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文 │ 星番

#流量明星該不該轉型做演員#這個話題又雙叒叕被搬上臺面了。

起因還是那檔《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繼李成儒“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他的三如理論來了”之後,又一位敢說實話的嘉賓上線了:

張紀中。

看看他的語錄:

“偶像變成演員真正成功的比較少。”

“我拍了那麼多年戲從來沒用過什麼流量明星。”

“這種流量明星,封殺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

啊,真是好久沒有聽到這麼擲地有聲的回答了呢,圍觀群眾手都要拍腫。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其實對於流量的爭議早已是老生常談,可能是因為行業過度依賴流量的不正之風有被掰正的趨勢,從大環境上給了資深導演和演員抗議流量的底氣;再加上表演類綜藝扎堆,更有滋生這種言論的土壤。

總而言之,中年人diss流量的聲音響亮,而且他們資歷擺在那裡,流量往往不能,也不好明著反駁。

你說那些兢兢業業轉型的流量們,是不是挺憋屈。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圖文無關

01

《巔峰對決》對於流量的爭論,始於孟美岐。

她助演李冰冰的作品《我們仨》,飾演問題少女菲菲,完成度可以說及格。

叛逆少女的勁兒是有的,稍微有一點點用力,不過不影響觀感: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聽到養母內心剖白後的不甘心和不忍心也是有的(比後面掉眼淚自然些):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孟美岐的演技是李冰冰調出來的,她親自給孟美岐示範動作,給她演示說臺詞時候的情緒,這些細節都有體現在孟美岐後面的表演當中。

她是學進去的,所以呈現出了一個及格線往上的表演。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但是,

一個不足二十分鐘的表演段落呈現得再好,也不能看作是“偶像能轉型做演員”的佐證,

所以這個發言才被張紀中挑毛病。

他的觀點明顯更立得住。偶像轉型做演員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真正成功的還是少數,因為修養等各方面素質並不豐厚。作為一個偶像,應該有自知之明。

到這裡都還算正常範圍內的發言。

直到馬薇薇槓了他一句:流量明星演戲不行,但導演應該是負責甄選他們的。

完了,一下戳中張紀中爆點。

他先立論:我拍了那麼多年戲,我從來沒用過什麼流量明星。

然後舉例:這兩年我不拍戲,就有很多的投資商非要給我塞個什麼流量明星來。

最後結論:那我寧肯不拍。

張導,走錯片場了,馬薇薇都槓得過,《奇葩說》才是你的舞臺。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後來又說到小鮮肉(好久遠的詞)的德行問題,比如到了劇組早上不起床,軋戲,摳像,說得擲地有聲:這種所謂的流量明星,封殺。

天下苦不苦流量久矣不知道,反正張導看上去是苦很久了。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李成儒表示贊同

開始是單純討論孟美岐的表演,最後竟然能上升到封殺劣跡流量的高度,結果連討論的源頭,孟美岐本人是不是流量都不知道,那你們在討論些啥呢?

孟美岐:承認還是不承認呢?在線等,挺急的。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說實話,在自己的表演沒出大錯的情況下,站在臺上聽臺下導演抨擊自己有些“同行”失德的問題,而自己又是這個群體中的佼佼者,那滋味想必不太好受。

真要說的話,大概就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吧。

一個表演段落而已,誇不至於,損不至於,上升也不至於,還不如李成儒老師,就表演論表演,說說孟美岐的問題。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連帶著還能點出助演劉東滸的不足之處,讓門外漢聽了都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才是《巔峰對決》需要的點評吧。

沒有說張紀中導演不對的意思。

02

其實張紀中並不是第一個向流量“開炮”的資深業內人士,說起“流量鬥士”,那還是得屬編劇汪海林。

汪海林與流量的鬥爭由來已久,也許說是“小鮮肉”更貼切些。汪海林對“小鮮肉”有明確的定義,

特指那些有顏值無演技,摳像,替身,高片酬,沒有藝德的年輕演員,與張紀中口中的“流量明星”不謀而合。

他的發言甚至比張紀中更犀利,張紀中好歹還能讓自己保持理智,給彼此留一些體面,汪海林直接是撕破臉的打法。

他視“小鮮肉”為畸形、落後的審美意識,放話一輩子不會跟蔡徐坤和迪麗熱巴合作,分享吳亦凡刷榜造假的文章,抨擊央視的《開學第一課》和《經典詠流傳》。

確實是位勇士。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汪海林近期最著名的兩件事,一是髮長文分析為何流量藝人的流量難以折現成電影票房,以《上海堡壘》為例,直接點名微博粉絲6000萬的鹿晗,鐵粉只有200萬左右,還是往多了說的。

這是他一直批判的數據造假問題。在他看來,流量明星的原罪就在於數據造假。

另一件就是炮轟《陳情令》了,用詞比流量造假更甚。直言《陳情令》噁心,肖戰和王一博的粉絲犯花痴、滿世界散德行。當然,他也非常認真嚴肅地說了《陳情令》的問題,但在和粉絲互掐這件事上,他絕對算得上激進了。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哪位流量明星遇上汪海林,就算再不當回事兒,心裡估計都要抖上三抖。

有激進就有溫和,那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流量鬥爭中,存不存在溫和派呢?

