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群星合唱公益歌曲似乎是我們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的重要傳統,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以及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都不例外。這一傳統,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追溯到1985年誕生的第一首華語公益歌曲。

這首歌曲,曾是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也讓他傷透了心,直接導致羅大佑離開臺灣,遠走他鄉。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

國際公益浪潮的尾聲

1984年,埃塞俄比亞大饑荒造成數百萬人死亡,震驚全球,被報道為“地球上最接近地獄的地方”。

英國歌手鮑勃·蓋爾多夫和米奇·烏爾為此寫了一首歌,名為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並於1984年聖誕節前,召集數十位當紅英倫歌手以“Band Aid”名義共同錄製這首單曲,一年時間籌集到800萬英鎊善款 ,用於援助非洲災民。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歌曲封面

英國公益歌曲浪潮傳到美國,使美國音樂節深受震撼。1985年1月28日,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結束後,邁克爾·傑克遜號召45位美國歌手組成 USA For Africa,在洛杉磯的A&M錄音室,用一晚上時間錄製出單曲 We Are The World,並於1985年3月7日通過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佈。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45位美國歌手組成 USA For Africa

1985年7月13日,英美音樂界聯合籌辦的大型演唱會Live Aid在倫敦和費城同日舉辦,大衛·鮑伊、鮑勃·迪倫、麥當娜、皇后樂隊,甚至解散多年的齊柏林飛艇和披頭士,也都或整或零地出現在Live Aid上,全球更有超過十五億觀眾通過電視直播觀看,演出籌得了8000萬美元的慈善款項。

《明天會更好》正是華語樂壇對這場全球音樂公益活動的響應。Live Aid演唱會結束沒多久,臺灣音樂界便開始籌備製作一首自己的公益歌曲,主題定為“呼應世界和平,紀念臺灣光復”。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

能力強、人緣好、路子廣的張艾嘉被推舉為歌曲召集人,負責運籌協調創作、製作、召集歌手演唱等一條龍事宜。她邀請好友羅大佑來創作詞曲,並委託當時的著名音樂製作人李壽全負責歌曲製作。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羅大佑負責《明天會更好》詞曲創作

歌詞應批判還是煽情

張艾嘉對羅大佑可謂有知遇之恩,收到她的邀請,羅大佑自然義不容辭。然而,他費勁心力寫下的《明天會更好》歌詞,卻被製作團隊一致否決,認為其歌曲慣有的批判基調過於黑暗。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張艾嘉與羅大佑為多年摯友

製作團隊的顧慮不無道理。當時的臺灣,還處於“戒嚴”狀態,新聞局規定所有歌曲必須在發行或公開播放前送審,歌詞審查非常嚴格。羅大佑的作品素來強調歌曲的社會責任感、深刻洞察力和終極人文關懷,字裡行間免不了要針砭時弊,因此迫於審查修改歌詞對他來說如同家常便飯。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羅大佑年輕時

在製作人李壽全的主導下,張大春,徐乃勝,李壽全,邱復生,詹宏志等著名詞曲作者通力合作,將歌詞改為我們現在聽到的明朗輕快,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版本,而後由陳志遠編曲完成。對於歌詞被改,羅大佑僅僅表示修改之後的這首歌過於煽情,而少了他所強調的“責任感”,也就沒再追究。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李壽全、羅大佑多年後重唱《明天會更好》

隨後,羅大佑、張艾嘉出面召集了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共60位華人歌手共同演唱,這些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來自不同唱片公司,還打破了簽約限制,只為創作出屬於中國人的、影響世界的公益歌曲。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60位華人歌手共同演唱

這首歌曲的發行權最後被藍與白唱片公司高價競得,1985年10月25日,《明天會更好》MV正式發佈,募集到的600萬公益款項全部捐給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香港的發行收益則捐給了兒童合唱團。

此後35年,這首華語樂壇史上最經典的公益歌曲經久不衰,成為各大華人公益晚會的必備歌曲。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歌曲由藍與白唱片公司發行

至於羅大佑的原版歌詞,很多年裡始終未見於世。逐字逐句討論哪一句是出自羅大佑手筆,也成為羅大佑歌迷們的一大樂事,我們也只能從製作人李壽全接受採訪時透露的隻言片語中,窺見原版歌詞究竟有多“灰暗”。

比如那句廣為人知的“誰能忍心看那昨日的憂愁,帶走我們的笑容”,原詞是“誰能忍心看那最後的小丑”。那年夏天,“臺灣卓別林”許不了不幸逝世,羅大佑為他寫下此句。許不了的死亡涉及太多醜聞,這一句歌詞自然免不了被替換。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明天會更好》羅大佑原稿

直到前些天,《明天會更好》的原稿流出,我們才發現,上面那句竟然是所有句子中改動最小的一句。原稿346個字,改了181個,幾乎可以說是將歌詞全部重寫了一遍。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兩版歌詞對比(上為原版)

羅大佑遠走他鄉

1985年底,臺灣大選,《明天會更好》被迫與政治扯上了關係。羅大佑一方面憤怒於自己“遭到政治利用”,一方面又受到不明就裡的民眾的批判,憤而與臺灣樂壇斬斷聯繫,飛往美國,甚至連自選專輯中都不願收入這首歌曲。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羅大佑後赴香港發展

多年後,羅大佑言談中仍對當時的事情心懷芥蒂:“藝術,應當是一種很單純的意念,不應該同政治牽扯什麼關係。我從來不認為我創作的歌曲是政治歌曲。寫歌,應該是很自然的、人性化的!”

不僅如此,這首歌甚至成為羅大佑寫過的作品中他自己最討厭的一首,無論走到哪裡,他都不想多談。用他的話說,“我只想表達一種對明天的嚮往,但結果發現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你還會喜歡嗎”。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羅大佑近照

2018年,羅大佑參加綜藝《朗讀者》,與董卿談起小女兒。董卿說道:“你可以為她再譜一個曲子,寫一點歌詞。”他順口而出,“明天會更好。”話音剛落,董卿與觀眾不約而同笑了。羅大佑自己也笑道:“真沒想到,現在這個歌還成立,天哪。”此時的羅大佑,臉上早已不見曾經寫在臉上的憤怒和稜角。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羅大佑現身《朗讀者》

2019年10月25日,滾石唱片在外網官方頻道上首次發佈了修補後的《明天會更好》高清版MV。羅大佑、蘇芮、娃娃、蔡琴、齊豫、齊秦、黃鶯鶯、陳淑樺、李宗盛、費玉清等60位樂壇巨星熟悉而又青澀的身影都在其中,引發懷舊風潮。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明天會更好》高清版MV

三十餘年間糾葛隨風去,這首經典之作最終為我們留下的,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溫暖主題,以及歌曲本身的藝術成就。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這是華語音樂史上第一首公益歌曲,是音樂教父羅大佑的嘔心瀝血之作,卻使他傷透了心,從此離開臺灣遠赴他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