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3Q】腾讯竟差点被他搞垮?

赌上命运的世纪网络气运之争


当周鸿祎得知马化腾开始推动 QQ 医生的时候,心中的恐惧难以形容。他当时甚至认为,凭借腾讯 QQ 在客户端的统治地位,只要采取捆绑政策,只要「一个春节」就可能把 360 安全卫士干翻。

周鸿祎之所以这么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无论腾讯也好,360 也罢,当时的整个中国软件行业唯一的生存大法就是无限捆绑式的推广。腾讯有了 QQ 这个绝对制高点,就可以利用 QQ 推广甚至捆绑式的方式强推各种软件;360 也是如此,有了 360 安全卫士,就自然能带动浏览器、安全网址以及后续的各种软件和服务。


两次示好、两次恳求,周鸿祎的确把身段已经放到极低,但是,腾讯还是把周鸿祎逼到了墙角上。然而,这个中国个性最强硬,报复心也最强的创业者,岂是被人任意揉搓之辈。


5 天,仅仅用了 5 天的时间,从 9 月 22 日到 9 月 27 日,360 就开始了强势的反击。

这种反击的力度和锐度,都堪称绝佳。但历史的记录,在这里又分叉了:


首先,在技术层面,360 抓住「隐私」这个用户最敏感的话题,抓住了 QQ 医生的痛脚。腾讯方面的记载是,360 方面发表的言论称,「QQ 在运行几分钟后,就会访问用户硬盘的数千个文件,其中有大量和聊天服务无关的文件,包括用户的图片、文档、网银数据等」。


然而,《颠覆者》里面却很明确地以周鸿祎之口说,360 发现了 QQ 对用户的电脑有扫描硬盘的行为,其目的是用户画像,而且「作为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腾讯不会通过获取用户隐私的方式非法牟利」,但是「QQ 扫描硬盘的行为的确是没有公之于众的」。


这段记载说明,360 对 QQ 扫描用户硬盘的做法不仅有掌握,而且对其目的(用户画像)和危害性(不会非法牟利)是有判断的。但是,这并不妨碍 360 当时把这个问题极度放大,成为攻击腾讯的利器。


为了大肆渲染腾讯 QQ 对用户隐私的威胁,360 的回击最绝的是,它不但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用户隐私大过天》的专题,而且还开发出了一个叫做「360 隐私保护器」的软件,这个软件不但提示用户「某些软件」有「窥私」之嫌,而且将其与「无数网民深受广告骚扰、欺诈威胁」关联起来。而至于这个保护器的主要功能,也并无其他,主要就是反复提醒用户「你有若干个文件被 QQ 查看过,其中若干个可能涉及您的隐私……」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舆论战场上,周鸿祎也是呈压倒优势的。他利用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苦腾讯久矣」的普遍不满情绪,利用当时刚刚勃兴的新媒体阵地——新浪微博,利用主帅亲自上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吸引眼球能力,让 360 占尽了舆论的主动,并且得到业界、用户的双重支持。


他把 360 的反击定义为一个受压制的典型创新企业和行业垄断巨头的纷争,把 360 的「换机」表达为替其它互联网企业「找生路」,把普通用户恐惧的隐私丢失、电脑失控、保守骚扰归结于腾讯在技术上、策略上的不正当竞争……可以说,这些设定完全符合当时的公众心态,也进一步强化了腾讯本身就存在的「模仿者」「创新扼杀者」「全民公敌」的认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舆论进攻战。


当然,这其中也不免有乌龙之处,比如有来自 360 的弹窗甚至开始「揭发」马化腾享受深圳经济适用房补贴的问题(实为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这充分说明了 360 急于把腾讯打垮搞臭的心理。


反观腾讯方面,马化腾既没有似乎也不擅长亲身上阵和周鸿祎进行口水战和肉搏,腾讯也没有其它适合的高管担当这样的职责。并且,当时腾讯的公关团队从总体上来说,也没有个性极强、能力极强的人在其中担任主脑,因此腾讯的舆论反击显得非常无力。


