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驀直行去莫遲疑——《同步的喜悅》之二十八

>>>《同步的喜悅》之二十八

<<<

我們特別強調,佛法是行門,不是解門,因為說食不飽,“從門入者並非家珍”,再多的學問臨終時沒有什麼受用,所以古德說:“要參涅槃堂裡禪”。

印光法師說:

“佛法,諸宗修持,必須行起解絕,方有實益。愚謂起之一字,義當作極,唯其用之之極,故致能所雙忘,一心微露。行若未極,雖能觀念,則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見分別,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實利益?”(復範古農書)

在禪宗來講,就是打成一片,禪德經常說:“神仙妙訣,父子不傳”,只看當事人肯不肯全身投入,打成一片,融入大圓覺海,誰也幫不了。

圓悟禪師最是老婆心切:

“久參之士尤宜放下,不擔著禪道,不輕毀上流,愈透徹,愈低細;愈高明,愈韜誨。作個百不知、百不會、無用處的人。行不動塵,言不驚眾,澹然安閒,常行恭敬,始堪保任。於一切違順境界心不動搖,志無改易……等閒蕩蕩地,觸著便轉,捺著便動,拘牽惹絆不得,居千人萬人之中,如無一人相似。”(示嚴、殊二道人)

一個見性而起修的人,對內心升起的無明特別敏感,馬上升起慚愧心,知非即離,尤其最大的毛病是以理伏人。以法折人,很容易陷於法執的傲慢,口沫橫飛,簡直是個阿修羅,必持“常行恭敬”的心行,折伏內心的波瀾。

驀直行去莫遲疑——《同步的喜悅》之二十八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似三家村裡人,頑然痴兀,直得諸天捧花無路,魔外潛覷不見,漠然不露毫芒圭角,如居萬億寶貨深藏牢鎖,土麵灰頭與傭保雜作,口亦不言,心亦不念,一世人莫測,而神意泰然,豈非有道、無為、無作,真無事人耶?”(示樞禪人)

因為愈肯修行,圭角執著愈能銷磨,這種人已經漸入無我,愈像一個痴憨的農夫。如果是個半路出家的,愈喜歡賣弄才華,吾我不斷,唯恐人家不尊他為大師、聖僧、高德,出入行頭綺麗,好像貴族出身、皇家裔族似的,就要好好思考悟達禪師那段公案了。

有些人聰明機智,讀得古德公案,捕捉得到見性的剎那領會,但不知全心修行,得少為足也罷了,反而懷疑:見性是短暫的領受,怎能長期保持這種領受呢?

大慧宗杲就說:

“先德雲:語證則不可示人,說理則非證不可了。自證自得、自信自悟處,除曾證曾得、已信已悟者方默然相契;未悟未得、未信未悟者,不唯不自信,亦不信他人有如此境界。”

這種人就應該放下復子,參訪宿德,一定要能打成一片,才不負來這地球一趟,不然一盲引眾盲,除了享有名聞利養,又作得什麼佛事?

所以我們一直反對以哲學的眼光治禪、以知識見解作為佛法。可惜,這種風氣愈演愈烈,佛學的碩士、博士出現了,佛學教授也出現了,但佛法卻不見了。

驀直行去莫遲疑——《同步的喜悅》之二十八

問題在於:不能行起解消,不能知幻即離,不能將佛法人格化,不能完全融入重新塑造出的法的新生命。哪吒太子蓮花化身,第一次把肉體化掉了,我執消了;第二次把靈魂化掉了,法執消了,太乙真人藉著蓮花塑造了他的法身。

我們在《封神榜》中見到這段故事,太形象化,所以阻斷了真實的意義。

耕雲老師提醒弟子:

“我們要了解宗教的真實,最好由自己去體悟,體悟到了以後便進入不二法門;能入不二法門,便一切都是不二:苦樂不二、人我不二、得失不二、菩提煩惱不二,一切不二,佛教與其它的任何宗教也都是不二的。”

《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是果位菩薩心行,我們一介凡夫,或是初見性的因地佛,最好從五蘊中由知而淡,由淡而薄,由薄而銷,逐漸退步,這才是正修行。

五蘊是指其大要,約為我執與法執,很難破。萬法由心造,彌勒菩薩在《瑜珈師地論本地分》中,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濃縮為百法,著《大乘百法明門論》,闡明緣起無我的道理。玄奘大師翻譯之後,又著《八識規矩頌》,簡要說明輪迴的現象,成立了法相宗。

一切佛法之解析、修證,除了以經典印證外,也可用法相唯識論典來檢驗,對於悟後起修的人,那更可以幫助行人自我檢測與印證,是內證上很好的圭臬。

驀直行去莫遲疑——《同步的喜悅》之二十八

以下,擇取耕雲老師對門人的信箋,提供參考。

△外道與聖學是相對的。凡離開自心用功的,統名外道,以心外有法故。倘肯定唯有心乃唯一真實,則可以體會得到宗門為什麼不許作道理會了。事實上,舍此本心外別無真實,或理或事只增障礙,無裨解脫。

△掃淨有求有得心、有學有悟心,時時向內心用功——從反省到不貳過,從眾生平等之所以然,到灼然自己與佛不別處,便能不墮外道、不遭魔擾,便能直養無害,以迄自心圓滿光明,的的見得本來面目。

△今人學道其所以竭畢生之力,至死絲毫做不得主的最大毛病,端為執著自心以外尚有深奧的玄義,尚有所謂真理,以致皓首窮經的結果,卻愈增障礙,愈不解脫。

△昔悟“但盡凡情,別無聖解;了卻凡心,即是佛心”十六字,當奉為座右銘,用淨餘識。蓋“解”者分別也,若離分別有何可解?顧凡心大難“了”耳, 則凡即非凡矣!祖師心絕知見、絕學解,但只一股生機流暢而已。

△ 禪為宇宙全體之實相,臻於理未萌、事未生處,故稱“極則”。既得其全矣,全身融入矣,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外無一法可得。

△爾後工夫宜著重剿絕陰魔。一念不覺是陰界,瞬入夢境是陰境,一念舊恨新愁、前塵往事襲來悉是陰魔。煉之又煉,臻純陽,即是“如日處虛空”,始是究竟處。

△我宗所追求者非僅佛法,乃佛法之根源;所探索者非止於真理,乃超越真理,直趨真理的始祖之前。志不在此而曰參禪,真大妄語,亦大佞人也。

△不管你從禪定中攫取得任何境界,就我宗來講,都只是“把玩光景”,都只是“誤化城為寶所”。

△若果修行有成,就永遠生活在金色光明裡了。

從以上書箋抽出的綱要,只要肯細心地費一番思考整理,就可以明確地瞭解禪的宗旨、禪的本地風光、成道者的心靈景緻,以及修行人應注意的地方、該努力的目標等等。

整理之後必然獲得正見,再也不會道聽途說,讓盲人引導我們了。禪宗子弟要效法孟子,他說:“舜何人耶?予何人耶?有為者亦若是!”自我鞭策,自我提升,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我們淨化自己心靈的。

驀直行去莫遲疑——《同步的喜悅》之二十八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正心讀書會,感恩!

驀直行去莫遲疑——《同步的喜悅》之二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