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長三角和珠三角,誰未來的潛力更大?

軍統60


珠三角和長三角是我國最為發達的地區,珠三角位於華南,長三角位於華東。兩大地區都是我國重點發展的前沿高地,是我國經濟的兩大經濟增長極。對於哪個更有前景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現狀

長三角包括江浙滬皖26個城市,15萬億人民幣的GDP,1.5億人口,21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合肥。處於國家開放的前沿,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此交匯,長三角城市群所在地。


珠三角包括粵港澳16個城市,10萬億人民幣的GDP,6700萬人口,1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是我國最大的輕工業基地。主要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東莞,深圳。正在大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城市群所在地。

自然地理

長三角處在長江入海口,地勢平坦,氣候溼潤,有開闊的發展空間。


珠三角同樣在大河入海口,但是平原部分相對較小,氣候同樣溼潤。

交通

珠三角和長三角陸海空交通都非常發達,但是相比而言長三角更為與外界聯繫緊密,而珠三角相對自成體系。


教育

長三角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南大,東南大,中科大,同濟等實力高校。珠三角也毫不示弱,有港大,香港中文,香港科技,香港理工,華南理工等高校。

政策

珠三角正在大力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可期。長三角也在打造城市群,未來也非常好。


綜上兩個區都是我國經濟重地,國家都會全力維護其地位,未來都會有偉大的前景。


張堯自媒體


這個問題有得爭論了,珠三角與長三角,一個體量(城市數量及GDP)小,一個體量很大。不過,我認為珠三角未來的發展潛力更大一些。理由如下:


(珠三角)

一,珠三角地理位置更優越

珠三角距離東南亞、大洋洲及馬六甲海峽更近,更利於與東南亞國家、大洋洲國家及非洲、歐洲國家間進行國際貿易與合作,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有一定的地理優勢。 而且,珠三角毗鄰港澳,港澳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將在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為珠三角城市帶來莫大補益。

二,珠三角城市間的協同能力更強

珠三角城市群比較集中,而且在廣東一省之內,政策推進會更暢順,施政效率也更高一些,因而在區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更易協同,更易產生合力,從而更利於城市群的整體發展。而長三角城市多而分散,且地跨滬、江、浙三省(市),相對來說,協同發展的能力較珠三角要弱,一體化推進過程稍顯吃力。


(長三角)

三,珠三角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優勢

深圳是創新之都,雙創指數全國第一,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不僅深圳,廣州、東莞的創新能力亦非常出色。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廣州、東莞匯聚了眾多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科技型企業,如華為、大疆、騰訊、中興、富士康等。目前正在構建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將形成一個超級產業帶,成為推動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

綜上,未來的發展潛力,珠三角要比長三角大。


影子伴你


長三角和珠三角,是當代中國二個最發達的地區,但我更看好長三角經濟的發展潛力。長三角歷來是中國的魚米之鄉,農業富庶,工業發達,尤其是它的龍頭老大——上海,一直都是中國工業,經濟中心。

上海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國4個直轄市之一,是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上海被GaWC發佈的2018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評為“世界一線城市”。上海在科爾尼發佈的2019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中排名世界第19位,中國第3位。在2019年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暨百強城市排行榜中,上海排名世界第48位,中國第4位。2019年10月31日,上海入選首批5G商用城市名單。


江浙滬皖事事通


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主要看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國家定位。長三角是我國努力打造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珠三角只是國家確定的一個大灣區。

第二,科技實力。我國三大基礎科研基地,長三角就佔了兩個:上海和合肥。而珠三角,一個也沒有。我國十大應用科研強市,長三角就佔了四個:上海、南京、合肥和杭州。珠三角僅有一個深圳,而且在十大應用科研強市中排名靠後。