当时,腾讯主要是通过软件弹窗的方式进行被动回应的,这些回应大都是纯技术性的辩解,如声称 QQ 扫描硬盘的动作是被误解的,其做法类似于机场的安检门扫描,只是为了保障安全,绝对没有窥探隐私、泄露隐私等等。


当然,腾讯也绝对不甘于在舆论上如此被动,既然打口水战显然占不到上风,那么就合纵连横,多管齐下吧。


于是,10 月 14 日,腾讯向法院正式宣布起诉 360 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


而 360 随即回应三点,表示将提起反诉。在回应中,360 称「各界对腾讯提出的质疑,腾讯一直回避窥探用户隐私,这时候起诉 360,除了打击报复外,不排除是为了转移视线,回避外界质疑」。


除了一直延绵到数年之后的诉讼战之外,腾讯联合了国内其它和 360 曾经有过龃龉的公司,刊登了《反对 360 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声明由腾讯、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等公司联合发布。要求主管机构对 360 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对 360 恶意对用户进行恫吓、欺骗的行为进行彻底调查。


这份报告里列举了 360 的一些「恶行」,如:

*2010 年 3 月,360 将百度工具栏定义为恶评插件。此后不久,360 又在进行系统扫描时,将百度工具栏定义为「系统安全漏洞」,并不遗余力地提醒用户卸载,对百度工具栏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010 年 5 月,360 安全卫士以「金山网盾破坏 360 木马防火墙运行」等莫须有的罪名,强行提示用户全面卸载金山网盾。此后不久,360 杀毒也开始提示用户卸载金山网盾。*

*2010 年 5 月,360 安全卫士以「不安全」为名,恐吓用户,拦截傲游及其他浏览器的正常的默认设置,并从各种渠道强制安装 360 浏览器,再以安全名义接管默认设置和强迫用户使用;*

*2010 年 5 月 25 日,可牛免费杀毒第一个版本刚诞生 5 分钟,就遭到 360 安全卫士的恶意拦截。可牛通过技术分析,发现 360 早在 5 月 24 日(发布前一天)就已经制作好了拦截数据库。*


之所以这些厂商能够联合起来配合腾讯,是因为 360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树敌不断。


如周鸿祎和雷军之间存在的种种微妙竞争心理,使得 360 对金山安全部门一直多有打击。而雷军支持 360 安全软件的第一任产品经理傅盛出来开办可牛免费杀毒(后可牛与金山安全业务合并,傅盛出任 CEO),可牛自然成了倒周的急先锋,而傅盛更是周鸿祎一度最为敌视的前下属。


说来说去,也是因为 360 的崛起之路中的血腥太多,所以即使在腾讯自身的舆论形象也十分不佳的情况下,仍有一批主流厂商愿意背书腾讯,给 360 以舆论打击。


不过,无论是腾讯,还是 360,当时都已经意识到,此事必难善了,下一个阶段更强烈的竞争即将开始。


3Q 大战第三阶段,也就是高潮冲突阶段的前奏是双方紧锣密鼓的技术开发。

从 360 的角度来说,「隐私保护器」虽然指出了腾讯 QQ 扫描硬盘的行为,并将之污名化为对用户隐私的窥探,但是主要起到的是提醒、吓阻用户的作用,它更多是一个舆论工具,而非实质上的功能性产品,也没法影响 QQ 软件管家和 QQ 软件的正常运行。


周鸿祎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干掉 QQ 的工具,用周鸿祎自己的话说,要搞一个原子弹出来。


于是,从 10 月 4 日开始,在「开了两瓶茅台」之后,360 的团队开始在北京怀柔进行为期 3 周的封闭式开发。而这个地方,也就是周鸿祎当初打电话给马化腾,请求对方停止强制推广 QQ 医生并且遭到婉拒的地方,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


这一次,周鸿祎把目标放在了腾讯的主产品 QQ 上。


按周鸿祎的说法,当时给他灵感的是一款叫 QQ 珊瑚虫版的软件,这个软件是一款外挂软件,以屏蔽 QQ 广告、显示用户真实 IP 地址、增强用户个性化定制功能为主。


在那个 LBS 还没有大行其道,用户隐私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到位的时代,作为交友工具的 QQ,其用户很大的一个需求就是知道自己聊天对象的真实情况,因此能够显示真实 IP 地址成为了珊瑚虫的重大亮点。

