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他是属于哪一派的,算亲美还是亲伊?

新文化街男孩


在上个月29日伊拉克什叶派最高精神领袖、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呼吁总理马赫迪辞去总理职务,希望伊拉克议会能够收回对他的信任,只有这样才可以平息当前抗议示威。自10月初开始的抗议示威所引发的冲突,已经道中400多人死亡,1.5万人受伤。西斯塔尼作为宗教领袖就政治局势发声,是十分罕见的。伊拉克一直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一般而言只有在政治失控,对话无效的情况下,宗教势力才会介入。由此可见,当然伊拉克国内局势确实非常紧张。


(抗议民众高举西斯塔尼画像)

在西斯塔尼发出呼吁后,马赫迪做出了回应,他宣布自己会辞去总理职务,并且会向伊拉克议会递交备忘录。伊拉拉议会在本月1日表决通过了马赫迪的辞职申请。随后总统萨利赫要求议会党团推举新的总统人选,在新总理和内阁就任前,马赫迪将留任看守内阁。不过由于去年的伊拉克大选中,什叶派三大政治党团彼此差距不大,这样一来容留出来的余地也就不多,估计很难就新总理的人选达成一致。抗议民众虽然对马赫迪辞职表示欢迎,但是他们仍将继续抗争,希望重新大选,期待系统性的政治变革,以遏制腐败和低效,改善民生和就业。
(马赫迪)


马赫迪为什么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反对?

现行的伊拉克政治制度是议会共和制,为了平衡各个政治势力,维护教派和民族团结,所以总统原则上由库尔德人士担任,而议长由逊尼派人士担任,政府总理则由什叶派人士担任。马赫迪本人也是什叶派。然而这次抗议示威并非是由教派和民族矛盾所引发,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并未参与到抗议示威当中,反倒是什叶派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总体而言是由掌握什叶派当权派的政治精英和社会上层与民粹、民族主义政治力量的对抗。前者掌握政权并长期垄断社会资源,滋生腐败和低效,后者则为社会中下层,大多是破产商户和失业青年为主。


(抗议示威)

导致这次冲突的直接原因跟伊朗有关系,主要是马赫迪在9月末宣布面对伊拉克国家安全部队指挥官萨阿迪,后者在伊拉克平息IS叛乱过程中战功卓著颇有人气。他被免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反对伊朗干预伊拉克政治事务立场,并且反对国内的亲伊朗宗教民兵武装。他被免职被认为是遭到亲伊朗当权派打压,遂引发抗议示威。加之本身政府腐败低效,以及伊朗对伊拉克的经济掠夺等诸多因素最终将矛盾彻底激化。
(巴德尔民兵头目哈迪·阿米里与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少将苏莱曼尼)


马赫迪的背景

马赫迪是去年议会大选后,经过各派协商后,推举成为总理的,之所以会推举他,主要看中是不属于任何政治集团的“中立派”。然而所谓的中立都只是表象,马赫迪与亲伊朗势力关系密切可以说就是亲伊朗代表人物。从其过去的经历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现年77岁的马赫迪是一名经济学者,父亲是一名宗教人士,曾经担任过伊拉克费萨尔王朝的部长。马赫迪在上世纪60年代末曾经还是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支持者,然而后来因政治分歧其辞去公职,并旅居法国。
(马赫迪在议会)


在70年代时,他是伊拉克共产党的成员,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受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开始倾向于后者,并加入了由伊拉克流亡人士所组成的“伊拉克最高伊斯兰委员会”(ISCI)。该组织的总部就在德黑兰,立场为“反美、反萨达姆”。在2003年战后,其成了伊拉克最主要的政治团体之一。虽然马赫迪后来退出了该组织并且担任各种公职,但是其与该组织及其分支关系十分紧密。他之所以被推举成为总理主要得到亲伊朗民兵组织头目哈迪·阿米里(也是前ISCI成员)为首“法赫德”联盟的支持,后者在去年大选中夺得议会次席。
(马赫迪与总统萨利赫)


综上所述,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马赫迪会遭到反对,并最终被迫下台。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伊拉克实现的是教派分权制度,总统必须是库尔德人担任,总理必须是什叶派的人担任,议长必须是逊尼派的人担任。

由此作为总理的马赫迪,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是什叶派的人。



那么马赫迪是亲伊朗还是亲美?