第三,對人才吸引力。我國對外籍人才吸引力最強的十個城市,長三角就佔了五個:上海、合肥、南京、杭州和蘇州。珠三角三個,分別是深圳、香港和廣州。

第四,人口基數。珠三角人口基數僅幾千萬,長三角人口基數兩億多。

第五,創新能力。高新技術開發區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創新實力。我國十強高新技術開發區,長三角就佔了三個:上海張江高新技術自主開發區、杭州濱江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珠三角,僅有深圳高新技術開發區上榜。


第六,金融實力。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三大金融中心排名分別是北京、深圳和上海。其中,深圳排在上海前面。但是,長三角除了一個傳統金融中心上海,還有一個互聯網金融城市:杭州。上海和杭州的金融實力相加,超過深圳。珠三角,加上香港,則超過長三角。

第七,交通地位。長三角有著全國最大的航空樞紐,上海。另有三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杭州、南京和合肥。珠三角的交通樞紐地位全國排名第三,其中,全國性交通樞紐,三個:香港、廣州和深圳。就目前來說,香港的交通樞紐地位高於上海。

七項因素,長三角以五個佔優,完勝珠三角。其中,作為決定性的因素:國家定位、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長三角完勝珠三角。

中國,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國家。珠三角最終有沒有可能逆襲長三角,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就像同是金融中心,本來排在上海後面的深圳,卻超越了上海。目前只能說,國家定位和基礎條件,長三角完勝珠三角。但是,最終的發展,還要取決於各自的資源整合能力、科技轉化能力和區域一體化能力——這三項因素中,珠三角除了香港,其它部分都是省內城市,城市一體化難度顯然小於長三角,資源整合難度也低於長三角。而長三角城市群,由於跨省,資源整合和區域一體化難度要遠高於珠三角。

好在,長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經成立長三角一體化辦公室,長三角三十個城市也定期開會,商討區域一體化過程中的資源整合。


鄭瑞文2015


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國發展速度最快的兩個經濟三角洲,當前很多關於兩個地區的比較層出不窮,有的時候是比較經濟總量,有的時候是比較產業模式,但是也經常會有問題是比較兩個三角洲誰的發展前景更好,其實我們只能說,三兩個地區的發展潛力都很大,最起碼相比於內陸省份,這兩個地區的潛力是妥妥的。關於發展潛力其實不光是根據當前的發展模式去推斷,有時候更多是根據政策而發生變化。比如以前珠三角地區也是全力打造珠三角城市群,但是後來又有新的規劃提升,就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隨著粵港澳大橋的修建,粵港澳大灣區也比之前更加具有潛力。而長三角城市群,其實之前長三角更多是指上海周邊區域,但是當前浙江北部安徽,江蘇南部以及上海全市都屬於珠三角城市群的區域範圍。

個人比較看好珠三角的發展潛力,除了上面所說的粵港澳大灣區以外,珠三角的經濟活躍程度目前也是高於長三角地區,我們都知道長三角地區彙集的城市非常多,面積比較大,而珠三角地區基本上就是深圳和廣州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但是珠三角地區每年彙集的人才數量可以和長三角保持持平,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珠三角的彙集速度遠遠高於長三角。長三角的情況是城市多而散,而珠三角的情況是城市小而密,我們其實從夜景燈光的體現就可以看出珠三角基本上每一個城市建成區都即將連在一起,深圳和惠州以及東莞,廣州和佛山都已經連在了一起,未來隨著東莞地鐵的建設,佛山,廣州,東莞,深圳,基本上地鐵建成區完全連在一起,甚至以後可以超越日本的東京灣區。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在我看來,珠三角要比長三角更有潛力。

長三角現在的優勢所在,相對以下三點: 第一,以“滬寧杭”為中心的老工業基地;第二,兩省一市的扶持,江蘇省、浙江省都是國家經濟發達的省份;第三,上海的直轄市特權。

但這裡仍然大量依賴多年前的底子。上海,現階段主要依賴浦東,其他地區發展緩慢;江蘇,大量的外資開始逃離;浙江,大量的民營企業管理極不規範,效率低下。整體來說,長三角的產業轉變起來相對會難一點。

