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阿登战役中,巴顿为什么要解救巴斯托涅的第101空降师?

白杨树下谈历史


作为一名军事历史爱好者,看过美国拍摄的二战题材类的电影有很多,要说我最喜欢的,却是电视剧《兄弟连》,有同感的同学,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举个爪子。

《兄弟连》就是美国第101空降师第506团第二营E连士兵的故事,我们看到他们打仗打得很辛苦,其实,101空降师是从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开始参战的,欧洲战场于1945年5月德国就投降了,可以说,第101空降师在二战中就打了不足一年。

相对于亚洲战场来说,要是让他打个十年八年,军心早就打涣散了。

第101空降师参加的战役也是有限的,1944年6月6日,101空降师在诺曼底登陆中崭露头角,1944年秋,101空降师参加了“市场-花园作战行动”这个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行动,在这场战役中,101空降师连续作战72天,出色完成作战任务。

然而,从这场战役结束后,修整不到半个月的空降师就被临危受命安排到阿登战役中,在这次战役后,101空降师最后一次战斗任务就是攻占希特勒的城堡,然后就在哪里调整。

当然,打得最激烈的就是阿登战役中在巴斯托涅的防守战,由于这次战役中,101师刚刚经历大的军事行动,还没有来得及调整,甚至兵员还没有来得及补充就被安排到了阿登战役中。

在这次战役中,由于盟军一路高歌猛进,战线推过长,因此在地形较为崎岖的阿登地区投入了较少的兵力,在他们看来,德国人不会傻到走这条路。

事实上,德军最擅长的出其不意,从诺曼底登陆以来,德国虽然遭受一系列的挫折,但是他们还没有到溃败的地步,在发现联军存在的这个漏洞后,开始从阿登森林进行一场大反攻。

如果德军能工通过阿登地区,将会给盟军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导致西线战场的大溃退。

当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森林地区对盟军发动袭击后,美军由于事先防御不充分,战线开始崩溃,第二天,第101空降师直接扑到巴斯托涅,扰乱德军的交通线。

巴斯托涅在地形中处于一个小高地,而且又是阿登地区大部分交通要道的交汇处,这样一个位置,德国不得不拿下来。

最近纵横沉迷红警游戏,是坦克对战的那种,有一张地图里面就有一个高地,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其他阵营的部队想要交战,必须拿下这个高地,但是打高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最先就是把他包围起来,限制他的发展,然后以数倍的兵力进行强攻。

在阿登战役中,巴斯托涅自然成为整个战役的焦点,德军于第101空降师到达巴斯托涅的三天后,就夺取了所有进入巴斯托涅的道路,将其包围起来,然后再进行全面突破。

然而,让在陆军方面一向比较骄傲的德军比较震惊的是,针对这个建制不全且擅长游击作战的伞兵部队,毫无办法,每次德军的进攻都会被101空降师打退。

为了夺下这个地区,德军甚至调动了五个师的兵力轮番攻击,德军在无奈的情况下,还希望美军能够投降,结果领军的麦考利夫准将只回答了一句话:“Nuts!”口语就是白痴的意思,这个单词,也成为二战中最出名的一句话!

当然,第101空降师,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当时正处于冬天,由于事先准备并不充足,101空降师差点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在《兄弟连》讲述这个故事时,是以一个医务兵作为微观视角来表达的,因为缺乏补给,士兵连个御寒的衣服都没有,更不要说药品了,连吗啡都快要断了,这名医务兵差点就崩溃了,但是空降师最后并没有被击垮。

终于等到了援军的到来。

正因为巴斯托涅位置重要,而又有第101空降师这样的精锐在其中,美军自然不会允许放弃该地,并且葬送整个第101空降师。

当时能够抽调出兵力的,并且离巴斯托涅地区比较近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顿将军,艾森豪威尔命令巴顿前往支援,巴顿随即开始增援,12月26日,美军第4装甲师突破德军的防线,将补给和兵力送到巴斯托涅,随后,第101空降师随同美军第3步兵师一起展开军事行动。(第101师是空降师,是陆军中的精锐,并不擅长陆地常规作战,并且当时建制已经不全,所以只能和其他师团一块行动)

在战役结束后,为了表彰第101空降师在保卫巴斯托涅的功劳,整个师都获得了“优异部队嘉奖令”,这在整个美国的陆军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如果巴顿当时未能救援101空降师,最终致使该地区落入敌军之后,那么盟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为了对付穷凶极恶的德军,即使获得胜利,也是极为惨痛的。