马赫迪有西方留学生背景,深得西方信任。同时他参加去伊朗参加参加过伊拉克流亡的伊斯兰革命委员会,所以与伊朗也有关系。

可以说马赫迪是一个同时具有亲美与亲伊复杂关系的人,也因为他有这样的背景,所以才能够在去年当上伊拉克总统。

2018年伊拉克大选议会大选的时候,获胜的是既反伊朗,也反美国的教士萨德尔领导的“行走者联盟”。

但是你们看到萨德尔担任伊拉克总统没有?

显然没有嘛!

萨德尔没有当伊拉克总统,那是因为无论是亲美势力,还是亲伊朗势力都不允许他上台!

马赫迪上台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多方妥协的结果!



也由于马赫迪在伊朗与美国之间属于一个“中间派”,所以在美国与伊朗的斗争中显的非常为难,从近期伊拉克的偏向于伊朗的动向来,马赫迪还是亲伊朗多一点。

这次伊拉克暴乱是有多方势力参与,既有反美、反伊朗的伊拉克本土派势力,也有反伊朗的亲美派势力。

美国的伊拉克的使馆遭殃,伊朗在伊拉克的使馆也遭殃,这很正常。

不过这次伊拉克暴乱本土派势力多一点,他们要求终结伊拉克的“教派分权”制度。也就是打破总统必须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统必须由什叶派担任,议长必须由逊尼派担任的垄断制度。

说到底,这是伊拉克下层精英与伊拉克上层的三大派别势力的斗争。



萨达姆被推翻十几年了,伊拉克人民幸福吗?

现在伊拉克政府在一定程度属于外国势力的傀儡,所谓的民主连根毛都看不到。

没有萨达姆的伊拉克果然一文不值。


一号风手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是什叶派,担任总理13个月,从他的作为来看是个明显的亲伊朗派。

伊拉克的高官大多是亲伊朗派

伊朗对伊拉克的渗透太深了,近期数百份伊朗情报资料外泄,记载之详细前所未有,充分暴露了一个惊天秘密,伊朗几乎控制了伊拉克所有的关键部门,他们不但控制内阁成员的任命,而且渗透进了伊拉克军方的高层。

为什么伊拉克高官们选择投靠伊朗,其实也是被迫,被挟持了。因为伊朗在伊拉克势力太大了。

伊朗在伊拉克的三大抓手

伊朗在伊拉克有三大抓手,既有明的,也有暗的,伊朗的情报机构圣城旅深耕伊拉克多年,在伊拉克对反伊朗人士进行暗杀,反面宣传等;

伊朗在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十多万人,这支准军事部队,不隶属伊拉克的军警系列,却是得到伊拉克的财政供养,这在全世界都是奇观,一支效忠外国的民兵组织却能得到财政支持,如果说功劳的话,在伊拉克库区准备独立的时候,他们出兵镇压了;

第三点就是宗教渗透,伊拉克人绝大多数都是什叶派,而伊朗是什叶派的宗主国。

伊朗控制着伊拉克的政治经济

靠着三大抓手,在伊拉克根本没有党派、宗教人士或者是个人敢和伊朗叫板,伊朗的什叶派民兵经常利用内乱,清洗反伊朗人士,甚至有时候主动挑起内斗。

伊朗这些年受到美国经济制裁,所以加大加重了对伊拉克的剥削和掠夺,这才是引发近期伊拉克示威的主要原因。

目前伊朗的商品充斥着伊拉克市场,令伊拉克本国的商品在本国却没有市场,原因当然是伊朗人把持着伊拉克官员,进行暗箱操作,结果是伊拉克年轻人大量失业,引发了示威。

一些抗议人士表示,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领导人抢占了当地政府的要职,公开腐败,生活奢侈,大秀优越。伊拉克成了被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统治下的国家。