珠三角相對的優勢所在:第一,背靠港澳;第二,高科技創新能力更強。相對來說,珠三角只有廣東一個省支撐。


但是這裡科技創新能力更強。在珠三角,有著比長三角更多、更知名的高科技企業、大品牌企業。華為和中興都誕生在這裡,騰訊、金山都誕生在這裡,格力、富士康是這裡的製造業的代表,平安保險、招商銀行是這裡金融行業的保證,尤其是現階段港珠澳大橋修通以後,香港澳門所帶來的便利性會更大更強。越是往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座大橋踏向香港。

從產業上分析,江蘇以大量的外資大企業為主,浙江以大量的民營中小型企業,上海以佈局著大量國有企業和金融企業為主;而珠三角,卻是以大量的高新企業、大企業為主。不必說江蘇沒有超過廣東;恐怕越是往後,東莞承接深圳,中山承接廣州,珠三角的便利會更大,產業會更合理。


安若凡


個人認為長三角地區未來潛力更大。

從地理位置看,長三角位於長江下游,地勢平坦而開闊,建設阻力更小;東臨黃海、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可以依靠沿海航運發展海洋產業,也可以聯結南北方地區;還可以依靠遠洋航線擴大中國的輻射影響力,增強對外交流;由於長江橫貫東西,長三角可以依託長江水運,溝通東西部地區。珠三角位於珠江下游,從面積上來看,由於北部有南嶺阻擋隔離,其向北發展擴大面積的阻力很大,向南又無陸地可以開拓,從擴張的角度來看就已經十分不利;珠江發源於雲南省,流經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影響力要遠遠小於長江,對內地溝通的作用較弱。

從交通條件看,長三角各城市間早已互通高鐵動車,從杭州到上海不到一小時,上海到蘇州不到半小時,蘇州到無錫15分鐘左右,無錫到常州也是15分鐘左右,常州到南京20分鐘左右。滬寧城際也已經將上海和南京之間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相互聯通起來。還有客運專車做輔助。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幾條城軌尚未修通,在交通上就已經十分不利。

從動力機制來看長三角以民資主導為動力,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是較早也比較成功的商業模式。珠三角是外資推動型的動力機制,外資企業較多,對外資的依賴相對較大,主要是東南亞、香港和海外的資本,而隨著政策優勢的趨同和國家戰略重心的轉移,珠三角出現了外資轉移的局面,增長動力不足。今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 2020 年要將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世界級的城市群,還將上海定位為“全球城市”。從戰略的重視程度來說,長三角似乎就已經略勝一籌了。


大貓財經


這裡回答問題和邀請回答問題的貌似是長三角地區的人為主,另外,此類珠三角和長三角比較的問題也只有在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和帖子中才有,而在珠三角各個城市的帖子中,沒有看到人問這個問題!

從這個現象就知道,人們在自身的認知定位可想而知了!

首先表明觀點,二者不能比較,提問者在埋坑設問!自淫自嗨!

闡述如下:

1.定義,長三角是城市群,珠三角是灣區;什麼概念呢,美國五大湖區,這個是城市群;舊金山灣區,這個是灣區; 不理解或者不懂的,自己去補知識點!

2.區別a 互通性和聯動性。城市群,內部的溝通性和互通性遠遠若於灣區城市;城市群哥各個城市的獨立性大於互相的協同;

3區別b,距離,城市群內城市間的距離遠大於灣區城市的距離,長三角各城市間40-50km,中間有隔離區和空白區,城市間靠高鐵聯通; 珠三角城市間距離為10-20km,甚至為0,城市間有高鐵,城際輕軌和城際地鐵聯通;

3.文化,教育,醫療的共享性;灣區間城市的以上資源共享性更強,例如,佛山的孩子基本可以每天去廣州上課,深圳的孩子可以每天去香港上課,這是日常,而非偶爾;長三角無法實現;

4.區別5,同城化;灣區城市之間是同城化的節奏,例如,廣佛同城,深港同城,深惠州同城,深莞同城,中珠同城;而這些同城化,作為城市群的長三角無法實現!

