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雲南巖茶之鄉”一一邦東古茶山

邦東古茶山隸屬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的大雪山東麓,大雪山最高海拔3249.6米,為臨滄最高的山峰。邦東古茶山主要處於大雪山腰部,海拔1000一2200米。地處瀾滄江中游,與普洱市的景谷、鎮沅縣隔江相望,有“頭頂大雪山,腳踩瀾滄江”的地理區位。

“雲南巖茶之鄉”一一邦東古茶山


  邦東鄉距臨滄市區60餘公里,包括昔歸古茶山和大雪山部分。因昔歸茶知名度更高,茶質、茶氣不同,已另立門戶,所以邦東古茶山不包括昔歸古茶山和大雪山古茶山;因大雪山面積太大,涉及古茶山太多,為避免混淆,大雪山古茶山主要以野生茶資源為主。

  邦東地處瀾滄江西岸,行走在山腰的縣鄉公路上,可領略邦東的景色。冬季低頭看腳下的雲海,瀾滄江上茫茫雲海,蔚為壯觀,“邦東雲海”已成當地一景。冬春之季,仰望山頂白雪皚皚,大雪山總面積160平方千米,主峰最高海拔3429米,是瀾滄江下游最後一座低緯度雪山。

  山腰林海茫茫,四時山花盛開,山間瀑布、溪流終年清澈不竭,常年雲霧纏繞,時聚時散,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高山雲霧出好茶”是這裡的寫照。

“雲南巖茶之鄉”一一邦東古茶山


  邦東古茶樹齡多在100一250年間,樹幹徑圍在80-120釐米的較為常見,邦東大葉茶為雲南省級茶樹良種。邦東茶又叫黑大葉茶(由省茶科所1986年在邦東鄉曼崗村命名),條索緊結重實、柳條狀,黑而油潤,而不是黑而枯,具有芽細、條烏、莖杆暗紫的特點。

  邦東古茶山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有厚重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物種資源。邦東古茶山土壤以黃沙壤為主,伴生大量“臨滄花崗岩”,大小不一的獨立岩石,形成了“亂石成陣,萬茶成林”的地理風貌。邦東古茶園砂石地質較多,土壤富含礦物質和腐殖質,土質疏鬆,土層深厚。

“雲南巖茶之鄉”一一邦東古茶山


  陸羽的《茶經》中,就有“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的描述。生長於石縫裡,亂石堆中的茶樹,吸水性強,排澇性好,礦物質成分豐富,有利於茶樹長得根深蒂固,歷來被中國茶界所推崇。

  邦東古茶山的巖茶被命名為“石介茶”。石介茶就是茶多生長於兩石之間,即石縫之間長出來的茶葉,茶樹生長旺盛,茶與石共生,故取名“石介茶”。在中國巖茶中最出名的為武夷巖茶,貴州省很多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山地大量種植茶葉,“貴州巖茶”近年在茶界開始聲名鵲起。

  而云南巖茶主要分佈於瀾滄江兩岸,以西岸臨翔的大雪山邦東巖茶,東岸景東無量山的金鼎山岩茶和鳳冠山岩茶等代表。但云南巖茶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尚未得到挖掘。

  邦東古茶有“三奇”,一奇是根深葉茂的古茶樹與岩石混生共存;二奇是海撥落差大,奇山險峻,雲遮霧罩;三奇是茶有野花芬芳味、爽口甜美、滋味醇厚,獨具“巖韻花香”的地域風韻。邦東茶獨具“巖韻花香”的特點,湯色青黃透亮、香氣高揚、花果香明顯,茶湯口感飽滿,回甘生津持久,爽口甜美。

“雲南巖茶之鄉”一一邦東古茶山


2014年·邦東古樹·春茶(生茶)

1、幹茶外形:條索緊結、厚實,色澤烏黑油潤。

·想不到緊壓茶存放幾年之後會更香!

2、香氣:杯底香明顯、持久,比新茶階段更加濃郁、純正。

“雲南巖茶之鄉”一一邦東古茶山


3、湯色:金黃透亮。

·這款茶每次品飲都有如同嚼過橄欖之後的感覺!

4、滋味:入口甜,有邦東茶特有的鮮爽,滋味醇厚但細膩,新茶階段的苦澀感已基本化盡,第5泡之後略帶一絲苦感,入口即化生津快,回甘強烈。

5、韻感和茶氣:喉韻極佳,數泡之後喉部清涼感立顯,然後綿綿不絕。

6、葉底:梗長芽頭小,持嫩度高,邦東茶特徵明顯,葉底柔韌,芽多,一致性好,典型春茶特點。

7、綜合:存放數年轉化驚豔,香氣更好,苦澀感不再,茶湯細膩,喉韻上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