开枪镇压引发总理辞职

伊朗在伊拉克居然有五处领事馆,示威爆发后,这些领事馆遭到了纵火,28日伊拉克军方开始开枪镇压,造成至少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对此济加尔省省长和纳杰夫省副省长因为抗议军方杀害抗议者而辞职。

开枪后,伊拉克国内群情激奋,伊拉克什叶派最高神职人员也出来呼吁议会议员重新审视对总理马赫迪的支持,一向反伊朗的萨德尔也出来,要求马赫迪立刻辞职。

在众多压力下,亲伊朗的马赫迪29日被迫表示会向议会递交辞职申请。

结语

马赫迪的辞职并不能立刻改变伊拉克目前的政治生态,事实上伊拉克靠内生力量很难对抗伊朗的国家机器,这也是为什么伊拉克政治精英选择投靠伊朗的原因。

伊拉克的社会财富的蛋糕却是由伊朗人来把控,虽然短期内仍然无法改变,但是经过这次示威以及马赫迪的辞职,对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是一次很大的打击,至少那些什叶派民兵的头目会收敛很多。

要最终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伊朗,只要伊朗一天不放松对伊拉克的控制,伊拉克的内乱还会继续。


天下会会天下


现年77岁的伊拉克总理迈赫迪是什叶派无党派人士。伊拉克长期的动荡,已经造成300多人死亡,15000多人受伤。他因无法控制动荡的局势11月29日被迫宣布辞职。


※伊拉克前总理迈赫迪

迈赫迪是亲美人士,与伊朗也有亲密关系,在处理美伊关系上,得罪了美国,在美国的暗中操作下,成了牺牲品。

首先,伊朗势力在伊拉克的壮大,美国表示严重的不满。美国认为伊拉克的叶什派民兵武装,是伊朗一手扶持的武装力量,已经发展到10万人,迈赫迪政府,在其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美国在伊拉克的大使馆多次受到武装袭击,美国认为与伊朗政府的怂恿或者说放任自流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美国从叙利亚撤军本来是要撤到伊拉克境内,但是,伊拉克政府发表声明:不允许!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不得不发表讲话,美国的军队只是从伊拉克过境。这惹怒了美国。

迈赫迪的成长经历与西方渊源很深。他,从伊拉克大学毕业后到法国深造攻读经济学硕士,并长期在法国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伊拉克的街头骚乱

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迈赫迪立即回到伊拉克参加过渡政府的工作,参与新宪法的制定,并先后任伊拉克财政部长丶石油部长丶副总统等职务,受到美国西方的高度信任。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年轻的迈赫迪前往伊朗加入由伊拉克什叶派人士组成的“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流亡政府,在伊拉克生活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对伊朗形成难忘的印象,同情伊拉克什叶派武装。


※伊拉克骚乱一角。

迈赫迪是一个“中立"的政治领袖人物。在美伊中间走钢丝,以色列早已对其政权不耐烦,今年6~10月曾4次出动战机,远途奔袭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武装总部和分部,造成伊拉克什叶派领袖人物身亡。美国认为迈赫迪的中立是在偏袒伊朗,因此,在背后支持伊拉克亲美派的骚乱。

迈赫迪是典型的美伊斗争的牺牲品!


老狼48440790


伊拉克总理迈赫迪被视为亲伊朗势力,不然伊拉克老百姓为啥要抗议他?

他在12月1日向议会递交了辞职信,并且已经被伊拉克议会接受了。

这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他和伊拉克政府对过去2个月来的抗议活动承担责任。

抗议者提出的诉求之一就是反贪腐、改革政治、迈赫迪下台,重新大选。迈赫迪政府其实刚上任没多久,目前伊拉克的问题也不能都怪他,但是最近伊朗被美国限制封锁的太严重,伊拉克成了伊朗商品倾销地的现实愈演愈烈,最终迈赫迪成了替罪羊。

第二,伊拉克的抗议活动基本就是该国民众的呼声,和外界干预无关。

之前有朋友指责外部势力介入,但伊拉克政府从没这么说。如果要是外部势力介入,迈赫迪也就没必要辞职了。他能辞职反而说明抗议活动就是伊拉克人的行为。

那么迈赫迪到底是不是亲伊朗?他在伊拉克的政治谱系当中,确实是亲伊朗的。

之前他曾经在伊朗领导一个所谓的伊拉克民族革命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受到哈梅内伊的庇护,伊朗革命卫队直接给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推翻萨达姆之后迈赫迪回到伊拉克,才逐步有今天。