史论纵横


阿登战役中,美国101空降师在巴斯托涅抗住了德国5个师的猛烈攻击,这成为二战史上的一段佳话。虽然美国101空降师在战斗中展示了他们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巴顿不去解救的话,他们肯定会被干掉,这将严重影响到盟军后面的行动。

1944年12月16日,德国再次对阿登森林发起了攻击,德国的坦克曾经在二战初期通过这里闪击了法国北部,希特勒这次想要让德军通过这里,直插西北面的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从而将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分割并歼灭掉。阿登战役一爆发,德军打得美军不断地后退,但是阿登地区的复杂地形使得德国的重型坦克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于是他们决定攻占阿登地区的交通枢纽-巴斯托涅。

阿登地区周围一共有7条交通要道,这7跳交通要道的汇集点就是巴斯托涅,如果德军攻占这里,那么他们的行军速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德军集结重兵攻打巴斯托涅,美军在欧洲的指挥官布莱德雷立刻派遣第101空降师前往巴斯托涅增援,盟军总指挥艾森豪威尔同时也调动巴顿的部队前往增援。12月17日,第101空降师接到命令后,马上前往巴斯托涅,由于天气不好,他们只能驱车前往增援。当第101空降师进入巴斯托涅后,德国快速攻占了通往巴斯托涅的全部道路,第101空降师被德军“包了饺子”。第101空降师在德军5个师的轮番猛攻下,被打得弹尽粮绝,如果不是天气及时转好,盟军空投物资的话,那么巴斯托涅早就落到了德军的手里。

巴斯托涅要是落到德军的手里,那盟军就危险了,德军直插西北面的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消灭掉盟军的4个集团军后,他们将转身与本土的德军对德国边境的盟军进行夹击。巴顿从西西里岛开始就对英军的蒙哥马利有意见,他一直在试图抢下主攻的功劳,他不仅要为自己争一口气,也要为美国争一口气。当德军围攻阿登地区的时候,巴顿和部队正按计划向卢森堡突进,这里离阿登地区非常近,艾森豪威尔要求他前往阿登地区增援,他爽快地答应了。

巴顿想要为美国争下攻占德国的头功,但是他不是一个毫无战略眼光的将军,他在12月13日就向布莱德雷发出了德军袭击阿登地区的警告,并随时准备好了前往增援。虽然德军已经被盟军逼回德国境内,但是如果德军从阿登地区绕到盟军主力部队背后的话,那么盟军将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诺曼底登陆后努力开辟出来的第二战场随时会全功尽弃,巴顿还不会为了争功而不顾大局。如果这个时候巴顿不前往增援巴斯托涅的话,等到德军东西夹击德国边境的盟军时,巴顿的第3集团军肯定也逃不过覆灭的命运。不管是为了整个战局,还是为了巴顿自己,他都不能不去解救巴斯托涅的第101空降师。

巴顿去救第101空降师,不如说他是去救巴斯托涅!巴斯托涅对于盟军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德军顺利攻占巴斯托涅的话,那么盟军驻守在后方的4个集团军将被消灭,而巴顿的第3集团军和其他盟军将面临德军的东西夹击,命运必然是覆灭。巴顿冒雪前去救第101空降师,那是在救巴斯托涅,更是在救自己!


梓蕤


在阿登战役中,希特勒经过周密的策划,发动了反击盟军的“莱茵河卫兵行动”。作为整个战役的胜负手,交通要道巴斯托涅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德军的战略目标在于以精锐的党卫军装甲部队快速穿过阿登森林,直扑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将西线盟军一分为二,再予以分割歼灭。

当阿登地区的德国陆军和空军发动强势反击后。西线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意识到德军发动的是一次野心勃勃的战略进攻。于是他派出了盟军的战略总预备队101空中突击师进驻巴斯托涅。巴斯托涅是整个阿登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要道,101空降师扼守巴斯托涅将极大地延缓德军的进攻速度。德军为了夺取巴斯托涅,派出五个师发动了不惜代价的疯狂进攻。101师岌岌可危,做为美军的王牌部队,101师对德军的装甲部队予以了顽强抵抗。不过,在德军近乎消灭101师的关键节点,巴斯托涅地区天气转晴,盟军空军开始全力支援101空中突击师。德军攻占巴斯托涅的企图破产。

