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扦插苗嫁接月季,蔷薇叶要不要去掉?

滇中浪子


月季也叫做胜春花,属于蔷薇科直立灌木,扦插苗嫁接月季要看枝干的生长情况来判断,同时也要根据季节气候做参考,因为扦插苗的分生能力弱,叶片过多会消耗枝干的营养,导致嫁接失败,下面将具体分析:

嫁接要点:月季嫁接的时候,尽量选择一年生、粗壮生长旺盛的月季的枝条,一年生的枝条分生能力强,能够促进细胞组织愈合,为了减少营养消耗,不但要使用优质的土壤培植,还要把枝干的部分叶片及新芽抹掉,可留下1个左右作为存活的参考标准。

去掉蔷薇叶,减少营养消耗

嫁接过程中,需要很多营养促进其切口组织细胞愈合,才能嫁接成功,而营养主要源于水溶液的运输,当叶片过多时,水分蒸发就很快,就会缺少大量的营养液,这些营养首先是经过枝干再到达叶片,但是当叶片太多时,这些叶片就会从枝干里面吸取营养,所以就会影响到嫁接的效果。

修剪方式:建议你把枝干附近及顶芽修剪掉,留下1-3个侧枝,把叶片抹掉,让在抹芽部分涂上草木灰或者是石灰,可以减少细菌性病害侵入。冬季可适当的保持周围环境干燥,然后促进其新芽的生长。

嫁接工具要消毒,避免感染愈伤组织

在嫁接月季的时候,尽量把工具使用酒精消毒,然后再开始嫁接,如果不消毒,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切口发黑、发黄等等,细菌性腐烂,嫁接时间一般是选择在阴凉的天气,避开冬季寒冷季节,可以让切口能够愈合,让新嫁接的枝条存活。

处理方式:嫁接之后,要把绑带捆绑紧凑,不能透气,然后在母枝的周围,把过多的侧枝修剪掉,让枝干的营养及时补充嫁接的地方,可以促进其新芽的萌发和切口的愈合,如果发现捆绑处出现细菌性病害,只要是嫁接的月季还存活,就要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预防消毒,一般是1-2年左右,切口就会完全愈合了。

嫁接后补充营养,提升嫁接成活率

在嫁接之后,过度光照和营养消耗,就会导致枝干枯萎,特别是风大的时候和土壤干燥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遮挡遮挡和提升土壤湿润度。

嫁接养护:尽量使用树枝进行遮挡,避免阳光过大或风大而导致嫁接枝干风化变干枯,让除了以上描述的修剪之外,尽量保持土壤湿润,可喷洒水分让空气湿度为60%以上,保持环境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温度过低就会处于休眠状态,抑制枝干生长,适当的使用氮肥和钙肥补充营养,氮肥可以加速营养的运输,而钙可以促进细胞壁的生长,还能增加切口的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你描述的问题:扦插苗嫁接月季,蔷薇叶要不要去掉?

建议你从月季的生长情况来修剪叶片,原则是以减少水分失调和减少营养消耗为主,可以在母主枝上面留1-3片叶,在嫁接枝条上留1-2个新芽,可以作为参考物,平时对水分、土壤和施肥的把控,只要嫁接过程中多注意细节问题,基本就没问题,来年便会萌芽开花。


一春


用蔷薇的扦插苗来嫁接月季,蔷薇的叶子去掉可以提高扦插的成功率。

我们经常在秋冬季节选取一些比较粗壮的蔷薇枝条来进行扦插繁殖,这个时候,我自己做过对比实验,同时扦插一百根不带叶子的蔷薇枝,和一百根带叶子的蔷薇枝,成活率不带叶子的蔷薇枝条相对高一点,可能是由于不带叶子的枝条水分散失得比较少,比较容易成活吧。


而对于蔷薇嫁接月季,我们可以先嫁接成活后在进行扦插,也可以先把蔷薇扦插成活后在进行月季的嫁接。后面这种方法相对保险一点。

蔷薇嫁接月季时,我们可以把蔷薇大部分的枝条修剪掉,这样能减少水分的流失,然后取一个月季的芽点,应该选择那种已经半木质化的位置,削一个带一点木制部的芽点,然后在蔷薇杆的芽点处切一个T型的切口,把表皮挑开,露出形成层,并把月季的芽点放进去,月季的形成层要对准蔷薇杆的形成层,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包裹完用针在芽点处挑一个小口,方便芽点通风。



我是兜风的糖,是一个热爱各种花花草草的姑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兜风的糖


既是扦插苗,且带有叶子,那么是已经扦插生根且生长枝叶成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嫁接月季,是比较稳妥保守的嫁接方式,成活率相对来说也是很高的,我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我现在备有几根蔷薇杆是从去年扦插的,准备等来年春季嫁接;

实际上,蔷薇杆一旦扦插成活,后续会生长得特别快,如果没修剪的话,它的枝条会长得很长,如上图,就是现在这种状态,这时候如果想嫁接的话,我建议要做适当的修剪,但是不要全部剪掉,枝叶过多过长,会过量地消耗养份,并且由于植物的顶端优势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蔷薇杆在扦插时是要处理掉大部分芽点,只留杆子最顶端两个芽点,营养集中供应,所以这两个芽点会长得特别快,这样导致在砧木芽下面嫁接的接穗接芽生长缓慢;

我的建议是嫁接后每个芽点各留一到两个枝条,并且适当截短,其余全部剪掉,等到确认接穗芽点成活后,就可以剪砧,剪砧后接芽会爆发式生长,这样做主要的优点就是有一个相对安全的过渡期,因为全部剪掉的话,如果嫁接失败砧木没有叶片光合作用,没有养分输送会造成黑杆,另外建议对向嫁接两个芽点,只嫁接一个芽点对向的地一方也会黑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