在他任内,伊朗势力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刚才木叔所言的伊朗商品在伊拉克大行其道就是一个例子。

毕竟迈赫迪受了伊朗人的恩惠,自然和伊朗更亲近,就更需要在伊朗危难之际,帮伊朗摆脱困境了。

但是也正因为这个态度被伊拉克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才酿成了伊拉克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的中心口号之一就是“伊朗势力滚出去”。

甚至烧了几间伊朗领事馆,本质也是对该国被伊朗全方位渗透的一种民间朴素的反映。

虽然迈赫迪亲伊朗,他对美国表现的整体还可以,但是在很多关键问题上让美国人不舒服。

比如美军从叙利亚撤退了1000人进入伊拉克,迈赫迪就公开反对,声称美国人要把这些人弄走,别驻扎在伊拉克。

虽然迈赫迪的说法没问题,但是这么直接地表达,也太不给山姆大叔面子了吧!伊朗人听到后当然很高兴,但却得罪了美国人,显然迈赫迪目光短浅了。

另外美国对伊朗的封锁时,迈赫迪也说,还会继续和伊朗贸易往来,这也肯定让美国人不舒服。只是这个态度也同样让伊拉克人不舒服。

正是迈赫迪这种态度,给伊朗商品进入伊拉克开了绿灯,才成了最近全伊拉克抗议的导火索。

如果迈赫迪能做得更稳妥一些,平衡一下伊朗经济利益,别让伊朗人过于激进,可能他的位子还能做得久一点。

迈赫迪的下场,其实用一句俗语就是:祸从口出。


木春山谈天下


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是1982年在伊朗建立的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二把手

什叶派、长期流亡在伊朗,因为迈赫迪自然比较倾向伊朗。但由于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不管是谁,亲伊朗还是亲美,出任伊拉克总理的人,都必须在亲美和亲伊朗上保持平衡。

但这种平衡,在伊拉克示威爆发后,似乎要被打破了——伊拉克示威的一个潜在要求是:

伊拉克是伊拉克人的伊拉克,不是美国的伊拉克,也不是伊朗的伊拉克。

这次伊拉克示威的人群是什叶派人士,以传统上具有强烈亲伊朗思想的伊拉克南部地区为主。

美军主要所在的伊拉克西部的逊尼派和北部的库尔德人并没有爆发示威活动。

这次伊拉克示威抗议的主题是伊拉克经济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一般民众得到的公共财政资金太少,都是排在政府公务员工资和军费之后。

迈赫迪的辞职,并不能改善,因为伊拉克经济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来自伊拉克政治结构的不合理——派系政治和神职政治太多。

如果伊拉克没有摧毁这两个政治基础,伊拉克经济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就不可能解决。因此来说,伊拉克的问题,还需要看下次大选中,是否有更多的独立、非神职人士的参选,派系和神职人员是否被挫败。

迈赫迪个人经历

1、1942年出生于巴格达,1963年在巴格达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革命,1969年去法国读书,父亲是广受尊敬的什叶派教士,曾任伊拉克王国内阁部长。

2、1982年伊拉克神职人员在伊朗建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迈赫迪是二把手。这段时期迈赫迪接受的是伊朗伊斯兰教思想。

3、2004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迈赫迪出任伊拉克财政部长,2005年4月到2011年出任伊拉克副总统。2006年以一票之差输给易卜拉欣·贾法里落选伊拉克总理。2007年2月26日,迈赫迪躲过暗杀,暗杀造成10人死亡,这是迈赫迪遇到的第三次暗杀。

2009年迈赫迪的保镖参与巴格达银行劫案。

2018年10月25日出任伊拉克总理。

2019年5月,迈赫迪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宣布140亿美元的升级伊拉克电力基础设施。

