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黑痘病作為一種葡萄常見病害,幾乎年年都有、處處可見,已名副其實地成為防治的重點和難點。它發病早、發生期長,若得不到有及時和有效控制,危害十分嚴重。


危害症狀圖解


葡萄黑痘病又名瘡痂病,俗稱“鳥眼病”,一般只危害葡萄的綠色幼嫩部位,如果實、果梗、葉片、葉柄、新梢和卷鬚等,並以葉片、葉脈、穗軸、果實危害最重。

葉片受害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初期為針頭大小、紅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點,周圍有黃色暈圈。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後期病斑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邊緣暗褐色或紫色。乾燥時病斑中央易破裂穿孔,但周圍仍保持紫褐色暈圈,病斑常沿葉脈發展並形成星芒狀空洞。

葉脈受害

開始葉脈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後由於組織乾枯,常使葉片扭曲、皺縮。

穗軸受害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全穗或部分小穗發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能造成果實幹枯脫落或僵化。

新梢、葉柄、果柄等受害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受害後的共同特點是病斑初期呈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的小斑,後期為中央灰黑色、邊緣深褐色或紫色、中部明顯凹陷並開裂的近橢圓形病斑,擴大後多呈長條形、梭形或不規則形。

果實受害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初在綠的果實上可見圓形深褐色小斑點,後擴大,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為深褐色,而周緣紫褐色似“鳥眼”狀。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多個病斑可連接成大斑,後期病斑硬化或龜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價值。染病較晚的果粒,仍能長大,病斑凹陷不明顯,但果味較酸。病斑限於果皮,不深入果肉。


發病規律探究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侵染循環

病源菌主要以菌絲體潛伏於病蔓、病梢、病果、病葉和病葉痕外越冬,也可在病部形成擬菌核越冬。在病組織中可存活3~5年。

翌年春季葡萄發芽後,當溫溼度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分生泡子傳播,直接侵入寄主的幼嫩組織。

侵入植株後,菌絲在表皮下蔓延。以後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盤,突破錶皮,在溼度大的情況下,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潛育期縮短。

發病高峰期

①葡萄萌動展葉期,主要為害葉片。

②葡萄開花及幼果生長期,主要為害幼嫩組織、果實。

流行發病的原因

葡萄黑痘病的流行,與降雨空氣溼度及幼嫩組織情況有密切關係,尤其以春季和初夏的雨水多的關係最大。

多雨高溼有利於分生泡子的形成,傳播、萌芽和侵人,同時又造成再生組織生長迅速,組織幼嫩,此病發生嚴重。

果園低窪,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枝葉鬱閉,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長,成熟期延遲,易發病。


主要防治方法


菜吧:年年都有、處處可見!謹防葡萄早春病害——黑痘病

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單獨、過量施用氮肥,而造成葡萄貪青旺長,追肥時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根施型,以均衡營養,提升抗病抗逆能力。生長期葉面適時追施磷鉀源庫,能加快幼嫩組織老熟,降低患病風險。

加強枝梢管理,結合夏季修剪,及時綁蔓,去除副梢、卷鬚和過密的葉片,避免架面過於鬱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地勢低窪的葡萄園,雨後要及時在四周及行間開排水,減少病害侵染;適當疏花疏果,控制果實負載量。

清除病原

由於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來自病殘體上越冬的菌絲體,因此冬季修剪時,剪除病枝梢及殘存的病果,徹底清除果園內的枯枝、落葉、爛果等,集中燒燬。

生長期內,遇連續陰雨天氣時要經常檢查病情,發現問題及時防治。植株發病後,結合疏果將病果、病葉清除,避免隨意亂扔,以防再次侵染。

藥劑防治

除做好藥劑清園工作,對於黑痘病的防治,要抓住以下防治時機。

①幼葉展開3~4片時,就要開始噴藥,直至開花前,每隔10天左右噴1次。

②葡萄開花及幼果生長期,此時溫度上升快,經常有降雨,葡萄處於迅速生長期,幼嫩組織多,是黑痘病的高發期,特別是落花後,要注意噴霧防治。

有效藥劑:贏極(75%肟菌·戊唑醇幹懸浮劑)、苯醚甲環唑、氟硅唑·咪鮮胺、代森聯、嘧菌酯、代森錳鋅等。

注意事項:

黑痘病抗藥性比較強,防治藥劑最好交替使用。

噴藥後四小時內遇雨,應補噴1次,以提高防效。

在藥劑噴霧時,加入磷鉀源庫800倍液,既能強化殺菌治病的功效,提高防治效果,又能提高抗病能力,加快患病組織恢復正常生長與幼嫩器官的老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