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小时候的年是什么样子?

一笔一画一青年


做为60后,小时候过年就是希望把瓜子花生吃个够,年不要马上过去。那是盼过年的心情太激动了!


岁月静好262705031


我是南方人,小时候一年最期待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过年;第二件事就是下雪,觉得只有下雪的年,才有过年的味道

这里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小时候过年我们老家会准备的几样食材吧

一、临近过年之前,妈妈都会用自己家种的豆子磨豆腐,做白豆腐,做豆腐乳,在豆腐成型之前,给我们小孩子喝豆浆

二、2000年之前,我们村里有家里养猪的,过年之前挑一个日子,天蒙蒙亮的时候就烧水宰猪,妈妈也会从他们手里买几十斤猪肉回来,撒上盐,放在火头上做成熏肉,这样的肉,可以放上一整年也没有问题,那味道简直了!


三、老家还会用糯米做糍粑,如果谁家做糍粑,亲戚邻居都会过来帮忙,男人们就负责出力把熟糯米捣成面团,女人们都负责把面团做成糍粑的样子;如果谁家做需要做喜事,就会拿出一些,在糍粑的正中心点一点红墨水




到了年30的晚上,爸爸妈妈会给压岁钱,虽然不多,不过也很开心,因为一到开学就可以买辣条吃了;大年初一这一天,妈妈会很早叫我们起床,去给叔叔伯伯拜年,而在一天自己会特意穿上口袋很多的衣服,每去一家拜年,大人们除了给压岁钱,还会给我们糖吃,临走的时候还会给我们的口袋里装很多的糖,希望我们学习棒棒,身体健康;拜完年,闲下来的时候就跟同龄小伙伴一起数兜里装了多少糖!

过年热闹的气氛越来越淡,之前每年必下的雪,也变成了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望,而我们也从那个大年初一会穿很多有兜的衣服去讨糖吃的少年,变成了出门在外上班,回去会给父母长辈买礼物的成年人,去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年到头一家人回家团聚的那刻心!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同,欢迎大家在下面分享————过年那些有意思的事


气死周瑜


父母都是农民,孩子又多,我那大姐比我大二十多岁,邻近过年了,我大姐对姐父说:“我们早一点去我父母家拜年,那里大大小小弟弟妹妹,菜厨里的鸡了,鸭了,肉了,他们看得见吃不着,一个个都想吃,我们早点去拜年,拜完以后他们就可以吃了”。

父亲过年的时候,在家准备柴火,我们最爱吃的是麻糍,方方正正的麻糍在火红的锅里烤成黄色,看到麻糍在锅里渐渐变大,起泡泡,那糯米香,一阵阵泛着热气,母亲把麻糍上撒上红糖,吩咐我们不要烫着,用手pai开,里面冒出一股热气,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这是小时候的最爱吃的。

过年了,一大桌人,我同外甥,侄儿,年纪相仿,外甥,侄儿抢了位置,那时,我父亲就会叫外甥站起来,位置让给我坐,嘴里说:给舅舅坐,你起来,我听到暗暗窃喜,我的辈份比他们都大。

一般开饭的时候,我母亲不上桌,在厨房里张罗,忙上忙下。

一大家人在过年的时候才吃荤菜,虽然猪栏里养着大肥猪,看到猪却难得吃上猪肉,那年代真苦,冬天还穿单裤,过年了会添一些新衣服,别说多高兴。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过年,说起来寒酸,但其乐融融,欢天喜地。


淡竹841


我小时候过年那是两个字 热闹,就从年三十开始从早到晚村里鞭炮声响个不停,早上出去和几个玩伴放鞭炮,玩到中午肚子饿了回家吃饭,天气正热的时候妈妈把我的头洗的干干净净,怕出去又弄脏不让我出去玩了,只好在家待着,我爸爸开始准备煮肉,妈妈包饺子蒸包子,全部准备好了也到下午五六点了,爸妈让我去爷爷奶奶家叫家人,来过年三十,我那是一个高兴,终于要过年了,把家人全都叫齐开始吃饺子包子了,大人小孩一大堆,热闹了,有说有笑,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多,才休息。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高兴的睡不着觉,怎么办?又开始想,明天穿新衣服的事,明天去哪玩好,想着想着睡着了,第二天,妈妈取出我的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吃过早饭就到爷爷奶奶家拜年了,全家人穿的新新的,到爷爷奶奶家,又和玩伴们翻天,房子里坐满了大人,我们就到外面玩,过会爷爷就叫我们小孩们过去领压岁钱,然后所有的小孩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爷爷奶奶就给大家发压岁钱,虽然不是很多,但大家都很开心,爷爷奶奶家拜完年就到叔叔阿姨家拜年了,从大到小每个家人家拜年,一天下来也领了不少压岁钱,吃的肚子感觉鼓鼓的,到晚上开始到其他家人家热闹去了,吃菜吃肉,喝饮料,跳跳舞热闹极了。