当然,十分不幸的是,珊瑚虫的作者陈寿福,也因此在 2006 年被腾讯告上法庭。2008 年,陈寿福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120 万元。腾讯用铁腕政策警告了一切试图改变或者改造 QQ 的个人和机构。这件事在当时引起的是业界对腾讯的普遍不满和警惕。


珊瑚虫外挂给周鸿祎的提示在于,360 的反击可以在 QQ 本身之上做文章,而最好的名义就是维护用户体验。


客观说来,当时的 QQ 的确也有许多令人诟病之处。比如腾讯 QQ 的运行中会产生一些系统垃圾,造成用户电脑变慢,但用户并不知道如何清理;腾讯 QQ 另一个饱受诟病的地方就是广告弹出不能去除,如果去除必须付费成为会员;另外,当时的 QQ 体系越来越大,QQ 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使之从一款原本轻巧的即时通讯软件,变成了拥有数十个模块的庞然大物,它吞吃掉了庞大的系统资源,让用户的电脑运行变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标榜自己是产品经理的周鸿祎相比于马化腾,在用户体验上的确更为敏感。于光东回忆说,当 360 安全卫士开始成为市场主流后,有非常多的商家要求在安全卫士上打广告,而周鸿祎对此非常犹豫,他认为在安全软件上做广告,就等于一个看门的保镖去给业主发广告小卡片,无论是心理感受层面还是用户体验层面,都不好。


于光东说服周鸿祎接受先做一个广告试试,转手就找到了一个价值 4000 万/年的客户,只要求在 360 安全卫士上占一个很小的 Banner 位。但是,就当这个广告上线一天后,周鸿祎收到了一些用户的反馈和反弹,虽然并不激烈,但本来就犹豫的他,立刻决定拿下这个广告。


负责商业化的于光东「气得半死」,同时还不得不去安抚客户和退还费用。

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周鸿祎对于用户体验是十分在意,也是十分精通的。即使和腾讯之间没有战争,从他的角度看 QQ 的用户体验也是不合格的;而当双方进入战时状态,这些 QQ 存在的问题就成了他重点进攻的薄弱环节。


简单说来,扣扣保镖就是一款针对腾讯 QQ 进行各种限制的软件,除了「保护 QQ 用户隐私」的招徕外,还能屏蔽 QQ 秀、QQ 软件广告、QQ 迷你首页弹窗及 QQ 新闻弹出,简单说,这款软件把腾讯的一切商业收入渠道全部屏蔽,只留给用户一个「裸奔」的 QQ,这固然会优化用户的体验,但这些已经触及到 QQ 收入的核心。


而这一切还被 360 加以了各种美化,如「QQ 加速,禁用不需要的插件,大幅提高 QQ 运行速度」、「过滤 QQ 软件广告,让聊天更清爽」、「清理 QQ 垃圾(含 QQ 影音、QQ 音乐等 QQ 周边软件),清除冗余和临时文件」。


而在表面上,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保护 QQ 安全」、「改善用户使用 QQ 的体验」的大旗之下,而且,360 还刻意强调说:360 扣扣保镖默认不修改 QQ 任何设置,所有功能都必须由用户主动选择触发,并可随时启用和恢复。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美好?但是,从基本的逻辑上来说,360 有什么必要或者说有什么动力去「维护」「提升」自己主要竞争对手的核心软件的用户体验呢?这完全是一个无法自洽的说法。


原子弹打造成功后,具体什么时候使用成为了关键性话题。后来,这一天被选在 10 月 29 日,这一天是马化腾的生日。于是,业界普遍的说法是,周鸿祎想给马化腾一份难以忘怀的 39 岁的生日礼物。


事实当然复杂的多得多。具体到当时的环境,10 月 27 日是腾讯联合五家主流厂商发布谴责 360 声明的日子,10 月 28 日是周鸿祎、齐向东等在香港参加董事会,得知 360 上市得到正式批准的日子。每一个外部信息都在刺激 360 和周鸿祎的神经。最终,这根神经绷断的日子是 10 月 29 日。


