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以後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接下來想做什麼工作,該怎麼辦?

zwl先生


是的,我辭職了。在上個禮拜提出辭職的時,領導說現在沒人,等下個月再走。我答應了,沒想到忽然跟我說可以交接了。不知道是什麼心情,一瞬間覺得距離遠了。下班後,一個人回到宿舍心情有點低落。按理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不會有遺憾。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一絲焦慮,明天就不能重複去工作。

事實上,我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強。一直說要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但當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時,似乎一切都不那麼著急。可當工作失去,我會問自己一句:你準備好了嗎?一切來得有些措手不及,哪怕是重複簡單的工作,也會帶給我安全感。


現在籠子被打破了,沒了保護,只能學會飛翔。


記得奇葩說有期節目討論的辯題是高薪不喜歡和底薪很喜歡的工作,你選那個?有選擇就好,但現實往往是底薪而且不喜歡的工作。喜歡蔡康永說的那句,選擇那個會讓你成長的工作。


當我抱著學東西的態度進去公司,哪怕工資低也沒關係。但現實並非如我所願,過了一段日子,發覺成長停滯,甚至是幹些日常的瑣事。我還是去做了,但當我寫出的東西,不被肯定,我想我該走了。


我可以承認我水平差,可以承認寫得不好,但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成長。來到廈門以後,已經換了兩份工作,而我父母對此還不知情。看著大半年過去了,說不著急是假的。工作要穩定,等到過完年再辭職,哪怕懂得了所有道理,還是選擇了裸辭。


對於裸辭我承認我是衝動了,也許該好好思考我想要什麼。趁現在還有勇氣放棄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對於下一份工作的來臨。是更好還是更壞,我都滿懷期待,但我希望那是一份帶給我成長的工作。


餘生很長,不慌不忙!


討喜的魚


我每一次離職緊跟著每一次入職,自認為已經思考的很好,也為下一份工作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現實和想象是不一樣的,好在經常反省。我覺得如果不是到了那種一天不工作就活不下去的地步,辭職後的迷茫我建議休息一兩個月,而這段時間可以去遠方走走看看,放下都市快節奏的生活,去看看別人是怎麼活的,再帶上幾本書,讓自己的大腦放空下來,或者來段地獄般的身體鍛鍊,重塑一個自己會發現新的放下。

辭職後的迷茫基本源於陷入之前的工作太深太深以至於忘了曾經那個美好,善良,勇敢的自己。把自己遮擋的越嚴實越容易看不清前方也迷茫的越厲害。可以的話暫停一個月的時間,你回來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再者以後要工作三四十年,難道就差你這一兩個月的工齡嗎?當局者迷,跳出來,再看就不迷茫了


呆若木雞的吉普


短時間的待業狀態,和長時間的待業狀態心境是不一樣的,接著找相同領域的工作?還是自主創業?一方面的經濟問題,一方面是生活問題。

很多工作者辭掉工作以後都會進入一個迷茫的狀態,不知所錯,迷失方向。

先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辭掉工作,是因為工資?環境?人為因素?

人的心態都是以好的一方發展,更高的方向進步。如果你還年輕,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是接著工作還是創業。別讓迷茫毀了你的青春,別讓猶豫廢掉你的時光。

當斷不斷,心必煩亂,相信自己,你能行!


無塵墨客


這要看你辭職的原因是什麼,處在工作時間段的那一段。

我們很多人在不同的時期找工作時,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遇到迷茫期。

那麼怎麼樣才能走出迷茫呢?怎樣找到正確的方向呢?

因為職業發展不同時期,我們面臨的迷茫並不一樣,因此答案也各不相同。以下,我將根據多數人關心的4個職業發展關鍵期期,分別對於這些關鍵期面臨的迷茫予以分析,並給出具體建議。

根據我的經驗,對大多數人而言,有4個職業發展關鍵期,即大學畢業前2年、大學畢業後3~5年、大學畢業後5~8年、大學畢業後10~15年。當然有人快些,有人慢點,僅供參考。

1、大學畢業前2年

大學畢業時,無論你是專科、本科,還是研究生,都會面對就業問題。畢業找工作,看到的是綜合實力的比較,特別是自我定位能力的較量。不少人畢業即失業,也有一部分優秀或者幸運的畢業生提前拿到錄用通知書,還有一部分人把這種迷茫的解決急迫性,用考研延後了。

