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殲-31的戰鬥機怎麼樣?

灬輝輝


首先,殲-31戰機的定位是類似F-16和F-35之間的前線輕型戰機,也就是說殲-31在未來戰場將主要承擔和殲-20一起奪取制空權。但是奇怪的是,一款號稱空戰的輕型空優機在機體的設計上卻和掃地機F-35如此相像。其一,殲-30的翼面積很少,發動機推力小。這意味著殲-31戰鬥機將不具備很強的掛載能力和過載機動能力,與此同時燃油的減少也使其作戰半徑受到了非常大程度的削減,滯空時間也是一樣如此。

在未來,假如殲-31順利進入中國空軍,殲-31的地位可能更多的是一款多用途對地攻擊機,主要的取代方式的殲轟-7和殲-16。然而,目前的殲-31假如不能做出決斷的話,很有可能連成為對地攻擊機的機會都沒有。眾所周知,殲-31在研發之時就被稱為是一款空優機,但是其被取消的襟翼結構實在是很難和機動聯繫在一起。與此同時,沈飛在外貿和內需上也一直都做不出決斷。

渦扇-13的性能也許使得將來可能購進殲-31的巴基斯坦不會嫌棄,但是對於中國空軍來說,裝備渦扇-13的殲-31就有些望梅止渴了。殲-31真正決斷的並不是外貿和內需,而是研製時的態度。目前,殲-31雖然推出了2.0版本優化了各項結構,但是沈飛仍然是以非常低端的性能水準設計殲-31的。無論是從未傳出的發動機優化升級還是對空戰和多用途定位的不思考,最終都會將殲-31拖入無底深淵。外貿並不意味低端,低配也不意味低端,殲-31假如設計時就跟F-35一樣,沒準所有問題早就迎刃而解。


貞觀防務


一句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目前S段位的戰鬥機,主要有三型:美國F-22,中國殲20,俄羅斯T-50。這三型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五代戰鬥機。隱身能力是各國的極限水平。

此外,這三型戰鬥機還有一個相同點,它們都是重型戰 鬥機。在技術水平同代的情況下,重型戰鬥機的戰力必然高於中型戰鬥機。

圖一:2.0版殲31雖然進步大,但細節仍然粗糙。

目前A+段位的戰鬥機,只有一種,就是美國的F-35。雖然這貨只裝備了一臺發動機,然而這貨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超蟲。而超蟲向來被認為是重型戰鬥機。稱F-35為肥電不是沒道理的。

F-35別看肥,它的設計指標之一是格鬥不弱於F-16。它的空戰能力和對地打擊能力都相當出色。裝有EOTS和EODAS兩大神器,雷達航電也相當NB。

圖二:小看F-35,會吃大虧。

以上兩個段位的選手,殲31對抗沒戲。

接下來的A級選手就是歐洲雙風和超蟲、F-15。殲31的最大優勢就是隱身性能優於這些機型,考慮到中國雷達水平開掛般長進,在空戰中,殲31有可能作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但能否必勝不好說。

再接下來就是B級選手,比如F-16,鷹獅,和三哥的一大票蘇30,幻影2000,對抗這些機型肯定有優勢。

圖三:F-22雖然出得早,但實力還是可以的。

殲31畢竟還沒到量產階段,中國是不是要裝備一型打不過F-35的五代機不太好說。目前也沒有國外金主肯掏錢。作為一種驗證機,需要完善的地方還很多,目前氣動設計和隱身設計相當粗糙,武器集成和超聲速巡航更是沒影的事。觀察後續吧。


厲兵


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取得了比較大成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殲-20和FC-31這兩種隱身戰鬥機。殲-20得性能可與F22相媲美,而FC-31則是中型五代機,也只能和F35相提並論了。基於廣大軍迷們的語言習慣,在接下來姑且將FC-31稱為殲-31吧。該機採用了中國航空工業的一系列先進成果,3D打印,DSI進氣道,垂尾切尖,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隱身塗料,複合材料等等。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令殲-31戰機的性能出類拔萃,足以與F35相抗衡。


