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有的人年三十时给独居的父母送点饭菜,并不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团聚,你怎么看待?

建行渐远


让人养老,自己必须有钱。老人贫穷,多病,儿女生活一般,就谈不到让人养老。农村养老是大问题,不能只凭道德绑架。无劳动能力,又无养老金,应将个人承包土地上交,由国家社会发放医保和生活费。这应该是这个国家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养老是社会的而不应是个人。子女只是辅助行为。中国历史上在养老问题上的道德绑架该结束了。社会发展了,国家富裕了,这农村养老问题该解决了。


阿武746


我的公公现在住在大哥的家里,只是住住他们的房子,是公公自己做自己的饭吃。

差不多每一年的冬天,我就会把公公接到我们家里住一段时间。我变着花样做饭,把碗筷拿好,才叫公公吃饭。

过年的时候,大哥不叫公公回老家,公公就在我们这过年。

去年,我们又把公公接来跟我们过年,而今年,大哥又问公公在哪过年。

现在,我已经在准备包饺子了,我把饺子包好,把排骨炖好,把菜买好,三十回老家跟公公过年。

之前的时候,我们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也是把所有的过年食物,都准备好,带回家。

遗憾的是,我的所做所为,在公公眼里,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我觉得,过年的时候,应该跟老人在一起吃饭,哪怕平时各吃各的。

老人能吃多少呀,过年,一家人团聚,是很热闹的氛围。

只是,有些人不这么想,他们或许嫌弃老人在的吧。

我希望,大哥大嫂,我们一家人,能陪公公一起过年。哪怕是我们来安排过年的饭菜,我们都没意见。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各自想法不同,有的人,他在过年的时候,能端给老人一碗菜,我认为,也是好的!



li冰儿


不止农村,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是老人不愿意到子女家中生活!

(没经历过的不要开骂,这是事实!)

我认识一个92岁的老太婆,子女有5个,4女一子。按农村的风俗她是应该在儿子家养老的,可是她不乐意。儿媳妇做的饭菜她要么觉得味淡了要么觉得硬了,儿媳单独给她按她的要求做的饭;老太太又觉得儿子儿媳桌上的菜比她的好。弄得儿子儿媳为这事打过几次架。

老太太又有点耳背,她儿媳说话又比较轻声。结果老太太就经常给她儿子说儿媳老是说她闲话(讲事实,她儿媳很孝顺的)。于是老太太住儿子家搞得儿子一家关系很紧张。

儿子找几个姐妹商量,说每家都住一段时间吧。几个女儿都同意了,征求老太太的意见。老太太说离了村的不去。结果就剩下大女儿家。

老太太的大女儿家的房子就建在老太太以前房子的旁边,墙壁就隔了不到20厘米。大女儿把老太太接回家,第二天老太太就溜回老屋了。大女儿问:妈,你咋了?又回老屋。

老太太说:老头子一个人在家呢!(老头其实走了快十年了。)等我做饭给他吃。

大女儿左说右说说不动老太太,只好帮老太太收拾老屋。并且把老太太的卧室安排在离自家阳台最近的老屋窗边。这样,大女儿只要有空就到阳台上一观望就能看到老太太,有什么好吃的,伸个手就递得过去。

几个女儿和儿子媳妇都回来,给老太太说,您老乐意住那家住那家,别呆老屋了,太久不住人,房子不干净(农村信这个)。老太太十分不高兴,92岁了,还战战噤噤的拖个棍子要打几个儿女;结果她儿女女婿媳妇孙子孙女曾孙外孙外孙女济济几十号人跪在老屋前的晒坝听老太太一个人骂。

后来,老太太就住老屋了。她大女儿负责每天不定时确认老太太的状态,每天三餐从窗口递吃的给老太太。孙子辈曾孙辈的也经常去看老太太。老太太一个人住老屋相当的开心,今年身体检查没有什么大毛病。

于是,每天村里就会听到她大女儿的喊声:

子辈孙辈都在商量老太太满百岁时要风风光光的大办!

尊重老人的习惯,不要把你认为好的强加给老人反而使老人活得更开心。

其实老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她的信念,尊重她的生活,她就能活得更长久!


小编也承认有少部分不赡养老人的,不论农村或城市!这样的人应当受到谴责,

“子若不养亲,以何来养老?”