之所以在发布前犹豫再三,是 360 也很清楚,扣扣保镖的所谓保护用户体验的说法只能瞒过一些小白级用户,但从根本模式上是对另一家公司核心产品的入侵和劫持,这种做法一旦公布必然会随着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洞察而大白天下,届时 360 本身也将陷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艰难境地。从这个角度来说,周鸿祎后来说扣扣保镖的发布:「也是迫于无奈,它将要产生的后果当然让我紧张」,并不是违心之言。


10 月 29 日,360 扣扣保镖正式发布,在最初发布的 72 小时内,装机量就突破 1000 万,随后上涨到 2000 万。令腾讯郁闷之极的是,用户在安装这款软件时,软件会自动把 QQ 面板上的「安全」按钮链到「扣扣保镖」。


当日,腾讯发布声明,声称扣扣保镖是非法外挂;30 日和 31 日,腾讯向深圳警方报案,并同时向工信部投诉。

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是,周鸿祎和马化腾在这场博弈中都说过一些「悲情」至极的话,听起来像是在夸大对手的威力,又像是源自内心的恐惧。比如周鸿祎很早就说过,QQ 捆绑安全软件可能让 360 在一个春节假期期间完蛋;马化腾也说过,如果再坚持一周,QQ 客户可能都流失殆尽了。


另一个周鸿祎反复讲述的细节是,在扣扣保镖发布后的几天内,他有一天将要上班时,收到了齐向东打来的电话,说公司里来了 30 多个外地警察,让周鸿祎「能飞哪里飞哪里」,于是周鸿祎跑到了香港。


周鸿祎的确是去了香港,30 多个警察也不是编造。但究竟是哪里的警察,是不是腾讯公司报案所致,却没有真相。只能说,当时双方的斗争已经上升到了司法层面,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司法层面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恰好是不明显的。


这其实和当时国内计算机相关立法的发展环境有关,对于 360 和腾讯之间微妙复杂的技术暗战,当时的法律的确是很难界定其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甚至是否违法也很难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公安部门的确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


现在,我们来看看扣扣保镖这个超级核弹发布后的效果。按照马化腾算的帐,扣扣保镖 3 天「感染」(即安装)了 2000 多万个 QQ 用户,同时诱导用户生成图片传播,假设每个 QQ 有 40 个好友,那 2000 万用户就可以扩散到 8 亿。

随后,无论是腾讯,还是当时一些安全公司(包括 360 的竞品公司),都公开分析了「扣扣保镖」的实质,指出其有「四大后门」,即:

*屏蔽 QQ 升级能力*

360 扣扣保镖可以随时阻止 QQ 软件的升级功能,让用户无法使用最新版本 QQ 软件。

*劫持 QQ 所有链接*

点击 QQ 软件上的任何链接,比如聊天时中的新闻、QQ 空间、QQ 校友等链接,统统都会在 360 自己的浏览器上打开。

*禁止 QQ 正常功能*

扣扣保镖还可以下发禁止 QQ 运行进程的列表,让用户无法听 QQ 音乐,玩 QQ 游戏,甚至不能打开 QQ 空间。

*「备份」用户资料*


360 扣扣保镖会提醒用户的电脑不安全,在用户选择后,把 QQ 所有的关系链都备份到 360 平台,而这些关系链可以说是用户使用 QQ 的核心价值。

我们可以看一段当时瑞星公司对扣扣保镖(1.0.0.1004 版本)主要功能实现模块 QGuard.dll 的分析:


*该软件除了拥有其宣称的 11 大类可见功能之外,至少还存在 4 个隐藏功能,这些功能仅针对 QQ,且都具有用户不可见、不可控制等特性。这些隐藏功能随时处于活动状态,并且可由 360 公司远程开启。*

*扣扣保镖除了界面上的可见功能以外,还存在屏蔽 QQ 软件升级、劫持腾讯浏览器、屏蔽 QQ 启动的特定进程列表、备份并恢复 QQ 软件等 4 个隐藏的功能,它们均由 Config.ini 文件进行开关控制。经分析,该控制文件在扣扣保镖安装包中并没有提供,安装后也不会自动生成,只可能由 360 「云服务器」直接进行远程投递(或用户可以手动生成激活隐藏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对于这些隐藏功能均无法控制......