从年三十一直到初八,我们有八九家子家人,一家一晚上,天天晚上热闹,这是一年中最难忘的时刻。


6月拍影


我的小时候,那是80年代,过年最大的兴趣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吃大肉。

一、穿新衣。

自然不用说,毕竟那个年代平常是穿不上崭新的衣服的。只有过年,可以买一件新衣服,所以一到腊月,就盼望这新衣服的到来了。妈妈带着,集市上逛,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家一家看,然后就是谈价钱了。毕竟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钱,一件衣服要讲价钱很久的。最后妈妈忍心买下,然后回到家里,再试试,就要放到衣柜了。因为还没有过年,不能穿的,怕穿脏了。只有等到当年初一,才可以正式的穿上,那叫一个幸福。

二、放鞭炮。

一过腊月,一放寒假,噼里啪啦,每天就要开始放鞭炮了。先是买一大盘鞭炮,然后扯开,拿出一些 一个一个的放,剩余的还要留着,大年初一下饺子放。想想小时候的乐趣,真的好多好多,随便一个东西都可以高兴半天。哪像现在,大城市都要禁止放鞭炮了,现在的小孩也自然少了很多兴趣,也遗忘了很多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吃大鱼大肉。

毕竟小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好,平时也就是家常便饭,很小像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大鱼大肉。小时候,也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大肉。记得小时候,偶尔吃饭会咬到嘴唇,大人就会说,是不是想吃肉了,那就是馋的。哈哈


小鱼在越南


我小的时候过年,有几件事情是永不忘怀的!

1,穿新衣。天天盼望新年到来,从放寒假开始就期待,望眼欲穿,到了腊月,父母就带着我们姐弟三个,走路五十分钟到达县城,购买新衣。新衣买来恨不得马上穿上,但是母亲还要检查纽扣是否掉落、袖子和裤脚长短等。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到也是幸福的。

2,杀年猪。一年到头,杀年猪最开心了,几个青壮年抓住一头肥猪,十多分钟后杀死,开膛破肚的时候,里面的槽血是最引诱人的了,大人们抓起来就往嘴里塞,看着流口水,也跟大人要一点,吃完满嘴的鲜血。

3,守红包。小时候除夕夜看着满桌子的菜,狼吞虎咽下去两碗饭,就到隔壁家询问发红包没有?有人已经拿到自己没有就难过,直到父亲将几张从银行兑换的新票子递过来,才满心欢喜地出去炫耀了。

4,走亲戚。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就行走亲戚了,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至少七八家。那时物资匮乏,就是背着面条、面粉、大米就出门。妈妈家里的亲戚在三千米左右海拔的高山上,走路大约三个小时到达。一路上山峰雄奇俊秀,冰凌映衬整个苍茫大地。去了外婆家都是玩雪,忘记了忧愁和烦恼,山谷里回荡的是银铃般爽朗的笑声!

其他令人难忘的事情太多了,这几件记忆比较深刻!


张长国聊旅游


首先是热闹。小时候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热闹。我小时候,恰好是农村初中毕业生外出打工开始流行的时候。每到过年,这些打工子弟就回家来,穿着最流行的西装,兜里装着钱,三五成群,聚在小镇上,抽着好烟,买很多的当时最烈的鞭炮,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恶作剧。他们最喜欢把鞭炮往人群堆里扔,尤其是女人多的地方。鞭炮爆炸的声音伴着女人的尖叫声,最容易激发青春的荷尔蒙。然后是叫好声,哄笑声。当然,也常常听说谁和谁又打架了。我是孩子,喜欢看这样的热闹,自然也是羡慕最流行的西装和兜里的钱,鞭炮声、尖叫声、叫好声、哄笑声也很吸引我。现在看来,那是顶顶无聊的事儿了,不过在90年代,那时过年这是最难忘的了。

其次是看电影。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电视是很稀罕的玩意儿,过年看春晚已经是快2000年的事儿了。小时候过年,吃过年夜饭,有几次去镇里的电影院里看电影。电影已经忘记了,但是夜里的下大雪,大人带着小孩子在满是泥泞的雪地里回家的画面特别难忘的。2000年以后,家里开始有电视了,于是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成为固定的节目。最喜欢赵本山的小品,可惜他出场时总是12:00,正好是家家户户放鞭炮和烟花的时间。于是把音量调到最大,也听不清台词。等鞭炮声停了,小品也结束了。只好看第二天的重播了。