圖為殲-31戰鬥機

殲-31安裝有兩臺中推發動機,目前是俄製RD-93,目標的先進中等推力發動機渦扇-19也在穩步的的研製中。或許RD-93的性能不如人意,畢竟是兩臺,要比F35的一臺發動機有保障。一臺出故障時,還可以依靠另一臺返航。作為五代機,隱身性和航電性能是衡量一架戰鬥機的技術指標。殲-31的隱身性能不用懷疑,以常規啟動佈局為基礎的隱身性一定不差,可以看到的是殲-31戰機外表極其光滑,凸起物幾乎找不到,粗略估計其隱身性能比F35要好,應該到達F22的水準。



圖為F35戰鬥機

殲-31的航電性能要略遜於F35,畢竟美國的電子技術在哪放著。有源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綜合化信息管理系統,大屏顯示器等等這些方面與世界最高技術相比也不遑多讓。之所以說殲-31的航電系統不如F35,主要是雷達的多功能性,電子戰設備的指標不如F35。眾所周知,F35安裝有EODAS全方位探測器,在此係統的幫助下F35在近距格鬥中,使用AIM-9X格鬥彈也可以與具備超機動的戰鬥機一較高下。而殲-31卻沒有安裝此類設備,受限於RD-93發動機的性能,致使殲-31的機動性在五款五代機中處於下風。


圖為渦扇-19發動機,代號“岷山”

總的來看,殲-31戰鬥機的性能也是不錯的,能對付目前所有的戰鬥機。作為一款主攻外銷的機型,它的出口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區域拒止


殲31戰機是沈飛推出的新一代隱身飛機,目前正在試驗,一般稱為FC-31。和殲20不同,它走的是中型戰機路線。在氣動佈局也是傳統的隱身佈局,殲20的佈局則比較大膽,首次在隱身飛機上採用鴨翼設計。殲31的身板要比殲20 小很多,採用的依然是雙發動機設計,目前用的是俄製RD-93發動機,也就是以前米格29用的那款。從隱身角度出發,殲31具備隱形飛機的特質,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

殲31面對非隱身飛機,擁有隔代優勢。面對上一代飛機,空戰中取勝的把握還是很大的。但和其他隱身飛機相比,它的動力和火力都有欠缺。

RD-93發動機基本上可以滿足殲31的需求,但要實現隱形機4S標準中的超音速巡航,基本上不太可能。超音速巡航看起來好像既不能進攻,也不能用來隱蔽,但其實該指標會影響飛機的作戰效能和機動性。如果不能實現超音速巡航,隱形機的戰力會打一些折扣。

接下來就是機載導彈的問題。由於殲31機身較小,還採用了雙發動機,其機內可用空間就會不足。彈倉可搭載的導彈數量會受到限制,不太可能比殲20多。在空戰中的火力就略顯不足,對地攻擊能力也受影響。

殲31本身的隱身效果還是值得期待的,其佈局就是典型的位隱身考慮,在其他方面有所犧牲。沈飛在艦載機方面經驗豐富,未來殲31的改進型還是有可能會上艦的。同時殲31主打外貿出口,以物美價廉的發展路線爭取拿到國外訂單。畢竟F35和蘇57這種高端飛機,一般國家是買不起也用不起的。


兵說



筆者個人看法,殲31不鳴則已,一鳴則驚人。

直至目前,殲31所有技術的細節數據並沒有發佈,人們所瞭解的僅限於它是一款中型雙發五代機(中國稱四代),其廠家代號為FC31,外界普遍稱其為殲31,再就是到目前為止,沒有權威發佈中國軍方已經釆購,僅此而已。不知那些行家依據什麼數據來貶損這種中國第二款定位為與J20高低搭配的四代戰機。

筆者並不否認美國裝備的先進性,至少至今在已服役的全世界所有戰機中,除殲20以外,還沒有任何一個機型可與猛禽、閃電2相匹敵。是因為FC31和Su57還末服役。俄羅斯的su57是別家孩子,先不去討論它。就先說說咱自家這個因為還沒上戶口,就不太招人待見的孩子吧。