*用户使用扣扣保镖(1.0.0.1004 版本)时,它会把自己的主要功能模块 QGuard.dll 通过全局钩子方式注入腾讯 QQ 进程,并拦截 QQ 进程的系统调用 ShellExecuteExW 和 CreateProcessInternalW 等,时刻关注 Config.ini 文件(隐藏功能激活 文件),一旦发现该文件存在,将根据文件内容进行相关隐藏功能的激活动作。*


据《腾讯传》记载,当马化腾得知如果用户在扣扣保镖提示下选择修复系统后,系统将进行重装,QQ 安全中心将被 360 安全卫士取代,QQ 的用户列表将被 360 备份时,「脸色惨白地呆坐桌前,喃喃自语:『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做这种事』」


坦率说来,360 扣扣保镖的推出,既有其舆论上占领制高点,技术上抢夺控制权,心态上把握用户痛点和需求的高明之处,但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它的分寸感把握得不够好,伤害到了 QQ 的很多正常功能,如 QQ 秀、如游戏和音乐。扣扣保镖在保护用户隐私和「加速 QQ 运行」方面所取得的一些价值,很大程度上也被这些过激的做法所抵消了,否则扣扣保镖完全可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无论 QQ 的用户体验做的如何,无论 QQ 是否存在 360 所说的一些弊病,作为一款非开源的商业软件,这些问题应该由 QQ 来自行解决,或者由业界来敦促 QQ 解决。360 于理于法,都不能越庖代俎,通过侵入 QQ 正常运行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即使这是 360 为了抗击腾讯对安全领域的「入侵」所采取的反制措置,这种做法也逾越了一般行业规则和法律的底限。360 在此后的诉讼中连战皆北,不能说与之无关。


但是,这都是后话了。对于 11 月初的马化腾来说,扣扣保镖的确是从底层上扼住了腾讯的咽喉,即使当时有金山等安全机构的技术人员驰援,腾讯也没有拿出一个单纯依靠技术就可以反制扣扣保镖的方案,这充分说明了 360 对于底层技术的掌握和周鸿祎的天才。


也正是如此,在 11 月 3 日这天,腾讯不得不做出历史上著名的「二选一」决定,即在所有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营 QQ 软件。这种「泥娃娃抱着瓷娃娃跳水」式的抉择,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了腾讯的无奈。


在做出这个决定后,腾讯发表了著名的「艰难的决定」声明,告知用户这一选择。腾讯在声明中指出,这种做法出于无奈,原因是「在 360 软件运行环境下,我们无法保障您的 QQ 账户安全」,「每个用户的自家门口都有不请自来的保镖,每次都要被保镖强制搜身才能进入自己家门」,最后因此「我们决定不能让您的电脑桌面成为『战场』,而把选择软件的权利交给您。」


在声明的最后,腾讯极为煽情地写了这样一段话:

*12 年来,QQ 有幸能陪伴着您成长;未来日子,我们期待着与您继续同行。*

在腾讯弹出这份声明后的 1 小时,360 以弹窗的方式反击,并宣布推出 WEB QQ 客户端,这个客户端是由 360 开发的,其目的是保证客户在安装有 360 安全卫士的电脑上能够用 web 端的方式临时使用 QQ。


这一次,腾讯很快做出反制,web.qq.com 很快停止服务。当晚 21 点 10 分,也就是腾讯在当晚 18 点 19 分发布声明后的 3 小时零 1 分钟,360 下线扣扣保镖(正式宣布下线是次日早晨,即 11 月 4 日)。这款软件于 10 月 27 日发布,到腾讯祭出 2 选 1 大招后 3 小时下线,大约存在了 7 天左右。


