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嘉靖皇帝登基初期,如此折腾,为什么不换一个人选?

770256712想开点快乐


说嘉靖太折腾真是冤枉他了,论这方面能力,他堂哥明武宗朱厚照甩他十万八千里~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双方你来我往有分歧很正常,但是可以谈,没必要一棍子打死。

明朝的内阁发展到明武宗时期,虽然权利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没有大到能随意废立皇帝的份上,况且嘉靖干的又不是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说白了只是给亲爹亲妈争个名位,还“折腾”的有理有据的——如果大臣吵不过就要掀桌子换一个皇帝,那也太儿戏了。




嘉靖继位的合法性

大众观点认为,嘉靖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为合乎《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句宗法制度。

即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只能采用兄终弟及,给朱厚照找一个弟弟接替他的皇位——当时还是王世子的朱厚熜,乃是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之堂弟、按照血脉最近、长幼有序的原则,合该轮到他家。

这个观点没错,但真正决定嘉靖继位合法性,来源于一份官方文件——《武宗遗诏》

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经过多方面权衡后,给皇太后张氏推荐了兴王朱厚熜为后续之君,并且被采纳,以明武宗遗诏的方式召朱厚熜入京嗣皇帝位。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这份遗诏不管是明武宗的意思,还是杨廷和的意思都不重要了,但是从法律、政治层面确定了朱厚熜继位的合法性,不过也给后来的“大礼议事件”留下了把柄!

遗诏留下的把柄

准备进北京城时,朱厚熜面临了第一次考验——内阁首辅杨廷和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的方案,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朱厚熜不同意,他要走大明门进!


按照礼制,走大明门,入奉天殿才是正牌皇帝的进京路线;走东华门这条路线就是以皇太子的身份进入北京城,这就意味着朱厚熜是过继给叔父明孝宗,作为明孝宗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来之前可没这么说,进个门就把亲爹进丢了?


武宗遗诏上“嗣皇帝位”这四个字很重要,朱厚熜对陪他进京的王府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为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我是根据法律文书继承皇帝位,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

怪谁?只能怪杨廷和老先生起草的那份“遗诏”太不严谨,朱厚熜虽然年轻,但心眼可不差,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成为了自己反击的“依据”。

你看,人家说的有理有据,我不是瞎闹!

最后在皇太后张氏的调停下,双方各退一步,先登基再说,身份问题以后再商议。朱厚熜既没有得理不饶人,非要坚持大臣“承认”自己的身份才进城;也懂得“搁置争议”,卖皇太后和众大臣一个面子。

妥协的艺术

如果单以政治能力给明朝的皇帝做个排序,嘉靖皇帝朱厚熜绝对能进前三——仅次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这个从湖北兴王府走出来的孩子,虽然读过不少书,但毕竟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朝廷上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政治规则、从来没有接触过,但他非常聪明,知道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必须暂时妥协的,可以说是个天生的帝王料子!




从进北京城时的“入门之争”,再到后来全面爆发的“大礼议事件”,嘉靖帝一直都在坚持和妥协之间来回运作,在他登基后的前两年,朝廷运作和国家管理主要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帮他打理的 ,一步步掌握熟悉朝政大权后,才一脚踢开杨廷和,把生父兴献王彻底“扶上”皇位。

这中间的两三年时间,杨廷和即是“大礼议事件”的主要反对者,也是嘉靖初期在管理上的主要依靠,看似很矛盾的组合,但恰恰说明了嘉靖帝的聪明之处——该坚持的坚持,亲爹不能丢;自己不会的就不要干预,哪怕管理朝政的是“敌人”,该有的尊敬不会少。

双方争论的焦点,涉及不到皇位废立

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希望嘉靖帝朱厚熜能“过继”到叔父明孝宗名下,以太子身份继位,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兄终弟及”。缺点就是,嘉靖从此要叫叔父朱佑憆为父亲,生父朱祐杬只能叫叔叔了。

但是嘉靖不同意,而且还要把生前只是藩王的父亲,在礼仪和宗法制度上塑造成皇帝,并且抬入宗庙,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成为皇帝不是出于正德帝和杨廷和等前朝遗臣的垂青恩赐,而是本人按照祖训规定,理所当然具有这个资格。

说白了双方争的只是一个“名份”,既不影响朝政运行,也不会对国计民生造成直接干扰,还上升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这个是最主要的原因。


疯狂的008


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朱厚照虽然曾经收了100多位义子,但终究没能生出一个儿子来,所以皇位继承者只能从武宗仍在世的叔伯兄弟中寻找,这是朱厚熜能被选择的关键因素。

在朱厚照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搜寻到了适合继位的兴献王朱祐杬(yuán)之子朱厚熜。

其实虽然朱厚照(1491年—1521年)没有亲兄弟,但是堂兄弟还是不少的,因为他爷爷朱见深生了14个儿子,下面我们就一一来看看朱厚照这些堂叔的子嗣。

五叔朱祐杬(1476年-1519年):朱厚熜;