所以,根據以上觀點,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灣區經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範疇,完全沒有可比性。 但是,從城市發展來說,都不可或缺,城市群之間聯繫較為鬆散,而灣區城市之間聯繫非常緊密。 對於個人來說,灣區城市更適合生活,工作和共享資源。 例如,很多人在深圳住,而在東莞上班,無需換城市和房子;佛山廣州;中山珠海亦是如此;選擇成本和資源利用率也更高!個人更喜歡灣區城市,而不太喜歡居住在城市群中.


Lahti


我想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長三角,什麼是珠三角,先來普及一下:

顧名思義,長三角是指長江三角,珠三角是指珠江三角。

這個問題是個被爭議很大的問題,有人認為珠三角好,有人認為長三角好。

從歷史上來看,除去最近一百年,長三角一直是發展最好的地方,一千年多年來,長三角所在的江南地區一直是朝廷的稅賦來源,經濟重點區域。現在也不例外。終究是由於長江三角地區的地理環境要優於珠三角地區(如果不存在對外貿易,那麼長江三角將無可置疑地成為最重要的天府之地。所以500年以前,珠三角地區都是沒人住的地方也就容易理解了)。

不過,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得沿海城市成為新的發展點,也使得珠三角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在改革開放除去,廣東省依據其獨特的窗口優勢,迅速發展起來。為何海運時代,珠三角變得重要?

從地圖上來看,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除了日本、韓國與北美洲之外,所有的歐洲大陸國家、非洲大陸國家、東南亞國家、中東國家,也就是圖中左側的所有國家,如果想要與中國進行海路貿易,必須要通過馬六甲海峽,而經過馬六甲海峽最先到達的就是珠三角地區,而長三角地區,主要依靠內陸省份之間的相互貿易以及美、日、韓等。

所以說,珠三角是攜大航海時代之便,成為新貴,而長三角地區是天生麗質,底蘊豐厚。

就現在來看,大航海時代遠沒有結束,人類之間的交流也不會退步。所以,在未來幾十年內,珠三角地區將會依然擁有這種優勢,但是有此優勢就足以將長江三角甩在身後?不一定。

但是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與進步,當陸運重新崛起的時候,珠三角極有可能因此沒落(不過陸運啥時候能崛起還說不好,至少得幾十年後)。我們先來看看中國近些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絕對是一項戰略性的舉措,就瓜達爾港的建設來說,絕對值得中國投入500億美金。

這條通道將為中國與世界的貿易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陸路運輸的成本才是關鍵。如果這一戰略最後能夠成功實施,那麼必將是對珠三角地區的致命打擊之一。


以股易金


這個問題還有問的價值嗎?十個珠三角都抵不上一個長三角!珠三角也是大勢已去了,以後得發展就算比武漢城市圈都不如。

長三角歷來都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有經商重商的傳統,又是書香之地,無論商業經濟,還是教育人文,乃至社會秩序、城市建設,人的素質,哪個不比珠三角領先一個世紀?

長三角上海9所211高校,江蘇11所,浙江1所,安徽4所,加在一起25所!廣東區區4所!

長三角多少大城市?不說上海杭州南京無錫蘇州,就是隨便一個南通常州,拿到廣東都是秒殺廣深之外的隨便一個城市!

就算比經濟,長三角的人均GDP也遠超廣東或者珠三角,GDP總量是幾乎三個珠三角,銀行存款是2個廣東。

廣東人不要心比天高,動不動和京滬比比,動不動和長三角和京津冀比比,能和成渝比比就不錯了,和武漢比都還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