后超人


哪怕独居是老人自己的意愿,大年三十这样阖家团聚的日子,相信没有多少老人是想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过年的,子女这样做就是没有尽到孝道。

之前讲过,我家邻居就是这样的人,家里只剩下一个腿脚不方便的老爹,两个儿子轮流管饭。每次轮到我家邻居管饭,也就是他的大儿子家,不管阴天下雨还是过年过节,老人家都是一个人颤颤巍巍拄着拐杖来吃饭,大儿子一家人对老人的态度,说难听一点,老人家还不如一个要饭的。即使过年这样的日子,也从来不让老人上桌吃饭。

他们家的房屋构造是两层的小楼,一般吃饭都在正堂屋,院子里面搭了一个车棚,每次就是给老人盛点饭,让老人在车棚下面吃,夏天还好,冬天外面零下的气温,饭没吃几口就冷掉了。

有时候老人家吃饭来晚了,没有饭了,也不会再去给老人家再做一点,反而说些难听的话。有时候和大家闲聊天,老人家说着说着就哭了,从前多么要强的一个人,现在落到这步田地,也不知道到底受了多少委屈。邻里街坊虽然看不惯,但是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人家的家事。更让人气愤的是,老人家受不了儿女这般对待已经喝药自杀过一次,没死成身体还落下了毛病,日子过得就更艰难了。

老人的孙子现在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从小老人家是最疼爱这个孙子的,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留给孙子,隔三差五还给孙子拿钱花。现在老人家身体不行了,也没有经济来源了,多少受点父母的影响吧,也没有从前那种和谐的爷孙关系了。

百善孝为先,不管何种时候孝顺父母这种事情都不会错。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不说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间世365


生活中农村过年过节的不接老人来家吃饭真的也有,看着老人也挺凄凉的。不过现在也少了,很多是老人不愿意来,怕麻烦。我家就是,现在除了大年三十需要发压岁钱给孙子,我爸是无论怎么请,软硬兼施都不来。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起住的又近,离爸爸妈妈住处都不超过5分钟的路程,他都不愿意,说爬楼梯太累了,为了吃顿饭。今年的中秋,请了几次都不行,只好把菜给送过去。你们见过给老爸过生日摆酒,寿星不来的吗?就我哥家,因为哥哥的小女儿跟老爸同一天生日,所以我哥每年都摆两桌,结果从今年开始我爹再也骗不过去了。所以看现象也不是孩子们不孝顺。


麦田城堡的生活


记得有人说,他的母亲在村子里是最幸福的,有冰箱、空调、电视和大房子等,还想怎么样?我说,我家的狗生比你老娘好,不但有你老娘所有的,更有你老娘没有的。如每天带它去散步,每天逗它玩,和它说说话;病了马上上医院看病,还把药喂到它嘴里。对方很不开心,但又不敢生气:“嗳,话可不能这么说。”“那该怎么说,这难道不是事实?”只有物质的东西,只有爱护,都不是幸福,只有获得尊重,才是真正的幸福。我家的狗只是我的宠物,我只是爱护它,但从来没有人去尊重它。你的老娘孤零零的,成了为你看守宅子的工人,你尊重她了?


ddgjgmgtag


农村有的人年三十时给独居的父母送点饭菜,并不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团聚,你怎么看待?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儿女较多的家庭,按理说儿女多老人到了晚年应该享福,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在现实中也出现在父母的养老上。儿女平时忙不管不问,过年理应接到家里全家团聚,问题谁会来接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可以到子女家轮流过年。这样谁都没意见,关键是家里的长子或长女要带头,老大等老二、老二等老三,到头来只会寒了父母的心。

我父亲弟兄4个,小时候奶奶还在世,每到大年三十,弟兄4人每家炒3-4个菜,带一瓶酒,全家都到奶奶住的屋子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年,我家带去的酒放在炉子上的铁锅里加热,结果拿出来成了空瓶,让铁锅给“喝”了,全家人哈哈大笑!

当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每过一年父母也老一岁。子女尽孝要趁早,莫等失去了才知后悔。不仅仅是过年把父母接到家里吃顿饭,平时也要多关心,多回家看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关注评论,共同探讨!


