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草原歌舞、藏戏、 蒙古 摔跤、赛马、回族歌舞、土族的安昭舞、撒拉族民居、藏族妇女服饰及其婚俗等充分体现了 青海 高原各民族的风情。生活在 青海 高原的各个民族除了自己独有的节日和文化活动外,由于在地域上的杂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代表 青海 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青海 花儿”、“筵席曲”、“民间体育活动”等。“花儿”也称少年,是广泛流传在我国 西北 地区的一种情歌,也叫山歌。


青海 被称为“花儿的海洋”,花儿是 青海 民歌之魂。每年农历四月至六月,河湟谷地春意盎然,百花争艳,大地一片翠绿,各地别开生面的花儿演唱会也相继开始。 青海 高原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工艺、风俗习惯以及节日庆典活动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 青海 旅游业得以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依托。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多民族色彩的“花儿”会

   青海 是多民族地区,流行于 青海 、闻名于全国的 青海 “花儿”,是一种多民族的民歌。在 青海 东部的农业区,世居着五个少数民族。藏族、土族、撒拉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可是他们也要操着不太纯熟的汉语,和回族、汉族一样,来唱“花儿”这种歌。这一现象,在其它多民族地区,是比较罕见的。因此, 青海 各地的传统“花儿”会,也是多民族色彩的。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花儿”是山歌型情歌,多是在田间劳动、山中放牧、赶车上路、河里淘金时,即兴顺口编唱的。由于是情歌,有大小班辈的禁忌,不仅家里不能唱,即便在村子里也是禁唱的。“花儿”就有反映这种习俗的告诫:   白杨的树儿你不要上,   你上是枝桠儿挂哩;   庄子里到了你不要唱;   你唱是老汉们骂哩。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可是在各地传统的群众性歌唱集会──“花儿”会上,你可以几天几夜尽情地去唱。平时,即使是过年、过节或有什么喜庆,也是从来不唱“花儿”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唱“花儿”是有季节性的。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但高寒气候的 青海 ,要迎来春暖花开的日子,当在每年的谷雨之后。这时,树上的桃杏花开了,地里的春麦生机盎然,随着麦田拔草季节的到来,妇女们纷纷下到了地里。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在青海 ,拔草全是妇女的事,这既是她们一年中最忙累的时候,也是她们放开歌喉在地里大唱“花儿”的时刻。这时,农活不多的小伙子们,也都赶到田边、地头找姑娘、媳妇们对歌,拔一阵、唱一阵、对一阵,有独唱、有齐唱、有对唱,“花儿”歌声此起彼伏,它标志着一年中唱“花儿”的季节又来到了。从拔头遍草时起,“花儿”就漫开了(在 青海 ,唱“花儿”又称漫“花儿”),一直要唱到三遍草拔完( 青海 除草多不用锄,而用手拔),前后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传统的“花儿”会,也多集中在秋收之前的农历四、五、六这几个月里。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青海 各地的“花儿”会,是比较多的,有的相传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解放前,一些“花儿”会是与各地的庙会、朝山活动同时进行的。解放后,又与各地的物资交流会结合的在一起,以民“花儿”、对歌、赛歌为主,有的还有戏曲、皮影、电影、曲艺等活动,无形中形成了群众的一个文化娱乐活动的节目。

一个“花儿”会吸引着方圆数十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里外几个县的群众,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会期要延续数天之久。各地各族群众平日为劳动而奔忙,很少有相聚的机会,春小麦种下地,妇女下地拔草的时候,正是大唱“花儿”的季节,各地传统的“花儿”会,将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吸引到一起,大家正好利用这个农事不太忙的间隙,来进行自我娱乐的歌唱活动。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一年中最早的“花儿”会,当从农历二月初二的互助威远镇的擂台会始,接着是该县哈拉直沟三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的毛荷堡的“花儿”会,四月初八 乐都 县王家庄老爷山的“花儿”会。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但规模较大的“花儿”会,多在农历的五月份以后。仅是一个端阳节,就有 民和 县的峡门、 乐都县的中坝、 化隆县的昂思多三个“花儿”会,分别同时举行。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农历的六月更是“花儿”会的高潮期,从月初到月末一个接一个,几乎不间断,而且有时如六月六,六月十五前后,同一时间就有几个“花儿”会在各县同时举行。它们是 民和 县古鄯的七里寺、大通县的老爷山和青山乡的祁家寺、 互助 县的丹麻和 五峰 寺、 乐都 县的水峡和瞿昙寺、平 安县 的寺台子、 贵德 县的河阴等。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各地的“花儿”会,每年的日期都是固定的,时间一到各地各族群众都会自动纷纷赶来。一些热心痴情的歌手及“花儿”爱好者,有时一个接一个连赶三四个“花儿”会,方才兴尽甘休。虽然都是“花儿”会,但各地的“花儿”会却各有自己的特色。如 互助 土族自治县的威远镇、丹麻、 五峰 寺三个“花儿”会,参加者以当地土族群众为主,唱的主要是土族“花儿”:《黄花姐令》、《梁梁上浪来令》、《好花儿令》和《杨柳姐令》;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而 民和 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七里寺、峡门两个“花儿”会,因与 甘肃 相邻,还有 甘肃 兰州 、 永靖 来的歌手与群众,当地的群众以回族参加者为多,主要唱的是该地区广为流行的回族花儿:《马营令》、《川口令》、《峡门令》。 乐都 县瞿昙寺“花儿”会,汉族、藏族群众是主要参加者,会上唱得最多的是《依呀依令》。 化隆 回族自治县昂思多“花儿”会,因周围有些地方回、汉、藏族交错杂居,所以三个民族的群众都参加,既唱“花儿”,也唱藏族的“酒曲”,而且有的歌手两种歌都能唱。