相當多的人抱著一個想法,就是就業先把溫飽問題解決在說。我很理解這部分人,但是這真會誤了終生的。實際上,我本人本科畢業前,參加了考研,考研成績剛出來時,因為自己有一門科目沒考好,覺得可能分數不夠時,我也曾陷入這種迷茫。這個時刻,有人能拿到幾份錄用通知書的靠直覺選了其中一份,有的人哪家單位要就去了哪家,有的人沒人要甚至只能先回老家等機會。

甚至,很多人在畢業後三年內換了十幾家公司,不停跳槽就業,通過親身體會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工作。不是公司開除他們,而是自己炒老闆魷魚。個別人跳出了這個死循環,多數人被這種嘗試害死了。

這個階段,我的建議是,不能快畢業了才想這個問題,才開始準備。起碼畢業前兩年,最好是大學入學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說實話,大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心思很難放到找工作上,從第二個學期開始仔細思考很關鍵。大學四年的每個假期,特別是寒暑假是檢驗自己思路的最好時機。

這4年時光,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大三開學前,劃定自己未來的幾個可能,並通過實習或者請教去嘗試。畢業後再去嘗試,沉沒成本太高了。那麼怎麼劃定這幾個工作的可能性呢?你可以考慮工作領域(上升空間大的,價值高的)、興趣(自己偏好,天生擅長)、適合(自己現在的能力能支持自己找到)和關係(通過關係網,你能接觸到哪些機會)4個方面。

大三1年,就可以在確定關鍵少數工作方向的情況下,積累相關經驗或者相關資歷。大三暑假開始則是開始找工作。

2、大學畢業後3~5年

畢業後,有的人經過三五年積累,開始跨越自己職業發展的第一個坎。有的人發現自己不是很喜歡現在的工作,通過考研或者換工作,重新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的人,經過3~5年積累,開始加入創業的行列。更多人的人,原地徘徊,沒有進展。這裡重點探討怎麼才能跨越第一個職業發展節點,一般來說也就是從初級專業人員,變為中級或者資深專業人員,比如從專員變為高級專員。

這個階段,學會探索自己喜歡單幹,還是一起幹。單幹就是走專家路線,一起幹就是有管理路線。但不論是否走那條路,都要先成為專家。假設一個團隊10個人,你要先進去前5,否則哪條路線你都走不好。成不了前1/2呢?要麼你再努力,要麼你換工作方向。

這個階段,開始準備自己的兩個能力,一個是專業能力,一個是人際能力(特別是溝通能力)。這個階段,專業能力80%,人際溝通能力20%。

3、大學畢業後5~8年

人們的職業發展分化更加明顯,一小部分人(大概20%)開始成為主管經理,一部分人仍在跳槽嘗試,還有一部分人從大城市換到小城市定居,或者從小城市大大城市尋求機會。

這裡重點探討如何跨越找到主管或經理的工作機會。一般,這個跳躍是最艱難的,所以要竭盡全力。比如,抓住內部的機會,平時多曝光自己,與相關的人建立好關係等。外部的機會,是這個階段更可能的選擇。建議,你可以多渠道看機會,走出舒適區(比如可以犧牲一些舒適性),換取更快的發展通道。比如,大城市2小時路程、中小城市1個小時路程這個圈外,有些機會更容易獲取到。

這個跨越,可能性多種多樣,關鍵是抓住機會。超過8年還沒找到主管經理機會的,就比較危險了。HR會覺得你在原單位不太出類拔萃,抓不住晉升的機會。

這個階段,人際溝通能力至關重要,佔50%,專業佔40%。新的一種能力開始嶄露頭角,即洞察能力,佔10%。也就是考慮團隊的工作方向,帶領大家前進。

4、畢業後10~15年

畢業10幾年後,做專業的人有些開始擔心自己的技術是否會過時,做管理的人開始擔心自己下一步怎麼升上去,畢竟越往上走,要求越高機會越少。比如,一箇中等城市或者非中心城市,很難有區域性管理的工作機會,這就需要曲線救國了。

這個階段,創業的人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小有成就。工作的人有小一部分人(大概3~5%)脫穎而出,逐漸成為公司的總監或者總經理。

這個階段,專業能力只佔20%,溝通能力40%,洞察能力40%(甚至溝通30%,洞察50%)。

以上針對職業生涯4個階段,我們確定了迷茫期及其原因,並給出了具體建議。希望對你有啟發。


求職合夥人


本來以為職場亦或者是愛情都可以是一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旅程——

不過發現這種想法只不過是

我們自己的一廂情願

苦苦守著一份工作,一份自以為完美的職位或愛情,

到頭來,卻是在一復一日中迷失了自己,回不到當初的模樣了……

換工作和換女朋友你們說哪個困難,哪個容易?

