋对纳哈出左翼作战的目标,进入挥师辽东的战役阶段。五月二十一日,为防止漠北蒙古支援,留5万人占据大宁,冯胜率大军直捣辽东金山。六月十九日,冯胜大军疾进缓攻,包围辽东,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派出降将乃刺吾亦力劝纳哈出投降。纳哈出试探逃匿,在茫茫大雪中,无处藏匿。于是军心支援,多次派出纳降使团,观察盟军布防虚实。冯胜早有防备,在使团酒足饭饱后,带使团参观明军如山的军粮、精骑劲弩和火统神机;同时派出轻骑绕到纳哈出后方,拦截其食物供应。纳哈出在长期封锁的状态下,军无斗志,民无余粮,只能选择携24万余军民投降。冯胜以手下最为得力的战将傅友德镇守大宁,将东北一带纳入奴儿干都司进行行政管理

(六)“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致命一击”——蓝玉创造了历史性胜利。

为了拔除北元最后一个据点塞外和林,第五次北伐刚刚结束,休整3个月后,于1387年9月,朱元璋命蓝玉为帅,唐胜宗、郭英为副,对北元政权进行第六次北伐,统兵15万人,剑锋直指蜷缩塞外的北元皇帝。1388年3月,明军从秋季走入春季,驻扎庆州,派出明朝特有天才侦察兵四处乔装打探,终于侦探察到藏匿在贝尔湖北元故帝的消息,蓝玉的军刀嗅到血的味道,无比兴奋。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大明的精骑恢复汉唐血性,策马扬鞭,深入塞北。次月12日,明军如飞一般到达南贝尔湖,依然没有找到元军踪迹,蓝玉以为情报有误,打算回师。王弼(明初的猛将军之一)劝说大军八千里,耗费粮草无数,无功而返,无法向朝廷交待。蓝玉点头,再次侦探,重新挑选先锋主力,兵不炊烟,马不嘶鸣,绕到贝尔湖东北,如飞鹰般突然发动袭击。北元皇帝万万没有料到此刻面对赫赫明军,三十六行走为上,仅率太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仓皇逃窜。蓝玉一面收缴俘虏,一面派出精骑千人穷追不舍。怨家路窄,忽必烈的后代慌不择路,误入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的手里,兄弟百年间的仇恨再次到了结算期。也速迭尔没有丝毫犹豫,将北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勒死,上山祭拜先祖阿里不哥。此役,俘虏北元贵族183人,军民7万7千人,军马4万7千匹、牛羊10万2千余头,并收缴北元宝玺、印章等行政工具,一举荡平北元政权势力。

此后,蒙古分裂为鞑靼蒙古(和林)、瓦剌蒙古(漠西)、兀哈良蒙古(辽东)三部,三部相互征伐中,鞑靼蒙古和瓦剌蒙古相继崛起。

(七)“肃清残余”——王子军团的第一次北伐

1390年正月,朱元璋的儿子们经过战争洗礼,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尤其是燕王朱棣师从蓝玉,善长长途奔袭,迂回作战。到了王子锻炼的时机,朱元璋也想效仿成吉思汗,成立王子军团。于是燕王朱棣率傅友德、赵庸、曹兴等人从燕地出击,晋王朱冈率王弼等山西兵从晋地出兵。此役燕王朱棣为主力进攻,晋王朱冈为侧翼少配合,征伐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等人。

3月初2,燕王军出北京密云,按蓝玉套路,按兵不动,派天才侦探四处打探消息。在侦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驻军蒙古苏赫巴托之达里甘戛之后,借助大雪掩护,秘密前行,快速进军,取其不意攻其不备。30日,如冯胜取辽东般,朱棣将蒙古苏赫巴托之达里甘戛的蒙古军团团围住,困而不攻,并派出使者劝降。乃儿不花回天无力,率部众数万人出降,并将数十万头马牛羊献于明军。晋王不得战争精髓,无功而返。

八)北元残余“望风而逃”——朱元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第八次北伐

1392年,朱元璋悉心培养的太子元标去世,太子党蓝玉等辅政班底走向社稷稳定的对立面。次年,蓝玉案立案,株连斩杀1.5万名元勋宿将。1396年,朱元璋68岁,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里,他还想着为子孙后代留一个太平盛世,他降服周边所有武装势力,尤其希望彻底地消灭北元势力。

只要有北元势力活动的消息,朱元璋就一个字:打。终朱元璋洪武一朝,北元蒙古势力一直向远离朱元璋的地方逃跑,一点也不能让朱元璋知道他们存在的消息。1396年3月,一次不小心的狩猎活动,还是暴露了北元军队的踪迹。为这一天,朱元璋足足等待了6年。马上出兵,不留余地,南京的圣旨由八百里加急快速送到北京。跟随朱元璋的“创业一代”将领都已凋零,“二代”朱棣的军事能力在第七次北代里已经闪耀出现。于是,燕王朱棣挂帅,长驱直入,冒雪前进,悄然翻过彻彻儿山。北元在内蒙地区还是相当谨慎的,远远派出警戒人员,早早鸣警,狩猎的北元军队丢弃一切辎重,翻身上马,马上北逃,只有几十人落为俘虏。朱棣乘胜追击,在兀良哈秃城追上北元将领哈剌兀,又大败北元军队。北元军队分散北逃,溜进大漠。朱棣追了几十里,终因地形复杂,军队分散,回师而返。