随后的8月或9月,迈赫迪居中牵线伊朗和沙特谈判,意图消除二国的对立关系。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伊拉克民主制度是美国帮助设计的,由于考虑到教派和民族关系,三大权力机构分别由不同教派和民族的人选出任。比如,总统一直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理则由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人士出任,剩下的议长职务则归属逊尼派。所以,不用问,现任伊拉克总理马赫迪是什叶派人士。

(马赫迪)

伊拉克的政治体制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总理负责行政事务,对议会负责,具有实际上的权力。而总统则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所以,最具权力的职务当然要由实力最强的教派人士担任。

不过,伊拉克的政治体制看似设计的很合理,但教派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伊拉克新政府建立后,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尖锐,两派冲突不断。库尔德人的离心倾向也更明显,他们并不看重总统这个虚职,他们追求的是实际利益,及为追求实际利益所必需的高度自治甚至独立,库尔德人的这一目的实际上早已达到了。

由于各行其事,整个伊拉克像一盘散沙,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央政府也没有足够的权威控制各方,这就导致伊拉克长期处于半无政府状态,暴力事件接连不断。这样的国家怎么会安心搞经济建设呢?伊拉克战争后,除了石油生产得到恢复外,其它产业基本上没什么发展。而伊拉克人口却突飞猛进,增长迅速,总人口数已由2002年的2400万增加到现在的3800万,且青壮年劳动力更多。僧多粥少,又没什么产业,伊拉克失业率连年上升,这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

早期的动荡和混乱说成是推行民主的阵痛,民众还可以接受。不过十多年了,阵痛成了长痛,而且看不到生活好转的希望,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失望。并且,由于中央政府缺乏权威及约束机制,伊拉克上下权力部门贪腐成风,这更引发民众不满。所以,从10月1号开始,伊拉克的游行示威在伊拉克各地迅速蔓延,并演变为骚乱和暴乱。

很不幸,人们把矛头主要指向了伊拉克政府,而现任总理就是马赫迪。民众要求现政府解散,马赫迪辞职。在巨大压力下,为平息民众不满,马赫迪只能准备辞职了。

伊拉克民主政府虽然按美国设计成立的,但并不亲美。当然由于受制于美国,也不敢公开反美。马赫迪作为什叶派的一员,自然会和本教派保持一致。不过,包括马赫迪在内的什叶派从骨子里并不欢迎美国人,而是和同属什叶派的伊朗有天然的亲近感,并且这几年两国有了密切交往,这让美国很反感。所以,伊拉克本轮骚乱,美国特工从中煽风点火,试图搞乱伊拉克,并让两伊产生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美国来这一手也有警告伊拉克什叶派的意思,不允许伊拉克和美国走得太远。

因此,针对美国参与策动伊拉克骚乱,伊拉克当局虽然也抓获了30名美国特工,但不会做出进一步反应,而且美国特工很快也会释放。毕竟现在的伊拉克还是身不由己,必须从大的方面还要看美国的脸色。至于马赫迪,由于主导和伊朗改善关系,显然引起美国不满,美国当然希望看到他早点下台,而美国通过参与伊拉克骚乱,确实也达到了这一目的。


高山流水116820061


伊拉克的局势确实比较乱,而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不过这个解决不了大的问题。



伊拉克的政局格政权格式挺微妙的,三派在伊拉克政治机构里面都有一席之地。一般说来,总理都是由什叶派的人担任,而现任的总理马赫迪正是什叶派的人。总统由库尔德人担任,但是没有什么实权,主要是相当于国家元首,而议长一般由逊尼派的人担任。



马赫迪有西方留学背景,同时和伊朗关系也很不错,所以双方都可以接受,自然就当上了总理。本来这在2018年伊拉克大选的时候,是一个既反美又反伊朗的萨德尔获得了胜利,但是他最终因为双方都无法接受,最终没有出任伊拉克总理。



马赫迪这次因为形势紧迫还是不得不辞职,到底谁会出任伊拉克新的总理,还得看形势的发展。


平安国际


当地时间11月29日下午,伊拉克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宣布将向议会递交辞职申请,正式辞去总理职务。伊拉克近期发生的全国大游行已经持续近两个月,全国处于极度困难的情况,迈赫迪政府已无力控制事态,迈赫迪为保护伊拉克人民的权益,避免国家再度滑向暴力、混乱与破坏的漩涡,他决定辞去总理一职。