FC31是2012年,在殲20原型機試飛不久後,以粽子的模樣亮相的,它是由沈飛獨立研發,面對艦載、陸基兩用和外銷兩個市場的中型四代戰機,它的設計定位是與殲20高低搭配的地位。這一點類似於美國的F22和F35,(F22造價近2億美元,F35最終造價不足九千萬),而殲20造價與F35相當。FC31不足四千多萬美元約合三億人民幣以下,一架F16V也差不多是這個價錢了。由此顯而易見這架FC31的定位是可以大批量列裝的主戰機型。



另一方面,FC31的性能,不知有些人根據什麼把它貶得那麼不濟。

氣動外形,它沒有釆用殲20的鴨翼佈局,照理其隱身性能應該優於殲20。是成飛對沈飛技術封所了嗎?但成飛和沈飛同為國有重點戰略企業,又同屬中航一家母公司。技術封鎖?難道成飛會象西方對中國那樣對付沈飛嗎?包括形身塗料技術,成飛不但不可能對沈飛搞技術封鎖,甚至必要時會帶著全套技術和科技隊伍,支援沈飛,必竟是在一箇中國、一個母公司之下的二個分支單位。

機載所有操作系統,沈飛原本就擁有全套技術,不知是什麼原因,在那些不待見這架飛機的人嘴裡沈飛人就那麼不堪了,能把這架機的三個主要電子系統造到三代機以下水平。

眾所周知四代機四S指標中的電子部分,也適合於三代甚至二代機型。不知道沈飛是腦袋進水了還是差錢兒了。非得把這最關鍵的大腦、眼睛、神經系統弄成個傻子、瞎子、或者腦癱呢?要知道,在這些項目上,中國比任何國家只有領先而無落後,特別是雷達探測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尤為明顯,難道沈飛是後孃養的?這些東西國家只給成飛而拒絕沈飛嗎?沒道理!

發動機,這是此前中國所有飛機的最大短板,但現在不同了,繼太行10B渦扇動動機大批配裝戰機以後,近此前峨眉WS一15渦扇矢量推力發動機已經裝機飛成功,這種基於我國新材料、新技術專為四代戰機配套研發的小涵道比的大推力發動機,推重比與F119相當,達到10.9僅次於F135,在它的推動下,殲20性能已經獨步天下。那麼既然峨眉15能夠助推殲20一飛沖天,為什麼不能讓FC31一鳴驚人呢?

至於FC31至今仍末看到軍方的釆購意向,筆者個人認為這有可能的因素。因為FC31.的設計定位為艦載型,而如今兩艘航母有飛鯊供使用,在沒有急迫壓力下,FC31尚末定型之前不可能把飛鯊棄之不用,中國還沒有那麼財大氣粗。只有在末來003航母服役後,到那時FC31才能找到用武之地。有人用殲20又一次把FC31的這條上艦給堵死了。

把殲20改成艦載版,你知道這裡的難度南多大嗎?它不僅僅.需要摺疊機翼,也不僅僅需要加固前起落架,再加個尾鉤了事齊活了?它涉及到整個機體結構加固的問題,這個問題放在三代飛鯊身上不是問題,但放在殲20這種四代隱身戰機身上,就是個大問題,弄不好會大大影響整機隱身性能的,也無異於重新設計一款難度超過殲20的艦載隱身戰機。

當然我們不是決策者,僅僅做為一個愛好者的角度,我們可以口無遮攔,大嘴無忌,各抒己見,分享知識,分享快樂。所以筆者個人的這些淺薄見解,友們姑妄聽之,一笑置之。


鐵嶺鋒


作為當今世界美國之外唯一一個正在同時研製兩型五代機,且成功率不比美國差多少的國家,中國第二種五代機J31鶻鷹自面世以來就受到中國軍迷和全世界的關注。相對於國內軍迷的自豪和祝福,國外關注者的動機就相對複雜的多了,嫉妒、羨慕、甚至詛咒者恐怕都不會缺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當然希望中國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對於J31鶻鷹我們也是熱切盼望他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振翅高飛,成為中國國家安全乃至其他國家空防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但是,理想和現實向來都是有差距的,從目前的現實來看J31鶻鷹距離捍衛中國領空和世界其他國家領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相對於殲20戰機首飛前就已經確定國內裝備、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進展神速的優越條件,J31自首飛以來就充滿不確定性,至今為止客戶不明、投資乏力現象極為嚴重。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我個人認為是J31研製主體偏離市場太遠,為了研製而研製。