于光东说,这七天是我们所能坚持的极限,再超过这个期限,360 的生存都会收到威胁。究竟是什么威胁,他表示现在还无法明说。


事实上,当腾讯选择 2 选 1 时,就注定 360 必须结束这场战斗。对于当时的每个中国网民来说,即时通讯毕竟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这就好比让一个普通人选择停用家里的电话还是撤走门外的保镖,只要不是在非常不安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保持日常通讯的正常,而对保镖的撤走怀有遗憾。


根据腾讯的统计,当时腾讯 QQ 和 360 安全卫士的重合用户大概有 60%,二选一意味着其中大部分人会卸载 360,这将最高造成近亿用户的流失,对于这个结果,360 是无法承载的,双方的最终实力决定了战局的走向。


据说,中国 VC 界非常有威望的投资人、同时也是 360 股东的王功权,曾在二选一期间,在香港一间酒店里和马化腾有一次谈话,试图加以斡旋。马化腾则表示,QQ 是腾讯最核心的价值,也是收入的核心,这件事情涉及腾讯的根本,无法接受任何妥协。

另外,此前曾于 10 月 27 日与腾讯发布声讨 360 联合声明的金山、搜狗、傲游、可牛和百度等五家公司也在 11 月 5 日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也将加入不兼容 360 软件的行列,这无疑是对 360 更深的一次打击。


其实,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讲,腾讯也确实没有妥协的余地了。

随着扣扣保镖的下线,这场大战就前台层面,已经基本告终了。

11 月 6 日,马化腾接受媒体专访,再次提出「除了对抗和下网,我们别无选择」的说法,但没有得到舆论的普通同情。

11 月 15 日,周鸿祎发表「与其苟且活着,不如奋起抗争」的博客文章,再度强调垄断势力利用自己的地位欺负创业公司,甚至不惜胁迫消费者的观点。虽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作为支持,但还是得到了舆论的喝彩。


11 月 20 日,工信部姗姗来迟,发表了《关于批评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通报》,责令两家公司在 5 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道歉,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确保软件的兼容和正常使用。这一通报虽然来得较晚,但重点在于要求双方实现兼容和放弃对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3Q 大战已经不具备在短期内再燃战火的可能,各打五十大板式的结尾虽然有些虎头蛇尾,但却保证了用户的利益,也宣告了政府的态度。


当然,此后双方的法律诉讼一直延续到 2014 年,最高法在 2014 年 2 月 24 日作出最终裁决,认定了奇虎 360 公司的多项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扣扣保镖破坏了 QQ 软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360 存在捏造、散布 QQ 软件泄露用户隐私等虚伪事实,对腾讯进行商业诋毁;

3. 扣扣保镖通过篡改 QQ 界面进而取代其部分功能,进而推销自己的产品;

法庭最终判定奇虎 360 公司连续 15 日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赔偿 500 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终审判决的五人合议庭的庭长是时任最高法院副院长的奚晓明。2015 年 9 月 29 日,监察部网站显示,奚晓明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在《颠覆者》中,周鸿祎特意把奚晓明违纪被开除党籍的事实,当做 2014 年最高法终审判决章节中的一个附注列入著作中,这种做法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但很符合周鸿祎的性格。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分析者都认为,这场战争的输家是腾讯。


因为在整个战斗的过程之中,虽然在前台上互有攻守,但整体舆论氛围、特别是用户的同情心方面,腾讯都大大失分。当时新浪进行的调查显示,如果让用户自由选择,会有多一倍的受调查者选择保留 360 安全卫士而放弃 QQ。但是显然,这是一个无法在真实现实中做出的选择。


从个人的形象、赢得网民的同情和支持和舆论节奏的掌控来讲,周鸿祎都全面压制了马化腾,这是不争的事实。奇虎 360 也得以用一个中等规模互联网公司的规模,成功迟滞了腾讯进入安全市场,在战术层面上可谓取得完美的胜利。

但是,对于 360 来说,3Q 大战最大的价值,是在于其巧妙了利用了 3Q 大战,为其上市后的走高,进行了巧妙的铺垫。

在 2010 年 11 月那关键的几天里,360 上市原定的主承销商选择了撤退,其它方面也备受压力。


同时,360 还要和网秦竞争上市,那是另一个充满争议的安全公司。

同样在 2011 年 3 月,网秦向上市发起冲击,就在此时,一场重大危机悄然而至。

这一年央视的 315 晚会上,一些手机软件行业存在的欺诈行为被曝光,网秦和飞流赫然在列,原因是怀疑「网秦通过其入股的飞流公司传播病毒,再通过付费查杀获益,是一款流氓软件。」