南渡唐后人


我来回答一下,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先来看看朱元璋的一份档案。

姓名朱元璋;

别名也就是外号,朱重八;

性别肯定是男的;

民族汉族;

血型,这血型啊,这真儿没有,为什么呢?那个时候好像也不兴验血型也验不了;

学历,没有文凭,秀才举人进士是通通的不是,不过据说后来啊曾经自学过;

职业啊是皇帝,这个职业,太好了;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都是贫农,生卒也就是在世活的这个岁数啊,活了多少年,是从1328年到1398年,整整活了70岁;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当皇帝的好像这颜色也没得选啊;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是农民,母亲陈氏也是个农民,这不好意思啊,史书上好像没有他母亲的名字;他的座右铭是什么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这个主要精力也不是很复杂,

1328年到1344年干什么呢?放牛。

1344年到1347年来做和尚,主要的工作呢,就是出去讨饭啊,好听点就是化斋。

1347年到1352年还是做和尚,主要的工作呢就是撞钟,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1352年到1368年这个时候是造反,造反造得那叫猛啊。

1368年到1398年,造反成功了,主要的工作就是做皇帝了。

这就是朱元璋的一生了,朱元璋一生勤于正事,建树颇多。建立了大量的治国制度,影响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






知行合一2020


先说总论:他不仅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更是推翻了传统政治的桌子,通过一系列组合拳,重建了帝国的制度,改变了中华的航向。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皇朝。

然而坐稳江山之后其也迅速转变为了一个和前代一样控制欲极强的统治阶级。并且进一步通过改变与增设了一系列制度来加强其的专制程度,不同于唐宋的开明专制,专制程度更加严密僵化,影响了此后五百多多年的历史,最终导致明专制,清独裁的政治格局。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虽然在此之前一直存在。但是直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宣布废除丞相。并且规定子孙后代不准设丞相,臣下如有奏义者处以极刑。至此从秦朝开始,沿用了一千五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此外便是锦衣卫,虽然最早朱元璋的本意只是作为宫廷的仪仗队,然而之后却成为加强其专制的工具。成为了恐怖的特务机构。更是在朱棣篡位之后,增设了东厂,二者都是君主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成为明代特有的特务机构。

在军事上,改明初的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其与兵部互相钳制。以使最高统一指挥权集于皇帝之手。

在地方上实行三司制度,即:承宣布政使司,提狱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在省里是平行的,各同中央有关部门发生关系,以防止地方做大。

另外在农民的管理上,其新设了黄册与鱼鳞图册。加强了对农民户口和土地赋税的管理。

此外还有三法司制度和卫所制度。

推行这些制度的根本是朱元璋的专制心理以及他的小农思想。虽然他自己认为他的很多做法都是为了普通农民。比如惩治贪官和制定大明律,大诰等等。然而正是因为其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华的走向。然而说到其小农思想,又不得不说是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国民性格息息相关。不过这便是另一个问题了。





创天传媒远河


确切地说,元朝政权在各地农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朱元璋在消灭农民起义军势力中,迅速崛起,然后赶走了元朝政权,最后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

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没有错,因为他是推翻元朝统治起义军中的一部分;说朱元璋推翻了农民起义军也行,毕竟朱元璋真正的崛起,是在与其他起义军的对战中。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01

从奴隶到将军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苦大仇深,在元朝残酷的压榨下,走投无路,出家做了和尚。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川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推举韩山童为明王,揭开了推翻元朝统治的大幕。

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各地纷纷响应。

至正十二年(1352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响应,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郭子兴攻占濠州,自称元帅,以此为根据地。

朱元璋在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把养女、至交马公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后来,郭子兴在与孙德崖的内斗中,被赵均用绑架,差点被杀死。朱元璋出兵救了郭子兴,但朱元璋看到濠州起义军内部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局面。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到了家乡募兵,少年时期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以及邻村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

朱元璋招募了七百多人,成立了自己的子弟兵。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此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钧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

朱元璋看到这些人半年多没有出过濠州城,毫无进取之心。于是就从子弟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

朱元璋先是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招降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乘夜攻破元军营地,元军统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编入自己的队伍,顺势攻占了滁州。并得到了谋士李善长,在其劝说下,朱元璋像汉高祖刘邦一样,开始了平定天下的事业。