另一方面,巴顿将军的装甲部队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调整好了整个美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部署。巴顿将军亲自指挥部队直扑阿登森林。增援在血与火中艰难坚持的101空降师的勇士们。巴顿知道,巴斯托涅的得失不仅仅是101空降师的事情,也关乎整个西线盟军的战略安危,巴斯托涅是整个盟军安危的胜负手。

希特勒为了达成自己的反击计划,派出了德军压箱底的部队,最后,盟军的增援部队抵达巴斯托涅。装甲突击战达成了消耗战。德军不得不放弃进攻阿登森林的计划。西线德军的最后一次进攻,就这样被盟军粉碎了。离希德勒的末日不再遥远了。

在巴斯托涅战役中,德军的力量严重不足,101空降师的勇敢战斗和巴顿将军的装甲部队的及时增援都非常重要。希特勒企图消灭盟军的战略目标从一开始就是不切实际的,这时候的德军不再是1940年的那只铁血部队了。盟军也不是1940年的法兰西陆军,不过德军如果能够拿下巴斯托涅确实可以威胁到部分盟军的侧翼安全。101师的勇士们为战胜法西斯立下了汗马功劳。


军武视界


因为美军第101空降师所在的巴斯托涅,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它地处交通枢纽,交汇了东南西北中七条公路线。巴斯托涅如果被德军拿下,盟军的补给线会被切断,已联成一体的英美攻势可能被肢解,安特卫普有重新被占领的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1944年下半年,法国,荷兰,比利时已相继解放,盟军的战线已推进到北起荷兰奈梅亨南到瑞士一带,对德国的合围之势已形成,二战胜利在望。英美军队最高统帅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甚至以五美金打了个赌,西线将会是在圣诞节前还是节后彻底无战事。

无论节前还是节后,他们都共同认为,希特勒早已成瓮中之鳖,无论如何已无力发起大规模反攻。然而他们错了。喜欢豪赌的希特勒,不顾手下将领的反对,调集第三帝国最后的精锐,亲自策划了被称为二战最后转折点的阿登战役。

希特勒制定了战役的每一个细节,并严令“不得更改。”由于这是当时德军的最高机密,与此有关的所有信息传递都被高度保护,甚至都不使用电台和密码。盟军虽然得到关于德军异动的零星消息,但仍在轻敌麻痹中乐观着。

战役于12月16日凌晨,以德军2000门大炮同时开火突然打响。德军共投入23个师,27万人,大部分是机械化部队,装备精良。当时正值冬季,阿登山区雨雪连绵浓雾不断,异常寒冷。盟军在此只有美军的4个师,装备奇差,士兵穿的是周末度假的便装,根本不防寒。

因而战役之初,美军两个师的阵地被突破,两个团被俘,德军闪电般深入敌后百余公里,其中9个师对巴斯托涅形成合围之势。布防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只有几个装甲兵营。危急之中,美军调来刚刚经历了72天战斗,正在法国修整的第101空降师死守巴斯托涅。

第101空降师抵巴斯托涅与原有部队会合不久,通往巴斯托涅的最后一条公路被德军夺得,巴斯托涅成了一座孤岛。德军以5个师轮番攻打巴斯托涅未得。12月22日,德军向美军第101空降师师长麦考利夫准将发出劝降信称。麦考利夫的回答则只有一个字:“滚”!

美军空降师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出动轰炸机,把德军的几条补给线也炸得七零八落,使其机械化部队不能及时赶到。26日,巴顿的第4装甲师突破德军包围抵达巴斯托涅,随后第3步兵师赶来,战事急转直下。

《兄弟连》中,有一集叫《巴斯托涅》,讲的就是第101空降师死守巴斯托涅的故事。巴顿的部队解救第101空降师,等于是替盟军守住巴斯托涅。有巴斯托涅的胜利,才有整个阿登战役的胜利。阿登战役盟军获胜,彻底粉碎了希特勒翻盘的最后希望。


世界真的很大


巴顿出兵解救巴斯托尼的危机没有什么意外可言,于情于理,从公从私的话,巴顿都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那是自己的友军,有意的对见死不救不是美军的传统,更不是巴顿的风格。