视频里,调查记者从深圳小街上买来水货手机,交给刷机商后,被默认安装飞流软件。飞流运行后,自动卸载其他杀毒软件,并静默安装四个程序,导致手机无法使用,只有付费使用网秦杀毒,才能恢复正常。据该记者调查判断,网秦和飞流有密切合作关系。

央视节目播出后一小时,网秦短暂关闭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之前几个月,创始人林宇和史文勇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现在他们不得不重新考量。


史文勇告诉沸腾新十年:「360 原来预期的上市时间是 3 月 30 日,我们预期的时间是 3 月 31 日,这中间有个重大问题。他们说自己是中国最大(网络)安全公司,我们说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移动安全服务公司,他们没有披露移动端用户有多少,我们是披露的,因为我们只有移动端,没有 PC 端。一起路演,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林宇和史文勇一致认为,给网秦上市做局的,正是竞争对手 360,他们都告诉沸腾新十年,周鸿祎已经承认了这件事。具体怎么承认的,没说。


我们可以看看宏观数据,2010 年网秦用户数量近 4300 万,根据某亲网秦的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网秦已占据了国内(移动安全)64.8%的市场,排名第一。那一年,安全领域的大佬们也都看出来了,手机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卡巴斯基、瑞星、金山纷纷入局。周鸿祎大笔一挥,收购了手机安全市场排名第二的信安易,紧接着携 360 安全卫士,汹涌而来。


但林宇和史文勇并不畏惧:「我们这一路都是走钢丝过来的,我们已经知足了。未来 1 年网秦就可能选择上市,如果我们的运气足够好,我们可以做全球最大的手机安全服务商。」

315 晚会的曝光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舆论哗然,口碑逆转,承销商退出。在这个关键时刻,到底还要不要上市,成为悬念。关键时刻,林宇作出决定,继续上市。


那天晚上,网秦中国、美国两方团队彻夜不眠,一方面与媒体沟通,发布官方声明;另一方面筹备上市事宜。由于此前的投行都拒绝了网秦,他们只好另寻他处,最终找到一家投行 Piper Jaffray 同意帮助网秦上市。

次日早晨,林宇发了一条微博,「伟大公司之路,充满艰难困苦,甚至是诽谤侮辱。我们在路上,用坚定的脚步,让我们的对手恐惧。」


2011 年 5 月 5 日,网秦在纽交所上市成功,融资 8912 万美元,交易代码「NQ」,开盘价 11.5 美元。上市后只过了两分钟,网秦就跌破发行价,当天跌至 9.78 美元,下跌 14.52%。

相比之下,由于周鸿祎在 3Q 大战中最终挺住,2011 年 3 月 30 日,360 在纽交所顺利上市,首日涨幅达 134.48%,市盈率达到戏剧性的 360 倍,在当时成为市值第三的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 360 通过极为激烈的方式保住了自己在 pc 客户端市场上的生存权,但是这一结果随着历史的延伸,重要性在不断地降低。从 2010 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开始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PC 客户端的价值不断下降,而且 PC 客户端的模式并不能简单复用于移动互联网之上。


可以说,3Q 大战是整个 PC 互联网时代中国公司在客户端市场上恶性竞争所积累的戾气的总爆发、总清算,但由于历史大转折的出现,这场战役的具体胜败对未来的影响是无限趋近于零的。

真正有所收益的恐怕是腾讯。


在 2010 年被称为「狗日的」腾讯,并见证了网民和业界对于腾讯长期积累的怨气的总爆发的骇人规模后,马化腾开始深度反思腾讯的所作所为,吴晓波写到:「它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马化腾的性格,他开始重新思考腾讯的平台策略和公共属性。」