沂蒙小杰


我感觉这种问题不该拿来这里问,应该直接问责,问他们儿女的责。看到这种问题我都生气。人都有父母,自己也是别人的父母,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我爸不是我爷爷亲生的,是我奶奶带我爸嫁过来。我爷爷一万个不喜欢我爸爸,那个年代,想想都可怜。我爷爷除了有几担米为我爸把我妈取回来外,其余的有时间就想方设法骂我爸妈,我爸从来不吭声,只有我妈受不了跟我爷爷吵。我爷爷对我爸妈不好到什么程度,以后我有机会再慢慢说。到我爷爷82岁那年,在放牛的时候摔倒了(爷爷高大威猛又健壮)我爸爸挨去野外背他回来,之后爷爷再也起不来,十一年里都在床上度过(我想起来都想哭,那时候没轮椅,就算有,我们家也买不起)都是我爸爸妈妈护理。直到过后的几年我爷爷才开始说我爸妈是他的好儿子好儿媳,以后你们肯定会苦尽甘来子孙满堂!直到93岁平静过世,我爸妈还是不希望爷爷过世,爸爸说你们爷爷要能活到一百岁多好,就算他一直躺床上,有他在,你们就都还有爷爷 ,你们就是幸福的,他不在了,我们家就少了一代人,这就是缺陷。他要能能看到我两个弟弟结婚就好了。


柳叶眉尖


我个人总觉得农村是中国礼仪最集中,最能体现孝顺文化的地方。我在农村也待过,总看见那些孝敬老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岳父岳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总是以最好的生活回报给他们,这些做儿女的才是善良农民的孝顺的情怀。

不过人世间冷暖,也有不孝顺现象的发生。我还记得我大姨家在农村的邻居是一个王爷。王爷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去世以后儿媳妇儿和孙子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小儿子在外面打工也走出去很多年没有音讯了。就是王大爷这一家,让我也看到了人间的冷暖。王大爷自从儿子去世以后,小儿子打工又不回家,所以说每年王大爷过春节的时候是最孤苦伶仃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我大姨都把煮好的饺子让我表哥去给他送一碗做的好酒好菜都一样给他拿去一些。而他住在同村的那个儿媳妇儿,也只是礼节性的让自己的儿子去看望爷爷,其余的什么礼物都不买,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一个人拉扯孩子们真的不容易,又哪有钱管老爷子呢?就是这么一个家庭,爷爷跟孙子倒是很亲,可孙子对爷爷的感情很淡薄,过年过节的也就是去看望一下而已。可是事情又出现了转机,我听大姨说这个王爷爷的小儿子在外面挣了大钱,跑运输回来以后给自己的爸爸又盖了房子,又给找了一个后老伴儿。条件一好转他那个大儿媳妇儿就和孙子简直就把门槛踏破了,天天去哄着爷爷,哄着自己的老公公,好像就贪图人家的财产。可是王爷爷也知道自己的儿媳和孙子们的意图,所以也不怎么搭理他们,最后王爷爷去世的时候把所有的财产又都给了自己的老儿子,这就是对不孝顺子孙的一种惩罚吧。

所以我说在农村一定要尊老爱老养老又让老人们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才是做农村人的本分,我想孝顺是每个人责任。不让老人孤单,不让老人受苦,这才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责任。特别是大年三十这些重要的节日,一定要给自己独居的父母接到家里去,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才是做儿女的最好的孝顺。




伊春美食美客


不接老人到自己家过年是有道理的,原因如下

1.在农村老人如果自己住,一般都身体健康,主动要求自己住,老人大都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家,而且把自己的家看做“主家”过年只有儿孙们带了饭菜过来吃的份,断然没有自己去儿子家过年的事。

2.目前农村老人绝大多数都不止一个孩子,很多老人儿子也不止一个,过年时去一个儿子那里,另外一个儿子脸上不好看。老人也不可能挨家转,所以老人都是等儿子拿了上好的饭菜过来。

3.老人在自己院里住惯了,不愿去儿子家。即使得了病,也是儿子,媳妇过来伺候,不需要时就打发回去,决大多数农村人都很孝顺的,父母得病时轮流伺候每人一天、一月、或一年。从不请假,有些轮到自己时,甚至会停种一年庄稼,以便更好的伺候老人。

4.农村老人勤劳,喜欢打理自己的院落。

5.农村老人喜欢清净,嫌儿子家太闹。

综上,其实最主要原因是老人自己不愿意去,当然在农村不孝顺的儿女也有,但我敢说,农村老人比起城市里老人幸福得多。养儿防老的优良传统一直都这样传承着。

过年时,老人家里更是儿孙满堂,热闹红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