朱元璋占据滁州后,郭子兴由于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的排挤,就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了兵权,把三万人的军队交给了郭子兴。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一举攻克和县,郭子兴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此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和右副元帅地位都在朱元璋之上,但滁州与和州的军队,多是朱元璋招募而来,而且朱元璋有勇有谋,手下又有人才,朱元璋事实上是这只军队的主帅。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六年,借助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采纳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略,秘密发展自己的势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完成了从放牛娃封侯拜将的蜕变。

朱元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02

平定江南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趁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进攻江南元军之际,攻占了集庆,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拥兵十万,但占据的地盘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陈友谅,北面是小明王韩林儿、刘福通。虽然都是反元武装,但张士诚、徐寿辉二人与小明王却相互敌视。

此时,朱元璋接受小明王节制。小明王与刘福通在北面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朱元璋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

刘伯温提出了“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谋略。

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中心,先后击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长江下游的张士诚,东南面的方国珍,南面的陈友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彻底消灭了江南所有的武装势力,包括元军和所有起义军,平定了江南。

03

应天府称帝,挺近中原,把元朝势力赶到了漠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挺近中原。并发布《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此时,元朝精锐势力,由于在江南与起义军决战中被起义军全部消灭,江北的元军势力已经非常薄弱。

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下汴梁,挥师潼关。朱元璋赶到汴梁,坐镇指挥。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攻克通州,元惠宗仓皇北逃。徐达随即攻陷元朝大都(今北京)。

至此,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结束了九十八年的统治,朱元璋取得了长城以内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同时,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元惠宗退居上都,随后又迁到应昌,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之后,明朝先后平定了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原。

但元惠宗一直占据漠南漠北等地区,1370年元惠宗去世,元昭宗继位;1378年,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朝边境。

朱元璋及之后的明成祖朱棣多次北伐,一直把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了漠北边缘,这是后话。

因此,从这个过程来看,朱元璋首先是在推翻元朝的起义军中崛起,随后平定了江南的武装势力,最后彻底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真正消灭元朝军事实力的还是江南所有的起义军,朱元璋只是起义军中最后胜出者。

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起义军的功劳不可忽略,不能全部算在朱元璋身上。

这好比是秦末战争,刘邦在灭亡秦朝的过程中,功不可灭,但不是刘邦一人灭掉了秦朝。


豹眼看历史


一、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统治,重新建立了汉家王朝。所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二、推翻了千百年来的行政体制,废除宰相。

三、推翻“君臣共治”的传统治国理念,实行彻底的专制政体。

四、推翻“用人不疑”的君臣关系,建立“厂卫”特务机构,监督臣民。

五、推翻百姓不得状告官府的潜规则(不是告密),可以直接告御状,官府不得阻拦。

六、推翻魏晋之后已经不再实行的藩王制度,从而导致了“靖难之变”和“宁王叛乱”。

七、推翻了废除了一千多年的残忍的生殉制度,重新用宫女为帝王殉葬,使中华文明倒退。


今晚的康桥2019


老朱原名叫朱重八,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元朝人(大多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都是这样)对汉人大概是有些种族歧视的意思,而且明朝把国民分为四等,最高等的自然是蒙古人,等级最低的是南方的汉人。按着元朝的法律,如果一个蒙古人(高等)杀了一个汉人(低等)那么是不能问罪的,就算是问罪也只会受到相当轻的责罚。所以,很多汉人(包括朱元璋)没钱没势的活着很艰难。

后来有一次南方大旱(具体点就是濠州)(重八兄老家)(今天安徽省凤阳县),本来南方的民心就不稳定,当时朝廷的赈灾款还被贪的一点不剩了。朱元璋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加入了红巾军(他的家人已经都死的差不多了)。

再来,我们来看看重八兄给自己起的名字,璋本来是指破碎成两半的玉,前面有个元字。。。杀气够重的。。。其实还有张士诚,这个家伙的年号居然是天完。。。当然不是自己想要完蛋。。。元朝,也就是大元。我们像个办法把它们盖上。。。嗯嗯。。。

所以,朱元璋恨元朝,而且他和很多汉人一样是不得不反。


直到遇见以后


当初朱元璋为了打败和推翻元朝,曾经提出过一句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意思就是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人是胡虏,他们根本就不拿咱汉人当人看,我们要将他们赶出去,恢复我们的中华大地!

而最终,朱元璋也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元朝在大势将去的时候,眼看自己已经不可能打败朱元璋了,也算是自己主动的退走了,明朝开始正式的建立,朱元璋成为了明太祖。

后来,大明经过了十六位皇帝,最终江山又被由北而来的满族给夺了去,成立了大清朝,真可谓是循环更替,屡试不爽呀。


时光是1045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寻道书生


说起朱元璋推翻了,那就是元代皇帝,元明宗之子。 元朝的末代皇帝,明兵攻入都城,妥欢贴睦尔逃到漠北。明太祖朱元璋说他知顺天命,自动退避到大漠,特加号为顺帝。

朱元璋推翻了,王公官吏贪婪无度。但他也残暴只是针对朝廷官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