当时的阿登战线处于危难之时,巴顿出兵救援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没有什么为什么,这个不需要理由。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巴顿也急需一个表现的机会,按照阿顿战役之前的形式,巴顿所指挥的部队属于被安排到了次要方向,进攻行动没有受到压制, 在这种背景下有了这么一个好的机会,争夺军功,占便宜,巴顿绝对不可能放过,也只有巴顿能够及时增援,。距离那里最近的野战集团军,在这种背景之下,巴顿怎么可能丢下这个机会呢?这是送到眼前的立功机会,不能一战成名,也是解决了大问题了。


麦田军事观察


需要救而且也能救。

巴斯托尼的重要性

巴斯托尼是阿登战场南翼的关键点。这个地方是多条道路的交汇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40年5月的西线战役中,德军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区突破时也是迅速抢占了巴斯托尼镇。希特勒后来还专门视察过巴斯托尼,足以说明巴斯托尼在阿登地区的重要性。艾森豪威尔在德军阿登反扑后立即增兵控制突破口南北两侧,在南面的关键一步棋就是占据巴斯托尼,使德军在战场南翼的扩张不得不绕过巴斯托尼,不仅不能利用巴斯托尼作为兵力和物资调遣的枢纽,反而要防备美军从这一地区突破。所以,德军不拿下巴斯托尼其实非常影响南翼的攻防行动:如果继续西进,巴斯托尼像把尖刀顶在腰眼;如果在巴斯托尼地区防守,战线被抻得很长,耗用大量兵力(实际也是如此)。

巴斯托尼美军实力

巴斯托尼的美军不仅仅有101空降师,还有其它从前线撤下来的美军部队:仅101空降师之下便有501,502,506伞兵团和327滑翔机降团。且该师自有四个炮兵营,辅以755和969野炮营,使用155毫米榴弹炮。101师之外,还有第10装甲师二团的坦克部队,75辆坦克,附带58和420两个装甲机动野炮营。此外第九装甲师残留的一些坦克、炮兵队伍,以及35和158战斗工兵营,和796防空炮营,也在该镇内外防守。另外还有705坦克歼击车营,反坦克火力强于四型,等同于豹式坦克。第四装甲师二团的一个中队也于20日中午抵达巴镇,不过21日又返回了原驻地(10英里之外而已)。这样美军在巴斯托尼的装甲力量大致相当于甚至强于当面德军的装甲教导师(57辆坦克)。而且,天气也很帮忙,德军对巴斯托尼的完整包围形成于22日,而23日天就放晴了,美军组织了200架次的空投。至于空中支援那还用说吗?

总之,巴斯托尼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美军条件也很好,支援条件也很好。不派人守住那里是说不过去的,而随后不考虑解围更是荒谬的。


asiavikin


二战中的阿登战役是德军对于英美盟军进行的一次少有的战役级别的进攻作战,在战役初期,由于达成了突然性,正确的选择了美军部署的薄弱环节,德军迅速突破了美军的防线,在美军和英军之间打入了一个大楔子。

阿登战役的地图,英美也叫突出部战役,德国方面的代号为守望莱茵。

应该说,盟军应对这种突发情况的反应也是比较迅速,艾森豪威尔迅速把手上的2个师的预备队投入战场,101师去巴斯托涅,82师去斯塔佛洛,这两个地方都是阿登地区的交通枢纽。在阿登这种山区作战,由于道路稀少,攻防双方都会把道路上的要点作为争夺的重点,而巴斯托涅就是这样一个要点。

参战的德军部队。参战的德军部队完全达成了突然性,把美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而当时巴顿刚刚结束梅斯-萨尔战役,正在忙着补充缺额,准备进攻齐格飞防线,而巴顿从后勤部队和司令部抽调了5%的人员补充作战部队,巴顿手下的几个师已经达到了满员的程度。而德军发动反击的时候,巴顿马上意识到他不可能按照计划攻击齐格飞防线,而是会向北打击德军的侧翼,在12月19日巴顿去卢森堡参加作战会议以前,巴顿就已经命令手下的参谋人员制定三条路线,准备向北进攻。

101师在巴斯托涅的防御可以说使德军的运转不灵,本来德军在组织交通方面就是短板,在苏联就经常自己完成严重的堵车情况,而在山区缺乏道路的情况下,一个交通枢纽被占领,更使得自己部队的运动十分困难。