小时候过年,还有一点印象最深,那就是过年很有仪式感。吃并不见得很丰盛,但是该有的如鸡、鸭、鱼、肉等。年糕一定是要有的,而且是炒成甜的,大家都要吃。吃完以后,碗进而一定要剩下点饭和肉,寓意来年有余。吃过年夜饭,开始炒花生、瓜子,然后大家可以把这些干果塞满口袋去串门了。穿也是讲究的,家里经济再紧张,新衣服是不可缺少的。记得我小时候,有一年的新衣服是一件花棉袄,男孩子穿上花棉袄,虽然有点别扭,但还是很快乐。尤其是新衣服不能早上穿,必须吃过年夜饭,再洗了脸,才能穿。我小时候,很少有守夜的,12点一过,鞭炮一放,就开始睡觉。曾经尝试过,换来的是第二天的迷糊。其实大年初一才是最热闹的。出行也特别有意思。到了大年初三,必定要去外婆家拜年。然而,坐车是个大难题。父亲是位拖拉机驾驶员。他就把拖拉机改装成一个有车盖的车子。这时,他就成了大家英雄。凡是同路的邻居,必定早早地来预定位置,放上一条小板凳。到了约好的日子,大家就兴到采烈地上路了。外甥到外婆家玩,那是最受宠的。舅舅老是说,今天你们外甥王,你们最大。于是,好吃的都摆上来了。自然也要玩,大家结伴一起放鞭炮:炸牛粪、炸鱼、炸泥巴……鞭炮实现了孩子们的英雄梦。走的时候,还有压岁钱拿,大人包的也不过是一毛二毛。但那时口袋里有了三五毛钱,我们就恍如成了富翁,走路也飘起来。

拜年结束时,已经到了大年七八光景了。这时,打工的青年也开始陆续离家了,大人也渐渐忙起来。记得小时候开学的日期太约是正月十二三的样子。于是,春节味道就开始淡了。至于元宵,小时候并没有过元宵的印象,许是忘了。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年。


飞哥的小故事


我是农村孩子,小时候过年印象深刻,不过当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照相机,因此也未能留下影像资料。现在我每次过年都在寻找小时候的味道,并且用相机记录了那一瞬间。我经常担心等我老了,这种对过年的眷恋得不得继承,因此我会刻意的带着我儿子,与我一起体验我小时候的经历,幸运的是我儿子对此很喜欢。

1、小时候喜欢看放二踢脚,还有点害怕,如今我家儿子跟我小时候一样,喜欢看,也有点害怕。放二踢脚的任务只能交给我了。

2、还有就是除夕夜看村里的烟火,自己家放的由于距离太近,看的不够完整,而看别人家放的烟火能够饱览烟火升空到绽放的全过程。除夕夜,我带着儿子穿上厚厚的大衣,站在院子里,儿子喊:“爸爸你看那边,蓝色的火球好漂亮!”

3、大年初一登高求好运,其实就是登上老家的东山或者西山,看一看沉浸在节日中的山村,听一听喜鹊叫,筹划一下新的一年的打算。


世外惊雷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年味淡了,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欢喜,每天盼望着过年的到来。不过确实是,小时候的过年满满都是喜庆的气息,有年味,怪不得如此多人怀念,心生向往。

小时候临近过年,就闻到过年的气息了。

年前,每家每户进行大扫除,把所有的木质家具都搬出来擦洗,包括衣服棉被,再放到太阳下晒晒,意味着把霉气驱走。村里的各个小巷小道,都可以看见一堆村民在忙碌着,边说笑边团结把路道清理干净。年前的每天凌晨三四点,都会飚出凄惨的杀猪声,白天肉味飘香,领居间串门吃饭。


除夕那天,我们会把桂叶和香蔴放在水锅里煮,然后当天必须用这水洗澡,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后,围着木炭火炉聊天,或是村里邻舍之间相互串门聊天,做些互动的活动。其实,也算是守岁,全家人必须等到12,放完鞭炮才能睡,把所有的房间灯打开,没有灯的房间点油灯,家里的大门要开着直到天亮。

初一那天,估计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开心的了,因为有利是收,有瓜子糖果水果吃。我们早早就起来着新鞋子,穿好新衣服,兴高采烈地串门去拜年,见到哪个大人都问新年好,恭喜发财,大人们都会掏出5毛或是一块钱,其实1块钱对于当时的我们是大款了。我们一般在压岁钱被妈妈收起来之前,偷偷去买炮仗,纸炮,丢在粪里、烂泥里、水里,期待它“嘣”的一声贱出来,玩得不亦乐乎。当天早上,家家户户的勤劳妈妈都忙着做汤圆。吃汤圆,寓意这新的一年,我们要过得圆满,甜甜蜜蜜。初一下午,就是村里的舞狮队开始行动了,进入每家每户舞狮,以舞狮助兴,祝福新的一年家家顺顺利利,而我们则习惯跟在狮子队后面欢呼,雀跃。



小时候的过年,就是这样欢乐。


莫兮若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