六叔朱祐槟(1479年—1539年):长子朱厚烨,次子朱厚炫,三子朱厚煌,四子朱厚熠;

七叔朱祐楎(1479年―1538年):长子朱厚燆 ,次子朱厚烃,三子 朱厚熑 ,四子朱厚煐,五子朱厚炳 ,六子朱厚煃,七子朱厚;

十三叔朱祐枢(1486年—1539年):长子朱厚勲 ,次子朱厚熹 ,三子朱厚煦,四子朱厚烮 ,五子朱厚然,六子朱厚 。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懵了,既然有这么多堂兄弟,为何就偏偏选择朱厚熜。其实看看他们的生卒年就可以知道,有儿子且比明武宗朱厚照先去世的只有其五叔朱祐杬了,而且其只有独子朱厚熜,看来有时候活着是好事死了也未必不能成为好事,就像白居易那就“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要是早死可能真能成为万世敬仰的贤君子。

杨廷和选择朱厚熜,一来是其年纪小(当时只有13岁)比较好控制,二来是生父不在世不会有在世生父封号的问题,这就是朱厚熜被选择入继大统的原因。



汉时明月


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一步步完善,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了很高的强化,在明朝时期,有一位皇帝不仅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非常残暴的一位皇帝,他不仅喜好炼丹之术,还使用暴力手段加强了皇位,手段非常强硬且残忍。



这位皇帝就是朱厚熜,他可以说是明朝上位最幸运的一位皇帝,由于当年皇帝朱佑樘只有一位妻子,所以他的子嗣并不是很多,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朱厚照登基继位,可是这位皇帝还没有等到他诞下皇嗣,就因为落水之后受惊吓死,所以官员们便找到了朱厚熜,没想到他们选择的这位皇帝,竟然是明朝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能够当上皇帝,常人肯定是觉得倍感幸运,所以会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皇位,争取不发生乱子,可是这朱厚熜可不一样,他胆色过人,心智跟他一般大的少年相比要聪明心机很多,当年他被迎接当皇上,他还十分不满意,以皇太子的身份迎接他,一度跟官员僵持起来,丝毫不怕他们会废了他,重立新帝。

大臣们考虑到他的情绪,还让当朝皇太后亲自带着文武百官上表三次,这才令朱厚熜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那个时候的他才十五岁,就有了这样傲人的脾气,他做皇帝的龙椅还没坐热乎的时候,就想着要为自己的父亲追谥皇位封号,大臣们肯定是不同意的,这是乱了祖宗规矩,况且他能当皇帝,已经是祖宗庇佑了。



朱厚熜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反对,还说违反规矩有异议者直接处死,朱厚熜自然是心里不爽,只不过他的皇位不稳,不能跟大臣们对抗,只好妥协,不久后,便下旨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接到京城,没想到他的母亲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听是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后,还被大臣威胁,耍起脾气,说不赶路了。

朱厚熜知道后,便在张太后的面前哭诉,张太后无奈只好和群臣协商,追谥他的父亲当皇帝,母亲当太后,最终,朱厚熜的母亲才愿意进宫,三年过后,朱厚熜的皇帝之位越来越稳固,在背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党羽, 还提议说要在给自己的父亲追加封号,于是便引起了权臣杨延和的反对,嘉靖仗着自己的权力,将他们俩贬为庶人。



经过杨延和此事,朝中的大臣都认为这个皇帝根本就是一个暴君,表示不服,嘉靖看他们不服,那就将不服的人全部逮捕,经过嘉靖这一些的处置,朝中在也没有敢跟他对着干的臣子了,于是嘉靖的皇位越来越稳固。只不过他的这种做法,并不会让大臣心服口服,使得嘉靖最后在一片谗言中,将明朝推向了衰落的地步。


格格爱豆豆


不是不想换,而是换不了。

首先要搞清楚嘉靖皇帝这个宝座怎么来的,为什么非要立他为帝。明朝建国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加深,皇位继承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体系。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参与制定的《皇明祖训》中有一整套的帝位传承制度,有嫡子立嫡,无嫡立长,无子就兄终弟及。而明武宗朱厚照死后绝嗣,还没有任何兄弟,因此只能从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的兄弟中选择,而兴献王朱祐杬已经去世,因此由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继位。再者就是朱厚熜只有15岁,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看来更容易控制和教育。

其次,嘉靖继位之初与群臣发生的最大的冲突就是“大礼仪”事件,嘉靖因想追封亲生父母的尊号,但首辅杨廷和等旧臣要求他改换父母而引发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最终结束。历经三年半的大礼议,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之后嘉靖帝羽翼丰满,并且由议礼的过程体会到了如何行使皇权的无上威严,此后变得独断独行。从此再也没有官员敢非议皇帝的意见,皇帝依然年轻,但是他的无上权威已经没人再敢质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