“花儿”“酒曲”

贵德 县河阴六月会,汉族、藏族都参加,也是两种歌──“花儿”、“酒曲”都唱。唱“花儿”的、唱“酒曲”的,各有各的歌手和听众圈子,各自围在一起,各唱各的歌,互不相扰。在昂思多、 贵德 河阴两个会上,如果碰得巧,偶尔还可以听到在双语区流行的用汉、藏两种语言搅在一起演唱的“风搅雪花儿”,这是一种在其它地方很难听到的歌。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青海 “花儿”驰名全国, 青海 各地的“花儿”会也吸引着外省的不少游客,他们多是音乐工作者、民间文学工作者、民俗考察者、作家或诗人,并非专门的旅游、观光,而是到“花儿”会上采风。著名音乐家吕骥,以七十多岁高龄莅临 互助 县丹麻“花儿”会。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美国 新泽西州 普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劳瑞,孑然一身还远渡重洋到 乐都 瞿昙的“花儿”会上,因为她的毕业论文要写的就是 中国 的西部民歌──“花儿”。1983年到 青海 “花儿”会上采风的,就有 广东 、 广西、 贵州 、 湖北 、 黑龙江 、 宁夏 、 河南 、 陕西 、 甘肃 等12个省(市)的文艺工作者几十人。 青海的“花儿”会是多彩的, 青海 的儿女们是慷慨的,凡来采风者无不满载而归。远方的客人是这样来描绘他们 青海 采风行感受的:   青海 高原好风光,   红牡丹红来白牡丹香。   采风团汽车开不动,   掉进了“花儿”的大海洋。  “花儿”香似青稞酒,   只想站来不想走;   离 青海 三天摸兜兜──   掏出了“花儿”千万首。   贵德 六月“ 拉伊 ”会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贵德 县西河滩,地处 黄河 南岸,东接河阴,西至下排,南面村落密聚,园田如画,地势狭长,绵延成带。滩内垂柳含烟,绿杨叠翠,黑刺成林,杂花满地,泉水潺潺,回荡左右,百鸟集林,鸣声上下。所谓“ 贵德 由来风光好,佳景荟萃西河滩”。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二的“ 拉伊 ”会,就在这著名的风景区内举行。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这个驰名 海南藏族自治州 的“ 拉伊 ”会,原是从群众祈神活动的母胎上发展起来的。自明清时代起, 贵德 早就盛行着六月二十二的祈神活动。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这项活动以城隍庙和毕家寺为中心,包括周屯、王屯、刘屯、河东、河阴、河西等广大地区的群众,他们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举行大规模的诵经降香活动。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 贵德 来了一位名叫吴世瑾的县长,他利用祈神机会,诱导群众,开展文娱活动,便在西河滩兴建娱乐场所。

“拉伊”会

经过一番规划,修了一座大型戏台,开凿了一座人工池,修建了八角亭和“飞机亭”(亭形似飞机),开辟了许多娱乐场地。竣工之后,招徕群众游览,许多歌手唱家到这里聚会赛歌,以藏族情歌“ 拉伊 ”为主,西河滩会逐渐形成“ 拉伊 ”会。“ 拉伊 ”会举行之日,周围百数十里内外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向这里云集。各族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的“ 拉伊 ”会在午后逐渐聚集起来,傍晚进入高潮。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请友,约会相识,结伴聚集,相与赛歌,常常以十三四人的小摊子为竞赛单位,东一摊,西一摊,摊摊相隔十来步,一摊摊地聚合起来,拉开场地,摆开战场。游人多的一年,小摊子多达30个左右,平常年份也不少于十五六个。摊子的多少,以上年和当年庄稼丰收与否为转移。每个小摊子中,男女相偕,虽两性多少要求不等,但得大致相差不多。赛歌开始,一男一女,双方站起,怀中取出酒,谁先唱,就将酒瓶递给先唱者,饮上一大口酒,便悠悠扬扬唱起“ 拉伊 ”来。唱毕,向对方献给酒瓶,喝一大口酒,便对唱一支“ 拉伊 ”。

各个名族吧歌唱,青海花儿最响亮

这一对唱毕,另一对接唱。他们比内容、比抒情、比声嗓、比唱腔、比机敏、比即兴编唱之才。一旦歌家脱颖而出,迅速改变对唱形式,众人便集中力量和唱家比赛,许多新崛起的唱家,战胜一摊,再去战一摊,夺取会场上唱“ 拉伊 ”的魁首。而年年夺魁的大都是女性,所谓“女唱家压会场,千万人喜洋洋”。她们大都是不识字的文学家,才化横溢,出口成章,如诸葛亮舌战群儒,锋芒凌厉,咄咄逼人。每个名族都有自己民族的会歌方式,都十分的热情的表达这自己名族的歌声,虽然不出名但是也不逊色与歌唱家,以歌会友,如此热情的大 青海 不来体验一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