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品讀秦史11|秦相李斯 改變其命運的竟然是兩隻老鼠

春秋戰國時代幾乎每一位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國君,身旁總有一位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傑出人物,比如齊桓公與管仲,秦孝公遇商鞅變法圖強等,君臣二人齊心協力,相得益彰,名揚天下。

秦王政十年,嫪毐氏、呂氏兩大政治集團相繼覆滅,但局勢仍錯綜複雜,兩大集團的殘餘勢力仍蠢蠢欲動,在這種複雜的形式下,依賴賢良治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形隻影單的秦王贏政此時,最需要的就是人才。由於親政不久,他的勢力尚未培植起來,人才的事成了讓他焦心的問題。放眼四顧,滿朝文武,盡是呂氏舊黨,誰是可用之人?

品讀秦史11|秦相李斯 改變其命運的竟然是兩隻老鼠


這之中有一個人堅定地站在秦王政身邊,為他出謀劃策,這人就是李斯。李斯是楚上蔡人,本是呂不韋的座上客,可他早投靠了秦王政,在鎮壓昌氏集團的大清洗中,他反戈一擊,為秦王政出了不少力,常言道:“疾風知勁草,坦蕩識忠臣。”秦王政賞識他的忠誠和才幹,因此決定把他保下來,讓他繼續為自己效力。此舉初步顯示了秦王政對人才的重視,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曾這樣稱道贏政、李斯斯君臣二人的親密關係和豐功偉績:“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地處中原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原為周武王之弟姬叔度的封地,後在戰國初年為楚國併吞。

品讀秦史11|秦相李斯 改變其命運的竟然是兩隻老鼠


李斯年少時為郡中的刀筆小吏,做些削簡抄寫之類的文案工作,尚無遠大的政治抱負,只因他看見過兩種老鼠截然不同的境遇強烈刺激了李斯的人生慾望,改變了他的命運。

一次,李斯走進了官舍中臭氣熏天的茅廁,突然看到幾隻老鼠從腳下跑過。這些老鼠個個長得細小於癟,體瘦毛稀,住的是骯髒之地,吃的是不潔之物,聽見人聲犬吠便慌忙逃竄,鑽入牆角。

品讀秦史11|秦相李斯 改變其命運的竟然是兩隻老鼠


又一次,他來到了郡中乾淨寬敞的糧倉,見到一群老鼠正悠閒自在的在屋樑上嬉戲。這群老鼠個個長得油光水滑,項大肥壯,住的是高房亮室,吃的是精米細糧,而且還沒有人與犬的驚動和幹抗。

品讀秦史11|秦相李斯 改變其命運的竟然是兩隻老鼠

對照比較這兩種老鼠生活方式上的強烈反差,李斯深有感觸地嘆息道:人的高貴與卑賤,“賢”與“不肖”不正像這兩種老鼠一樣嗎,僅在於身處的環境與地位不同而已!

從此,“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貧困”便成了李斯最大的人生信條,要做“倉中項鼠”,不做“廁中瘦鼠”成了他迫切追求的人生目標。

他然辭去郡中小吏之職,投奔到大學問家荀子的門下,同韓國來的貴公子韓非一起研習“帝王之術”。學業初成後,李斯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局勢,認為山東六國日益衰弱,好像“廁中之鼠”一萎萎縮縮,一有風吹草動便驚恐難安。以鼠作比,李斯也清楚地童識到,只有西方秦國勢蒸蒸日上,猶如“倉中之鼠”一般強壯無比,時刻存有併吞四海之志。於是他辭別荀子,離開楚國,西行入秦尋求功名富貴。

品讀秦史11|秦相李斯 改變其命運的竟然是兩隻老鼠


李斯來到秦國時,正值莊襄王病死,秦王政即位,呂不韋以宰相和“仲父”的雙重身份執掌朝政。正是看到了呂不韋的權重,靠呂相才發展前途,李斯便拜在了呂不韋的門下為舍人,被任以為郎,即宮廷待衛官。其職責大概類似於後世的官廷侍講,輔佐呂不韋給秦王政講讀《呂氏春秋》。其後隨著秦國政壇上嫪毐、呂不韋、秦王政三大集團的三足鼎立和爭權奪利鬥爭的愈演愈烈,年輕而精明的李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考,認為最終只有沉默寡言的秦王政能夠後來居上,成為秦國真正的主宰和天下霸主。便作出了人生的第二個重大抉擇,即暗中“跳槽”脫離呂不韋集團,利用接近秦王政的機會表達自己的“忠君敬上”之心,顯露個人的政治才華,逐漸取得秦王政的信任和重用。

而秦王政當時正處於勢單力薄,急於尋求和籠絡人才之際,果然被李斯幾次三番的著意表白所打動,不久即授予他丞相府長史之職,並暗示他不受呂不韋節制。

從此君臣二人來往日益密切,共同承擔起了重整秦國江山、殲滅山東六國的歷史大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