伊拉克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建立起民选政府,伊拉克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达成政治共识,组建联合政府,其中由什叶派担任政府总理,库尔德人担任总统,逊尼派担任议会议长。所以,根据伊拉克各方的政治共识,担任总理的迈赫迪就是什叶派人士。

迈赫迪既是什叶派宗教学者,又是经济学者,在担任总理以前曾担任过伊拉克财政部长、石油部长、副总统等职,按理来说执政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其治下的伊拉克面临着政府腐败、政府运行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失业率高等问题。所以,自10月1日起,伊拉克境内就爆发长期的示威游行抗议活动,而且持续了两个月,进而演变成暴力事件。迈赫迪已经难以应对目前的伊拉克局势,进而提出辞职,举行大选,然后选出新的总理接替自己。

迈赫迪政府作为什叶派人士执政的政府与伊朗保持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但是由于迈赫迪是伊拉克主要什叶派政党妥协而推举的无党派人士,所以他自己并没有自己的政党支持,这就决定了他所采取的各项政策必须要符合伊拉克各执政党联盟的利益,否则他的政策将会很难推行。

伊拉克的政府虽然是在美国的扶持下建立地的,但是却与美国关系并不密切。因为伊拉克也是一个以什叶派民众为主的国家,这使其与伊朗保持某种密切关系,而美国与伊朗处于敌对状态,这使伊拉克政府在对待美国的态度上并不亲美,而是寻求维护自身利益以及与伊朗的关系。这也是伊拉克民众为何要抗议伊朗对伊拉克过多干预,并焚烧伊朗驻伊拉克使领馆的重要原因。


铭苏先生


伊拉克动乱到目前为止已经造成了300多人死伤,在近期动乱中,警察不得已使用实弹射击,尽管安全部队也有伤亡,但现阶段局势还没有好转的可能,鉴于此,伊拉克总统萨利赫宣布马赫迪总理可以辞职,萨利赫也表示将会提前进行选举,以组建新的立法机构。不过马赫迪认为,如果自己的党派同意有人替代自己,完全可以辞职,但是拒绝出现权力真空。

其实美国在伊拉克,搞出新政府以后,还是实行的教派分权制度,伊拉克的总理必须由伊斯兰的什叶派担任,由于伊朗也是什叶派掌权,所以伊拉克民众认为伊朗已经渗透到了伊拉克国内,导致现行的制度无效,其实伊朗也在伊拉克国内扶植了新自己的武装力量,而这些武装力量都是支持伊拉克总理马赫迪的。马赫迪是一个得到美国承认的人,不过也参加了伊斯兰革命委员会,这是一个伊朗的组织,可以说两边都能吃得开。

现在伊拉克境内出现了支持伊朗的军事力量,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伊拉克的总理和伊朗有密切的关系,伊拉克这个总理之所以能够上台,可以说是各种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不过在伊拉克境内有很多的亲美势力和世俗势力,这些人是极端鄙视伊朗的。当然这次出现如此大的动乱,也有很多反美的势力出现,总之这些民众就是反对外国人,主张建立本国的政府,因此现在伊拉克逊尼派的人又开始上台,也就是原来萨达姆的人,不过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其实伊拉克并没有真正形成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是形成了一种教派掌控军队,政府低能低效,各种利益集团相互错综复杂的制度,所以说政府总理在管控各方势力的立场上,总是那么的没有力量。因为这个总理是一个无党派人士,所以要团结统一这些有军事实力支持的教派力量,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伊拉克的总理总是在换,马赫迪的前任马利基仅仅担任8年总理,而阿巴迪也仅仅做了4年总理,可见伊拉克的总理是非常难做的,因为伊拉克之前常年动乱,经济不好,现在又被各个军事集团所掌控,因此如果政府总理无法协调整个局面,那么伊拉克很有可能会爆发战争,重新选举也只是暂时维持和平的一个手段,也没有办法解决根本问题。说白了伊拉克现在的状况就是,很多的军阀裹着宗教的外衣在争权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