也是有的。

與張紀中同場的關錦鵬就是一位。

張紀中斬釘截鐵地說關導絕對不會用流量明星,他溫溫柔柔地反駁:“沒有啊,我覺得這一趟跟孟美岐合作以後,要是有合適的角色……”後半句意思不就明顯了。

他在後臺採訪中也提到,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大明星都是偶像出來的,張曼玉、梅豔芳、張學友、劉德華,他們最終都變成了最好的演員。

能否成為演員,不能以出身和流量一概而論。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同理還有陳凱歌。當青年演員痛訴自己被流量所苦時,他的觀點是理解。流量是資本控制下的市場必然出現的情況,投資者一定是想盈利的,流量就是盈利的一個指標,沒有什麼必要把它作為一個特殊的現象加以抨擊。

想用流量明星就用了,畢竟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因素太多,流量只能說是其中之一。

汪海林說陳凱歌導演說得很全面,也很仁厚,而他比較刻薄,認定流量是演技的敵人。

這大概就是激進派和溫和派的區別吧。

演員中也不乏溫和中立派,比如馮遠征。對於沒有機會去科班、上來就擔當主角的流量,他的態度是,每一個流量都有做好演員的潛質,但是有些時候可能被外在的一些環境影響,不得已這樣去做。

在他看來,只想做流量的流量早晚會過去,想做演員的流量必須踏下心來。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馮老師敞亮人兒

中年人有資歷也有能力,“指點江山”的時候總比年輕人多些底氣,年輕人多半不能反駁,反駁更顯得像在狡辯。

這些中年人中,有人站在制高點上大手一揮,痛斥行業亂象,將流量一杆子打死;也有人總對行業和自己保持希望,默默耕耘,願意給流量一些機會,認可他們成功或不成功的付出。

能判斷雙方誰對誰錯嗎?不能,痛斥者必定深受其害,寬容者自有容納他們的資本。

這當中唯一沒有發言權的,真正只能靠行動和作品說話的,大概只有處於漩渦中心的流量們了。

03

說到底,#流量明星該不該轉型做演員#這個話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前兩年行業盲目追求流量風氣嚴重,天價片酬、摳圖、軋戲現象常有發生,張紀中、汪海林等人有此抱怨,合情合理,但反噬也早已開始。

“四大流量”這種流量時代的“鼻祖”,作品都各有撲街,李易峰的《青雲志》和楊洋的《武動乾坤》敗於收視,吳亦凡的《歐洲攻略》和鹿晗的《上海堡壘》敗於票房。失敗不全在流量不假,但足以說明流量不是市場靈藥的事實。

就像馮遠征說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就過去了。”行業的優勝劣汰早晚會給出答案。

只說作品,沒有說“四大”被優勝劣汰的意思。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

如果說“流量明星該不該轉型做演員”是一個初級命題,那麼這個命題其實已經沒有什麼討論的價值。轉型沒有應不應該,只有願不願意,能不能夠。

汪海林說了,

愛轉不轉,主要看天賦。

現在值得討論的,應該是建立在初級命題之上的高級命題:流量該怎麼轉型做演員。

能花8個月時間投身一部電影、選擇火箭軍題材的李易峰或許能給出答案;4月進組《特戰榮耀》、至今未殺青的楊洋或許能給出答案;憑藉《少年的你》收穫大面積好評的易烊千璽或許也能給出答案。

流量要有自知之明這句話還是沒錯的,這一場爭端的“源頭”孟美岐有言,有質疑聲實屬正常,首先要做好自己,不管以後自己轉型與否,多學一點總比不知道、不懂、不會要好。

星番 | 流量“恐”中年人久矣而這些影視圈頂端的中年人,根據行業亂象對流量做出的口誅筆伐再怎麼正確,觀眾最終看得也還是作品。

他們作品不佳,一樣會被討伐,態度跟對流量明星其實沒有差別。

陳凱歌說想用流量明星就用了,他拍得出《妖貓傳》;哪個演員在他手裡走過一遭,表演都能立刻變得不一樣。

馮遠征說每一個流量都有做好演員的潛質,那是因為沒有任何人能質疑他的演技。實力在那擺著,說什麼都有底氣。

任何人都不必緊盯流量,

大家各行其道,各自發展,誰輸誰贏,誰好誰孬,市場和觀眾自然能夠給出答案。

當然,正確的呼籲還是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