在19日的这个会议上,巴顿提出它可以在3天之内用3个师的兵力向北进攻,而且在几天之后,还会有几个师陆续投入进攻,这样就对德军进攻部队的侧翼完成严重的威胁。艾森豪威尔在同意巴顿的计划以后,巴顿马上就命令手下的第4装甲师,第26,80步兵师开始行动,而随后几天,巴顿手下的第7军,第20军相继投入战斗。


美军当时已经全部实现了摩托化,美军的步兵师就相当于德军装甲掷弹兵师,而且火炮还更多些,一般一个美军师加上配属的部队都差不多有2万人,跟德军那些著名的党卫军师差不多了。

一般来说,突出部两侧的部队同时向突出部进行向心突击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突出部北侧的英军蒙哥马利元帅提出自己现在无法进攻,只能是守住现有的防线,到1月30日才能投入进攻,现在只有巴顿能够发动快速的反击,打击德军的侧翼。

应该说,蒙哥马利的特点就是稳扎稳打,但是缺点就是行动过慢,在市场-花园行动中,蒙哥马利就暴露出这个弱点,为当时的美军将领说诟病。而巴顿这个疯狂的老骑兵,对于机动作战相当熟练,包括手下的参谋人员也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毕竟不久以前在横扫法国的过程中,在快速机动部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个时候快速机动的经验都派上了用场,当然,巴顿恰好结束了梅斯-萨尔战役正在准备下一个战役也是他可以马上投入北上的原因。


红色手电筒


1944年10月,巴顿与蒙哥马利的比拼仍在继续。然而,艾森豪威尔决定由蒙哥马利在北线突破莱茵河,并将美军第1、第9集团军配属北线方向。同时,为了控制巴顿的进攻速度,在物资供应上加以严格控制。

说白了,还是让巴顿的第3集团军当配角。但是,不服气的巴顿还是打出了主力的风采,攻下梅斯城,夺占德国的重工业区萨尔,并牢牢地控制了摩泽尔——萨尔一线,为盟军向莱茵河进军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

然而,一个巨大的威胁悄然而至。

由于盟军推进迅速,战线拉得过长,在一些地段的防御力量就很薄弱,其中最薄弱的当属阿登山区。这里是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在近100公里的防线上,只有区区3个师在防守。

更要命的是,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蒙哥马利等人都不重视该地区的防务。在他们看来,该地区地势险要,不适宜大兵团机动,后勤补给困难,德军从这里进攻无疑是犯了兵家大忌,自取灭亡。

巴顿凭借职业军人的敏感性和对希特勒的研究,清醒的意识到一路败退的德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垂死挣扎的德军很有可能冒险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而这个反攻的出发地极有可能是阿登山区。

他的这一判断不是空穴来风。他认为德军的反攻必须依托于强大的装甲部队开路,只要盯紧着其装甲部队主力所在地域,就能知道对手反攻的出发地。于是,他要求情报部门收集并密切关注德第6装甲军的动向。

果不其然,情报证实了他的判断。在阿等地区附近,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正在向该地区秘密集结,兵力达20万人,其实力远远超过对面的盟军。但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盟军高层的关注,巴顿也只能悻悻离去。

12月15日德军发动了凶猛的反攻,迅速在盟军防线上扯开了一个大口子。这下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艾森豪威尔举棋不定了,因为北线的部队必须坚守,唯一可以作为机动的就只有第3集团军了,盟军能否渡过难关就看巴顿的了。

这样的安排,巴顿很受用,他再一次成为战场上的主角。

“时间紧、任务重”。几十万人的部队在4天内做一个近90度的远距离大转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对巴顿来说,却是一件展示自己高超组织能力的大好机会。越困难,越能激发他的战斗热情和指挥才能。

首先,他向各部队下达任务并做简短的动员。随即到各部进行视察,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而他的参谋团队根据命令展开紧张和高效的工作。作战处很快制定了新的军事部署,一部分兵力继续留在萨尔地区,其余部分全部转向阿登地区。

其次,巴顿有一个是十分能干的后勤处长马勒上校,他被誉为“整个欧洲战区最会捞取物资的后勤处长”。在他的带领下,一套适宜远距离的补给系统建立起来,在萨尔区征集了大量的地方车辆,将物资和人员转运到指定区域。

如今,第3集团军官兵也和他的指挥官巴顿一样,听说有仗打,个个兴奋异常、士气高昂,各作战单位以最快的节奏进入到临战状态。整个转战行动有条不紊,3天后全部到达战区,充分体现了巴顿部队的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

巴顿最关心的还是如何作战?他的情报处早已对该地区的德军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现在要做的就是掌握德军动向以及前线的战斗态势,为指挥决策提供详细的准确资料。很快,巴斯托涅成为巴顿下阶段作战的重点方向。

为什么要选择巴斯托涅作为作战重点?