換工作最怕的是什麼,那就是辭職後,突然發現自己除了原來的工作,什麼也幹不了,也不會做了;

換女朋友最大的困難是啥,那就是發現最愛的還是原來的,都沒有原來的好,可是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有人曾哭著說,自己發現自己辭職後什麼也不會,我該怎麼辦?

不要認為這是一個可笑的問題,或者可以讓我們譴責的問題,

如果你經常固定侷限於某種環境或工作,做的都是一成不變,模式化的工作,經常不與人交流,恐怕還真是這個樣子;

我們總是喜歡去指責別人,說怎麼不想好就辭職呢?

是啊,沒有想好就辭了,再怎麼責怪已經辭掉了,那麼現在該怎麼辦?

當下才是最重要的時刻,過去已經是過去……

我們常說,辭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辭職之後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很多辭職,往往是因為不想安於現狀,就果斷辭職,可辭職後才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不會;

這個時候可以反思,但不要過於自責和煩躁,因為這對於改善目前的狀況沒有任何幫助;

一個人煩心事越多,人的精力就越差;

我們總是在告誡別人,甚至告誡自己:

做事之前首先要問自己的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有什麼樣的後果,我能不能夠承擔這個結果?

可是有時候人衝動起來,早就忘記了,或者事後才想起來;

能真正做到的,註定不是平凡的人,都是出類拔萃的人,但我們往往是普通人居多——

或許,我們面對這樣倉促的結局,最好的結果是:

好好想想自己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然後想好了就去做

要知道,想法都必須要付諸行動,而且堅持才能有成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雪林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找不到,就會自卑,覺得什麼都做不好,找了了,就會自信,覺得做事雖然麻煩很多,但想辦法解決後更肯定自己,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想做什麼,放鬆下來,先找到自己擅長的,然後就是分析擅長的是不是你合適的,擅長和合適不是一回事。

如果兩者很相近,比如你擅長寫東西,應該是做文案之類的,但是適合你的可能是創意文案而不是策劃文案,這就屬於相近的,你可以通過自己學習有效成長的,如果相差很遠,比如你適合的是銷售,那麼是不是可以想辦法兩者結合呢?銷售見識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人帶給你各種想法,然後你擅長寫,為什麼不根據你的見識寫出來做成報告給上司看呢?


管理週刊


我也裸辭了,找工作有一兩個月了,中間幹過兩個工作,都不是很好就不幹了。期間還考了個試。有考試的理由,我每天去圖書館學習,也是很充實的,考完了,我就繼續找工作,但是馬上又該公務員考試了,不知道繼續找工作還是繼續學習?個人感受就是你心中需要有個點,然後跟著這個點走,只有這樣才會更好!但是這個點目前還沒找明白。。。


不願在落幕中沉寂


職業規化是人生的藍圖,但多數人難以實行,這是因為個人的能力難以駕馭社會,駕馭市場。在職場中,我們為的是生存,為的是體現自我價值。那麼,我們首先要對自己有個認知,做出切實的評估。先找到一個相應的崗位,是讓自己腳踏實地地活著,再看自己能否把這項工作做出自己的想法來。如果行你就可能找到從業的方向了;如果不行,可以再作償試。辭職後也一樣,有了些實踐的可以先清晰了自己的想法再去尋求相應的崗位。忌諱的是眼高手低,期望過高,還有處世的誠與信


漁暉652



天峨有李


許多人職場人都會遇到的:待業焦慮症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內部主要得靠自我調節,不要封閉自己,可以多和同學朋友聊聊天。與人接觸、交流精神面貌會發生變化。投簡歷、應聘每天也花上一點時間。一切順其自然,不要壓力太大。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