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河蟹頻繁上岸如何應對預防

近期很多養殖戶反應,扣蟹下塘後出現頻繁上岸現象,甚至出現部分損傷,若不及時採取措施,將直接影響第一殼的成功率,並對以後的蛻殼生長留下隱患。建議大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溫差應激性上岸。雨水多、水溫不穩定,晝夜溫差差大,扣蟹對溫度敏感,下塘後應激反應較重,尤其是外地運輸的苗,反應更強烈。此種情況以水質清瘦、水位過淺的池塘較為常見。建議措施:晴天低溫肥水,維持水體保溫能力,水位過淺的適當加點新鮮水再肥水。

2.缺氧浮頭性上岸。目前扣蟹都集中在環溝裡,環溝水域有限,水位也不深,導致繼密度過高,溶氧壓力大,特別是水草載得稀疏、沒肥度的池塘,很容易缺氧,導致扣蟹上岸。此類現象一般發生在晚上,上岸數量多,天亮後一部分會下水,少部分蟹留在岸邊淺水區域。建議大家以後一定要在放苗前將水肥起來,水體投入水產em菌液,增加光和細菌,以培養足夠的藻類產氧。

3.藥殘中毒和肝胰臟受損性上岸。上岸的苗子扒開來看後,發現肝胰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白,一是扣蟹越冬前沒有進行營養強化,導致越冬期大量消耗肝臟裡物質和能量,出現發白,另一方面毒素藥殘的刺激及致病菌感染,也會導致發白。此類上岸現象一般都伴隨著一定的損傷,要引起重視。很多地區習慣用有機磷及菊酯類農藥清塘,低溫下藥物殘留時間長,且大部分殘留在底泥中,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不斷釋放毒素,扣蟹經長途運輸後活力受影響,身體代謝水平低,無法抵禦毒素侵害,加上甲殼類水產動物本身對農藥很敏感,導致中毒,大量上岸。這種情況白天和晚上都有,而且上岸的扣蟹行動緩慢,反應遲鈍,通常蜷縮在岸邊形成“僵蟹”,上岸不下水。建議措施:清塘後一定要過水,針對性解毒,注水後加入益富源水產專用菌液每畝2公斤,補充有益微生物,吸附分解殘留毒素,抑制有害病菌。

4.PH變化大導致的上岸。3月上旬晴天居多,而近期伴隨新一輪降雨天氣,導致光照少,藻類及水草光合作用弱,PH值比晴天時低,加上水位淺,導致短時間內PH等水體理化性質變化過大,扣蟹不適應而上岸。可以加入小蘇打調節水質,提高pH值。

河蟹頻繁上岸如何應對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