一是,尽管巴斯托涅是一个不足4000人口的小镇,但它处于阿登地区公路网的交汇处,是德军进攻的必经之地,还是一个重要的补给基地。控制它就可以有效的牵制德军的进攻速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双方极力夺取的必争之地。

二是,盟军为了控制这个小镇,把精锐的第101空降师部署在这里。而德军更是派出了5个师的兵力完全包围了该部,深入重围的第101空降师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8天,连续多次打退了德军的进攻,情况十分危急。

更让巴顿感动的是,当德军派出代表对重围中的第101师进行劝降时,面对狂妄的对手,副师长麦考利夫准将只回答了:“Nuts!”(白痴,神经病的意思)。守军坚忍不拔的态度迅速传遍了全军,也感染了巴顿,“英雄惜英雄”,他怎能不管?

当然,守军听到第3集团军来解围也是信心百倍。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巴顿完不成的任务。果不其然,巴顿的第4装甲师经过激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的包围圈,增强了该镇的防御力量,将巴斯托涅牢牢地控制在盟军手中。

12月26日,美军彻底击溃了围困巴斯托涅的德军,成为阿登战役的转折点。这不仅大大鼓舞了盟军的士气,而且巴顿和其第3集团军的威名更是传遍了盟军和全世界,巴顿的“虚荣心”再次得到了满足。

第3集团军官兵们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俨然将自己当成盟军的“救世主”,美军中“王牌的王牌”。尽管战斗惨烈、条件恶劣,但他们为了荣誉,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杀敌复仇的激情,跟随着巴顿一路追击。

此时,巴顿的目光又盯在了德军进攻的突出部上,他开始筹划更大规模的攻势。第3 集团军各部按照要求,兵分两路,绕过德军沿途的军事据点,长途奔袭、穷追猛打,向德军的军事重镇——乌法利兹快速推进。

1945年1月,巴顿的部队一举削掉了德军突出部,攻克乌法利兹,其前锋已进抵达乌尔河,阿登战役胜利结束。阿登战役是纳粹德国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是第3集团军遇到的最残酷的一次血战,死伤近9万人。

但是,巴顿再次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是金子迟早要发光”。有能力的人,不是谁都压制住的,他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焕发光彩。大家认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顿》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二战阿登战役,别称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依作战经过也称之为突出部之役,而德国B集团军群则称之为守望莱茵河作战。战争发生于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

巴斯托涅战役,盟军原计划守住防线过冬,等来年春天再进攻德国的,没想到德军集中了仅存的进攻力量,冲击了位于阿登森林的盟军防线,并计划占领交通要冲巴斯托涅。美军因为疏于防范,被打的挺惨,丢失了很多阵地,当101师被紧急调往巴斯托涅后,德军合围了巴斯托涅,但101师顽强抵抗,这时盟军战略防线上,巴斯托涅变成了一个前出的突出部。后经过苦战,德军没能攻陷巴斯托涅,当天气好转后,盟军空军和调头回来救援的巴顿将军,为巴斯托涅解围,战役结束。

第101空降师现在是美国的王牌部队。在当年的巴斯托涅战役中101师被德军包围。写信给当时的师长要求投降。结果师长的回信就一个字,呸。成为有史以来最短的信。也成为101师死战的怒吼。

巴顿为什么要解救101师。其实在整个阿登战役中,希特勒在同盟国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集结仅有的力量发动突然进攻。结果盟军节节败退,在美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美军急调101师防守巴斯托涅。巴斯托涅成为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德国重兵包围下,101师浴血奋战死死守住巴斯托涅。如果巴顿不进行解援。巴斯托涅岌岌可危。巴斯托涅如果失守将对整个战局不利。

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奉命解救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当然,巴顿就是巴顿,他的驰援也相当给力。没想到此时的第101空降师经过了地狱般的磨练后士气大增,当巴顿的援军赶到时,部队里的每一名士兵都认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巴顿的救援,于是就有了二战中另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根本用不着巴顿,我们自己完全能撑得住!”


洗手盘


不救援,难道眼睁睁看着一个师成建制被歼灭么?这个问题问的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