J31是沈飛在中國五代機項目競標失敗下,自籌資金的產物。廠家在沒有國內訂貨的情況下,自籌資金髮展,最後吸引國內客戶大批量裝備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先例在中國並不鮮見。沈飛想複製這條道路沒有問題,但前提是裝備要有吸引力。

J31鶻鷹戰機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亮點,中規中矩,各方面性能都不突出。如果不是隱身這一優勢,以J31的各項指標性能,中國軍方都不會多看他幾眼。如果J31是在中國軍方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發展的,勉強被接受的概率還是很大的,但是J31發展之時中國軍方已經確定會裝備性能先進的殲20戰機,在這樣的情況下,研製方最應該做的就是深入研究中國客戶的需求,發展一種擁有在一些性能上超過殲20、能夠彌補殲20的一些不太突出的、又特別受使用者歡迎的優勢技術的戰機,而這種滿足必須是具有吸引力的技術,而不是不太穩定的性價比。這種要求在現在的J31戰機身上完全看不到,J31無論是作戰半徑、隱身性能、航電性能、機動性能都沒有能夠超越F35甚至殲20的一些亮點,國內需求渺茫。至於被人津津樂道的上艦部署需求,從性價比考慮,改進殲20這樣的重型機使其滿足航母使用、遠比發展J31划算的多。

和梟龍戰機不同,J31沒有穩定和擁有龐大需求的國外客戶,如果國內不裝備,國外又沒有穩定客戶,盈利是很難的。五代機在世界市場的需求的確不小,但是,有這種需求、又能夠滿足自身這種需求的國家基本都是西方軍火勢力範圍,所剩不多的市場還要面臨俄羅斯的競爭,中國傳統市場要不是用不起、要不就是需要數量有限,而J31現在中規中矩、沒有亮點的現實,中國戰機的優質客戶巴鐵也是不會喜歡的。

因此,J31需要下大力氣給予改進,首先,在機動性方面必須下足功夫,矢量推力發動機、F35不具備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完全可以成為一個亮點。其次,在航電等電子系統方面另闢蹊徑,強化一些一線部隊很喜歡的性能,做到人無我有,吸引客戶。如果說一項技術的先行者很難,那這項技術的模仿者會更難,中規中矩、除了隱身毫無亮點的J31要走的路還很長。(草原狼軍團)


谷火平


殲-31上艦的可能性大嗎?

在我看來殲-31具備上艦的資質,但是其並不一定適合中國空軍,主要的原因有二個。

第一:殲-31的性能值得存疑,殲-31使用了從米格29上生產的RD-93加力發動機。殲-31在使用同一發動機的前提下,體型類似的情況下。最大起飛重量多了8噸,航程多了接近幾百公里,確實很難讓人理解。其目前的性能可能只是在未來使用國產WS-13改進型的才會得到的性能。所以,即使殲-31採取了前起落架採用了雙輪設計,起飛重量也低於常規艦載機上限的34噸,但是其只有變成“完整體”時,海軍或許才會投來眼光,畢竟這樣的一款機型,除了隱身性能,其他的能力可能都不如現在的殲-15,雖然目前美國福特號航母也有F-35C和F-18的搭配。但是其F-35C五代戰機無論是航程,載彈量,機動性能,信息融合度都要高於大黃蜂戰鬥機,所以更多的F-18才是“低配機”。