2009 年腾讯的市值达到 2500 亿港币,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2010 年 3 月,QQ 同时在线人数达到历史性的 1 亿人。然而这一连串的成功不但没有宣布腾讯「极盛之世」的开启,反而在 2010 年 10 月将之推向炼狱,使之备受煎熬和考验,但值得著史者反思的是,如果没有 2010 年底的这场重挫,腾讯恐怕还要继续在自我封闭、模仿跟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腾讯很有可能无法赢得属于自己的下一个十年。


从 2010 年底开始,腾讯开始进行密集的反思,马化腾在发给员工的公开信里写到: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时,这才是真正的灾难……如果没有 360 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感悟。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我们的磨砺。」*


在 9 个月前的 4 月 22 日,腾讯在深圳召开的战略管理大会上,马化腾对未来的提法还是,围绕一站式在线生活,迅猛拓展业务范围,加大在搜索、安全、移动互联网以及微博上的投入,以期在乱局中取得更多的份额。

当腾讯开始自上而下进行反思时,其效率是非常惊人的。在 2010 年的 12 月 5 日,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化腾发表的关于互联网未来的八条论纲中,提出了客户端已经不再重要,产业上游的价值将重新崛起的论断。


这次的新论断,等于基本宣告了此前的「迅猛拓展业务范围,加大在搜索、安全、移动互联网以及微博上的投入,以期在乱局中取得更多的份额」的战略被放弃,此后,腾讯果然放弃了迟迟不能打开局面的安全、搜索、微博等「乱局」,开始重新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力,从而有了微信的诞生和腾讯在下一个十年里资本的开放和产业生态链的开放,它成就了腾讯下一个十年的格局。

其中,第一个受益于腾讯开放策略的,是社交游戏。


2010 年 3Q 大战前后,腾讯就开始主动与各公司接洽,当时 QQ 活跃用户约 4.5 亿,QQ 空间活跃用户约 2.3 亿。

在 3Q 大战收尾后,腾讯用更大的姿态开放了社交资源,在巨大的诱惑下所有社交游戏公司都开始全力攻占腾讯市场。很快,博雅的《开心宝贝》,恺英的《摩天大楼》和昆仑在线的《功夫英雄》等游戏在朋友社区的前身 QQ 校友上线。9 月腾讯正式上线开放平台 opensns.qq.com,重点推 QQ 空间和朋友社区。


而除了买五分钟的版权,接下来两年里腾讯陆续投资了热酷、智明星通、胡莱、恺英、乐元素,唯一没投的是博雅,一说是因为博雅是周鸿祎投的天使。

背靠腾讯的流量,社交游戏公司迅速成长起来。


恺英在《摩天大楼》后,在腾讯平台上连续推出《恐龙时代》、《热血海盗王》、《捕鱼大亨》几个游戏,腾讯平台排名前五的游戏中恺英一度占了三个。经过腾讯平台的加速,以热酷和恺英为代表的公司甚至有了上市的计划。


2010 年打完遭遇战,Zynga 想以 1.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热酷被他拒绝。当时的 Zynga 正奉行全球扩张战略,一年内收购了 8 家公司,第二年它拿到软银的钱后,再次向热酷投来橄榄枝,价格翻一倍,不过是一半股票一半现金。刘勇思前想后,实际价格好像也没变。同年,Playdom 这家公司也想拉着热酷一起被收购,被婉拒,不久后这家公司被迪士尼收购。


这里略讲腾讯开发对社交游戏的发展只是腾讯开放平台策略的一个缩影,此后,腾讯在生态体系上的路越走越宽,从电商领域的京东、搜索领域的搜狗、出行领域的滴滴、千团大战中的点评等,都在关键时刻或得到腾讯直接的支持,或是巨大的资源助攻,这让腾讯的业缘关系迅速改善,「狗日的」不再有人提起,腾讯成了比阿里更爱扶助初创公司的好大哥,腾讯的生态也得以建立,这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的了。


当然,有趣的是,资本开放和生态链开放将近 10 年后,腾讯又遇到了一次被称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挑战,腾讯则又开始在产业互联网的上游探索,十年之间的历史有两次惊人的重复,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恐怕是腾讯的基因所决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