第二:殲-31當初設計就是為了進行出口,雖然設計了雙輪起落架,但是殲-31並未參與海軍艦載機的競標。未來即使競標,殲-31也將會成為像梟龍1號機一樣的原型機,然後進行不停地改進,畢竟,假如你不能拿出一款性能遠超於殲-15的五代戰鬥機,確實很難得到中國海軍的青睞。殲-31雖然國內前途渺茫,但是其為中國鋪墊下了研製五代中型戰機的經驗,未來以殲-31為原型設計一款新戰機也不會沒有可能。且殲-31在海外一亮相時就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注意,未來用來出售給買不起,買不到F-35的第三世界國家,也許才是殲-31最好的選擇。


浩漢防務論壇


殲-31的氣動佈局很接近美國的同類產品。隱身性能應該不差。目前的短板還是發動機。

作為低檔的隱身戰鬥機,殲31不應該比拼載彈量,能帶四枚中距彈即可。翼尖再可以帶近距紅外彈,機腹一個副油箱就夠了。即使開始不隱身,在接近敵機一百公里時拋掉副油箱,恢復隱身狀態。以後會出現隱身外置彈倉,適合攜帶近距離紅外導彈,導彈也要設計成隱身外形。

在對外合作上有能力的國家中,美國和歐洲是不可能的。日本印度更不可能。和俄羅斯合作倒可以.,只是俄羅斯沒有小一點的發動機配套。

殲31上艦比較適合。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殲31戰鬥機怎麼樣?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從殲31戰鬥機的定位來分析,一味的貶低或者吹捧都是不理智,不科學的。首先,殲31的設計定位是一款類似F35的中型隱身戰鬥機,在成飛完美設計定型生產出殲20之後,沈飛作為企業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隱身戰鬥機必將是未來戰機的發展方向。作為中國老牌的戰鬥機生產企業,其設計定型生產能力沈飛也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之中國已經成功生產了殲20,因此,沈飛,成飛作為中航企業大家族的成員,一定會分享隱身戰鬥機的設計理念和生產工藝,因此沈飛快速推出殲31,並且看起來擁有比較成熟的設計和製造水平,這一點都不用奇怪。至於殲31是否會裝備中國軍隊,這還要看國家戰略的需求,殲20作為一款重型隱身戰鬥機,對標的是F22,如果用殲20去對抗F35有一些殺雞用牛刀的感覺,那麼推出一款能匹敵F35的隱身戰鬥機去對抗周邊國家即將裝備的F35是具有戰略正確性的。另外,以中國軍工產品物美價廉一貫做派,一些消費不起F35又想獲得隱身戰鬥機的國家,殲31的出口也會有巨大的國際市場。綜上所述,只要殲31獲得合適的發動機,就一定能成為與美國F35對標的一代著名隱身戰鬥機。


寧靜磊落24226197


在很多人眼裡,殲三一屬於中規中矩的設計,亮點不多,就外觀而言,像F22也像F35,假設發動機推力以及推重比都達到美製戰機水平,那麼機動性方面也只能說也就是美製戰機的翻版,若沒有矢量噴口,可能機動能力弱於美製戰機。若殲三一是這樣的性能,參考美製F22服役的時間,以及F35的生產規模,殲三一幾乎沒有優勢,既然無法壓制美軍飛機,軍方目前看不上也是合情合理。但是,殲三一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首先它的設計雖然有些保守,卻是比較穩妥的做法,風險遠小於殲二十。如果殲二十開發不是很順利(儘管服役了,但是很多系統還是有待改進完善),殲三一將是有力的補充。同時,殲三一也是低成本隱形機,目前看殲二十基本按照時間節點發展,但是殲二十價格昂貴,還是需要殲三一來高低搭配,只是軍方態度不明朗。我認為可能軍方覺得目前殲十,殲十一,殲十六,殲二十都在生產中,殲三一的裝備迫切性不大。沈飛有充裕的時間加以完善。而且國土防空壓力不大,唯一有一定迫切需求的應該是海軍,殲三一上艦尺寸比較合適。但是需要彈射器,因此海軍也有時間等003航母服役後列裝殲三一。也許有人覺得可以先裝備一些拿來訓練。但是,殲三一需要完善,必須對F35有抗衡並具有一定優勢,003航母有彈射版殲十五,綜合來看我覺得殲三一最終會裝備部隊。大改也絕對進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